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建筑疏散门开门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089445阅读:405来源:国知局
一种建筑疏散门开门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安全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建筑疏散门开门装置。



背景技术:

疏散门是设在建筑物紧急避难出口处快速打开的门。大型地下广场的逃生通道都会安装有安全门,此门在平常都处于关闭状态,结实,密封性好,一旦地下发生危险,人们可以从内部打开安全门,从而逃生。

随着城镇化建设的加快,高层建筑、电影院、会场、商场、学校等不断增多,在这些人口密集场所发生中一旦出现安防、消防、应急等安全事故时能够迅速打开消防疏散门,快速疏散人员,避免人员伤亡成为安全生产的头等大事。

现有的疏散门是通过手动向下扳动扳手,扳手的另一端向上移动,使按钮杆向上移动,从而带动连接杆顺时针转动,从而带动拉杆头向左移动,拉杆头通过拉杆向左拉动接头,同时带动齿轮轴和锁舌向左移动,从而使锁舌脱离锁孔,解除固定,使门打开,这种手动结构在重大事故时不能迅速打开,需要一定的反应时间,每拖延一定的时间,都会造成严重的后果,安全性不能保证。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缺陷和不足,提供一种结构简单、设计合理、使用方便的建筑疏散门开门装置。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它包含门框、门、气缸、推杆、连杆、侧板、定滑轮、钢丝绳、重物;所述的门框与门铰接,门框上安装有气缸,气缸与推杆驱动连接,推杆与连杆铰接,连杆的一端与门连接;所述的门框的一侧连接有侧板,侧板上固定有三个定滑轮,三个定滑轮呈三角形状布置,钢丝绳绕过三个定滑轮,钢丝绳的一端固定有重物,钢丝绳的另一端与门固定。

作为优选,所述的侧板上设置有PLC控制器,门上设置有拉力传感器,PLC控制器与气缸通过电路连接。

作为优选,所述的门框上设置有光电传感器。

作为优选,所述的气缸上连接有接触器。

作为优选,所述的气缸铰接在气缸安装座上,气缸安装座固定在门框上。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为:当火灾发生时,消防系统断电,气缸断电,推杆失去作用力,重物作用于钢丝绳上的拉力,将门打开;平常使用时,气缸得电,推杆作用在门上的推力使得门关闭;平常使用时,光电传感器感应有人靠近,光电传感器发送信号至PLC控制器,PLC控制器控制气缸驱动推杆打开门。

采用上述结构后,本实用新型产生的有益效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建筑疏散门开门装置,火灾时消防系统自动切断电源,同时自动打开门,开门及时,安全性好,平常有人通过时也能自动打开门,本实用新型具有结构简单、设置合理、制作成本低等优点。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图;

图2是图1的侧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

门框1、门2、气缸3、推杆4、连杆5、侧板6、定滑轮7、钢丝绳8、重物9、PLC控制器10、拉力传感器11、光电传感器12。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参看如图1——图2所示,本具体实施方式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它包含门框1、门2、气缸3、推杆4、连杆5、侧板6、定滑轮7、钢丝绳8、重物9;所述的门框1与门2铰接,门框1上安装有气缸3,气缸3与推杆4驱动连接,推杆4与连杆5铰接,连杆5的一端与门2连接;所述的门框1的一侧连接有侧板6,侧板6上固定有三个定滑轮7,三个定滑轮7呈三角形状布置,钢丝绳8绕过三个定滑轮7,钢丝绳8的一端固定有重物9,钢丝绳8的另一端与门2固定。

作为优选,所述的侧板6上设置有PLC控制器10,门2上设置有拉力传感器11,PLC控制器10与气缸3通过电路连接。

作为优选,所述的门框1上设置有光电传感器12。

作为优选,所述的气缸3上连接有接触器。

作为优选,所述的气缸3铰接在气缸安装座上,气缸安装座固定在门框1上。

本具体实施方式的工作原理为:当火灾发生时,消防系统断电,气缸3断电,推杆4失去作用力,重物9作用于钢丝绳8上的拉力,将门2打开;平常使用时,气缸3得电,推杆4作用在门2上的推力使得门2关闭;平常使用时,光电传感器12感应有人靠近,光电传感器12发送信号至PLC控制器10,PLC控制器10控制气缸3驱动推杆4打开门2。

采用上述结构后,本具体实施方式产生的有益效果为:本具体实施方式所述的一种建筑疏散门开门装置,火灾时消防系统自动切断电源,同时自动打开门,开门及时,安全性好,平常有人通过时也能自动打开门,本具体实施方式具有结构简单、设置合理、制作成本低等优点。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以及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