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拉式结构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896178阅读:453来源:国知局
推拉式结构件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涉及一种推拉式结构件。



背景技术:

门锁的多种形态中,有一种当沿着开放的方向施力时固定栓(dead bolt)或者弹键栓(latch bolt)被解锁的所谓的“推拉型(push-pull type)”门锁。推拉型门锁是向内侧把手和外侧把手施加朝向门被打开的方向的力而对固定栓或弹键栓进行解锁,并打开门的方式。然而,对这种推拉型门锁而言,存在着需要为实现推-拉转换而将门锁的大部分分离的麻烦,而且在按压把手的一部分的情况下无法实现操作,因此无法确保操作可靠性。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韩国授权专利公报第10-1360100号(2014.02.03)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用于提供一种推拉式结构件,所述推拉式结构件能够容易地变更推-拉或者拉-推的转换。

此外,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用于提供一种如下的推拉式结构件,即使按压把手的某一部位,力也会准确地传递给与榫(mortise)连接的转动件的能够确保操作可靠性的推拉式结构件。

此外,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一种如下的推拉式结构件,一体化地构成而强化耐久性,且即使产生阻力也能够不发生卡定地进行操作。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提供一种推拉式结构件,包括:第一移动部以及第二移动部,设置于把手部;第一转动部以及第二转动部,所述第一转动部根据所述第一移动部的移动而转动,所述第二转动部根据所述第二移动部的移动而转动;连接部,连接所述第一转动部和所述第二转动部之间;转动件,与所述连接部联动,且连接于榫而使锁装置(如弹键栓或固定栓)锁定或解锁;反力结构件,布置于所述连接部,且包括弹性部件;以及转换部件,从所述反力结构件分离或被安装到所述反力结构件,所述弹性部件的位置通过所述转换部件而变更。

此外,本实用新型的推拉式结构件可以包括:固定部件,位于所述连接部的下侧。

此外,所述反力结构件可以包括:引导杆,布置于所述连接部而引导所述弹性部件的移动,所述连接部包括:第一支撑件以及第二支撑件,在所述引导杆的两侧阻止所述弹性部件的移动,所述弹性部件的一端可以接触于所述第一支撑件或者所述第二支撑件,所述弹性部件的另一端接触于所述转换部件而布置,通过所述转换部件,可以使所述弹性部件向另一侧移动。

此外,在所述连接部的另一侧可以形成有通孔,在所述通孔的预设的周围形成有齿条部件,在所述通孔布置有所述转动件,在所述转动件的至少一部分形成有能够与形成于所述连接部的齿条部件啮合的小齿轮部件。

此外,根据所述第一移动部以及所述第二移动部的直线移动,所述第一转动部以及所述第二转动部可以进行旋转移动,而且根据所述第一转动部以及所述第二转动部的所述旋转移动,所述连接部可以进行水平移动。

此外,所述反力结构件的移动方向可以垂直于所述第一移动部以及所述第二移动部的移动方向。

此外,在所示连接部,可以朝向所述把手侧方向或者所述榫侧方向形成有用于布置所述反力结构件的槽。

此外,如果所述弹性部件接触于所述第一支撑件,则所述锁装置可以根据推力而被解锁,如果所述弹性部件与作为所述第一支撑件的相反侧的所述第二支撑件接触,则所述锁装置根据拉力而被解锁。

此外,如果所述弹性部件接触于所述第二支撑件,则所述锁装置可以根据推力而被解锁,如果所述弹性部件与作为所述第二支撑件的相反侧的所述第一支撑件接触,则所述锁装置可以根据所述拉力而被解锁。

此外,所述转换部件可以从布置于所述连接部的反力结构件分离,或者可以被安装到所述反力结构件。

此外,在所述固定部件可以形成有用于安装所述转换部件的第一紧固槽,在所述连接部可以形成有用于安装所述转换部件的第二紧固槽。

此外,所述转换部件和所述固定部件可以形成为一体。

此外,在所述转换部件的一侧形成有安装槽,根据形成于所述转换部件的安装槽,所述转换部件可以包围所述弹性部件引导杆的一侧,并阻止所述弹性部件向另一侧移动。

此外,所述反力结构件可以包括布置于所述连接部而用于引导所述弹性部件的移动的引导杆,所述连接部可以包括在所述引导杆的中间阻止所述弹性部件的移动的中间支撑件,所述转换部件可以从所述引导杆的两侧分离或被安装到所述引导杆的两侧,从而能够阻止所述弹性部件的移动或者使所述弹性部件向另一侧移动。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可以提供一种推拉式结构件,所述推拉式结构件能够容易地变更推-拉或者拉-推的转换。

