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共享雨伞专用锁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859697阅读:600来源:国知局
智能共享雨伞专用锁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子锁,尤其涉及智能共享雨伞专用锁。



背景技术:

共享雨伞是指企业在地铁站点、商业区、居民区、校园、酒店等提供雨伞的共享服务,是共享经济的一种新形态,给人们带来了很大的便利。

而为了保护共享雨伞,使更多的人们得到便利,需要为共享雨伞加上电子锁,当人们需要使用时,解锁即可,当人们使用后,再锁定在指定的公共场所即可。

电子锁是指区别于传统机械锁,使用非机械钥匙如密码、随机码、二维码、指纹设别、虹膜设别、磁卡、射频卡、tm卡等作为用户识别id而实现锁的开闭,是在用户识别、安全性、管理性方面更加智能化的锁具。由于其具有安全性,便利性和技术先进性等特点,可适用于共享雨伞。

然而传统的电子锁,由于内部结构设计得不大合理,导致开启与关闭灵敏度低,易出现故障,使用不便,不实用,且安全性低。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不足,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智能共享雨伞专用锁,实现对共享雨伞自动锁定与解锁的功能,结构设计合理,锁定与解锁动作迅速且精准,灵敏度高,方便快捷,安全性高,实用性强,耐磨性好,使用寿命长,从整体上提高共享雨伞专用锁的性能。

