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缸控制的车门开启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998842阅读:874来源:国知局
油缸控制的车门开启机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汽车的车门自动化控制系统,特别地,涉及一种利用油缸控制的车门开启机构。



背景技术:

车门是汽车的重要组成部件之一,是车载人员出入车辆的通道,合理的车门本体及其开启机构等结构的设计,就显得十分必要。许多汽车尤其是车门上下翻转开启的装甲车等车型,已经广泛应用了液压油缸作为车门开闭的动力源。但就所知的现有利用液压油缸控制的车门开启结构来看,普遍存在着车门开启过程中油缸受到外部冲击力、车门关闭后油缸控制不及时致关门过紧而损害其他构件的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将会大大缩短车门开启机构及相关部件的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要素:

为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即在于,提供一种可有效保护整个开启系统的油缸控制的车门开启机构,采用该方案的车门开启机构可使整个开启系统在车门开关过程中的受力得到优化,保护油缸不受外力冲击,还可减少对油缸电磁控制的延迟现象。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油缸控制的车门开启机构,包括两端分别铰接于车身与车门的油缸、单向联动拉杆机构以及门锁;所述车门设有供所述油缸的活塞杆铰接其上的滑槽,以使得所述活塞杆的自由端在滑槽的两端移动时带动所述单向联动拉杆机构打开门锁;所述活塞杆在油缸内的最长行程设置为在车门开到极限位置时尚有一定的伸长余量,在车门开到极限位置后可继续伸长而使其自由端停止于所述滑槽的两端之间。所述滑槽包括相对位置的起始端与终止端,在车门处于关闭状态时,连接所述两端的直线与所述油缸本体之间形成的偏心夹角为锐角。

进一步的,所述活塞杆的自由端在所述滑槽之起始端到终止端间的移动距离,是根据开启门锁所需的拉伸长度与滑槽的偏心夹角大小相应确定。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滑槽的起始端到终止端的长度设为约30毫米(30mm),所述活塞杆在油缸内的最长行程设为,在其自由端移动到所述滑槽的终止端时尚有大约10mm的伸长余量。

进一步的,所述油缸包括油缸偏心轴,所述活塞杆是通过油缸偏心轴可移动地铰接于所述滑槽中。

所述拉杆机构包括开锁摇杆与锁拉杆,开锁摇杆的两端分别铰接于所述车门和所述门锁上;锁拉杆的一端铰接于所述油缸偏心轴上,另一端可活动地连接于开锁摇杆且在打开车门时可带动开锁摇杆联动而打开门锁;车门关闭后开锁摇杆与锁拉杆之间可相对滑动。

进一步的,所述开锁摇杆的适当位置设有贯穿孔,以使得所述锁拉杆的一端可穿过该贯穿孔并在穿过后通过双螺母予以锁定,以使所述开锁摇杆和所述锁拉杆在打开车门时保持联动,而车门关闭后开锁摇杆与锁拉杆则可以相互滑动。

所述门锁为一种碰锁,包括固定于车身的锁栓、可活动的锁销及可使锁销复位的压簧;车门关闭时,锁销可与锁栓碰合,而锁止车门。

所述锁栓上进一步包括接近开关,用以控制油缸电磁阀关闭,所述锁销在车门锁止时将触发接近开关,以关闭电磁阀而使油缸停止工作。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在车门铰接侧的相邻两侧,大体对称分别设置有相同的车门开启结构,以使车门开启过程受力均匀、运行稳定。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车门关闭时车门开启机构正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车门关闭时车门开启机构侧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车门关闭时车门开启机构局部放大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车门打开时车门开启机构使用状态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车门打开时车门开启机构另一使用状态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车门关闭时门锁锁止时的侧视图。

主要元件符号说明:

车身 1 第一安装部 11

限位机构 12 车门 2

第二安装部 21 滑槽 22

起始端 221 终止端 222

门锁 3 锁栓 31

锁销 32 压簧 33

接近开关 34 油缸 4

活塞杆 41 偏心轴 42

拉杆机构 5 开锁摇杆 51

锁拉杆 52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为清楚,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请参阅图1-3,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包括车身1、车门2、门锁3、油缸4以及拉杆机构5。其中,所述车门2大约为一种长方体型,其一侧铰接于所述车身1,相对的另一侧可以自由开启、关闭,车门2关闭时其板面与车身1两侧的板面大体垂直;所述门锁3装设于远离车门2铰接侧而靠近车门2自由侧的适当位置;在所述车身1靠近门锁3的适当位置设有第一安装部11,在所述车门2靠近其铰接侧的位置设有第二安装部21,第一安装部11与第二安装部21到所述车门2相邻侧缘的距离大体相等。

根据图2、3,所述第二安装部21上开设有贯穿的、具有一定长度的滑槽22,所述滑槽22大体呈狭长椭圆形,狭长方向的相对两端分别为起始端 221与终止端222;且如图2所示,所述滑槽22呈偏心设置,在车门处于关闭状态时,连接起始端221与终止端222的直线与所述油缸4本体之间形成的偏心夹角为锐角;偏心夹角的大小根据实际的空间情况确定。