此外,可以提供一种如下的推拉式结构件,即使按压把手的某一部位,力也会准确地传递给与榫(mortise)连接的转动件的能够确保操作可靠性的推拉式结构件。

此外,可以提供一种如下的推拉式结构件,一体化地构成而强化耐久性,且即使产生阻力也能够不发生卡定地进行操作。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的推拉式结构件的图。

图2a和图2b是示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的推拉式结构件的局部的图。

图3是示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的推拉式结构件的转动件的图。

图4是示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的反力结构件的图。

图5a和图5b是示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的布置于连接部的反力结构件以及转换部件的图。

图6a和图6b是示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的转换部件的图。

图7是示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的安装有转换部件的推拉式结构件的侧面的图。

图8是示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的推拉式结构件的分解立体图的图。

图9是示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的弹性部件的位置得到变更的推拉式结构件的图。

符号说明

1000:推拉式结构件 10a:第一移动部

10b:第二移动部 11:紧固孔

20a:第一转动部 20b:第二转动部

30:连接部 31:槽

32a:第一引导杆固定部件 32b:第二引导杆固定部件

33a:第一支撑件 33b:第二支撑件

34:第二紧固槽 36:通孔

37:齿条部件 40:转动件

41:小齿轮部件 50:反力结构件

51:引导杆 52:弹性部件

60:转换部件 61:固定槽

200:固定部件 201:第一紧固槽

1:移动轴 2:转动轴

3:第三轴 A:压缩的距离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而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形态进行说明。但是这仅仅局限于示例,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此。

在针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说明时,如果判断为针对与本实用新型相关的公知技术的具体的说明会给本实用新型的主旨带来混乱,则会省略其详细的说明。而且,下述的术语是考虑到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功能而定义的术语,其可以根据用户、运用者的意图或习惯等而变得不同。因此需要基于本说明书全部的内容来对其下定义。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思想根据权利要求书的范围而被确定,而且以下的实施例仅仅是用于对本实用新型所属的技术领域中具有基本知识的人有效地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思想的一手段。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的推拉式结构件1000是安装于门的把手部的门锁结构件,其可以容易地实现推-拉以及拉-推的结构转换。

推拉式结构件1000可以包含移动部10a、10b、转动部20a、20b、连接部30、转动件40、反力结构件50以及转换部件60。通过受到外部的力,移动部10a、10b、转动部20a、20b、连接部30、转动件40以及反力结构件50进行操作,且能够借助转换部件60而实现推-拉以及拉-推的结构转换。图1是示出传递推力的推-拉结构的情况的图,图9是示出传递拉力的拉-推结构的图。

图1是示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的传递推力而进行操作的推拉式结构件的图。

参照图1,推拉式结构件1000包括设置于把手部的第一移动部10a以及第二移动部10b,且可以包括随着第一移动部10a的移动而转动的第一转动部20a以及随着第二移动部10b的移动而转动的第二转动部20b。推拉式结构件1000可以包括用于连接第一转动部20a和第二转动部20b之间的连接部30,且可以包括与连接部30联动且与榫连接而将锁装置锁定或解锁的转动件40。此外,可以包括布置于连接部30且包括弹性部件52的反力结构件50以及从反力结构件50分离或被安装到反力结构件50的的转换部件60。通过转换部件60,弹性部件52的位置可以在反力结构件50内得以变更。

推拉式结构件1000可以包括第一移动部10a以及第二移动部10b。第一移动部10a可以布置于把手的一侧,且第二移动部10b可以布置于把手的另一侧。

用户对把手施加的推力或拉力可以传递至第一移动部10a以及第二移动部10b。第一移动部10a以及第二移动部10b可以沿着把手部的垂直方向进行往复直线移动。具体而言,可以根据第一移动部10a以及第二移动部10b的布置方向而沿着垂直方向进行垂直上下的移动。换言之,第一移动部10a以及第二移动部10b可以沿着平行于推力或拉力的方向进行上下的直线移动。在传递推力的情况下,第一移动部10a以及第二移动部10b可以朝向下侧(即,榫侧)进行直线移动。第一转动部20a以及第二转动部20b可以随着第一移动部10a以及第二移动部10b的直线移动而转动。