本发明为达到上述目的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智能共享雨伞专用锁,其特征在于,包括相对设置的一左锁体与一右锁体,且该左锁体与右锁体的结构相同,均包括一底板、盖合于底板上的一盖板、转动设置于底板上且位于盖板下方的一转盘、及分别设置于盖板上且下端上下活动贯穿于盖板中的一第一锁芯机构与一第二锁芯机构,其中,所述第一锁芯机构包括第一外壳、连接于第一外壳上端与下端之间的第一中空骨架、从下端穿过第一外壳并插入第一中空骨架中的第一滑杆、固定于第一外壳上端且插入于第一中空骨架中的第一铁芯、套设于第一滑杆外侧且位于第一外壳下端的第一弹簧、及套设于第一滑杆外侧且横向穿出第一弹簧的第一挡圈;所述第二锁芯机构包括第二外壳、连接于第二外壳上端与下端之间的第二中空骨架、从下端穿过第二外壳并插入第二中空骨架中的第二滑杆、连接于第二滑杆下端的滑杆头、固定于第二外壳上端且插入于第二中空骨架中的第二铁芯、及套设于第二滑杆与滑杆头外侧且位于第二外壳下端的第二弹簧;所述转盘边缘具有向宽度方向延伸且均匀分布的若干半锁钩凸起部,该转盘的中心点偏离底板的中心位置处安装,使转盘的其中一半锁钩凸起部凸出于底板一侧外部,在该转盘上表面开设有供第一滑杆下端插入的若干第一插孔、及供滑杆头下端插入的若干第二插孔,该第一插孔、第二插孔与半锁钩凸起部三者分别一一对应设置;通过触发第一锁芯机构的第一滑杆、及第二锁芯机构的第二滑杆与滑杆头上下移动,控制转盘的转动,实现锁定与解锁功能。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左锁体与右锁体呈180°对称设置。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滑杆头主要由一凸台、及设置于凸台下端的一滑杆插入部组成,该滑杆插入部下端一侧具有一外圆弧面,该第二插孔内壁上具有与滑杆插入部的外圆弧面相对应的一内圆弧面。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盖板包括一支撑板、设置于支撑板上且供第一锁芯机构下部活动的第一限位座、及设置于支撑板上且供第二锁芯机构下部活动的第二限位座,其中,所述第一限位座包括设置于支撑板上的一第一支撑框架、及设置于支撑板上且位于第一支撑框架中的第一限位筒,该第一限位筒中心轴方向上开设有一第一活动槽,在该第一活动槽底部开设有贯穿至支撑板下端面的一第一贯穿孔,在该支撑板下端面且位于第一贯穿孔下端口处设置有一第一下限位柱,该第一下限位柱中心轴方向上开设有与第一贯穿孔相连通的第一限位插孔,所述第一外壳下端固定于第一支撑框架上,所述第一滑杆下端上下活动于第一活动槽、第一贯穿孔与第一限位插孔中,所述第一弹簧与第一挡圈均位于第一活动槽中;所述第二限位座包括设置于支撑板上的一第二支撑框架、及设置于支撑板上且位于第二支撑框架中的第二限位筒,该第二限位筒中心轴方向上开设有一第二活动槽,在该第二活动槽底部开设有贯穿至支撑板下端面的一第二贯穿孔,在该支撑板下端面且位于第二贯穿孔下端口处设置有一第二下限位柱,该第二下限位柱中心轴方向上开设有与第二贯穿孔相连通的第二限位插孔,所述第二外壳下端固定于第二支撑框架上,所述第二滑杆下端与滑杆头上下活动于第二活动槽、第二贯穿孔与第二限位插孔中,所述第二弹簧均位于第二活动槽中。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贯穿孔与第一限位插孔均呈圆形,所述第二贯穿孔与第二限位插孔均呈扇形。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滑杆上端具有一第一锥形插入部,所述第一铁芯下端开设有供第一锥形插入部插入的第一锥形插槽;所述第二滑杆上端具有一第二锥形插入部,所述第二铁芯下端开设有供第二锥形插入部插入的第二锥形插槽。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滑杆侧边周围开设有供第一挡圈内侧边嵌入的一第一环形槽,且该第一环形槽为e形挡圈。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在所述第二滑杆下部外围且位于滑杆头的凸台上方套设有一第二挡圈,所述第二滑杆侧边周围开设有供第二挡圈内侧边嵌入的一第二环形槽,且该第二挡圈为e形挡圈。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二滑杆下端具有带外螺纹的一下插入部,该滑杆头的凸台上端开设有供下插入部插入且带内螺纹的一凸台插孔。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转盘中心位置处开设于一安装孔,所述底板上设置有穿过安装孔的一转轴组件,该转轴组件包括嵌入安装孔中的一轴承、及插入于轴承中的一转轴。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采用呈180°对称设置的左锁体与右锁体相配合设计,实现了对共享雨伞自动锁定与解锁的功能,结构设计合理,锁定与解锁动作迅速且精准,灵敏度高,方便快捷,安全性高,实用性强,耐磨性好,使用寿命长,从整体上提高共享雨伞专用锁的性能。

上述是发明技术方案的概述,以下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说明。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左锁体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第一锁芯机构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第二锁芯机构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滑杆头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转盘与底板结合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盖板上端面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盖板下端面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更进一步阐述本发明为达到预定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手段及功效,以下结合附图及较佳实施例,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详细说明。

