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物联网的工业用循线搬运机器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865528发布日期:2019-06-11 23:10阅读:274来源:国知局
一种基于物联网的工业用循线搬运机器人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搬运机器人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基于物联网的工业用循线搬运机器人。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产业转型升级的不断深入,工业机器人应用范围越来越广。据联合国会统计,近年来世界工业机器人行业的年产值的年总产值在逐年增加,据此预测,在未来,世界机器人行业也会持续增长。在我国逐步向老龄化社会迈进以及人工成本连年攀升的背景下,一线产业工人减少的趋势不可逆转,而工业机器人及自动化设备因其优势,市场占有率会逐步增加。搬运机器人是工业机器人的一个重要种类,现在得到了越来越多的使用,但是,现在市面上的搬运机器人在性能上还有待提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基于物联网的工业用循线搬运机器人。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基于物联网的工业用循线搬运机器人,包括机器人外壳、搬运盘、轮子、红外传感器探头和电路部分,所述搬运盘位于机器人外壳的上部,所述轮子包括动力轮和转向轮,所述动力轮共有两个,所述转向轮共有一个,所述红外传感器探头位于机器人外壳的前部,所述电路部分全部安装于机器人外壳的内部,所述电路部分包括红外模块、主控制器、直流电机驱动模块、直流电机、步进电机驱动模块、步进电机、电池和电源模块,所述红外模块、直流电机驱动模块和步进电机驱动模块都与主控制器相连。

优选的,所述直流电机驱动模块与直流电机相连,所述步进电机驱动模块与步进电机相连。

优选的,所述电源模块从电池取电,为红外模块、主控制器、直流电机驱动模块和步进电机驱动模块供电。

优选的,所述动力轮受直流电机控制,所述转向轮受步进电机控制。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该工业用循线搬运机器人结构简单,使用方便,价格便宜,体型小巧,可以适应多种环境,能够精确的循着地上的路线行走,并且在行走时非常稳,具有一定的推广性。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中的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但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任何限制。

图1是本发明正面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侧面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电路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中:1、机器人外壳,2、搬运盘,3、轮子,3-1、动力轮,3-2、转向轮,4、红外传感器探头,5、红外模块,6、主控制器,7、直流电机驱动模块,8、直流电机,9、步进电机驱动模块,10、步进电机,11、电池,12、电源模块。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1、图2和图3,本发明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基于物联网的工业用循线搬运机器人,包括机器人外壳1、搬运盘2、轮子3、红外传感器探头4和电路部分,搬运盘2位于机器人外壳1的上部,轮子3包括动力轮3-1和转向轮3-2,动力轮3-1共有两个,转向轮3-2共有一个,红外传感器探头4位于机器人外壳1的前部,电路部分全部安装于机器人外壳1的内部,电路部分包括红外模块5、主控制器6、直流电机驱动模块7、直流电机8、步进电机驱动模块9、步进电机10、电池11和电源模块12,红外模块5、直流电机驱动模块7和步进电机驱动模块9都与主控制器6相连。直流电机驱动模块7与直流电机8相连,步进电机驱动模块9与步进电机10相连。电源模块12从电池11取电,为红外模块5、主控制器6、直流电机驱动模块7和步进电机驱动模块9供电。动力轮3-1受直流电机8控制,转向轮3-2受步进电机10控制。

工作原理:红外传感器探头4用于采集地面的信息,然后将信息传给红外模块5,再传给主控制器6,主控制器6根据信息通过控制直流电机驱动模块7和步进电机驱动模块9控制直流电机8和步进电机10,进而控制动力轮和转向轮,最终实现控制搬运机器人的目的。

以上所举实施例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方式,仅用来方便说明本发明,并非对本发明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任何所属技术领域中具有通常知识者,若在不脱离本发明所提技术特征的范围内,利用本发明所揭示技术内容所作局部更动或修饰的等效实施例,并且未脱离本发明的技术特征内容,均仍属于本发明技术特征的范围内。



技术特征: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物联网的工业用循线搬运机器人,包括机器人外壳、搬运盘、轮子、红外传感器探头和电路部分,所述搬运盘位于机器人外壳的上部,所述轮子包括动力轮和转向轮,所述动力轮共有两个,所述转向轮共有一个,所述红外传感器探头位于机器人外壳的前部,所述电路部分全部安装于机器人外壳的内部,所述电路部分包括红外模块、主控制器、直流电机驱动模块、直流电机、步进电机驱动模块、步进电机、电池和电源模块,所述红外模块、直流电机驱动模块和步进电机驱动模块都与主控制器相连。该工业用循线搬运机器人结构简单,使用方便,价格便宜,体型小巧,能够精确的循着地上的路线行走,并且在行走时非常稳,具有一定的推广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莹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江苏华夏知识产权服务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7.11.30
技术公布日:2019.06.0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