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车辆门锁智能报警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507500阅读:368来源:国知局
一种车辆门锁智能报警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车辆智能控制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车辆门锁智能报警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车辆的需求越来越大,对于车辆安全越来越受到重视。目前车辆的遥控钥匙对于车辆的仅有上锁、解锁和开启后备箱的功能。在日常生活中,当车辆使用人员下车后关闭车门后,容易忘记上锁。在生活中,常常发现车辆使用人员在下车后并不太记得自己是否上锁,会通过反复按上锁键以确保上锁,会造成遥控装置和车锁的反复使用造成损坏。另外,门锁与遥控装置的通讯范围内,车辆使用人员离开车辆准备离开时,若门锁未上锁,现有技术中并没有任何提示给车辆使用人员此时车辆并未上锁,车辆使用人员很可能离开车辆与遥控装置的通讯范围而忘记对车辆上锁,造成车辆停车后因没有上锁而给小偷偷盗的机会,造成经济损失。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是要提供一种具有车辆未上锁提示功能的车辆门锁智能报警系统。

特别地,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车辆门锁智能报警系统,包括:

门锁,其用于对车辆进行上锁和解锁;

检测模块,安装于所述门锁处,用于检测所述门锁是处于上锁状态还是解锁状态;

遥控装置,其内设置有控制器和报警装置,用于接收所述检测模块检测的所述门锁处于所述上锁状态或解锁状态信号,并显示;

通讯模块,用于将所述检测模块与所述遥控装置之间进行通讯连接;

其中,所述控制器配置成当所述检测模块检测到所述门锁处于所述解锁状态,并且所述门锁与所述遥控装置的距离大于第一预设距离时,控制所述遥控装置的所述报警装置报警。

进一步地,所述遥控装置还包括:

信号收发模块,与所述控制器连接,用于接收所述通讯模块传输的信号或/和发送所述控制器输出的信号;

显示模块,与所述控制器连接,用于接收所述控制器的信号,将所述门锁的状态显示于所述显示模块上;

其中,所述控制器接收所述信号收发模块的信号后进行处理,后再传输给所述显示模块。

进一步地,当所述门锁与所述遥控装置的距离不大于所述第一预设距离时,所述显示模块显示所述门锁上锁状态或解锁状态。

进一步地,所述显示模块以图案、文字或led灯的形式显示所述门锁处于上锁状态或解锁状态。

进一步地,所述报警装置包括声音警报器,其配置成当所述门锁与所述遥控装置的距离不大于所述第一预设距离时,所述声音警报器不发出声音;当所述门锁与所述遥控装置的距离大于所述第一预设距离,所述门锁处于解锁状态时,所述声音警报器发出声音。

进一步地,当所述声音警报器发出声音时,随着所述遥控装置与所述门锁的距离的增大,声音逐渐增大,直至所述遥控装置与所述门锁的距离达到第二预设距离或所述门锁被上锁。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预设距离大于所述第一预设距离。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预设距离为所述门锁与所述遥控装置能够建立通讯连接的距离。

进一步地,所述遥控装置上还包括解锁控制按钮和上锁控制按钮,所述解锁控制按钮和上锁控制按钮均与所述控制器连接,当按动所述解锁控制按钮或上锁控制按钮后,所述控制器将相应的信号传输给所述信号收发模块,再通过所述通讯模块传输至所述门锁,控制所述门锁上锁或解锁。

本发明的车辆门锁智能报警系统当遥控装置距离车辆的距离大于第一预设距离,并且所述门锁为解锁状态时,遥控装置会报警,以提示车辆使用人员,车辆未上锁,防止因忘记对车辆上锁而造成经济损失。

本发明的系统,当遥控装置在离车辆的距离小于第一预设距离时,遥控钥匙上会有明确的显示模块显示门锁处于上锁还是解锁状态,如果发现是上锁状态,则车辆使用人员也可以安心离开,不用反复按压上锁键,车辆门锁也不用反复的做出上锁动作,减小遥控装置和车辆门锁的损坏,增加使用寿命。

进一步地,本发明的遥控装置在与车辆的距离在第一预设距离和第二预设距离之间时,当里车辆越来越远时,报警装置报警声音逐渐增大,以使车辆实用人员能够听到报警声,进而对车辆及时上锁,减小损失。

根据下文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具体实施例的详细描述,本领域技术人员将会更加明了本发明的上述以及其他目的、优点和特征。

附图说明

后文将参照附图以示例性而非限制性的方式详细描述本发明的一些具体实施例。附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标示了相同或类似的部件或部分。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理解,这些附图未必是按比例绘制的。附图中:

图1是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车辆门锁智能报警系统的示意性结构图;

图2是根据本发明另一个实施例的车辆门锁智能报警系统的示意性结构图;

图3是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车辆与遥控装置之间距离示意图;