请参照图1至图8,本发明实施例提供智能共享雨伞专用锁,包括相对设置的一左锁体1与一右锁体2,且该左锁体1与右锁体2的结构相同,同时,该左锁体1与右锁体2呈180°对称设置。下面以左锁体1为例进行详述,左锁体1包括一底板11、盖合于底板11上的一盖板12、转动设置于底板11上且位于盖板12下方的一转盘13、及分别设置于盖板12上且下端上下活动贯穿于盖板12中的第一锁芯机构14与一第二锁芯机构15,其中,所述第一锁芯机构14包括第一外壳141、连接于第一外壳141上端与下端之间的第一中空骨架142、从下端穿过第一外壳141并插入第一中空骨架142中的第一滑杆143、固定于第一外壳141上端且插入于第一中空骨架142中的第一铁芯144、套设于第一滑杆143外侧且位于第一外壳141下端的第一弹簧145、及套设于第一滑杆143外侧且横向穿出第一弹簧145的第一挡圈146;所述第二锁芯机构15包括第二外壳151、连接于第二外壳151上端与下端之间的第二中空骨架152、从下端穿过第二外壳151并插入第二中空骨架152中的第二滑杆153、连接于第二滑杆153下端的滑杆头154、固定于第二外壳151上端且插入于第二中空骨架152中的第二铁芯155、及套设于第二滑杆153与滑杆头154外侧且位于第二外壳151下端的第二弹簧156;所述转盘13边缘具有向宽度方向延伸且均匀分布的若干半锁钩凸起部131,该转盘13的中心点偏离底板11的中心位置处安装,使转盘13的其中一半锁钩凸起部131凸出于底板11一侧外部,在该转盘13上表面开设有供第一滑杆143下端插入的若干第一插孔132、及供滑杆头154下端插入的若干第二插孔133,该第一插孔132、第二插孔133与半锁钩凸起部131三者分别一一对应设置;通过触发第一锁芯机构14的第一滑杆143、及第二锁芯机构15的第二滑杆153与滑杆头154上下移动,控制转盘13的转动,实现锁定与解锁功能。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5与图6所示,所述滑杆头154主要由一凸台1541、及设置于凸台1541下端的一滑杆插入部1542组成,该滑杆插入部1542下端一侧具有一外圆弧面15421,该第二插孔133内壁上具有与滑杆插入部1542的外圆弧面15421相对应的一内圆弧面1331。同时,所述第二滑杆153下端具有带外螺纹的一下插入部,该滑杆头154的凸台1541上端开设有供下插入部插入且带内螺纹的一凸台插孔15411。

同时,如图7与图8所示,所述盖板12包括一支撑板121、设置于支撑板121上且供第一锁芯机构14下部活动的第一限位座122、及设置于支撑板121上且供第二锁芯机构15下部活动的第二限位座123,其中,所述第一限位座122包括设置于支撑板121上的一第一支撑框架1221、及设置于支撑板121上且位于第一支撑框架1221中的第一限位筒1222,该第一限位筒1222中心轴方向上开设有一第一活动槽12221,在该第一活动槽12221底部开设有贯穿至支撑板121下端面的一第一贯穿孔1211,在该支撑板121下端面且位于第一贯穿孔1211下端口处设置有一第一下限位柱124,该第一下限位柱124中心轴方向上开设有与第一贯穿孔1211相连通的第一限位插孔1241,所述第一外壳141下端固定于第一支撑框架1221上,所述第一滑杆143下端上下活动于第一活动槽12221、第一贯穿孔1211与第一限位插孔1241中,所述第一弹簧145与第一挡圈146均位于第一活动槽12221中;所述第二限位座123包括设置于支撑板121上的一第二支撑框架1231、及设置于支撑板121上且位于第二支撑框架1231中的第二限位筒1232,该第二限位筒1232中心轴方向上开设有一第二活动槽12321,在该第二活动槽12321底部开设有贯穿至支撑板121下端面的一第二贯穿孔1212,在该支撑板121下端面且位于第二贯穿孔1212下端口处设置有一第二下限位柱125,该第二下限位柱125中心轴方向上开设有与第二贯穿孔1212相连通的第二限位插孔1251,所述第二外壳151下端固定于第二支撑框架1231上,所述第二滑杆153下端与滑杆头154上下活动于第二活动槽12321、第二贯穿孔1212与第二限位插孔1251中,所述第二弹簧156均位于第二活动槽中12321。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7与图8所示,所述第一贯穿孔1211与第一限位插孔1241均呈圆形,所述第二贯穿孔1212与第二限位插孔1251均呈扇形。

