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滑入式接口管道安装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673189发布日期:2018-06-12 21:07阅读:357来源:国知局
一种滑入式接口管道安装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管道安装装置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滑入式接口管道安装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球墨铸铁管等滑入式接口管道对接安装,小规格管一般采用导链或撬杠,中大规格管多采用挖掘机掘斗推入,安装速度慢,推进过程中不易纠偏调整,安装精度差,对管口及外防腐磨损较大,撬杠、导链等对操作人员体力消耗较大,施工安全性差。

因此,基于这些问题,提供一种提高滑入式接口管道安装速度和精度,减轻操作人员体力消耗,同时减少施工对管道承口及外防腐的磨损,承插口结合紧密无偏差的滑入式接口管道安装装置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为解决公知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而提供一种提高滑入式接口管道安装速度和精度,减轻操作人员体力消耗,同时减少施工对管道承口及外防腐的磨损,承插口结合紧密无偏差的滑入式接口管道安装装置。

本实用新型为解决公知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滑入式接口管道安装装置,所述滑入式接口管道安装装置包括⊥型钢架、限位支撑、千斤顶、横杆、传力索、导链、固定索,所述⊥型钢架通过限位支撑悬挂在管道承口上,所述⊥型钢架的下部横梁位于管道承口中部,所述千斤顶的数量为两个,且分别固定于所述下部横梁两侧并与所述管道承口的管壁对正,所述横杆固定于千斤顶末端,所述横杆两侧均与传力索绑扎且两根所述传力索均连接导链,所述固定索圈套住已安装管道的承口,且所述固定索的两端分别与管道两侧的导链连接。

本实用新型还可以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在上述的滑入式接口管道安装装置中,进一步的,所述⊥型钢架采用槽钢焊接而成,所述下部横梁的宽度大于所述千斤顶的底座宽度。

在上述的滑入式接口管道安装装置中,进一步的,所述限位支撑固定于⊥型钢架竖梁上部。

在上述的滑入式接口管道安装装置中,进一步的,所述⊥型钢架(1)竖梁上部通过套管插销与限位支撑固定。

在上述的滑入式接口管道安装装置中,进一步的,所述⊥型钢架(1)竖梁上部通过焊接方式与限位支撑固定。

在上述的滑入式接口管道安装装置中,进一步的,所述横杆长度大于两个所述千斤顶的间距及所述管道承口管口的直径。

在上述的滑入式接口管道安装装置中,进一步的,所述限位支撑与管道承口的接触面设有一层橡胶垫片,所述⊥型钢架与管道承口接触部位设有一层橡胶垫片,所述传力索与管壁的接触部分外裹麻布、油毡或橡胶片,所述固定索外裹麻布、油毡或橡胶片。

在上述的滑入式接口管道安装装置中,进一步的,所述导链的长度不小于待安装的管节长度的一半。

在上述的滑入式接口管道安装装置中,进一步的,所述固定索在已安装管道的承口处缠绕2-3圈。

本实用新型具有的优点和积极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具有安装速度快、质量高的优点,该装置不仅导链可给管道一定拉力,承口部位的千斤顶也能给管道一个推力,从而加大了管道对接力度;同时在工作过程中,若发现管道偏移,通过调节承口处千斤顶调正方向,迅速完成对接。

2、本实用新型的管口及外防腐磨损较现有技术的设备小,该装置只需在钢架与管口的接触面上做一层橡胶防护,即可有效避免与管壁直接接触,且承口受力均匀,有利管道保护,同时,橡胶防护层具有磨损小的优点,因此不需经常更换对接设备的橡胶防护层。

3、本实用新型的限位支撑与⊥型钢架竖梁上部可以通过套管插销进行固定,该固定方式的优点为可以调节⊥型钢架横梁与限位支撑之间的距离,也可以通过焊接方式进行固定,该固定方式的优点为操作方便。

4、本实用新型具有节省人力、施工安全性好的优点,由于千斤顶的推力,减少了导链操作的作用力和人员体力消耗,操作人员轻松打压千斤顶即可,降低了人员换补频率,同时大大降低了导链崩断给人造成损害的可能性,有力保证了安全生产。

附图说明

以下将结合附图和实施例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但是应当知道,这些附图仅是为解释目的而设计的,因此不作为本实用新型范围的限定。此外,除非特别指出,这些附图仅意在概念性地说明此处描述的结构构造,而不必要依比例进行绘制。

图1是本实用新型滑入式接口管道安装装置正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滑入式接口管道安装装置俯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滑入式接口管道安装装置侧视图;

图4是钢架竖梁与限位支撑连接部位横剖大样;

图5是钢架竖梁与限位支撑连接部位纵剖大样。

图中:

