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象收纳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796389发布日期:2019-05-31 20:48阅读:132来源:国知局
对象收纳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与收纳装置有关;特别是指一种可同时收纳多个对象且可达到方便拿取对象的对象收纳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用以收纳柱型或管型对象(如起子头、钻头、套筒等)的收纳装置上,通常会设置有多个插槽供对象放置,藉以达到同时收纳多个对象的目的。另外,为确保对象能被完善地存放与收纳,对象通常是被完整地包覆在收纳装置中,而导致用户于取用被收纳的这些对象时,则需要反复地启闭收纳装置,进而导致作业时间的浪费。

此外,一般需要收纳的柱型或管型对象通常是用以施工用的对象(如起子头、钻头、套筒等),为方便用户辨识对象的尺寸或类型,这些对象收纳于这些插槽时,皆是以其用以接抵于待施工物(如螺丝、墙面等)上的工作端朝外的方式设置于该插槽中。

如此一来,用户作业时则必须要先用手将这些对象由插槽中拔出后,才能进行后续作业,不仅在取用上较为复杂且费时,且这些对象外露于这些插槽外工作端有些是呈现尖锐的切削面,而使得使用者手部在取用这些对象时也容易因此而受伤。是以,由前述内容可知,现有的对象收纳装置的设计尚未臻完善,而仍有改进之处。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对象收纳装置,不仅可同时收纳多个对象,更可方便用户快速地取用,且不会有受伤的危险疑虑。

为达成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对象收纳装置可供多个对象存放,且该对象收纳装置包含有一基座、一收纳件以及至少一压挤件。其中,该基座具有一容置空间。该收纳件以具有弹性的材质制成,且设置于该基座上;该收纳件具有多个收纳孔与该容置空间连通,且这些收纳孔用以供这些对象设置。该压挤件设置于该基座上,而使该收纳件位于该压挤件及该基座之间,且该压挤件可相对该基座沿一预定轨迹移动;藉此,当该压挤件受一使用者手部握持压挤而相对该基座移动时,该压挤件将挤压该收纳件以使该收纳件的这些收纳孔变形而使其孔壁压挤这些收纳孔中的物件的外周壁。

藉此,这些物件穿设于这些收纳孔中时,这些物件的一端位于该基座的容置空间中,而另一端则外露于该基座外;使用者利用一工具与外露的该端结合后,便可利用该工具将该对象自该收纳孔中抽离;另外,与该工具连接的对象插回该收纳孔后,使用者便可压挤该压挤件,使变形的这些收纳孔的部分孔壁压抵于这些收纳孔中的该物件的外周壁上而夹挤该对象,用户便可抽离该工具,使该对象重新穿设于该收纳孔中。

依据上述构思,该至少一压挤件的数量为二,且分别位于该基座的相反两侧,当该二压挤件相对该基座移动而相互靠近时,这些压挤件将挤压该收纳件而使这些收纳孔变形。

依据上述构思,这些收纳孔的孔壁上具有多个凸齿,且这些凸齿以环绕各该收纳孔的方式设置。

依据上述构思,该压挤件上具有多个压齿,且这些压齿朝向该收纳件;该压挤件相对该基座移动时,这些压挤件的压齿的顶端将压抵该收纳件上,而使该收纳件的这些收纳孔变形。

依据上述构思,该收纳件外侧对应这些收纳孔的部位分别形成一被压抵部,且这些压齿的顶端分别压抵于这些被压抵部上。

依据上述构思,该基座还具有一横柱,且该容置空间位于该横柱的一侧。

依据上述构思,该横柱相反于该容置空间的一侧上凹陷有一安装槽。

依据上述构思,该横柱相反于该容置空间的一侧上具有一松脱孔。

依据上述构思,该横柱具有一凸垣环绕设置于该松脱孔周围。

依据上述构思,该横柱上具有多个凸肋,且这些凸肋之间具有一间隙;该收纳件上具有多个紧固条分别设置于这些凸肋的间隙中,且与各该间隙周围的这些凸肋接抵。

依据上述构思,该对象收纳装置更包含有一安置座,且该安置座具有一背板、二侧板以及一底板;该二侧板位于该背板相反的两侧且相对设置,该底板则位于该背板底部且于该二侧板连接;该基座、该收纳件与该压挤件设置于该安置座上。

依据上述构思,该基座于其相反两侧上分别具有一凹槽,且该二侧板相对的壁面上分别具有一凸点,且该二侧板上的凸点位于该基座的凹槽中。

依据上述构思,该对象收纳装置更包含有一遮盖,设置于该基座上而可遮蔽或开放该容置空间。

依据上述构思,该遮盖朝向该容置空间的壁面上具有一卡扣。

其中,于该基座或该压挤件上对应这些收纳孔的位置处,设置有对应这些工具头的相关信息的标志。

藉此,通过上述的设计,除可同时收纳多个对象外,用户更可方便且快速地取用对象,且无须碰触到对象而不会有因此而受伤的危险疑虑。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优选实施例的对象收纳装置的立体图。

