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复位平开门执手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275381阅读:1277来源:国知局
一种自复位平开门执手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门窗五金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门执手,尤其涉及一种自复位平开门执手。



背景技术:

目前,用于平开门窗的平开门执手种类繁多,但是其结构原理基本相同。比如现有的自复位平开门执手一般包括:面板、手柄、扭簧、旋转轴、螺丝和方轴。面板用来固定安装在门上。手柄和旋转轴通过螺丝紧固连接。方轴插入旋转轴的方芯孔。扭簧安装在旋转轴与面板之间。扭簧二端的卡线分别与面板上的二个档位定位,来稳定旋转轴的转动状态,从而满足执手旋转开关的使用要求。

但是,现有平开门执手的手柄转动后靠扭簧扭力复位,手柄复位后由于惯性和反弹作用会出现抖动,而且在使用过程中扭簧扭力会慢慢的不断衰减,导致这种抖动会越来越明显,严重影响用户体验。

此外,由于面板与旋转轴之间,以及面板与手柄之间都是直接接触,且它们均为金属件,因此会造成二者之间的磨损比较大。虽然装配时会通常会使用润滑油,但是在使用过程中润滑油逐渐干涸,最终,磨损的累积会导致执手手柄前后的间隙逐渐加大,而且这种间隙是不可修复的,这样就会直接导致手柄下垂,影响美观,又不方便使用,因而需要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自复位平开门执手,解决现有自复位平开门执手复位抖动,严重影响用户体验,以及使用时间长了手柄下垂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自复位平开门执手,包括:面板、手柄、扭簧、旋转轴和方轴,所述旋转轴与面板可转动连接,而手柄与旋转轴紧固连接,扭簧作用在旋转轴与面板之间,方轴以其一端插入旋转轴的方形芯孔中,其特征在于,所述自复位平开门执手还包括:顺序套设在旋转轴上的固定轮、活动轮和活动轮弹簧;所述固定轮与面板在径向固定连接;所述活动轮弹簧被压缩在活动轮与手柄之间,且活动轮被活动轮弹簧紧压在固定轮上;固定轮与活动轮之间设有径向转动转轴向运动的咬合传动结构,而活动轮还与手柄滑动连接,可沿旋转轴轴线方向在一定范围内相对手柄滑动。

优选的技术方案中,所述活动轮外壁沿轴向开设有滑槽,而所述手柄上对应设置有滑条,活动轮和手柄通过所述滑条和滑槽实现所述滑动连接。

优选的技术方案中,所述咬合传动结构包括固定轮一侧边缘沿圆周方向开设的凹槽,以及相应的在活动轮一侧边缘沿圆周方向设置的凸起;活动轮相对固定轮转动时,则所述凸起从凹槽内滑出使得活动轮沿轴向滑动;反之,所述凸起卡入所述凹槽内实现咬合。

优选的技术方案中,所述固定轮与活动轮采用自润滑性能良好的高刚性塑胶材料制造。

优选的技术方案中,所述固定轮上对应面板的一侧设置有卡位缺口,而面板上则相应设置有卡位凸起,安装后所述卡位凸起卡入卡位缺口中,从而实现固定轮与面板在径向固定连接。

优选的技术方案中,所述旋转轴对应手柄的一端端部外围设置有多个限位肋,而手柄上则相应设置有多个限位槽,安装后限位肋对应卡入限位槽中。

优选的技术方案中,所述自复位平开门执手还包括设置在所述方形芯孔中的方轴弹簧,且方轴弹簧的一端连接方轴插入方形芯孔的一端端部,另一端连接旋转轴。

优选的技术方案中,所述面板上设置有两个定位挡块,所述扭簧的两个线端分别作用于两个所述定位挡块。

优选的技术方案中,所述旋转轴上还套设有垫片,且垫片位于旋转轴与面板之间。

进一步优选的技术方案中,所述垫片采用自润滑性能良好的高刚性塑胶材料制造。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采用了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一种自复位平开门执手,由于其还在旋转轴上顺序套设有固定轮、活动轮和活动轮弹簧,当手柄释放后,压缩后的扭簧的压缩力释放,对旋转轴产生复位的扭力,此时压缩后的活动轮弹簧也因为压缩力的释放对活动轮产生复位的推力,在此二个力共同作用下,活动轮与固定轮形成复位咬合,咬合完成时扭簧的扭力也释放完成,此时活动轮弹簧也最大程度得到伸展,活动轮与固定轮的咬合结构阻碍手柄的惯性,从而可以防止手柄抖动。当手柄没有外力作用的情况下,由于活动轮与固定轮的咬合作用形成卡位,还可以有效防止手柄下垂。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一种自复位平开门执手的左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一种自复位平开门执手的剖切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一种自复位平开门执手的分解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一种自复位平开门执手的另一视角的分解图;