图4是根据本发明又一个实施例的车辆门锁智能报警系统的示意性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1是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车辆门锁智能报警系统100的示意性结构图。本发明的车辆门锁智能报警系统100一般性的可以包括门锁10、检测模块20、遥控装置40和通讯模块30。其中,门锁10设置于车辆上,其用于对车辆进行上锁和解锁。当然,一般情况下,门锁10包括4个,该四个门锁10可以同时上锁和解锁。检测模块20安装于所述门锁10处,用于检测所述门锁10是处于上锁状态还是解锁状态。遥控装置40内设置有控制器42和报警装置43,用于接收所述检测模块20检测的所述门锁10处于所述上锁状态或解锁状态信号,并显示。通讯模块30用于将所述检测模块20与所述遥控装置40之间进行通讯连接。其中,所述控制器42配置成当所述检测模块20检测到所述门锁10处于所述解锁状态,并且所述门锁10与所述遥控装置40的距离大于第一预设距离时,控制所述遥控装置40的所述报警装置43报警。本发明的车辆门锁智能报警系统100当遥控装置40距离车辆门锁的距离大于第一预设距离,并且所述车辆为上锁时,遥控装置40会报警,以提示车辆使用人员,车辆未上锁,防止因忘记对车辆上锁而造成经济损失。

作为另一种实施例,图2示出了另一个实施例的车辆门锁智能报警系统100的示意性结构图。如图2所示,本发明的遥控装置40还包括信号收发模块41和显示模块44。其中,信号收发模块41与所述控制器42连接,用于接收所述通讯模块30传输的信号或/和发送所述控制器42输出的信号。显示模块44与所述控制器42连接,用于接收所述控制器42的信号,将所述门锁10的状态显示于所述显示模块44上。其中,所述控制器42接收所述信号收发模块41的信号后进行处理,后再传输给所述显示模块44。本发明的将门锁10的状态显示于显示模块44上,能够直观的看到车辆是否上锁。当车辆使用人员离开车后,遥控装置40上的显示模块44显示门锁10处于上锁还是解锁状态,如果发现是上锁状态,则车辆使用人员也可以安心离开,不用反复按压上锁键,车辆门锁10也不用反复的做出上锁动作,减小遥控装置40和车辆门锁10的损坏,增加使用寿命。

作为一个实施例,当所述门锁与所述遥控装置40的距离不大于所述第一预设距离时,所述显示模块44显示所述门锁10处于上锁状态或解锁状态。所述显示模块44以图案、文字或led灯的形式显示所述门锁10处于上锁状态或解锁状态。明显地,所述显示模块44为一小型电子显示屏。如果以图案显示门锁10为上锁状态或解锁状态时,可以以一开门的车辆和关门的车辆作为标志,直观显示车辆的上锁状态和解锁状态。而如果以文字形式,则直接在小型电子显示屏上写着“上锁”和“解锁”字样。而如果以led灯的形式,则可以以绿灯表示上锁状态,红灯表示解锁状态。根据实际的需求进行设计。

图3示出了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车辆与遥控装置40之间距离示意图。作为一个具体实施例,所述报警装置43包括声音警报器,其配置成当所述门锁10与所述遥控装置40的距离不大于所述第一预设距离时,所述声音警报器不发出声音;当所述门锁10与所述遥控装置40的距离大于所述第一预设距离,所述门锁10处于解锁状态时,所述声音警报器发出声音。当所述声音警报器发出声音时,随着所述遥控装置40与所述车门的距离的增大,声音逐渐增大,直至所述遥控装置40与所述门锁的距离达到第二预设距离或门锁10被上锁。所述第二预设距离大于所述第一预设距离。当里车辆越来越远时,报警装置43报警声音逐渐增大,以使车辆使用人员能够听到报警声,进而对车辆及时上锁,减小损失。

图4示出了本发明又一个实施例的车辆门锁智能报警系统100的示意性结构图。作为一个具体实施例,所述遥控装置40上还包括解锁控制按钮46和上锁控制按钮45,所述解锁控制按钮46和解锁控制按钮45与所述控制器42连接,当按动所述解锁控制按钮46或者上锁控制按钮45后,所述控制器42将相应的信号传输给所述信号收发模块41,再通过所述通讯模块30传输至门锁10,控制车门上锁或解锁。一般情况下,遥控装置40上还包括后备箱开启按钮,可以用于开启车辆后备箱。明显地,遥控装置按动上锁控制按钮45和解锁控制按钮46以使车门上锁和解锁的工作原理为现有的本领域技术人员普遍使用的工作原理。

明显地,当遥控装置40与门锁10的距离不大于所述第一预设距离时,所述遥控装置40上的心思模块显示出门锁10是上锁状态还是解锁状态,如果是解锁状态,则需要车辆使用人员能够及时的上锁。如果遥控装置40与门锁10的距离处于第一预设距离和第二预设距离之间时,如果车辆为被及时上锁,则报警装置43会发出警报声,如果车辆使用人员及时按下本发明的遥控装置40的上锁控制按钮,则报警装置43停止。如果一直不按下上锁控制按钮45,则警报声越来越大,直至距离大于第二预设距离。所述第二预设距离是一般情况下车辆与遥控装置能够建立通讯连接的最大距离。作为优选实施例,本发明的第一预设距离为8-10m,第二预设距离为10-15m。

至此,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认识到,虽然本文已详尽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多个示例性实施例,但是,在不脱离本发明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仍可根据本发明公开的内容直接确定或推导出符合本发明原理的许多其他变型或修改。因此,本发明的范围应被理解和认定为覆盖了所有这些其他变型或修改。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