一种消毒把手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724274阅读:151来源:国知局
一种消毒把手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涉及机械配件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便于给把手消毒的消毒把手。



背景技术:

用户每天都要接触带有把手的各式门体,导致把手上会附着大量的汗渍、油污等赃物,易滋生大量的细菌,用户接触这些附着有细菌的把手,会导致细菌的交叉传播,并进一步影响用户的身体健康。

第cn102409900a号中国发明专利公开了一种具有灭菌功能的门把手,包括由透明材料制成的把手本体以及安装于所述把手本体内侧的紫外线灯管,从而,在不使用门把手时将所述紫外线灯开启对所述门把手进行杀菌;使用门把手时,紫外线灯关闭以防止对人体造成伤害。但是,通过紫外线灯杀菌一方面成本较高,另一方面,紫外线灯长时间开启也会对人体产生伤害。

有鉴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新的消毒把手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便于给把手消毒的消毒把手。

为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消毒把手,包括把手本体以及用以对所述把手本体进行消毒的消毒组件,所述把手本体包括安装至门体上的安装部以及连接于所述安装部远离所述门体上的一端的握持部,所述消毒组件包括贴靠于所述握持部的外侧且沿所述握持部的长度方向延伸的长条状的消毒棉以及连接于所述消毒棉远离所述握持部的一侧的夹板,所述夹板沿长度方向延伸的两端连接于所述把手本体上,所述握持部与所述消毒组件中的至少一个能够绕所述握持部的中心轴转动以使所述握持部与所述消毒组件相对运动。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消毒组件还包括设于所述握持部上沿长度方向的两端中的至少一端的用以储存消毒液的储存盒,所述储存盒上设有远离所述握持部的进液口以及靠近所述握持部的出液口,所述消毒棉靠近所述储存盒的一端自所述出液口伸入所述储存盒内。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消毒把手还包括设于所述储存盒内的液位报警器。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消毒组件还包括连接于所述夹板上沿长度方向的两端的卡勾,所述卡勾包括连接于夹板上的连接部以及自所述连接部远离所述夹板的一端向内延伸的卡勾部;所述握持部沿长度方向的两端向内凹陷形成一圈收容槽,所述卡勾部能够收容于所述收容槽内并沿所述收容槽滑动。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安装部或所述握持部上与所述连接部相对应的位置处凹设有用以收容所述连接部的限位槽。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握持部靠近所述安装部的一侧凸设有转轴,所述消毒把手还包括与所述转轴相连接用以驱动所述握持部转动的驱动装置、用以感测握持部的触摸状况的感测装置以及控制器,所述驱动装置、感测装置均与所述控制器通讯连接。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感测装置为设于所述握持部上的压力传感器;或者所述感测装置为红外探测器,所述红外探测器的发射端与接收端分设于所述握持部沿长度方向的两端。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消毒把手还包括提醒装置、用以累计所述握持部和/或消毒组件转动的次数的计数器以及控制器,所述计数器、提醒装置均与所述控制器通讯连接。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消毒组件位于所述握持部朝向所述门体的一侧。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握持部的外侧设有多个向内凹陷的凹腔。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中的消毒组件包括贴靠于所述握持部的外侧且沿所述握持部的长度方向延伸的长条状的消毒棉以及连接于所述消毒棉远离所述握持部的一侧的夹板,所述夹板沿长度方向延伸的两端连接于所述把手本体上以使所述消毒棉一直贴靠于所述握持部的外侧;同时,所述握持部与所述消毒组件中的至少一个能够绕所述握持部的中心轴转动以使所述握持部与所述消毒组件相对运动,从而将消毒棉内的消毒液涂覆于所述握持部的外侧,以达到给所述握持部杀菌消毒的目的,结构简单且成本较低。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中的消毒把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a-a向的剖视图。

图3是图2中b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结合附图所示的各实施方式对本发明进行详细描述,请参照图1至图3所示,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方式。在本说明书中所述的连接包括活动连接以及固定连接。

请参图1至图3所示,本发明提供一种消毒把手100,该消毒把手100可应用于冰箱门体上、净化生产车间的门体上等其他门体上。所述消毒把手100包括把手本体1以及用以对所述把手本体进行消毒的消毒组件2,在每次用户使用后,通过所述消毒组件2对所述把手本体1进行杀菌消毒处理,同时,残留于所述把手本体1上的消毒液也会在用户使用时对用户的手部进行杀菌消毒处理,防止细菌或病毒交叉感染,提高了用户使用把手本体1的安全性。

所述把手本体1包括安装至门体上的安装部(未图示)以及连接于所述安装部(未图示)远离所述门体上的一端的握持部11,一般用户都是通过手握住握持部11来实现开/关门体的。

当然,所述把手本体1可以仅包括位于所述握持部11一端的一个安装部,即l型把手,也可以包括两个分别连接于所述握持部11两端的两个安装部。

所述握持部11的外侧设有多个向内凹陷的凹腔111,以减少所述消毒液的使用量,增加所述消毒组件的使用时间且节约成本。当所述握持部11的中间呈中空状时,所述凹腔111为贯穿所述握持部11的内侧以及外侧的镂空孔。