图5是图2中A局部的局部放大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一种自复位平开门执手中旋转轴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一种自复位平开门执手中旋转轴的另一视角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一种自复位平开门执手中面板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一种自复位平开门执手中面板的另一视角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一种自复位平开门执手中把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1是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一种自复位平开门执手中固定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2是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一种自复位平开门执手中固定轮的另一视角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3是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一种自复位平开门执手中活动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具体实施方式提供的一种自复位平开门执手,如图1至5所示,包括:面板1、手柄2、扭簧3、旋转轴4和方轴5,所述旋转轴4与面板1可转动连接,而手柄2与旋转轴4紧固连接,扭簧3作用在旋转轴4与面板1之间,方轴5以其一端插入旋转轴4的如图6所示的方形芯孔41中。与现有技术的不同之处在于,所述自复位平开门执手还包括:顺序套设在旋转轴4上的固定轮6、活动轮7和活动轮弹簧8;所述固定轮6与面板1在径向固定连接;所述活动轮弹簧8被压缩在活动轮7与手柄2之间,且活动轮7被活动轮弹簧8紧压在固定轮6上;固定轮6与活动轮7之间设有径向转动转轴向运动的咬合传动结构,而活动轮7还与手柄2滑动连接,可沿旋转轴4轴线方向在一定范围内相对手柄2滑动。

采用了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技术方案的一种自复位平开门执手,由于其还在旋转轴4上顺序套设有固定轮6、活动轮7和活动轮弹簧8,当手柄 2释放后,压缩后的扭簧3的压缩力释放,对旋转轴4产生复位的扭力,此时压缩后的活动轮弹簧8也因为压缩力的释放对活动轮7产生复位的推力,在此二个力共同作用下,活动轮7与固定轮6形成复位咬合,咬合完成时扭簧3 的扭力也释放完成,此时活动轮弹簧8也最大程度得到伸展,活动轮7与固定轮6的咬合结构阻碍手柄2的惯性,从而可以防止手柄2抖动。当手柄2 没有外力作用的情况下,由于活动轮7与固定轮6的咬合作用形成卡位,还可以有效防止手柄2下垂。

优选的技术方案中如图13所示,所述活动轮7外壁沿轴向开设有滑槽71,而所述手柄2上则如图10所示,对应设置有滑条21,活动轮7和手柄2通过所述滑条21和滑槽71的配合实现所述滑动连接。

优选的技术方案中如图11所示,所述咬合传动结构包括固定轮6一侧边缘沿圆周方向开设的凹槽61,以及相应的在活动轮7一侧边缘沿圆周方向设置的凸起72;活动轮7相对固定轮1转动时,则所述凸起72从凹槽61内滑出使得活动轮7沿轴向滑动挤压活动轮弹簧8;反之,所述凸起72卡入所述凹槽61内实现咬合。

进一步优选的技术方案中,固定轮6和活动轮7均采用自润滑性能良好的高刚性塑胶材料制造,比如POM,PA66,在POM,PA66材料中增加玻璃纤维改性效果更好。

优选的技术方案中如图12所示,所述固定轮6上对应面板1的一侧设置有卡位缺口62,而面板1上则如图8所示,相应设置有卡位凸起101,安装后所述卡位凸起101卡入卡位缺口62中,从而实现固定轮6与面板1在径向固定连接。

优选的技术方案中如图7所示,所述旋转轴4对应手柄2的一端端部外围设置有4个限位肋42,而手柄2上则相应设置有4个限位槽,安装后限位肋42对应卡入限位槽中,限制两者在圆周方向的相对转动,然后再如图5所示,通过带弹片的螺丝10从轴向锁紧,从而实现两者之间的固定连接。

优选的技术方案中,所述自复位平开门执手还包括设置在所述方形芯孔 41中的方轴弹簧9,且方轴弹簧9的一端连接方轴5插入方形芯孔41的一端端部,另一端连接旋转轴4。

优选的技术方案中如图9所示,所述面板1上设置有两个定位挡块102,所述扭簧3的两个线端分别作用于两个所述定位挡块102。

优选的技术方案中如图5所示,所述旋转轴4上还套设有垫片11,且垫片11位于旋转轴4与面板1之间。

进一步优选的技术方案中,所述垫片11采用自润滑性能良好的高刚性塑胶材料制造,比如POM,PA66。

以上内容是结合具体的优选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所作的进一步详细说明,不能认定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只局限于这些说明。对于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简单推演或替换,都应当视为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