推拉式结构件1000可以包括第一转动部20a以及第二转动部20b。第一转动部20a可以布置成与第一移动部10a联动,第二转动部20b可以布置成与第二移动部10b联动。第一转动部20a以及第二转动部20b可以分别与第一移动部10a以及第二移动部10b联动,从而随着第一移动部10a以及第二移动部10b的移动而转动。

如果传递推力,而使第一移动部10a以及第二移动部10b朝向下侧进行直线移动,则第一转动部20a以及第二转动部20b可以向逆时针方向转动。相反,在如图9所示地传递拉力的情况下,第一移动部10a以及第二移动部10b可以朝向上侧进行直线移动,且第一转动部20a以及第二转动部20b可以向顺时针方向转动。

连接部30可以连接第一转动部20a和第二转动部20b之间而使其相互联动。可以沿着布置有第一移动部10a以及第二移动部10b的把手部的一侧(即,第一移动部10a侧)以及另一侧(即,第二移动部10b侧)的长度方向而形成有连接部30。随着第一转动部20a以及第二转动部20b的转动,连接部30可以沿着长度方向(即,从一侧向另一侧)进行往复水平移动。如果第一转动部20a以及第二转动部20b向逆时针方向转动,则用于使第一转动部20a和第二转动部20b联动的连接部30可以从一侧向另一侧水平移动。

在连接部30可以形成有槽31。槽31可以朝向把手部侧方向或者榫侧方向而形成。在槽31中可以布置有包括具有弹性力的弹性部件52的反力结构件50。连接部30可以包括在反力结构件50的两侧阻止弹性部件52的移动的第一支撑件33a以及第二支撑件33b。

此外,在连接部30的另一侧可以形成有通孔36,从而可以布置有转动件40。在通孔36可以形成有齿条部件37,且齿条部件37可以与形成在转动件40的小齿轮部件41啮合而工作。在下文中,参照图3而进行对此的具体的说明。

转动件40与连接部30联动,且可以与门的榫连接。可以通过转动件40的转动而对锁装置进行解锁。转动件40可以位于形成于连接部30的另一侧的通孔36。转动件40可以随着连接部30的水平移动而转动。在连接部30借助推力而从一侧向另一侧水平移动的情况下,如果连接部30的齿条部件37和转动件40的小齿轮部件41啮合而转动,则转动件40可以向顺时针方向转动。可以通过转动件40的转动而将榫的锁装置解锁。

反力结构件50布置于连接部30,从而可以具有针对从外部施加的推力或拉力的反力。反力结构件50可以在连接部30的中心部形成为预设的长度。所述预设的长度可以与门根据推力或拉力而进行动作的距离成比例。反力结构件50可以包括能够根据推力或拉力而压缩及膨胀的弹性部件52。具体而言,反力结构件50可以包括布置于连接部30而引导弹性部件52的移动的引导杆51。在引导杆51内,弹性部件52可以压缩及膨胀。弹性部件52的一端接触于连接部30的第一支撑件33a或者第二支撑件33b,而且弹性部件52的另一端可以与转换部件60接触而布置。

反力结构件50布置于连接部30的槽31,从而可以随着连接部30的水平移动而一同进行水平移动。但是,可以借助能够从反力结构件50分离或被安装到反力结构件50的转换部件60来改变弹性部件52的位置及移动方向。

转换部件60可以从反力结构件50分离或被安装到反力结构件50。可以以转换部件60为基准而变更弹性部件52的位置。随着弹性部件52的位置的变更,推拉式结构件1000的可以借助推力而进行操作,或者借助拉力而进行操作。即,根据弹性部件52的弹性作用方向,可以变更为如下的结构:借助推力或拉力而操作的推-拉或拉-推结构。

本实用新型可以包括固定部件200,所述固定部件200紧固于连接部30的下侧而设置于把手部。本实用新型可以包括用于将固定部件200紧固在连接部30的下侧的支架(bracket)11。支架11可以固定于转动轴2,而使固定部件200位于连接部30的下侧。

图2a和图2b是示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的推拉式结构件的局部的图。具体而言,图2a和图2b是示出借助推力的第一移动部10a、第一转动部20a以及连接部30的移动的图。

