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有匙数字智控锁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178557阅读:258来源:国知局
一种新型有匙数字智控锁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锁具领域,特别是一种新型有匙数字智控锁。



背景技术:

随着科技技术的发展进步,使用数字智控开启的智能锁孕育而生,但是现在传统机械锁换成智能门锁存在兼容性问题,难以实现两方面的共存。

现有智能门锁与原有机械门锁面板、锁体无法兼容、安装不方便,若需将机械门锁改装为智能门锁,必须将门内面板、门外面板、锁体全部换装,换装过程繁琐,通常需要专业安装人员上门安装服务,更重要的是随机械锁芯一起被拆下来的机械锁体无法再利用,造成资源浪费,按照公安部颁布的《GA701-2007指纹防盗锁通用技术条件》中明确规定应急开锁功能。

综上所述,现有的锁具产品存在智控锁与机械锁难以兼容的技术缺陷,所述技术缺陷,难以满足现实的需求,严重限制了本领域进一步向前发展和推广应用。

有鉴于此,本技术方案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的技术方案以解决现存的技术缺陷。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新型有匙数字智控锁,解决了现有锁具产品难以兼容智控锁及机械锁的技术缺陷。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新型有匙数字智控锁,包括智控锁芯及设置在智控锁芯两端的门内把手、门外把手,所述智控锁芯包括锁壳体、内转轴及外转轴,所述门外把手上设置有电子开锁装置,所述门内把手及门外把手内部分别设置有门内空心轴导电滑环及门外空心轴导电滑环,所述门内空心轴导电滑环用于实现内转轴与门内把手之间的电性连接,所述门外空心轴导电滑环用于实现外转轴与门外把手之间的电性连接。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智控锁芯上的锁壳体具有第一安装孔及第二安装孔,所述内转轴及外转轴分别安装在锁壳体的第一安装孔及第二安装孔中,所述锁壳体上开设有锁定槽,所述内转轴上固定安装有匹配所述锁定槽的锁芯锁舌,所述内转轴上开设有电机安装槽及滑框安装槽,所述电机安装槽内安装有微型减速电机,所述滑框安装槽内安装有滑动框,所述滑动框内部安装有驱动弹簧,所述微型减速电机的输出端设置有螺杆,所述螺杆穿过所述滑动框及滑动框内部的驱动弹簧,螺杆上设置有卡设在驱动弹簧的间隙上的驱动插杆,所述滑动框在其远离微型减速电机的一端设置有被动滑块,所述外转轴在其靠近内转轴的一端端部设置有可配合被动滑块 并实现被动滑块与外转轴相互锁紧的锁定凹位,所述外转轴上设置有锁胆装置,外转轴上套设有配合锁胆装置的套筒及拨针,所述拨针的下沿与锁胆装置配合,所述内转轴在其靠近外转轴的端部设置有中间连接块,所述中间连接块在其在其靠近外转轴的端部设置有配合所述拨针并实现将内转轴与外转轴相互锁紧的拨针锁定装置,所述外转轴的自由端端部开设有与锁胆装置连通的钥匙孔。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内转轴周沿开设有两锁舌卡簧槽,所述锁舌卡簧槽中卡设有用于轴向限位所述锁芯锁舌的锁舌卡簧,所述锁芯锁舌套设在内转轴后,锁芯锁舌的两端被锁舌卡簧轴向固定,所述锁壳体上开设有锁壳体卡簧槽,所述中间连接块上开设有配合所述锁壳体卡簧槽的连接块卡簧槽,所述锁壳体卡簧槽中设置有连接块卡簧,所述连接块卡簧的内侧卡设在所述中间连接块的连接块卡簧槽中并将中间连接块固定安装在锁壳体内部。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锁壳体的第二安装孔内部侧壁设置有配合所述拨针的拨针卡位,所述钥匙孔插入匹配的钥匙前,所述拨针的上半部分卡设在所述拨针卡位中,所述钥匙孔中插入匹配的钥匙后,所述拨针下移,拨针的上半部分离开拨针卡位,拨针的端部与所述拨针锁定装置相互配合并将外转轴与内转轴相互锁紧,所述拨针可通过拨针锁定装置带动内转轴转动,将钥匙从钥匙孔中拔出后,所述拨针自动上 移并与拨针卡位相互配合,拨针的端部与拨针锁定装置分离。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套筒上开设有配合所述拨针的拨针通过槽,所述拨针的上半部分可穿过所述拨针通过槽并与锁壳体相互锁定。