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车侧舱铰链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973725发布日期:2019-02-26 18:47阅读:278来源:国知局
客车侧舱铰链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属于领域客车配件领域中的铰链零件,具体涉及的是一种客车侧舱铰链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的客车的上翻式侧舱大多数采用的是橡胶合页铰链,铸铁合页铰链或者是六连杆铰链。橡胶合页铰链由于采用橡胶件,在复杂多变的气候条件下容易老化;铸铁合页一般采用小段合页(一般长度为100-200mm),由于受力等原因,销轴直径在10mm以上,容易导致开启高度不够,密封困难;六连杆铰链占用空间大,并且存在舱门高度<350的时候,舱门开启困难。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客车侧舱铰链装置。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客车侧舱铰链装置,包括铰链安装固定板、合页铰链,所述铰链安装固定板的上端焊接在腰梁上,所述铰链安装固定板的右侧与合页铰链的上部通过盘头十字槽螺栓螺栓连接,所述合页铰链的外侧与舱门铆接连接,所述合页铰链的内侧与型材连接。

上述方案中,所述合页铰链包括铰链上合页、中间销轴、铰链下合页,所述铰链上合页与铰链下合页通过所述中间销轴相连。

所述铰链上合页的左侧与铰链安装固定板通过盘头十字槽螺栓螺栓连接,所述铰链下合页的外侧与舱门铆接连接,所述铰链下合页的内侧与型材连接。

所述铰链安装固定板的右侧和铰链上合页的上部在螺栓连接处分别设置一组u型孔,两组u型孔互相垂直配合。

与现有技术相比,使用时,本发明通过采用铰链上、下合页,铰链的长度与舱门等长,解决了金属铰链应力集中,舱门受密封条挤压,舱门上端容易变形、密封不牢的缺点;本发明采用内藏式安装,不影响车辆外形外观。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客车侧舱铰链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合页铰链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的客车侧舱铰链装置的立体图。

附图标记说明:腰梁1、铰链安装固定板2、合页铰链3、型材4、铰链上合页31、中间销轴32、铰链下合页33。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如图1-3所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客车侧舱铰链装置,由铰链安装固定板2、合页铰链3组成,所述铰链安装固定板2的上端焊接在腰梁1上,所述铰链安装固定板2的右侧与合页铰链3的上部通过盘头十字槽螺栓螺栓连接,所述合页铰链3的外侧与舱门铆接连接,所述合页铰链3的内侧与型材连接,所述合页铰链3采用的材质是铝合金,不易老化及其腐蚀,所述型材4为舱门骨架结构,用来支撑舱门;这样,通过采用铰链安装固定板2、合页铰链3,铰链的长度与舱门等长,解决了金属铰链应力集中,舱门受密封条挤压,舱门上端容易变形、密封不牢的缺点。

所述合页铰链3包括铰链上合页31、中间销轴32、铰链下合页33,所述铰链上合页31与铰链下合页33通过所述中间销轴32相连。

所述铰链上合页31的左侧与铰链安装固定板2通过盘头十字槽螺栓螺栓连接,所述铰链下合页33的外侧与舱门铆接连接,所述铰链下合页33的内侧与型材连接。

所述铰链安装固定板2的右侧和铰链上合页31的上部在螺栓连接处分别设置一组u型孔,两组u型孔互相垂直配合,进行4个方向调节,具有实现后舱门快速装配的优点。

本装置的安装步骤如下:

步骤一、铰链下合页33上平面与舱门骨架为铆接相连,铰链下合页33侧面通过氩弧焊及其玻璃粘贴胶与舱门蒙皮相连;

步骤二、铰链安装固定板2焊接在腰梁1上,铰链安装固定板2外侧与舱门密封角铁内侧贴合;

步骤三、在舱门密封角铁两端开两个与铰链安装固定板2腰孔规格相同的腰孔,位置与铰链安装固定板2腰孔位置重合;

步骤四、试装配舱门,通过铰链安装固定板2与铰链上合页31的十字向腰孔用2个m6*25的盘头十字槽螺栓连接,通过十字向腰孔调整盘头十字槽螺栓,实现舱门的前后、上下位调整,完成舱门调整;

步骤五、根据试装配好的舱门,确定好铰链安装固定板2中间段螺栓的固定点的位置,拆卸舱门,根据确定好的固定点的位置开螺栓孔;

步骤六、用密封胶处理好密封角铁与骨架之间的间隙,安装密封胶条,用盘头十字槽螺栓连接舱门与铰链安装固定板2,实现舱门的快速装配。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用于限定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技术特征:

技术总结
本发明涉及一种客车侧舱铰链装置,包括铰链安装固定板、合页铰链,所述铰链安装固定板的上端焊接在腰梁上,所述铰链安装固定板的右侧与合页铰链的上部通过盘头十字槽螺栓螺栓连接,所述合页铰链的外侧与舱门铆接连接,所述合页铰链的内侧与型材连接。本发明通过采用上、下合页铰链,解决了金属铰链应力集中,舱门受密封条挤压,舱门上端容易变形、密封不牢的缺点;本发明采用内藏式安装,不影响车辆外形外观。

技术研发人员:郭必韬;淡润民;徐升和;王国东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珠海广通汽车有限公司;银隆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7.08.10
技术公布日:2019.02.2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