所述消毒组件2包括贴靠于所述握持部11的外侧且沿所述握持部11的长度方向延伸的长条状的消毒棉21、连接于所述消毒棉21远离所述握持部11的一侧的夹板22,所述夹板22的延伸方向与所述消毒棉21的延伸方向相同,从而所述消毒棉21与所述握持部11的外侧始终处于贴靠状态且比较均匀。所述消毒棉21内含有具有杀菌消毒作用的消毒液,故,能够将消毒液涂覆于与该消毒棉21相接触的握持部11的部分。

所述握持部11与所述消毒组件2中的至少一个能够绕所述握持部11的中心轴转动以使所述握持部11与所述消毒组件2相对运动,在所述握持部11与所述消毒组件2相对运动的过程中,所述消毒棉21与所述握持部11的外侧始终相接触并将消毒棉21内的消毒液涂覆于所述握持部11的外侧,以达到给所述握持部11杀菌消毒的目的,同时,操作比较简单,成本也较低。

上述消毒组件2能够绕所述握持部11的中心轴转动,即指所述夹板22能够绕所述握持部11的中心轴转动,并带动所述消毒棉21沿所述握持部11的外侧转动以将消毒液涂覆于所述握持部11的外侧,达到给所述握持部11杀菌消毒的目的。

所述夹板22的长度不小于所述握持部11的长度,所述消毒棉21的长度不小于所述握持部11的长度,从而在所述握持部11与所述消毒组件2相对运动的过程中,所述握持部11的整体外侧均会被涂覆有消毒液。

具体地,所述夹板22沿长度方向延伸的两端连接于所述把手本体1上,可以理解,所述夹板22的两端可以连接于握持部11上也可以连接于安装部(未图示)上。

本实施方式中,所述夹板22连接于所述握持部11上。

具体地,所述消毒组件2还包括连接于所述夹板22上沿长度方向的两端的卡勾23,所述卡勾23包括连接于夹板22上的连接部231以及自所述连接部231远离所述夹板22的一端向内延伸的卡勾部232;所述握持部11沿长度方向的两端向内凹陷形成一圈收容槽112,在将所述夹板22安装至所述握持部11上后,所述卡勾部232收容于所述收容槽112内从而能够增强所述消毒组件2的安装牢度,且在转动所述夹板22或者转动所述握持部11的过程中,所述卡勾部232能够沿所述收容槽112滑动,从而使所述握持部11的整个外表面均能够与所述消毒棉21产生紧密接触,以去除所述握持部11外侧的细菌以及病毒。

同时,在所述卡勾23脱离所述收容槽112内后,所述夹板22即脱离所述把手本体1,即能够根据用户的需要选择性地在把手本体1上安装消毒组件2,增强该消毒把手100的通用性。

进一步地,所述安装部或所述握持部11上与所述卡勾23相对应的位置处凹设有用以收容所述连接部231的限位槽12,在将所述夹板22安装至所述握持部11上后,所述连接部231收容于所述限位槽12内以限制所述夹板22转动,从而在需要给所述把手本体1消毒时,仅需要将所述握持部11沿所述握持部11的中心轴转动一周即可。

当然,于其他实施方式中,所述夹板22也可以连接于所述安装部上,当所述消毒组件2不能转动时,所述夹板22可以采用固定连接的方式连接于所述安装部上;或者通过卡扣等可拆卸连接的方式连接于所述安装部上,从而能够根据用户的需要选择性地在把手本体上安装消毒组件2,增强该消毒把手100的通用性;或者所述夹板22活动连接于所述安装部上,并另外设置限位结构使夹板22无法随握持部11的转动而转动。当所述消毒组件2可转动时,可以在所述安装部上凹设用以收容所述夹板22靠近所述安装部的一端的一圈凹槽,所述夹板22靠近所述安装部的一端收容于所述凹槽内且能够沿所述凹槽滑动,以将消毒棉21上的消毒液涂覆于所述握持部11的外侧,从而达到给所述握持部11杀菌消毒的效果。

当然,所述夹板22连接于握持部11或者安装部上的连接结构以及连接方式均不限于上述的连接结构以及连接方式,任何能够实现相应的功能的连接结构以及连接方式均可。

进一步地,所述握持部11靠近所述安装部的一侧凸设有沿所述握持部11的中心轴延伸的转轴113,所述安装部上靠近所述转轴113的一侧向内凹陷有用以收容所述转轴113的收容部。

进一步地,所述消毒把手100还包括与所述转轴113相连接用以驱动所述握持部11转动的驱动装置、用以感测握持部11的触摸状况的感测装置以及控制器,所述驱动装置、感测装置均与所述控制器通讯连接。所述感测装置在感测到所述握持部11被用户触摸并松开后反馈信号给所述控制器,所述控制器控制所述驱动装置启动,并在所述驱动装置驱动所述握持部11绕中心轴转动一周后控制所述驱动装置停止。