图2为上述优选实施例的对象收纳装置的分解图。

图3为上述优选实施例的对象收纳装置于另一视角的分解图。

图4为上述优选实施例的本体与安置座结合时的立体图。

图5为上述优选实施例的本体与安置座分离时的立体图。

图6为上述优选实施例开启遮盖时的立体图。

图7与图8为套筒将工具头抽离时的立体图。

图9与图10为将套筒与工具头变为锁固结合状态的立体图。

图11与图12为图10于a-a视角的剖视图。

图13与图14为将套筒与工具头变为初步结合状态的立体图。

图15与图16为图14于a-a视角的剖视图。

图17与图18为将工具头收纳至本体的立体图。

图19为图18于a-a视角的剖视图。

【符号说明】

[本发明]

100对象收纳装置

1本体

10基座

12横柱

121凸肋122安装槽

123松脱孔124挡垣

14容置空间

16凹槽

20收纳件

22收纳孔24紧固条26被压抵部

30压挤件

32压齿

40遮盖

42卡扣

2安置座

51背板

511腰扣

52侧板

521凸点

53底板

200起子头

201工作端

202结合端

300套筒

301快速夹头

具体实施方式

为能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现举一优选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下。请参图1至图3所示,本发明一优选实施例的对象收纳装置100用以供多个对象存放,且特别是呈现柱状或是管状的对象。而于本实施例中,所述的物件是以起子头200为例,但不以此为限,亦可是钻头、套筒或是其他对象。另外,各该起子头200分别具有一工作端201以及一结合端202,该工作端201用以供与一待施工对象(如螺丝或墙面等)接抵,而该结合端202用以供与一对应的工具连接,而于本实施例中,所用的工具为套筒300,但不以此为限,而可依对象的不同而有所差异。该对象收纳装置100包含有一本体1以及一安置座2。该本体1包含有一基座10、一收纳件20、二压挤件30以及一遮盖40。其中:

该基座10具有一横柱12,且该基座12于该横柱12的一侧形成有一容置空间14。该横柱12上具有多个凸肋121,且这些凸肋121朝该横柱12的相反两侧延伸,且这些凸肋121之间分别具有一间隙。另外,该横柱12相反于该容置空间14的一侧具有一安装槽122以及一松脱孔123,且该松脱孔123连通该容置空间14,而该横柱12于该松脱孔123周围围绕形成有一挡垣124。再者,该基座10于相反两端上分别具有一凹槽16。

该收纳件20以具有弹性的材料制成,于本实施例中,是以橡胶制成,但亦可亦其他弹性物质制作,而不以本实施例的材质为限。该收纳件20设置于该基座10中,并具有多个收纳孔22,且这些收纳孔22呈两排排列设置于该收纳件20上,而这些收纳孔22与该容置空间14连通,且这些收纳孔22的孔壁上具有多个凸齿并以环绕各该收纳孔22的方式设置。另外,该收纳件20于两排收纳孔22之间具有多个紧固条24,且这些紧固条24分别设置于这些凸肋121的间隙中,且与这些凸肋121接抵,藉以使该收纳件20能更稳固地安装于该基座10中。再者,该收纳件20于其外侧壁上对应这些收纳孔22的部位呈弧形结构设计而分别形成一被压抵部26。

该二压挤件30分别设置于该基座10的相反两侧,而使得该收纳件20位于该基座10与该二压挤件30之间,且该二压挤件30可于该基座10上相对该基座10沿一预定轨迹移动而可相互靠近或远离。另外,各该压挤件30上具有多个压齿32,且这些压齿32朝向该收纳件20,且其顶端分别压抵于该收纳件20的这些被压抵部26上。

该遮盖40枢设于该基座10上并可相对该基座10枢摆而可遮蔽或开放该容置空间14。该遮盖40朝向该容置空间14的壁面上具有一卡扣42。

如此一来,使用者便可将这些起子头200分别设置于该收纳件20的这些收纳孔22中,且这些起子头200穿设于这些收纳孔22中时,这些起子头的工作端201位于该收纳空间14中,而结合端202则外露于该基座10外。另外,为方便使用者辨认这些起子头200的尺寸、型态或用途,更可在该横柱12或该压挤件30上对应这些收纳孔22的位置处设有这些起子头200的相关信息的标志。此外,该收纳孔22中的凸齿的设计,更可有效地增该收纳孔22孔壁与该起子头200间的摩擦力,而可有效地避免这些起子头200自这些收纳孔22中脱落。再者,通过使用者亦可将该套筒300设置于该遮盖40的卡扣42上,且当该遮盖40遮蔽该容置空间14时,该套筒300将位于该容置空间14中,藉以通过上述的结构设计达到整合收纳的效果。