参照图2a和图2b,第一移动部10a以及第二移动部10b借助推力或拉力而进行直线移动,且借助第一移动部10a以及所述第二移动部10b的直线移动,第一转动部20a以及第二转动部20b可以进行旋转移动。并且,借助第一转动部20a以及第二转动部20b的旋转移动,连接部30可以沿着第一转动部20a以及第二转动部20b的连接方向而进行水平移动。

图2a是示出第一移动部10a受到推力之前的情形的图,图2b是示出第一移动部10b受到推力之后的情形的图。

第一移动部10a以及第一转动部20a和第二移动部10b以及第二转动部20b的形状及移动可以彼此相同或类似,因此以第一移动部10a以及第一转动部20a为中心而进行说明,且省略针对第二移动部10b以及第二转动部20b的说明。

具体而言,参照图2a以及图2b,在第一移动部10a和第一转动部20a的彼此联动的部分形成有齿轮,从而可以啮合而进行操作。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推拉式结构件1000可以包含移动轴、转动轴2以及固定轴3。在移动轴1和转动轴2可以固定有支架11。移动轴1可以是借助推力或者拉力而使第一移动部10a以及第二移动部10b移动的轴。固定轴3可以固定第一转动部20a和连接部30。

第一移动部10a可以以移动轴1为基准而进行往复直线移动。受到推力的第一移动部10a可以沿着连接部30的垂直方向(即,力的平行方向)进行直线移动。具体而言,第一移动部10a可以向下侧进行直线移动。随着第一移动部10a向下侧进行直线移动,通过齿轮而与第一移动部10a联动的第一转动部20a可以进行逆时针方向的转动。

图2b是示出第一转动部20a随着第一转动部10a向下侧进行的直线移动而转动的情形的图。如果第一转动部20a向逆时针方向进行转动,则借助固定轴3而固定于第一转动部20a的连接部30可以沿着另一侧方向进行水平移动。

图3是示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的推拉式结构件的转动件的图。

参照图3,转动件40可以位于形成在连接部30的另一侧的通孔36内。具体而言,在连接部30的另一侧形成有通孔36,且在通孔36的预设的周围可以形成有齿条部件37。预设的周围可以与形成于转动件40的小齿轮部件41啮合而转动的周围以及用于将连接于转动件40的榫的锁装置解锁的长度等成比例而确定。

在通孔36布置有转动件40,且在转动件40的至少一部分可以形成有能够与形成于连接部30的齿条部件37啮合的小齿轮部件41。

形成于连接部30的齿条部件37和形成于转动件40的小齿轮部件41可以彼此啮合而向顺时针方向或逆时针方向移动。在受到推力的情况下,连接部30向另一侧方向进行水平移动,且转动件40可以据此而向逆时针方向转动。相反,在受到拉力的情况下,连接部30可以向一侧方向水平移动,据此,转动件40可以向顺时针方向转动。随着转动件40转动,与转动件40连接的榫的锁装置可以被解锁。

之后,如果连接部30借助反力结构件50而返回原位置,则转动件40也返回原位置,从而锁装置可以返回锁定状态。

图4是示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的反力结构件移动的图。

参照图4,反力结构件50可以包括弹簧等弹性部件52而具有弹性力。此外,反力结构件50可以布置于连接部30的槽31。反力结构件50可以包括弹性部件52和用于引导弹性部件52的移动的引导杆51。

在引导杆51的两侧可以布置有配备于连接部30的第一支撑件33a和第二支撑件33b,从而第一支撑件33a或者第二支撑件33b能够阻止弹性部件52的移动。

弹性部件52的一端可以与第一支撑件33a或者第二支撑件33b接触而布置。弹性部件52比引导杆51的长度短,且可以布置成具有能够使锁装置重新返回到锁定状态的程度的弹性力的长度。弹性部件52的一端可以抵接于第一支撑件33a或者第二支撑件33b,另一端可以抵接于转换部件60。具体而言,与第一支撑件33a或者第二支撑件33b抵接的弹性部件52的一端可以随着连接部件30的水平移动而进行水平移动,而且弹性部件52的另一端可以被转换部件60固定。即,弹性部件52的一端可以移动,且另一端被固定,从而弹性部件52能够被压缩及膨胀而具有弹性力。

