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光学镜片按压组装头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821499发布日期:2018-06-30 06:55阅读:476来源:国知局
一种光学镜片按压组装头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属于摄影器材制造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光学镜片按压组装头。



背景技术:

摄影器材用到的高端镜头是档次、性能的代名词,其组装定位工序不可小觑,制造光学镜片的成本不低,同样组装光学镜片也需要大量的人力和时间成本。由于光学镜片组装,摄像设备的小型化,微机电系统(MEMS)的发展,为光学镜片精细组装工艺打开了大门。

现有的自动组装平台或治具,光学镜片的放置往往依靠弹片的缓冲,然而弹片本身有载重极限,当周向部分偏置,则会引起受力不均,久而久之放置平整度不可保证。按压组装头是为了装配按压所需的基本配件,其配合组装平台使用,其按压的缓冲性能和精细程度大大影响镜头装配性能和防止损坏镜头的保障性。

因此,改进按压组装头的结构设计显得尤其重要。



技术实现要素:

发明目的:本发明提出一种光学镜片按压组装头,该结构以磁力悬浮缓冲,并以气动辅助形成特殊的流体效应,具有按压镜片轻、高效安全的特点,以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

发明内容:一种光学镜片按压组装头,包括本体,所述本体向前端固定呈空心圆柱状的第一磁铁,所述第一磁铁中空部分为通槽,本体前端侧面连接导向壳,导向壳向前伸出一段,导向壳内安装与第一磁铁形状大小相同的第二磁铁,第二磁铁与第一磁铁同极相对,第二磁铁的边缘与导向壳内侧配合并在其内上下移动;所述第二磁铁前端固定连接有按压头,所述按压头向前端收缩并固定缓冲层,收缩部分形成收缩面,所述收缩面间隔分布若干组导气柱、出气口,导气柱向下延伸至缓冲层上方,所述导气柱或出气口连接气管,气管连接外部气源。

作为优选,所述第二磁铁边缘固定导块,导块与导向壳内侧的导轨配合,从而实现第二磁铁仅沿上下移动。导块和导轨配合避免了两磁铁排斥力不均导致的翻转可能。

作为优选,所述导气柱、出气口在收缩面一个侧面间隔分布2~3组,所述导气柱末端在按压头前端的缓冲层上方2.5~6mm处。导气柱、出气口的布置很关键,并且导气柱、出气口形成气通道的结构利于气流向下形成气膜缓冲和实现斜向吹气。

进一步,所述导气柱开上下贯通的孔并连接气管,所述出气口闭合。作为优选方案,导气柱扮演出气口的角色。

进一步,所述导气柱实心,所述出气口连接气管。作为另一种优选方案,导气柱仅导气,出气口出气。

进一步,所述导气柱底部也具有缓冲层。缓冲层避免对脆弱的镜片表面造成伤害。

作为优选,所述气管内的气体压力0.12~0.16 MPa。0.12~0.16 MPa的压力不大不小,恰好具有吹气和向下吹形成漆膜缓冲的功能。

和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发明结构简单、设计巧妙,缓冲作用强。呈空心圆柱状的第一磁铁、第二磁铁同极相对产生排斥力,利用这种“悬空”的排斥力使按压头按压时几乎没有摩擦,同时又具有足够的缓冲力,可靠、方便;导块、导轨的配合使第二磁铁的上下移动更为可靠,避免翻转;出气口、导气柱的设置方式多样化,从而造成多样化的流体力学效应,灵活,高效;缓冲层本身也具有缓冲作用。本发明设计简单、高效实用,缓冲层和磁排斥力双重缓冲作用下,按压组装头本身造成的摩擦非常小,从而对镜片的推力更稳定,另外由于可变气流设计,使操作方式更为灵活。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的总体结构示意图,图2使实施例1的按压头部分结构示意图,图3使实施例2的按压头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中:1-本体,2-第一磁铁,20-通槽,3-第二磁铁,4-导向壳,5-按压头,51-收缩面,6-缓冲层,7-导气柱,8-出气口,9-气管。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作简单的介绍。

实施例1

如图1~2,一种光学镜片按压组装头,包括本体1,所述本体1向前端固定呈空心圆柱状的第一磁铁2,所述第一磁铁2中空部分为通槽20,本体1前端侧面连接导向壳4,导向壳4向前伸出一段,导向壳4内安装与第一磁铁2形状大小相同的第二磁铁3,所述第二磁铁3边缘固定导块(图中未示出),导块与导向壳4内侧的导轨配合,从而实现第二磁铁3仅沿上下移动,第二磁铁3与第一磁铁2同极相对;

所述第二磁铁3前端固定连接有按压头5,所述按压头5向前端收缩并固定缓冲层6,收缩部分形成收缩面51,所述收缩面51一个侧面间隔分布2~3组导气柱7、出气口8,按照如上办法将导气柱7、出气口8周向均匀分布2~3个侧面,所述导气柱7末端在按压头5前端的缓冲层6上方2.5~6mm处,所述导气柱7底部也具有缓冲层6,所述导气柱7开上下贯通的孔并连接气管9,所述出气口8闭合,气管9穿过通槽20、本体1内部并连接外部气源,外部气源控制所述气管内的气体压力0.12~0.16 MPa。

实施例2

如图1、3,一种光学镜片按压组装头,包括本体1,所述本体1向前端固定呈空心圆柱状的第一磁铁2,所述第一磁铁2中空部分为通槽20,本体1前端侧面连接导向壳4,导向壳4向前伸出一段,导向壳4内安装与第一磁铁2形状大小相同的第二磁铁3,所述第二磁铁3边缘固定导块(图中未示出),导块与导向壳4内侧的导轨配合,从而实现第二磁铁3仅沿上下移动,第二磁铁3与第一磁铁2同极相对;

所述第二磁铁3前端固定连接有按压头5,所述按压头5向前端收缩并固定缓冲层6,收缩部分形成收缩面51,所述收缩面51一个侧面间隔分布2~3组导气柱7、出气口8,按照如上办法将导气柱7、出气口8周向均匀分布2~3个侧面,所述导气柱7末端在按压头5前端的缓冲层6上方2.5~6mm处,所述导气柱7底部也具有缓冲层6,所述导气柱7实心,所述出气口8连接气管9,气管9穿过通槽20、本体1内部并连接外部气源,外部气源控制所述气管内的气体压力0.12~0.16 MPa。

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优选技术方案,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所做出的若干改进或等同替换,均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仍应涵盖在本发明的权利要求范围中。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