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汽车零件的收集容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699993发布日期:2018-06-15 22:16阅读:238来源:国知局
一种汽车零件的收集容器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汽车零件的加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汽车零件的涂覆。



背景技术:

汽车零件表面上漆,主要工艺流程为:上漆、烘干、冷却、出料。上述工艺流程在一条生产线上完成,其中,零件的输送由输送带完成。

在输送带的末端,设有倾斜的出料板,输送带上的零件下落至出料板上,沿出料板下滑至零件收集容器中,例如,用于搬运零件的移动小车。

零件直接沿出料板下落到收集容器中,零件与收集容器的底部或零件与收集容器中已有的零件发生碰撞,容易导致零件损伤。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所解决的技术问题:如何对下落的零件进行缓冲,以避免其与其他物体碰撞而损伤。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汽车零件的收集容器,包括筒体、上隔板和下隔板,上隔板和下隔板将筒体分隔成上腔、中腔和下腔;上隔板上开设零件落口,下腔中设有旋转机构,旋转机构与中心轴连接,中心轴向上穿过下隔板和上隔板,中心轴的顶端安装有刮板,刮板贴近上隔板的上表面。

收集容器的上腔位于出料板底端的下方,零件由输送带落至出料板,沿出料板下滑入所述上腔,落在上隔板上,旋转机构通过中心轴驱动所述刮板旋转,刮板将上隔板上的零件刮入所述零件落口,零件由所述零件落口下落入所述中腔,落在下隔板上。

所述上隔板对零件的下落起到缓冲作用,以避免其因下落受到剧烈碰撞而损伤,如掉漆。

所述零件落口的数量可以为多个,多个零件落口沿上隔板的圆周向均匀分布,如此,有利于经零件落口下落至中腔的零件均匀分布。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做进一步的说明:

图1为一种汽车零件的收集容器01与输送带70、出料板71的组合结构示意图;

图2为一种汽车零件的收集容器的示意图;

图3为图2的俯视图;

图4为旋转机构的示意图;

图5为图4中转筒12隐藏后的示意图。

图中符号说明:

01、汽车零件的收集容器;

10、旋转机构;11、底座;12、转筒;120、突出组件;121、伸缩杆;122、伸缩套筒;13、转轴;130、中心通孔;14、转盘;140、内凹结构;

17、制动装置;171、突件;172、摩擦制动组件;173、组件基座;174、制动件;

20、筒体;21、上腔;22、中腔;23、下腔;

30、上隔板;31、零件落口;

40、下隔板;

50、中心轴;51、刮板;

60、支架板;

70、输送带;71、出料板;

80、零件。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具体实施方式参考图1至图5。

一种汽车零件的收集容器,包括筒体20、上隔板30和下隔板40,上隔板和下隔板将筒体分隔成上腔21、中腔22和下腔23。

上隔板上开设零件落口31,下腔中设有旋转机构10,旋转机构与中心轴50连接,中心轴向上穿过下隔板和上隔板,中心轴的顶端安装有刮板51,刮板贴近上隔板的上表面。

所述旋转机构10包括底座11、转筒12、转轴13、转盘14。转筒和转轴枢接在底座上,转轴位于转筒内,转轴的旋转中心线偏离转筒的旋转中心线;转筒上设有突出组件120,突出组件的突出方向指向转筒的中心,转盘安装在转轴上,转盘上开设内凹结构140,随转筒旋转的突出组件能够进入所述内凹结构;所述中心轴50与所述转轴连接。

所述旋转机构的工作原理:突出组件随转筒旋转,突出组件与转轴较远时,突出组件与转盘无接触;突出组件接近转轴时,其进入转盘的内凹结构;突出组件作用于内凹结构的内侧壁,驱动转盘旋转,转盘带动转轴同步旋转;突出组件远离转轴,突出组件脱离内凹结构,转筒持续旋转而转轴静止。

按上述旋转机构的工作原理,连续旋转的转筒,能够驱动转轴作间歇性转动,转轴每次转动的角度相同。转轴带动中心轴转动,中心轴驱动刮板转动。刮板间歇停留的位置是零件落口所在的位置,刮板将零件刮入所述零件落口。

关于旋转机构10,所述突出组件120包括伸缩杆121和伸缩杆套筒122,伸缩杆插设在所述伸缩杆套筒中,伸缩杆与伸缩杆套筒之间设有弹簧。

关于旋转机构10,所述内凹结构140的数量为N个,N个内凹结构沿转盘14的圆周向均匀分布;随转筒12同步旋转的突出组件120,从进入任一内凹结构至脱离该内凹结构,驱动转盘旋转的角度为360/N;所述零件落口的数量为N个,N个零件落口沿上隔板的圆周向均匀分布。

作为一种优选,N取3。刮板旋转120度,至第一个零件落口处,将零件刮入第一个零件落口,刮板再旋转120度,至第二个零件落口处,将零件刮入第二个零件落口,刮板又旋转120度,至第三个零件落口处,将零件刮入第三个零件落口。零件落口的尺寸根据实际工作情况而定,刮板将一批零件刮至第一零件落口,一批零件中的部分零件经第一零件落口下落至中腔中,刮板将一批零件中剩余的零件刮至第二零件落口,该剩余的零件中的部分零件经第二零件落口下落至中腔中,刮板将上述剩余的零件刮至第三零件落口,该剩余的零件经第三零件落口下落至中腔中,实现零件均匀地储存在中腔中。

所述旋转机构10还包括制动装置17。制动装置包括突件171和摩擦制动组件172,突件设置在转筒上,突件的突出方向指向转筒的中心,摩擦制动组件包括组件基座173和制动件174,组件基座安装在所述底座11上,组件基座上开设穿孔,制动件滑动配合在穿孔中,制动件与组件基座之间设有弹性复位件,随转筒同步旋转的突件,能够抵压在制动件上而驱动制动件向转轴13方向横向移动,并使制动件抵压在转轴上,以摩擦制动转轴。当突出组件脱离任一内凹结构时,所述突件开始抵压在制动件;当突件脱离所述制动件时,所述突出组件进入另一内凹结构。

所述转筒12上安装有从动齿轮,从动齿轮与主动齿轮啮合,主动齿轮安装在电机上,电机安装在支架板60上,所述底座11安装在所述支架板上,所述支架板安装在下腔23中。转筒12旋转的动力来自于电机。

所述中心轴50通过轴承枢接在上隔板30和下隔板40上。

实际生产中,零件在输送带70的输送下,运行至输送带的末端并下落至倾斜设置的出料板71上,零件沿出料板下滑入收集容器01的上腔21。

电机驱动旋转机构10,旋转机构驱动刮板51在上腔中作间歇旋转,旋转一周,停留三次,分别将零件刮入三个零件落口31中,零件经所述零件落口下落至收集容器01的中腔22中,沉淀在下隔板40上。

所述收集容器01的筒体20上设有可视窗口,可视窗口上安装有透明玻璃,便于操作者观察所述中腔22是否满载零件。

所述收集容器01的筒体20上设有零件出口,零件出口上设有活动门,便于操作者从所述中腔22中取出零件,或便于操作者将中腔22中零件倾倒出收集容器01。

以上内容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依据本发明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