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银行柜台物品传递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175490阅读:1611来源:国知局
一种银行柜台物品传递装置的制造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金融柜台用设备,具体地说是一种银行柜台物品传递装置。



背景技术:

在银行办理业务的过程中,常常需要在柜台上,通过防弹玻璃来传递一些物品,比如身份证、钱款、文件等。传统的方式是,在柜台和防弹玻璃之间设置凹槽,将待传递物品从防弹玻璃一侧放置在凹槽中,再由另一侧的人从凹槽中取出。取出不方便,尤其是对于硬币,从光滑的凹槽底部取出,非常麻烦。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中提到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银行柜台物品传递装置。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方式实现的:

一种银行柜台物品传递装置,在银行柜台(1)上设置防弹玻璃(2),防弹玻璃(2)上开设物品传递窗口(3),还包括物品传递翘板(4),软质舌(6),电机(7),回转铰接轴(8),控制器(9),导线(10),内控制按钮(11),外控制按钮(12)。

电机(7)固定在物品传递窗口(3)的下边沿上;回转铰接轴(8)固定设置于物品传递翘板(4)的底部中心位置;物品传递翘板(4)通过回转铰接轴(8)与电机(7)轴固定连接,使得电机(7)能够驱动物品传递翘板(4)以电机(7)轴为回转中心旋转;物品传递翘板(4)的两端设置上翘的软质舌(6);内控制按钮(11),外控制按钮(12),电机(7)通过导线(10)与控制器(9)相连接;内控制按钮(11),外控制按钮(12)分别设置于防弹玻璃(2)两侧的银行柜台(1)上。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

物品传递翘板(4)的上表面为光滑的。

软质舌(6)为软质硅胶制成。

本实用新型的使用方式为:

将内控制按钮(11)、控制器(9)安装在银行工作人员一侧,外控制按钮(12)安装于客户一侧。

首先由客户按动外控制按钮(12),电机(7)驱动物品传递翘板(4),物品传递翘板(4)向客户倾斜。将待传递物品放置在物品传递翘板(4)上。银行工作人员在另一侧按动内控制按钮(11),电机(7)驱动物品传递翘板(4),向工作人员侧倾斜。

从而:使得放置在上面的物品,自客户一侧,穿过物品传递窗口(3),滑向工作人员一侧。

工作人员以手按压软质舌(6),从而方便地将其上的物品取下。

反之亦然。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结构简单,能够方便地进行物品的跨防弹玻璃的传递,且易于取起,在银行柜台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主视图。

其中:

1-银行柜台,2-防弹玻璃,3-物品传递窗口,4-物品传递翘板,5-软质舌尖端部,6-软质舌,7-电机,8-回转铰接轴,9-控制器,10-导线,11-内控制按钮,12-外控制按钮。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附图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典型实施方式。

如图所示:

一种银行柜台物品传递装置,在银行柜台(1)上设置防弹玻璃(2),防弹玻璃(2)上开设物品传递窗口(3),还包括物品传递翘板(4),软质舌(6),电机(7),回转铰接轴(8),控制器(9),导线(10),内控制按钮(11),外控制按钮(12)。

电机(7)固定在物品传递窗口(3)的下边沿上;回转铰接轴(8)固定设置于物品传递翘板(4)的底部中心位置;物品传递翘板(4)通过回转铰接轴(8)与电机(7)轴固定连接,使得电机(7)能够驱动物品传递翘板(4)以电机(7)轴为回转中心旋转;物品传递翘板(4)的两端设置上翘的软质舌(6);内控制按钮(11),外控制按钮(12),电机(7)通过导线(10)与控制器(9)相连接;内控制按钮(11),外控制按钮(12)分别设置于防弹玻璃(2)两侧的银行柜台(1)上。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

物品传递翘板(4)的上表面为光滑的。

软质舌(6)为软质硅胶制成。

本实用新型的使用方式为:

将内控制按钮(11)、控制器(9)安装在银行工作人员一侧,外控制按钮(12)安装于客户一侧。

首先由客户按动外控制按钮(12),电机(7)驱动物品传递翘板(4),物品传递翘板(4)向客户倾斜。将待传递物品放置在物品传递翘板(4)上。银行工作人员在另一侧按动内控制按钮(11),电机(7)驱动物品传递翘板(4),向工作人员侧倾斜。

从而:使得放置在上面的物品,自客户一侧,穿过物品传递窗口(3),滑向工作人员一侧。

工作人员以手按压软质舌(6),从而方便地将其上的物品取下。

反之亦然。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结构简单,能够方便地进行物品的跨防弹玻璃的传递,且易于取起,在银行柜台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另外,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是表示本实用新型的内容的一例,可以进一步与其它的公知技术组合,也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主旨的范围内省略一部分等进行变更来构成。

最后应当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依然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修改或者对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精神,其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请求保护的技术方案范围当中。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