滑撑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507511阅读:2325来源:国知局
滑撑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门窗五金件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滑撑。



背景技术:

滑撑,多为不锈钢材质,是一种用于连接窗扇和窗框,使窗户能够开启和关闭的连杆式活动链接装置。滑撑一般包括滑轨、滑块及连杆机构,其中轨道通过紧固件固定于窗扇上,滑块滑设于滑轨上,且位于所述滑轨设置的滑槽内,滑槽的底面具有用于滑块滑动的活动区和用于安装紧固件的固定区,连接机构连杆滑块且安装于所述滑轨上。

现有一些滑撑具有二个铰接连接机构的滑块,但是这些滑撑的二个滑块在滑轨上运动的行程比较大,在窗框尺寸一定的情形下,这会使得滑轨的固定区的范围变小,从而使得滑轨上安装的紧固件的数量也随之减少,进而使得滑轨与窗扇之间的连接强度比较弱,很容易导致滑轨在外力的作用下从窗扇上脱离,发生窗户从窗框上脱落而砸伤人的事件。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一种在保证窗扇能开闭的情形下,能使滑轨上安装更多的紧固件,以增加滑轨和窗框的连接强度的滑撑。

为了实现本发明的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滑撑,用于连接窗扇和窗框,该滑撑包括:

滑轨,通过紧固件固定于所述窗框上,所述滑轨具有轨第一端和轨第二端,所述滑轨设有滑槽,所述滑槽的底面具有滑动区和固定区,所述固定区设有用于安装紧固件的连接孔;

第一滑块,位于所述滑槽内,且滑设于所述滑动区上;

第二滑块,位于所述滑槽内,并位于所述第一滑块和轨第二端之间,所述第二滑块上设有允许紧固件通过的让位腔;

同步板,连接所述第一滑块和第二滑块;

连杆机构,包括第一连杆、第二连杆、第三连杆和托臂,所述第一连杆的一端铰接所述第一滑块,另一端铰接所述第三连杆的中间部位,所述第二连杆的一端铰接所述第二滑块,另一端铰接所述托臂的一端;所述第三连杆的一端铰接所述轨第一端,另一端铰接所述托臂的中间部位,所述托臂的另一端用于连接所述窗扇。

上述的滑撑,通过同步板连接第一滑块和第二滑块,使得连杆机构与第一滑块的铰接点及连杆机构与第二滑块的铰接点之间的距离能得到加长,从而达到减小第一滑块和第二滑块在滑轨上行程的目的,进而使得滑轨上能安装更多的紧固件,用以加强滑轨与窗扇之间的连接。另外,通过在第二滑块上设置允许紧固件通过的让位孔,使得第二滑块不仅仅是在滑动区内滑动,还可以在固定区内滑动,这也有助于减小滑动区的长度,增大固定区的长度,从而使得滑轨上能安装更多的紧固件,用以增加滑轨和窗扇的连接强度。

在其中一实施例中,所述同步板与滑槽的底面之间具有允许紧固件穿过的过道。

在其中一实施例中,所述滑槽的横截面呈“凸”字形,所述滑槽包括相连通的敞口部和底腔部,所述敞口部位于所述滑槽的顶端;所述底腔部位于滑槽的底端,所述底腔部的宽度大于所述敞口部的宽度。

在其中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滑块由一板件弯折形成;所述第二滑块包括呈u型的折弯主体及位于折弯主体的两侧的折边,所述折弯主体围成所述让位腔,所述折弯主体的敞口朝向所述滑槽的底面;所述二折边滑设于所述滑槽的底面上,且分别插设于所述底腔部的两端内。

在其中一实施例中,所述折弯主体与所述敞口部的侧壁之间间隔设置,所述折边的外侧设有耐磨层。

在其中一实施例中,所述滑槽用于所述同步板与所述第二滑块滑动的行程区间上设置有紧固件。

在其中一实施例中,所述同步板上设置有供工具穿过以将紧固件安装于滑轨上的安装孔。

在其中一实施例中,还包括设于所述轨第二端上的用于在窗扇关闭后供托臂插入的包角。

在其中一实施例中,所述包角的一侧设有导向部。

在其中一实施例中,所述滑槽的底面上凸设有限位凸起,所述限位凸起位于所述第一滑块靠近所述轨第一端的一侧,用于在窗扇打开后对第一滑块限位。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一较佳实施例所述的滑撑连接窗扇和窗框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的滑撑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所示的滑撑的分解图;

图4为图3所示的导轨的横截面剖视图;

图5为图3所述的导轨和第二滑块组装后的横截面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理解本发明,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发明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但是,本发明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例的目的是使对本发明的公开内容的理解更加透彻全面。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

请参阅1图至图5,为本发明一较佳实施例的一种滑撑100,用于连接窗框200和窗扇300;如图1所示,该滑撑100包括滑轨10、第一滑块20、第二滑块30、同步板40及连杆机构50。

滑轨10具有相对的轨第一端11和轨第二端12,且还设有与第一滑块20和第二滑块30相匹配的滑槽13,滑槽13贯穿轨第一端11和轨第二端12,滑槽13的底面具有滑动区和固定区,固定区上设有安装紧固件400的连接孔14。

