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变电检修设备领域,具体涉及到一种变电检修用便携式工具箱。
背景技术:
变电是在电力系统中,通过一定设备将电压由低等级转变为高等级(升压)或由高等级转变为低等级(降压)的过程,电力系统中发电机的额定电压一般为(15~20)千伏以下,常用的输电电压等级有765千伏、500千伏、220~110千伏、35~60千伏等;配电电压等级有35~60千伏、3~10千伏等;用电部门的用电器具有额定电压为3~15千伏的高压用电设备和110伏、220伏、380伏等低压用电设备,变电设备由于其高负载,高电压,需要经常的维修和保养,但是目前的维修工具虽然在工作上还算齐全,但是其在保障工作人员的安全方面考虑的还远远不够,当变电器过载时其会发出很高的热量,若在不知其温度的情况下进行维修,很可能会造成烫伤,而目前的维修设备缺乏此方面的保护设计。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制造成本低,通过多路NTC温敏电阻来探测变电器的温度,其能够测出变电箱的温度分布,在温度过高的时候及时发出警报,提醒维修人员注意温度,防止被烫伤。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变电检修用便携式工具箱,包括箱体,所述箱体内设有夹层,所述夹层内设有蓄电池,所述蓄电池连接有电压转换电路板输入端,所述电压转换电路板包括有LDO芯片,所述LDO芯片采用7150型稳压芯片,所述夹层上部设有隔板,所述隔板内部设有主控电路板,所述主控电路板包括有STC89C51单片机,所述STC89C51单片机连接LDO芯片为其供电,所述STC89C51单片机AD口连接有四路温度采集通道,所述四路温度采集通道包括有定值电阻和NTC温敏电阻,所述定值电阻和NTC温敏电阻串联后连接LDO芯片输出端构成回路,所述定值电阻两端连接STC89C51单片机AD口,所述NTC温敏电阻通过长导线与定值电阻相连,所述STC89C51单片机连接有蜂鸣器,所述NTC温敏电阻外表面固定有吸铁石。
具体的,所述夹层内对应设有四个转轴,所述NTC温敏电阻的长导线盘绕在转轴上。
具体的,所述蓄电池四周设有散热块。
具体的,所述LDO芯片输出端还连接有USB接口,所述USB接口安装在箱体上。
具体的,所述夹层厚度为箱体高度的三分之一。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本实用新型可以通过多路检测变电器,可以很好的检测变电器的温度,,温度传感器通过吸铁石牢牢吸在变电器上,防止维修者在不知温度的情况下盲目打开维修进而造成对自身安全的威胁。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温度采集通道示意图。
附图中的零部件名称为:
1-箱体,2-夹层,3-蓄电池,4-电压转换电路板,5-LDO芯片,6-STC89C51单片机,7-温度采集通道,8-定值电阻,9-NTC温敏电阻,10-蜂鸣器,11-吸铁石,12-转轴,13-散热快,14-USB接口,15-隔板,16-主控电路板。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所示,一种变电检修用便携式工具箱,包括箱体1,所述箱体1内设有夹层2,所述夹层2内设有蓄电池3,所述蓄电池3连接有电压转换电路板4输入端,所述电压转换电路板4包括有LDO芯片5,所述LDO芯片5采用7150型稳压芯片,所述夹层2上部设有隔板15,所述隔板15内部设有主控电路板16,所述主控电路板16包括有STC89C51单片机6,所述STC89C51单片机6连接LDO芯片5为其供电,所述STC89C51单片机6AD口连接有四路温度采集通道7,所述四路温度采集通道7包括有定值电阻8和NTC温敏电阻9,所述定值电阻8和NTC温敏电阻9串联后连接LDO芯片5输出端构成回路,所述定值电阻8两端连接STC89C51单片机6AD口,所述NTC温敏电阻9通过长导线与定值电阻8相连,所述STC89C51单片机6连接有蜂鸣器10,所述NTC温敏电阻9外表面固定有吸铁石11,所述夹层2内对应设有四个转轴12,所述NTC温敏电阻9的长导线盘绕在转轴12上,所述蓄电池3四周设有散热块13,所述LDO芯片5输出端还连接有USB接口14,所述USB接口14安装在箱体1上,所述夹层2厚度为箱体1高度的三分之一。
本实用新型在使用的时候首先,取出NTC温敏电阻,本实用新型的NTC温敏电阻连接有长导线,因此可以将NTC温敏电阻拉出,并安放在变电器上,NTC温敏电阻歪的吸铁石可以帮其吸在变电器上,将四路NTC温敏电阻均贴在变电器上可以测其分布温度,进而可以对其温度分布有更好的掌握,STC89C51单片机可以接受四路温度传感器的温度值并通过蜂鸣器报警。
长导线盘绕在转轴上,可以在需要的时候方便的从转轴上拉出来,并且不用的时候可以盘绕在转轴上,不易弄乱,散热快可以将电源发出的热量散开,USB接口可以为手机充电。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