该安置座2用以供该本体放置,且具有一背板51、二侧板52以及一底板53。该背板51上具有一腰扣511,该二侧板52位于该背板51相反的两侧且相对设置,并于相对的壁面上各具有一凸点521。该底板53则位于该背板51底部且于该二侧板52连接,而使得该安置座2通过该二侧板52与该底板53的设计,呈现三面遮蔽而顶部开放的「u」形壁面结构。

如此一来,请参阅图4,当使用者将该本体1放置于该安置座2上时,该本体1将位于该二侧板52与该底板53环绕形成的空间中,而使得这些起子头200外头于该本体1外的结合端202位于该本体1与该安置座2之间,并被该安置座2所遮蔽,且该二侧板52上的凸点521将位于该本体1的该基座10的凹槽16中,而达到将该本体1固定设置于该安置座2的效果。此时,使用者便可通过将腰扣511扣设于腰带或是其他对象上,而达到携行该对象收纳装置100的效果。

当使用者欲使用起子头进行相关施工时,通过该安置座2呈「u」形壁面结构的设计,用户便可直接用手握持该本体1并向外扳动,即可快速地将该本体1如图5所示自该安置座2上分离,而可大幅减低操作的时间与难度。将该本体1与该安置座2分离后,请参阅图6,使用者便可扳动该遮盖40,使该套筒300离开该容置空间14,使用者便可将该套筒300自该卡扣42上拆离装设置一电动工具(图未示)上。

而后,请参阅图7与图8,使用者便可将该本体1翻转至这些起子头200的结合端202外露的一面,并将该套筒300的快速夹头301直接套设至所需的起子头200的结合端202上,使该快速夹头301与对应的该起子头200能快速地初步结合,便可将该起子头200由该收纳孔22中抽出,此过程中,使用者手部不需要碰触该起子头200的工作端201,进而可大幅减少受伤的疑虑。

而后,请参阅图9至图10,当该快速夹头301将初步结合的该起子头200由该收纳孔22抽出后,便可再将该起子头200外露于该快速夹头301的工作端201施力压抵于该基座10的安装槽122的槽底,续参阅图11及12,该起子头200的工作端201受反作用力影响而使得该起子头200的结合端202能更深入结合于该快速夹头301中,并使得该快速夹头中的钢珠(图未示)夹抵于该起子头上,而使得该起子头200与该快速夹头301之间由初步结合状态(如图11)转换为锁固结合状态(如图12),而可避免该起子头200自该快速夹头301上松脱的情形发生。另外,由于快速夹头因起子头受力而呈锁固状态的相关结构设计属于现有技术,而非本发明的重点,此处不再赘述。

另外,请参阅图13至图16,当用户欲结束作业或欲更换为其他起子头,而须将该起子头200自该快速夹头上拆离时,便可再将该起子头200外露于该快速夹头301的工作端201插入至该松脱孔123中,使该快速夹头301压抵于该松脱孔123周围的挡垣124上,此时,使用者则将该套筒300向该基座10的方向施力,便可使该快速夹头301上的松脱结构(现有技术,图未示)作动,该起子头200将自该快速夹头301中的钢珠松脱而,使得该起子头200与该快速夹头301之间由锁固结合状态(如图15)转换为初步结合状态(如图16)。

而后,请参阅图17至图19,当该起子头200与该快速夹头301之间变回初步结合状态后,使用者便可将该起子头200插回对应的收纳孔22中,并如图19所示,利用手部施力使该二压挤件30相对该基座10移动而相互靠近,此时,该二压挤件30上的压齿32将压挤该收纳件20的被压抵部26,使该收纳件20受挤压而造成这些收纳孔22变形,使变形的这些收纳孔22的部分孔壁压抵于这些收纳孔22中的起子头200上,如此一来,该起子头200便会被该收纳孔22的孔壁夹持住,使用者便可施予该套筒300相反于该本体1方向的力量使该起子头200与该快速夹头301相互分离,并使得该起子头200重新收纳于该收纳孔22中。此外,通过该压挤件30上的压齿32配合这些被压抵部26的设计,将可使得压挤的力量集中于该收纳孔周围,如此一来,使用者不需要提供太大力道即可达到使这些收纳孔22变形的效果。另外,该收纳孔22中的凸齿的设计,更可有效地增加该收纳孔22孔壁与该起子头200间的摩擦力,使得该起子头200能更容易与该快速夹头301相互分离,进而使得使用者在操作上更为快速、方便及安全。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优选可行实施例而已,凡应用本发明说明书及权利要求所为的等效变化,理应包含在本发明的权利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