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内转轴上开设有用于被动滑块沿内转轴轴向滑动的滑动槽,所述微型减速电机工作时可驱动所述螺杆转动,所述螺杆可通过所述驱动插杆压缩所述驱动弹簧,所述驱动弹簧可驱动所述滑动框在滑框安装槽内滑动,所述滑动框可驱动所述被动滑块沿滑动槽滑动,所述被动滑块包括滑块主板及连接在滑块主板上的滑块凸起,所述中间连接块为一具有中间通孔的部件,中间连接块内部设置有便于被动滑块通过的避空位,所述被动滑块沿滑动槽滑动的过程中可穿过所述避空位并最终与外转轴的锁定凹位相互锁定以实现内转轴与外转轴相互锁定,所述被动滑块在其靠近外转轴一端端部设置有弹性缓冲装置。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门外把手上设置有可控制微型减速电机工作的电子开锁装置,所述门内空心轴导电滑环及门外空心轴导电滑环分别与内转轴上的微型减速电机及门外把手上的电子开锁装置电性连接。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门外把手内嵌设有第一控制芯片,所述门内把手内嵌设有第二控制芯片及可置入电池的电池仓,所述第一控制芯片与第二控制芯片电性连通并 与所述电子开锁装置及微型减速电机电性连通,所述电子开锁装置包括指纹开锁模块、数字触摸或实体按键开锁模块,所述锁壳体上部开设有一安装槽,所述安装槽内设置有用于电性连接第一控制芯片及第二控制芯片的金属导线。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锁壳体两端分别设置有门内轴承座及门外轴承座,所述门内把手通过门内轴承安装到门内轴承座上,所述门外把手通过门外轴承安装到门外轴承座上,所述门内把手安装在门内轴承的外周面上,所述门内轴承座安装到门内轴承的内安装孔中,所述门外把手安装在门外轴承的外周面上,所述门外轴承座安装到门外轴承的内安装孔中;所述内转轴及外转轴上分别设置有内转轴固定阶梯位及外转轴固定凸环,所述内转轴固定阶梯位抵靠在门内轴承座上,所述锁壳体的第二安装孔内部侧壁具有定位阶梯位,所述外转轴固定凸环的一端面抵靠在第二安装孔的定位阶梯位上,外转轴固定凸环的另一端面抵靠在套筒的一端面上。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门内把手和/或门外把手上设置有MicroUSB插槽,所述MicroUSB插槽可在电源不足时实现应急供电。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新型有匙数字智控锁,该种新型有匙数字智控锁不仅实现智控开锁功能,同时与传统的机械锁有机结合,实现功能上的兼容和多样性。另外,由于整个有匙数字智控锁芯在结构上的巧妙设计, 使得真个结构简单、实施成本低,具有实施方便、使用灵活的优点。

总之,该种新型有匙数字智控锁解决了现有锁具产品难以兼容智控锁及机械锁的技术缺陷。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中进型有匙数字智控锁的装配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中进型有匙数字智控锁的结构拆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中进型有匙数字智控锁芯的结构拆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具体结构及产生的技术效果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以充分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目的、特征和效果。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只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其他实施例,均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另外,专利中涉及到的所有联接/连接关系,并非单指构件直接相接,而是指可根据具体实施情况,通过添加或减少联接辅件,来组成更优的联接结构。本实用新型创造中的各个技术特征,在不互相矛盾冲突的前提下可以交互组合,参照图1、图2、图3。