如图3与图4所示,所述第一滑杆143上端具有一第一锥形插入部1431,所述第一铁芯144下端开设有供第一锥形插入部1431插入的第一锥形插槽;所述第二滑杆153上端具有一第二锥形插入部1531,所述第二铁芯155下端开设有供第二锥形插入部1531插入的第二锥形插槽。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滑杆143侧边周围开设有供第一挡圈146内侧边嵌入的一第一环形槽,且该第一环形槽为e形挡圈。同时,在所述第二滑杆153下部外围且位于滑杆头154的凸台1541上方套设有一第二挡圈157,所述第二滑杆153侧边周围开设有供第二挡圈157内侧边嵌入的一第二环形槽,且该第二挡圈157为e形挡圈。

如图6所示,所述转盘13中心位置处开设于一安装孔134,所述底板11上设置有穿过安装孔134的一转轴组件135,该转轴组件135包括嵌入安装孔134中的一轴承1351、及插入于轴承1351中的一转轴1352。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左锁体1与右锁体2相配合形成的a侧为共享雨伞锁定区域,b侧为外侧解锁区域。

本发明的工作原理为:

当需要解锁共享雨伞时,给左锁体1与右锁体2一解锁信号,左锁体1与右锁体2的第一锁芯机构14同时通电,第一滑杆143在第一中空骨架142内向上移动,使第一滑杆143下端脱离转盘13的第一插孔132,同时第一弹簧145被压缩;接着,向b侧拉动共享雨伞,左锁体1的转盘13被施加沿逆时针旋转的作用力,则转盘13的第二插孔133的内圆弧面1331对第二锁芯机构15的滑杆头154的外圆弧面15421施加作用力,使滑杆头154与第二滑杆153上移,第二弹簧156被压缩,于此同时,右锁体2的转盘21被施加沿顺时针旋转的作用力,其他结构的动作与左锁体1相同;在共享雨伞从a侧移动到b侧后,左锁体1的转盘13与右锁体2的转盘分别旋转了一个单位的距离(即一个半锁钩凸起部131的位置);最后,由于第一弹簧145的弹性恢复力,第一滑杆143下端重新卡入转盘13的下一个第一插孔13中,由于第二弹簧156的弹性恢复力,第二锁芯机构15的滑杆头154下端重新卡入转盘13的下一个第二插孔133中,共享雨伞解锁完成。

当需要锁定共享雨伞时,给左锁体1与右锁体2一锁定信号,左锁体1与右锁体2的第一锁芯机构14与第二锁芯机构15同时通电,第一锁芯机构14的第一滑杆143在第一中空骨架142内向上移动,使第一滑杆143下端脱离转盘13的第一插孔132,第一弹簧145被压缩,同时,第二锁芯机构15的第二滑杆153在第二中空骨架152内向上移动,带动滑杆头154上移并脱离转盘13的第二插孔133,第二弹簧156被压缩;接着,向a侧推动共享雨伞,左锁体1的转盘13被施加沿顺时针旋转的作用力,右锁体2的转盘21被施加沿逆时针旋转的作用力,其他结构的动作与左锁体1相同;在共享雨伞从b侧移动到a侧后,左锁体1的转盘13与右锁体2的转盘分别旋转了一个单位的距离(即一个半锁钩凸起部131的位置);最后,由于第一弹簧145的弹性恢复力,第一滑杆143下端重新卡入转盘13的下一个第一插孔13中,由于第二弹簧156的弹性恢复力,第二锁芯机构15的滑杆头154下端重新卡入转盘13的下一个第二插孔133中,共享雨伞锁定完成。同时,在此过程中,转盘13也可以往反方向转动。

本发明的重点主要在于,采用呈180°对称设置的左锁体与右锁体相配合设计,实现了对共享雨伞自动锁定与解锁的功能,结构设计合理,锁定与解锁动作迅速且精准,灵敏度高,方便快捷,安全性高,实用性强,耐磨性好,使用寿命长,从整体上提高共享雨伞专用锁的性能。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发明的技术范围作任何限制,故采用与本发明上述实施例相同或近似的技术特征,而得到的其他结构,均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