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门把手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978043阅读:694来源:国知局
一种门把手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门锁用具,更具体的说是涉及一种门把手。



背景技术:

门锁就是用来把门锁住以防止他人打开这个门的设备,门锁的分类很多,在各个场合对门锁的要求不一样,普通家庭一般用防盗门锁,安全性高而且价格比较便宜;在一些高端场所、保密机构会用到密码锁、指纹锁,安全性很高、价格昂贵;许多公共场合都使用了玻璃门,因此对玻璃门锁使用会比较广泛。

在大部分门锁上都会设置有门把手,一般来说门把手都是金属材质的,由于金属材质的门把手握持感较差,特别是在冬天的时候较为冰凉,也会积聚静电,不方便使用。此时人们就在门把手上设置有橡胶材料来改善上述问题。

但是橡胶材料较为容易被磨损,在长时间使用过程中,磨损后需要进行更换,现有技术中的门把手橡胶都不方便更换。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方便更换橡胶垫块的门把手。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门把手,包括四棱柱状的执手,所述执手上设置有与门锁连接的连接块,所述执手的侧面上设置有滑槽,所述滑槽内滑移连接有滑块,所述滑块上贴合有橡胶垫块,所述执手的底面上设置有嵌槽,所述嵌槽内设置有第一螺纹孔,所述执手底面上设置有连接片,所述连接片与滑块连接,所述连接片上设置有嵌块,所述嵌块上设置有与第一螺纹孔同心的第二螺纹孔,所述第一螺纹孔和第二螺纹孔中同时拧入螺栓。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在需要更换橡胶垫块的过程中,只需要将位于第一螺纹孔和第二螺纹孔中的螺栓拧处,之后分离连接片和执手底面,使得嵌块能够从嵌孔中抽出,之后将滑块从滑槽中滑移出来,这样就完成了整个拆卸。之后将整个带有橡胶垫块的滑块进行更换,将新的滑块对准滑槽,滑入到滑槽,将连接片和执手底面进行贴合,通过将连接片上的嵌块嵌入到执手上的嵌槽中,形成定位结构,这样就方便了整体的准确安装。上述方式能够对橡胶垫块进行方便得拆卸和更换。

作文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滑槽上设置有凸块,所述滑块上设置有供凸块嵌入的凹槽。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在滑块滑入到滑槽的过程中,凸块嵌入到凹槽中,使得滑块能够沿着凸块的方向进行滑移,保证了滑移方向不会偏移,同时通过凹槽和凸块之间形成的相互限位作用,保证了滑块不会从滑槽中脱出。

作文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凸块和凹槽的截面均为三角形。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将凸块和凹槽截面设置成三角形,三角形是一种稳定的结构,这样就能够起到一个很好的分力,使得在使用过程中能起到更好的缓冲,使得整体的使用寿命更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施例的整体结构图;

图2为本实施例的爆炸结构图;

图3为本实施例的侧视爆炸图。

附图标记:1、执手;2、连接块;3、滑槽;4、滑块;5、橡胶垫块;6、嵌槽;7、第一螺纹孔;8、连接片;9、嵌块;10、第二螺纹孔;11、螺栓;12、凸块;13、凹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所给出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详述。

参照图1至3所示,本实施例的一种门把手,包括四棱柱状的执手1,所述执手1上设置有与门锁连接的连接块2,所述执手1的侧面上设置有滑槽3,所述滑槽3内滑移连接有滑块4,所述滑块4上贴合有橡胶垫块5,所述执手1的底面上设置有嵌槽6,所述嵌槽6内设置有第一螺纹孔7,所述执手1底面上设置有连接片8,所述连接片8与滑块4连接,所述连接片8上设置有嵌块9,所述嵌块9上设置有与第一螺纹孔7同心的第二螺纹孔10,所述第一螺纹孔7和第二螺纹孔10中同时拧入螺栓11。

在需要更换橡胶垫块5的过程中,只需要将位于第一螺纹孔7和第二螺纹孔10中的螺栓11拧处,之后分离连接片8和执手1底面,使得嵌块9能够从嵌孔中抽出,之后将滑块4从滑槽3中滑移出来,这样就完成了整个拆卸。之后将整个带有橡胶垫块5的滑块4进行更换,将新的滑块4对准滑槽3,滑入到滑槽3,将连接片8和执手1底面进行贴合,通过将连接片8上的嵌块9嵌入到执手1上的嵌槽6中,形成定位结构,这样就方便了整体的准确安装。上述方式能够对橡胶垫块5进行方便得拆卸和更换。

所述滑槽上设置有凸块12,所述滑块4上设置有供凸块12嵌入的凹槽13。

在滑块4滑入到滑槽3的过程中,凸块12嵌入到凹槽13中,使得滑块4能够沿着凸块12的方向进行滑移,保证了滑移方向不会偏移,同时通过凹槽13和凸块12之间形成的相互限位作用,保证了滑块4不会从滑槽3中脱出。

所述凸块12和凹槽13的截面均为三角形。

通过将凸块12和凹槽13截面设置成三角形,三角形是一种稳定的结构,这样就能够起到一个很好的分力,使得在使用过程中能起到更好的缓冲,使得整体的使用寿命更长。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仅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凡属于本实用新型思路下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前提下的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