弹性部件52可以以非平行的状态布置于第一移动部10a以及第二移动部10b。具体而言,反力结构件50的移动方向可以垂直于第一移动部10a以及第二移动部10b的移动方向。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的推拉式结构件1000可以借助推力或拉力而进行操作,其中,图4示出借助推力而操作的情形。

当推力施加到把手时,第一移动部10a以及第二移动部10b进行直线移动,且第一转动部20a以及第二转动部20b可以向连接部30的逆时针方向转动。因此,连接部30可以向另一侧水平移动。布置于连接部30的反力结构件50可以随着连接部30的水平移动的方向而一同进行水平移动。

如果反力结构件50水平移动,则弹性部件52可以借助固定弹性部件52的另一端的转换部件60而被压缩。弹性部件52具备相当于其压缩距离A的弹性,且可以具备欲返回原状态的反力。因此,在不受力的状态下,弹性部件52会返回至原位置,据此,移动部10a、10b、转动部20a、20b、连接部30以及转动件40返回至原位置,从而与转动件40连接的榫的锁装置也可以返回至原状态。

如果弹性部件52布置于连接部30的第一支撑件33a侧,则锁装置会借助推力而被解锁,如果弹性部件52布置于作为第一支撑件33a的相反侧的第二支撑件33b侧,则可以借助拉力而将锁装置解锁。但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推拉式结构件1000并不局限于此,相反,如果弹性部件52接触于第二支撑件33b,则锁装置可以借助推力而被解锁,且如果弹性部件52接触于作为第二支撑件33b的相反侧的第一支撑件33a,则锁装置可以借助拉力而被解锁。这可以根据用户的设定或安装推拉式结构件的位置等而确定。

图5a和图5b是示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的布置于连接部的反力结构件以及转换部件的图。

图5a是示出在布置于连接部30的反力结构件50和固定部件200安装有转换部件60的图,图5b是示出安装于固定部件200的转换部件60的图。

参照图5a和图5b,在连接部30的下侧可以布置有固定部件200。安装于固定部件200的转换部件60可以随着固定部件200紧固于连接部件30的下侧而安装于反力结构件500。

在连接部30可以形成有槽31,在槽31可以配备有第一引导固定部件32a以及第二引导固定部件32b。第一引导固定部件32a以及第二引导固定部件32b可以与连接部30形成为一体,并且可以是固定部件32b安装于连接部30的状态。第一引导固定部件32a以及第二引导固定部件32b可以分别布置于引导杆51的两侧,从而将引导杆51固定在连接部30。在第一引导固定部件32a以及第二引导固定部件32b可以形成有第一支撑件33a以及第二支撑件33b。第一支撑件33a以及第二支撑件33b可以如上所述地阻止在引导杆51内移动的弹性部件52的移动。

具体而言,布置于第一支撑件33a和转换部件60之间的弹性部件52可以在连接部30借助推力而移动时被压缩或膨胀。相反,在将转换部件60分离之后,可以在将弹性部件52接触到第二支撑件33b之后再次安装转换部件60。布置于第二支撑件33b和转换部件60之间的弹性部件52可以在连接部30借助拉力而移动时被压缩及膨胀。

图6a和图6b是示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的转换部件的图。

参照图6a和图6b,转换部件60能够从反力结构件50分离或被安装到反力结构件50,而且可以借助转换部件60的分离而变更弹性部件52的位置。

转换部件60可以安装于引导杆51,且可以阻止与第一支撑件33a及第二支撑件33b中的一个接触的弹性部件52的移动。此外,转换部件60可以从引导杆51分离,从而使弹性部件52移动至另一侧。转换部件60可以包括安装槽61,以能够安装于反力结构件50的引导杆51。安装槽61可以以与引导杆51的大小及形状对应及类似的方式形成。