一种新型有匙数字智控锁,包括智控锁芯及设置在智控锁 芯两端的门内把手21、门外把手31,所述智控锁芯包括锁壳体1、内转轴2及外转轴3,所述门外把手31上设置有电子开锁装置,所述门内把手21及门外把手31内部分别设置有门内空心轴导电滑环20及门外空心轴导电滑环30,所述门内空心轴导电滑环20用于实现内转轴2与门内把手21之间的电性连接,所述门外空心轴导电滑环30用于实现外转轴3与门外把手31之间的电性连接。

优选地,所述智控锁芯上的锁壳体1具有第一安装孔11及第二安装孔12,所述内转轴2及外转轴3分别安装在锁壳体1的第一安装孔11及第二安装孔12中,所述锁壳体1上开设有锁定槽13,所述内转轴2上固定安装有匹配所述锁定槽13的锁芯锁舌4,所述内转轴2上开设有电机安装槽22及滑框安装槽23,所述电机安装槽22内安装有微型减速电机5,所述滑框安装槽23内安装有滑动框24,所述滑动框24内部安装有驱动弹簧25,所述微型减速电机5的输出端设置有螺杆51,所述螺杆51穿过所述滑动框24及滑动框24内部的驱动弹簧25,螺杆51上设置有卡设在驱动弹簧25的间隙上的驱动插杆52,所述滑动框24在其远离微型减速电机5的一端设置有被动滑块53,所述外转轴3在其靠近内转轴2的一端端部设置有可配合被动滑块53并实现被动滑块53与外转轴3相互锁紧的锁定凹位32,所述外转轴3上设置有锁胆装置33,外转轴3上套设有配合锁胆装置33的套筒34及拨针35,所 述拨针35的下沿与锁胆装置33配合,所述内转轴2在其靠近外转轴3的端部设置有中间连接块6,所述中间连接块6在其在其靠近外转轴3的端部设置有配合所述拨针35并实现将内转轴2与外转轴3相互锁紧的拨针锁定装置60,所述外转轴3的自由端端部开设有与锁胆装置33连通的钥匙孔36。

优选地,所述内转轴2周沿开设有两锁舌卡簧槽26,所述锁舌卡簧槽26中卡设有用于轴向限位所述锁芯锁舌4的锁舌卡簧,所述锁芯锁舌4套设在内转轴2后,锁芯锁舌4的两端被锁舌卡簧轴向固定,所述锁壳体1上开设有锁壳体卡簧槽15,所述中间连接块6上开设有配合所述锁壳体卡簧槽15的连接块卡簧槽63,所述锁壳体卡簧槽15中设置有连接块卡簧,所述连接块卡簧的内侧卡设在所述中间连接块6的连接块卡簧槽63中并将中间连接块6固定安装在锁壳体1内部。

优选地,所述锁壳体1的第二安装孔12内部侧壁设置有配合所述拨针35的拨针卡位,所述钥匙孔36插入匹配的钥匙前,所述拨针35的上半部分卡设在所述拨针卡位中,所述钥匙孔36中插入匹配的钥匙后,所述拨针35下移,拨针35的上半部分离开拨针卡位,拨针35的端部与所述拨针锁定装置60相互配合并将外转轴3与内转轴2相互锁紧,所述拨针35可通过拨针锁定装置60带动内转轴2转动,将钥匙从钥匙孔36中拔出后,所述拨针35自动上移并与拨针卡位相互配合,拨针35的端部与拨针锁定装置60分离。

优选地,所述套筒34上开设有配合所述拨针35的拨针通过槽341,所述拨针35的上半部分可穿过所述拨针通过槽341并与锁壳体1相互锁定。

优选地,所述内转轴2上开设有用于被动滑块53沿内转轴2轴向滑动的滑动槽27,所述微型减速电机5工作时可驱动所述螺杆51转动,所述螺杆51可通过所述驱动插杆52压缩所述驱动弹簧25,所述驱动弹簧25可驱动所述滑动框24在滑框安装槽23内滑动,所述滑动框24可驱动所述被动滑块53沿滑动槽27滑动,所述被动滑块53包括滑块主板及连接在滑块主板上的滑块凸起56,所述中间连接块6为一具有中间通孔61的部件,中间连接块6内部设置有便于被动滑块53通过的避空位62,所述被动滑块53沿滑动槽27滑动的过程中可穿过所述避空位62并最终与外转轴3的锁定凹位32相互锁定以实现内转轴2与外转轴3相互锁定,所述被动滑块53在其靠近外转轴3一端端部设置有弹性缓冲装置57。