如图4所示,滑槽13的横截面呈“凸”字形,具体的,滑槽13包括相连通的敞口部131和底腔部132,敞口部131位于滑槽13的顶端,底腔部132位于滑槽13的底端,底腔部132的宽度大于敞口部131的宽度。滑槽13的该结构能使得第一滑块20和第二滑块30不易从滑槽13内跳出。

第一滑块20位于滑槽13内,且滑设于滑动区上。

如图5所示,第二滑块30位于滑槽13内,且位于第一滑块20和轨第二端12之间,第二滑块30具有允许紧固件穿过的让位腔32,通过设置第二滑块30具有允许紧固件穿过的让位腔32,使得第二滑块30不仅仅在滑动区内滑动,还可以在固定区内滑动,这有助于减小滑动区的长度,增大固定区的长度,从而使得滑轨10上能安装更多的紧固件,用以增加滑轨10和窗扇300的连接强度。

第二滑块30也由一板件一体弯折形成,第二滑块30包括呈u型的折弯主体31及二分别位于折弯主体31两侧的折边33;折弯主体31围成述让位腔32,折弯主体31的敞口朝向滑槽13的底面;二折边33滑设于滑槽13的底面上,且分别插入至底腔部132的两端内。通过设置第二滑块30由一板件一体弯折形成,使第二滑块30具有高强度和不易折断的优点。

在本实施例中,为了避免滑轨10擦伤第二滑块30,折弯主体31与敞口部131的侧壁之间间隔设置,折边33的外侧设有耐磨层34,耐磨层34不仅可以避免滑轨10擦伤第二滑块30,还可以增加第二滑块30与滑轨10之间的静摩擦力,为移好位的窗扇300起到限定的作用。

同步板40连接第一滑块20和第二滑块30,且同步板40与滑槽13的底面之间具有允许紧固件通过的过道。通过同步板40连杆第一滑块20和第二滑块30,使得第一滑块20和第二滑块30之间的距离变得固定。滑槽13用于同步板40与第二滑块30滑动的行程区间上设置有紧固件400。同步板40上还设置有供工具穿过以将紧固件400安装于滑轨10上的安装孔41。

请重新参阅图2和图3,连杆机构50包括第一连杆51、第二连杆52、第三连杆53和托臂54,第一连杆51的一端铰接第一滑块20,另一端铰接第三连杆53的中间部位,第二连杆52的一端铰接第二滑块30,另一端铰接托臂54的一端;第三连杆53的一端连铰接滑轨10的第一端,另一端铰接托臂54的中间部位;托臂54用于连接窗扇300,实现整个滑撑100和窗扇300的连接。

第一连杆51与第一滑块20的连接点和第二连杆52和第二滑块30的连接点之间的距离为滑轨10的长度的1/6-1/4。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连杆51与第一滑块20的的连接点和第二连杆52和第二滑块30的连接点之间的距离为滑轨10的长度的1/5。

连杆机构50还包括位于第一连杆51和第三连杆53之间的第一垫圈55、位于第二连杆52和托臂54的之间的第二垫圈56以及位于第三连杆53与托臂54之间的第三垫圈;第一垫圈55位于第一连杆51和第三连杆53的铰接处,第二垫圈56位于第二连杆52和托臂54的铰接处,第三垫圈位于第三连杆53和托臂54的铰接处。

滑撑100还包括还包括设于轨第二端12上的用于在窗扇300关闭后使托臂54插入的包角60,用于防止第二滑块30滑出滑轨10;包角60的一侧设有导向部61,导向部61用于对托臂54起导向作用,在导向部61的导向作用下,托臂54能顺利地插入至包角60内。

滑槽13的底面上凸设有限位凸起15,限位凸起15位于第一滑块20靠近轨第一端11的一侧,用于在窗扇300打开后对第一滑块20限位。

上述的滑撑100的具体工作原理为:

当通过连杆机构50驱动第一滑块20和第二滑块30朝向远离包角60的方向运动时,窗户的窗扇300逐渐打开,当第一滑块20与限位凸起15碰触时,窗户的窗扇300处于完全打开状态;当通过连杆机构50驱动第一滑块20和第二滑块30朝向包角60的方向运动时,窗户的窗扇300逐渐关闭,当第二滑块30与包角60碰触时,连杆机构50的托臂54也插入包角60内,此时窗户的窗扇300处于完全关闭状态。

上述的滑撑100,通过同步板40连接第一滑块20和第二滑块30,使得连杆机构50与第一滑块20的铰接点及连杆机构50与第二滑块30的铰接点之间的距离能够得到加长,从而达到减小第一滑块20和第二滑块30在滑轨10上行程的目的,进而能缩短滑动区的长度,使得滑轨10上能安装更多的紧固件,用以加强滑轨10与窗扇300之间的连接。另外,通过设置第二滑块30具有允许紧固紧固件通过的让位腔32,使得第二滑块30不仅仅是在滑动区内滑动,还可以在固定区内滑动,这也有助于减小滑动区的长度,增大固定区的长度,从而使得滑轨10上能安装更多的紧固件,用以增加滑轨10和窗扇300的连接强度。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发明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发明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