关于感测装置的第一实施方式中,所述感测装置为设于所述握持部11上的压力传感器,当用户握住所述握持部11时,所述压力传感器感测到用户的手部施加至握持部的压力,当用户松开所述握持部11后,压力传感器感测到用户的手部施加至握持部的压力消失后将信号反馈给所述控制器,所述控制器控制所述驱动装置启动以驱动所述握持部11绕中心轴转动一周将消毒棉21内的消毒液涂覆于所述握持部11的整体外周上,并在所述握持部11绕中心轴转动一周后控制所述驱动装置停止。

关于所述感测装置的第二实施方式中,所述感测装置为红外探测器,所述红外探测器的发射端与接收端分设于所述握持部11沿长度方向的两端,当用户握住所述握持部11时,遮挡自发射端发射出的红外光束,当用户松开所述握持部11后,自发射端发出的红外光束即能够被接收端接收,红外探测器将信号反馈给所述控制器,所述控制器控制所述驱动装置启动以驱动所述握持部11绕中心轴转动一周将消毒棉21内的消毒液涂覆于所述握持部11的整体外周上,并在所述握持部11绕中心轴转动一周后控制所述驱动装置停止。

当然,所述感测装置也可以设置除压力传感器以及红外探测器以外的其他装置,只要能够感测到用户握住与松开握持部11并将该信号反馈给所述控制器即可。

进一步地,所述消毒把手还包括提醒装置以及用以累计所述握持部11和/或消毒组件2转动的次数的计数器,所述计数器、提醒装置均与所述控制器通讯连接,且所述控制器内设置有预设的转动次数。

本实施方式中,所述计数器用来累计握持部11的转动次数并反馈给所述控制器,所述控制器将累计的转动次数与预设的转动次数相比较,当累计的转动次数达到所述预设的转动次数时,所述控制器控制所述提醒装置提醒用户更换消毒棉21或者向消毒棉21内添加消毒液。

进一步地,所述消毒组件2还包括设于所述握持部11上沿长度方向的两端中的至少一端的用以储存消毒液的储存盒24,所述储存盒24上设有进液口241以及出液口242,所述消毒棉21靠近所述储存盒24的一端自所述出液口242伸入所述储存盒24内,通过虹吸作用,所述储存盒24内的消毒液能够渗透进所述消毒棉21内,从而延长所述消毒组件2的使用时间。

可以理解的,当所述消毒组件2包括储存盒24,且所述储存盒24位于所述安装部与所述握持部11中间时,上述安装部上与所述握持部11、夹板22的配合结构均设置于所述储存盒24上。

进一步地,所述消毒把手100还包括设于所述储存盒24内的液位报警器,当所述储存盒24内的消毒液剩余量达到预设最低量时,所述液位报警器发出警报,提醒用户自进液口241向所述储存盒24内添加消毒液。

具体地,所述消毒液为酒精,一方面,成本较低且对把手本体无腐蚀性;另一方面,在通过消毒棉21将酒精涂覆于所述握持部11外侧后,因酒精挥发较快,故,所述握持部11的表面能够尽快干燥。当然,所述消毒液并不限于酒精,只要是具有杀菌消毒功能的溶液即可。

具体地,所述消毒组件2位于所述握持部11朝向所述门体的一侧,在用户的手握住所述握持部11时,能够减少用户的手与夹板22的接触面积,从而防止夹板22的表面产生细菌或病毒。

进一步地,所述握持部11的截面呈圆形或者类圆形,在所述握持部11的截面呈类圆形且仅有握持部11能够绕中心轴转动时,所述消毒组件2位于所述类圆形半径较短的部分,当所述握持部11转动时,半径较长的部分会挤压所述消毒棉21,将所述消毒棉21内的消毒液挤压出来并涂覆于握持部11的外侧;可以理解的,在所述握持部11的截面呈类圆形且仅有消毒组件2能够绕中心轴转动时,并不需要限制消毒组件位于所述握持部11上的初始位置,或者仅限制所述消毒组件2位于所述握持部11靠近所述门体的位置处以减少用户的手与夹板22的接触面积,从而防止夹板22的表面产生细菌或病毒。

综上所述,本发明中的消毒组件2包括贴靠于所述握持部11的外侧且沿所述握持部11的长度方向延伸的长条状的消毒棉21以及连接于所述消毒棉21远离所述握持部11的一侧的夹板22,所述夹板22沿长度方向延伸的两端连接于所述把手本体上以使所述消毒棉21一直贴靠于所述握持部11的外侧;同时,所述握持部11与所述消毒组件2中的至少一个能够绕所述握持部11的中心轴转动以使所述握持部11与所述消毒组件2相对运动,从而将消毒棉21内的消毒液涂覆于所述握持部11的外侧,以达到给所述握持部11杀菌消毒的目的,结构简单且成本较低。

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方式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上文所列出的一系列的详细说明仅仅是针对本发明的可行性实施方式的具体说明,它们并非用以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凡未脱离本发明技艺精神所作的等效实施方式或变更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