进一步的,所述滑槽22的纵长方向的起始端221到终止端222之间的长度,是根据开启门锁3所需的拉伸长度及所述滑槽22的偏心夹角的大小相应确定。据此,本实施例中,优选的,所述滑槽22的纵长方向的起始端 221到终止端222之间的长度设为约30毫米(30mm)。

请同时参阅图2-5,所述油缸4包括活塞杆41、油缸偏心轴42,油缸4 的一端可通过销轴(图未示出)铰接于所述第一安装部11,而另一端所述活塞杆41的自由端通过所述油缸偏心轴42铰接于所述滑槽22内,并可沿着滑槽22的纵长方向在起始端221和终止端222之间移动。由于所述滑槽22的偏心设置,在车门2打开过程中,所述油缸偏心轴42可在其中顺畅地移动;车门2关闭过程中,车门2接近于关闭位置时活塞杆41的自由端朝远离车门2的铰接点偏移,从而能获得更大的关门力矩。

本实施例的油缸4,其活塞杆41在油缸4内的最长行程为,在所述活塞杆41移动到所述滑槽22的终止端222时尚有一定的伸长余量,从而,在车门2开启到限位位置后,活塞杆41将在滑槽22内继续运动直至达到其最长行程;此时,所述活塞杆41的自由端与油缸偏心轴42大体处于所述滑槽 22的两端之间,与所述起始端221、终止端222均保持一定相离。根据上述,若所述滑槽22的纵长长度为30毫米(30mm),则活塞杆41的最长行程设计为到达所述滑槽22的终止端222时还约有10毫米(10mm)的伸长余量。

再请参阅图1,所述拉杆机构5包括大体呈相互垂直设置的开锁摇杆51 及锁拉杆52,两者均为细长的杆体。所述开锁摇杆51的两端分别铰接于车门2和门锁3,其靠近所述门锁3的适当位置设有贯穿孔(图未示出),可使得所述锁拉杆52从中穿过。所述锁拉杆52的一端铰接于所述油缸偏心轴 42上,另一端可活动地穿过所述开锁摇杆51的贯穿孔,并在穿过后通过双螺母予以锁定。采用这种结构的所述拉杆机构5,当车门2打开时,锁拉杆 52可带动开锁摇杆51联动而打开门锁3;在车门2关闭后,锁拉杆52与开锁摇杆51之间可作相对滑动而不会共同联动。

如图4、5所示的本实施例中车门2打开时的两种状态。其中,在靠近所述车门2铰接侧的车身1的适当位置设有限位结构12,在车门2开启到预定的极限位置时便通过该限位结构12进行限位,以阻止车门1进一步翻转更大角度,并承受来自于车门2的全部压力,减少车门2对所述油缸4的外部拉力。

请参阅图6,所述门锁3为一种碰锁,包括固定于车身1的锁栓31、安装于车门2上可活动的锁销32及可使锁销32复位的压簧33;所述车门2 关闭时,所述锁销32可碰合锁栓31,两者给合而锁止车门2。

根据本实施例的所述门锁3,进一步的,所述锁栓31上设置有接近开关34,其与所述油缸4的电磁阀(图未示出)连接,用以控制电磁阀的关闭;当所述车门2被锁止时,所述锁销32将触发所述接近开关34,以关闭电磁阀而使油缸4及时停止工作,避免油缸4关闭不及时导致关门过紧而损坏密封件等问题。

需要说明的是,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中,在所述车门2铰接侧的相邻两侧,大体对称分别设置有两套基本相同的车门开启机构,以使所述车门2 开启及关闭过程受力均匀、运行稳定。就此,不再单独逐一说明。

根据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当车门2打开时,油缸4的活塞杆41伸长而使油缸偏心轴42在滑槽22内移动,带动锁拉杆52向下拉动开锁摇杆51 打开门锁3;当车门2打开到滑槽22和活塞杆41相互大体垂直状态时,活塞杆41将随着车门2的继续打开翻转而滑移到滑槽22的终止端222;车门 2到达极限位置时,车身1上设置的限位机构12阻止其进一步翻转,并承受来自车门2的全部压力;由于活塞杆41在油缸4内的最长行程在其到达滑槽22的终止端时尚有一定余量,在车门2达到限位机构12后,活塞杆 41的自由端将继续移动直至完全伸长而位于滑槽22的中间位置,处于自由状态,不会受到外部压力的冲击,从而延长使用寿命。车门2关闭时,油缸 4的活塞杆41收缩,车门2完全关闭时锁销32与锁栓31碰合;同时,锁销32触发接近开关33,使油缸4的电磁阀关闭,油缸4停止工作。

由此,采用本实施例的车门开启机构,一方面可以使整个开启系统在车门2打开、关闭过程中的受力得到优化,保护油缸4不受外力冲击;另一方面可减少对油缸4电磁阀控制的延迟现象,避免延迟断开而导致关门过紧造成的构件损坏。

需要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以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任何对本实施例记载的技术方案的简单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的等同替换,均不应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