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文物修复的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265505阅读:187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文物修复的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机械,特别是一种用于文物修复的装置(或称用于文物修复的转盘机构)。



背景技术:

文物出土时受到各种力的作用,常有不同程度的变形或破损、破碎,通过一些设备、工具的辅助,经过某些工艺使其恢复原状或以补配方法使之恢复原貌是文物修复工作中常用的手段。由于青铜器、 陶瓷、玉器等文物呈立体形状,有些体积还比较大,修复时需要多次旋转、 搬动,因此为方便起见,修复作业时一般是将待修复文物放置在一个可旋转的转盘上,如此可方便地水平转动待修复文物至任何角度朝向,免去频繁搬动的麻烦。对于一些圆形的文物,有时需要检查其圆度,这就要求文物放置的与转盘圆心相一致,现有的转盘没有调节圆心的功能,只能靠工作人员试着挪动文物使其接近圆心,影响修复质量。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用于文物修复的装置,可有效解决转盘定位、保证修复质量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解决的技术方案是,包括底座、转盘、载物盘、调心螺栓和限位螺母,转盘经下部中心的转轴装在底座的中心孔内,转轴下端上在底座下部的中心凹槽内装有限位螺母,所述的转盘呈凹槽状,转盘的凹槽内置有载物盘,凹槽周边向上的凸缘上穿过凸缘均布有用于调节载物盘中心的调心螺栓。

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新颖独特,安装使用方便,可有效用于调节载物盘的中心位置,保证修复质量,有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主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剖面主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俯视图;

图4为 本实用新型的仰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由图1-4所示,本实用新型包括底座1、转盘2、载物盘3、调心螺栓4和限位螺母5,转盘2经下部中心的转轴6装在底座1的中心孔1-1内,转轴6下端上在底座1下部的中心凹槽1-2内装有限位螺母5,所述的转盘2呈凹槽状,转盘2的凹槽内置有载物盘3,凹槽周边向上的凸缘2-1上穿过凸缘均布有用于调节载物盘3中心的调心螺栓4。

为了保证使用效果和使用方便,

所述的调心螺栓4至少为4个,均布在凹槽的凸缘2-1上。

所述的转盘2下部中心有圆形平面凸台2-2。

所述圆形平面凸台2-2的下部中心有连为一体垂直的转轴6。

所述载物盘3的上表平面上有防滑层,下表平面(或称底面)为光面,与转盘2的上表面相接触(图中未标示)。

所述的转盘2为圆形回转体。

所述的凸缘2-1与转盘2的上平面呈90°。

所述的载物盘3为圆形薄板,其直径小于转盘2的直径2-5cm,厚度不小于凸缘2-1的高度。

所述底座1为工字型圆形回转体。

由上述可以看出,本实用新型由底座1、转盘2、载物盘3、调心螺栓4、限位螺母5构成,所述底座1为工字型圆形回转体,在所述底座中心轴位置处开有圆形通孔,所述底座1底面中心处开有与圆形通孔连为一体、直径大于圆形通孔的凹槽;所述转盘2为圆形回转体,在其底面中心处设置有转轴6,该转轴6与所述底座1的圆形通孔滑动配合,在该转轴6底部设有螺纹用以旋紧限位螺母5使转盘2限位,所述转盘2盘面外缘设有向上90度的凸缘,在该凸缘上均匀设置至少4个调心螺栓4;所述载物盘3为圆形薄板,其直径小于转盘2-5cm,厚度不小于所述凸缘凸起高度,载物盘3的上表面设置有防滑层,载物盘3的底面光滑并与转盘2的上表面相接触,所述载物盘3圆周面与调心螺栓4的自由端相接触。在使用本实用新型的转盘作业时,如需要所承载文物随转盘同心旋转,转动转盘3测试该物品的偏心程度和方位,然后适当旋动各调心螺栓4,对载物盘3进行二维调节,以使相应文物处于回转中心的位置,免去工作人员直接挪动文物进行调试,使用非常方便,而且可有效防止或降低文物的二次损坏率,提高工作效率,是文物修复设备上的创新,具有很强的使用价值,有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