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钢筋夹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820402阅读:601来源:国知局
一种新型钢筋夹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新型钢筋夹。



背景技术:

现有的建筑模板都是通过简单的模具夹持、螺母紧固的方式进行装夹;装夹和拆卸过程中均需要拆卸螺母,才可将模具与建筑模板分离如图1所示;使用过程中,由于螺母的紧固和拆卸工作,导致耽误一定的时间,降低了工作效率,除此之外还需要额外的人工帮忙。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旨在解决上述问题,提供了一种新型钢筋夹,其通过支架、单扭力弹簧和棘爪的配合使得整个夹持过程时间缩短,效率提高,装夹、拆卸模板过程便捷省工,其次,由于钢筋带有螺纹,棘爪上的锯齿与钢筋的螺纹相啮合卡固,提高夹持的牢固程度,防止钢筋滑落,另外棘爪采用高强度合金钢,延长了其使用寿命;同时采用销钉使得棘爪拆卸、更换便捷,整个钢筋夹可重复使用,其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新型钢筋夹,其包括支架、用于卡住钢筋的棘爪和单扭力弹簧;所述支架包括底座和用于安装棘爪、固定钢筋的固定部,所述固定部固接于底座上,且形成有横置的U型凹槽;所述固定部的侧壁上形成有用于固定棘爪的第二通孔和用于安装单扭力弹簧的第三通孔,所述底座下表面至少设有两个环形凹槽,所述底座上还设有用于穿装钢筋的第一通孔,所述第一通孔位于环形凹槽之间,且与U型凹槽相通;所述棘爪分为长臂和短臂,且其长臂上形成有用于卡接单扭力弹簧的开口槽,其短臂呈半圆形且外侧形成有锯齿;所述棘爪通过第一销钉转动安装于固定部的U型凹槽内,所述单扭力弹簧通过第二销钉安装于固定部的U型凹槽内,其一端抵在底座上表面,另一端卡接于棘爪的开口槽内。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所述第三通孔位于第二通孔的下方。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所述第一通孔的轴线与第二通孔的轴线相垂直。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还包括加强筋,其两侧边分别固接于固定部一侧和底座上。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所述棘爪采用高强度合金钢制成。

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优点:其通过支架、单扭力弹簧和棘爪的配合使得整个夹持过程时间缩短,效率提高,装夹、拆卸模板过程便捷省工,其次,由于钢筋带有螺纹,棘爪上的锯齿与钢筋的螺纹相啮合卡固,提高夹持的牢固程度,防止钢筋滑落,另外棘爪采用高强度合金钢,延长了其使用寿命;同时采用销钉使得棘爪拆卸、更换便捷,整个钢筋夹可重复使用。

附图说明

图1:背景技术中所述现有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图2:本实用新型所述钢筋夹与钢筋装配后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3:本实用新型的主视图;

图4:本实用新型所述支架的俯视图;

图5:图3的剖视图;

图6:本实用新型所述棘爪的结构示意图;

图7:本实用新型的装配示意。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2至图7所示,这里需要说明的是,下述方位词上、下均是以图3所示的视图为基准定义的,应当理解,所述方位词的使用不应限制本申请所请求的保护范围。本实施例的一种新型钢筋夹,其包括支架1、用于卡住钢筋的棘爪2和单扭力弹簧3;所述支架1包括底座11和用于安装棘爪、固定钢筋的固定部12,所述固定部12固接于底座11上,且形成有横置的U型凹槽12-1;所述固定部12的侧壁上形成有用于固定棘爪的第二通孔12-2和用于安装单扭力弹簧的第三通孔12-3,所述底座11下表面至少设有两个环形凹槽11-1,所述底座11上还设有用于穿装钢筋的第一通孔11-2,所述第一通孔11-2位于环形凹槽11-1之间,且与U型凹槽12-1相通;所述棘爪2分为长臂21和短臂22,且其长臂21上形成有用于卡接单扭力弹簧3的开口槽21-1,其短臂22呈半圆形且外侧形成有锯齿22-1;所述棘爪2通过第一销钉4转动安装于固定部12的U型凹槽12-1内,所述单扭力弹簧3通过第二销钉5安装于固定部12的U型凹槽12-1内,其一端抵在底座11上表面,另一端卡接于棘爪的开口槽21-1内。钢筋穿装于第一通孔11-2中,棘爪2由于单扭力弹簧3的作用,其短臂22紧紧地抵在钢筋上,且短臂上的锯齿与钢筋上的螺纹卡固,使得钢筋不能移位。

优选的,为了更好的使棘爪发挥作用,且受力均匀,所述第三通孔12-3位于第二通孔12-2的下方。

优选的,所述第一通孔11-2的轴线与第二通孔12-2的轴线相垂直。

进一步,还包括加强筋5,其两侧边分别固接于固定部12一侧和底座11上,有助于延长钢筋夹的使用寿命。

更进一步,所述棘爪2采用高强度合金钢制成。

所述第一销钉和第二销钉也可以采用销轴、开口销或螺栓螺母代替。

上面以举例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说明,但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具体实施例,凡基于本实用新型所做的任何改动或变型均属于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