优选地,所述门外把手31上设置有可控制微型减速电机5工作的电子开锁装置,所述门内空心轴导电滑环20及门外空心轴导电滑环30分别与内转轴2上的微型减速电机5及门外把手上的电子开锁装置电性连接。

优选地,所述门外把手31内嵌设有第一控制芯片,所述门内把手21内嵌设有第二控制芯片及可置入电池的电池仓,所述第一控制芯片与第二控制芯片电性连通并与所述电子开 锁装置及微型减速电机5电性连通,所述电子开锁装置包括指纹开锁模块、数字触摸或实体按键开锁模块,所述锁壳体1上部开设有一安装槽14,所述安装槽14内设置有用于电性连接第一控制芯片及第二控制芯片的金属导线9。

优选地,所述锁壳体1两端分别设置有门内轴承座71及门外轴承座73,所述门内把手21通过门内轴承72安装到门内轴承座71上,所述门外把手31通过门外轴承74安装到门外轴承座73上,所述门内把手21安装在门内轴承72的外周面上,所述门内轴承座71安装到门内轴承72的内安装孔中,所述门外把手31安装在门外轴承74的外周面上,所述门外轴承座73安装到门外轴承74的内安装孔中;所述内转轴2及外转轴3上分别设置有内转轴固定阶梯位28及外转轴固定凸环37,所述内转轴固定阶梯位28抵靠在门内轴承座71上,所述锁壳体1的第二安装孔12内部侧壁具有定位阶梯位,所述外转轴固定凸环37的一端面抵靠在第二安装孔12的定位阶梯位上,外转轴固定凸环37的另一端面抵靠在套筒34的一端面上。

优选地,所述门内把手21和/或门外把手31上设置有MicroUSB插槽8,所述MicroUSB插槽8可在电源不足时实现应急供电。

在具体实施本实用新型时:

在解锁状态前,可在任何时间下操控门内把手21实现对锁芯的解锁。

智控开锁方式:

首先,通过电子开锁装置例如指纹输入、数字触摸按键输入或实体按键输入等方式输入正确的电子解锁指令,通过控制芯片识别后并控制微型减速电机5开始工作,所述微型减速电机5工作后驱动所述螺杆51转动,所述螺杆51上设置的驱动插杆52在驱动弹簧25的间隙中滑动并将驱动弹簧25压缩,所述驱动弹簧25进一步利用其弹力驱动滑动框24在滑框安装槽22中滑动,所述滑动框24可驱动所述被动滑块53沿滑动槽27滑动,被动滑框53穿过中间连接块6的中间通孔61及避空位62后与外转轴3上的锁定凹位32实现外转轴3与内转轴2相互锁定,这时候,拧动门外把手31,门外把手31通过外转轴3、被动滑块53、内转轴2带动锁芯锁舌4转动并实现最终的解锁工作。

当需要复位时,所述微型减速电机5逆向转动并驱动被动滑块53与外转轴3最终分离,分离后,转动门外把手31将不会实现解锁。

机械解锁方式:

在机械解锁前,所述拨针35在锁胆装置33的密码片331的作用下,拨针35的上半部分与锁壳体1相互锁定,拨针35的端部与拨针锁定装置60相互分离,这时外把手31是不可以转动的,无法实现解锁开门。

在需要机械方式解锁时,将对应的钥匙插入钥匙孔36中, 由于钥匙与锁胆装置33上的密码片331的匹配作用,所述拨针35会下移,拨针35的端部与拨针锁定装置60相互锁定,这时候,转动门外把手31,门外把手31就可以通过外转轴3、拨针35、中间连接块6及内转轴2驱动锁芯锁舌4转动并实现最终解锁工作。

以上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进行了具体说明,但本实用新型创造并不限于所述实施例,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精神的前提下还可做出种种的等同变形或替换,这些等同的变形或替换均包含在本申请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