转换部件60可以贯通插入到连接部30,从而固定安装于引导杆51。因此,可以阻止弹性部件52的朝向另一侧方向的移动。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的推拉式结构件1000可以将转换部件60分离或安装,从而使弹性部件52的位置移动。本实用新型可以通过移动弹性部件52的位置而容易地实现推-拉或拉-推的结构转换。例如,在弹性部件52固定于第一支撑件33a和转换部件60之间的情况下,可以借助推力而将锁装置解锁。在此状态下,如果想要借助拉力而将锁装置解锁,则可以将转换部件60分离而使弹性部件52向第二支撑件33b侧移动,并可以再次安装转换部件60。因此,通过固定于第二支撑件33b和转换部件60之间的弹性部件52,可以借助拉力而将锁装置解锁。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推拉式结构件1000可以将转换部件60分离或安装而变更弹性部件52的位置,从而能够容易地实现推-拉及拉-推的结构转换。连接部30的槽31可以形成为朝向把手部侧方向或榫侧方向。例如,在连接部30的槽31向下侧方向形成的情况下,可以容易实现推-拉或者拉-推的结构转换。具体而言,仅在推拉式结构件100下侧的反力结构件50的位置形成开口部,从而能够不分离结构件而分离转换部件60,并将反力结构件50的弹性部件52的位置变更之后再次安装转换部件60。

此外,尽管未示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实施例,转换部件60的位置可以变更。具体而言,连接部30可以包括在引导杆51的中间阻止弹性部件52的移动的中间支撑件(未示出)。在此情况下,转换部件60可以从引导杆51的两侧分离或被安装到引导杆51的两侧,从而能够阻止弹性部件52的移动或者使弹性部件52向另一侧移动。

更为具体地,在连接部30可以配备有用于在固定引导杆51的同时阻止弹性部件52的移动的,即,用于使弹性部件52随着连接部30的移动而被压缩的中间支撑件。因此,在引导杆51的中心可以配备有中间支撑件,且在两个侧端可以分别安装有转换部件60。

弹性部件52的一端与中间支撑件接触,从而其移动被阻止,而且弹性部件52的另一端可以接触于转换部件60。因此,弹性部件52可以位于中间支撑件和转换部件62之间。

如果连接部30借助推力而移动,则弹性部件52可以借助连接部30的移动而一起移动。此时,与连接部30形成为一体而被固定的中间支撑件可以与连接部30一起移动,且弹性部件52可以由借助固定部件200被位置固定的转换部件60而被压缩。

图7是示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的安装有转换部件的推拉式结构件的侧面的图。

参照图7,转换部件60可以从固定部件200的下侧被安装,从而安装在布置于连接部30的引导杆51。

但是,转换部件60的形态并不局限于此,转换部件60可以与固定部件200形成为一体。随着固定部件200布置于连接部30的下侧,与固定部件200形成为一体的转换部件60可以安装于引导杆51。

图8是示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的推拉式结构件的分解立体图的图。

参照图8,在固定部件200可以形成有用于安装转换部件60的第一紧固槽201,且在连接部30可以形成有用于安装转换部件60的第二紧固槽34。因此,转换部件60可以通过第一紧固槽201以及第二紧固槽34而安装于引导杆51。

图9是示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的借助拉力而操作的拉-推式结构件的图。

参照图9,反力结构件50的弹性部件52可以位于第二支撑件33b和转换部件60之间。在弹性部件52的一端抵接于第二支撑件33b,且另一端抵接于转换部件60的状态下,锁装置可以借助拉力而被解锁。

在此情况下,第一移动部10a以及第二移动部10b的初始位置可以是已向下侧移动的状态。在受到拉力的情况下,第一移动部10a以及第二移动部10b可以向上侧(即,把手部侧)进行直线移动。

具体而言,在锁装置借助拉力而被解锁的拉-推结构中,第一移动部10a以及第二移动部10b可以处于已向下侧直线移动的状态。根据第一移动部10a已向下侧移动的状态,第一移动部10a和第一转动部20a的齿轮可以全部处于啮合的状态。第二移动部10b以及第二转动部20b也可以是与此相同的状态。

因此,借助拉力,第一移动部10a以及第二移动部10b向上侧进行直线移动,据此,第一转动部20a以及第二转动部20b可以向顺时针方向转动。与第一转动部20a以及第二转动部20b联动的连接部30可以从另一侧向一侧水平移动,且与连接部30的齿条部件37联动的转动件40可以向顺时针方向转动,从而锁装置可以借助连接于转动件40的榫内的结构而被解锁。

以上,详细地说明了本实用新型的代表性实施例,但是在本实用新型所属的技术领域中具有基本知识的人均可理解能够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的限度内对上述的实施例实现多样的变形。因此,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范围不应局限于所说明的实施例,应当根据权利要求书的范围以及与该权利要求书的范围的等同物来确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