1-⊥型钢架、2-限位支撑、3-千斤顶、4-横杆、5-传力索、6-管道承口、 7-导链、8-固定索。

具体实施方式

首先,需要说明的是,以下将以示例方式来具体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滑入式接口管道安装装置的具体结构、特点和优点等,然而所有的描述仅是用来进行说明的,而不应将其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形成任何限制。此外,在本文所提及各实施例中予以描述或隐含的任意单个技术特征,或者被显示或隐含在各附图中的任意单个技术特征,仍然可在这些技术特征(或其等同物)之间继续进行任意组合或删减,从而获得可能未在本文中直接提及的本实用新型的更多其他实施例。另外,为了简化图面起见,相同或相类似的技术特征在同一附图中可能仅在一处进行标示。

将理解,当据称将部件“连接”到另一个部件时,它可以直接连接到另一个部件或可以存在中间部件。相反,当据称将部件“直接连接”到另一个部件时,则表示不存在中间部件。

图1给出了本实用新型滑入式接口管道安装装置正视图,并且通过图2 示出了本实用新型滑入式接口管道安装装置俯视图,并且通过图3示出了本实用新型滑入式接口管道安装装置侧视图,并且通过图4示出了钢架竖梁与限位支撑连接部位横剖大样,并且通过图5示出了钢架竖梁与限位支撑连接部位纵剖大样,下面就结合图1至图5来具体说明本实用新型。

为能进一步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发明内容、特点及功效,兹例举以下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下:

一种滑入式接口管道安装装置,所述滑入式接口管道安装装置包括⊥型钢架1、限位支撑2、千斤顶3、横杆4、传力索5、导链7、固定索8,所述⊥型钢架1通过限位支撑2悬挂在管道承口6上,所述⊥型钢架1的下部横梁位于管道承口6中部,所述千斤顶3的数量为两个,且分别固定于所述下部横梁两侧并与所述管道承口6的管壁对正,所述横杆4固定于千斤顶3末端,所述横杆4两侧均与传力索5绑扎且两根所述传力索5均连接导链7,所述固定索8圈套住已安装管道的承口,且所述固定索8的两端分别与管道两侧的导链7连接。

本实用新型具有安装速度快、质量高的优点,该装置不仅导链7可给管道一定拉力,承口部位的千斤顶3也能给管道一个推力,从而加大了管道对接力度;同时在工作过程中,若发现管道偏移,通过调节承口处千斤顶3调正方向,迅速完成对接。

本实用新型具有节省人力、施工安全性好的优点,由于千斤顶3的推力,减少了导链7操作的作用力和人员体力消耗,操作人员轻松打压千斤顶3即可,降低了人员换补频率,同时大大降低了导链7崩断给人造成损害的可能性,有力保证了安全生产。

需要指出的是,所述⊥型钢架1采用槽钢焊接而成,所述下部横梁的宽度大于所述千斤顶3的底座宽度。

更进一步来讲,还可以在本实用新型中考虑,所述限位支撑2固定于⊥型钢架1竖梁上部。

作为举例,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如说明书附图4-5所示,所述⊥型钢架1竖梁上部通过套管插销与限位支撑固定。

作为举例,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型钢架1竖梁上部通过焊接方式与限位支撑固定。

本实用新型的限位支撑与⊥型钢架竖梁上部可以通过套管插销进行固定,该固定方式的优点为可以调节⊥型钢架横梁与限位支撑之间的距离,也可以通过焊接方式进行固定,该固定方式的优点为操作方便。

需要指出的是,所述横杆4长度大于两个所述千斤顶3的间距及所述管道承口6管口的直径。

需要指出的是,所述限位支撑2与管道承口6的接触面设有一层橡胶垫片,所述⊥型钢架1与管道承口6接触部位设有一层橡胶垫片,所述传力索 5与管壁的接触部分外裹麻布、油毡或橡胶片,所述固定索8外裹麻布、油毡或橡胶片。

本实用新型的管口及外防腐磨损较现有技术的设备小,该装置只需在钢架与管口的接触面上做一层橡胶防护,即可有效避免与管壁直接接触,且承口受力均匀,有利管道保护,同时,橡胶防护层具有磨损小的优点,因此不需经常更换对接设备的橡胶防护层。

需要指出的是,所述导链7的长度不小于待安装的管节长度的一半。

需要指出的是,所述固定索8在已安装管道的承口处缠绕2-3圈。

作为举例,在本实用新型中,首先在工厂内完成限位支撑2、⊥型钢架1 预制及千斤顶3、横杆4等的固定工作。⊥型钢架1采用槽钢焊接而成,钢架与管道接触部位设橡胶垫片,竖梁满足下部承重要求,可采用8~12号槽钢,横梁满足千斤顶3底座安装要求,可采用16~22号槽钢,限位支撑2固定在钢架竖梁上,高度宜可调,满足不同管径安装要求,尺寸根据钢架大小确定,支撑与管口接触面设橡胶垫片一层,钢架横梁两侧各固定一个千斤顶3,其顶推力及行程,根据不同管材、管径、地基情况确定,间距根据承口直径确定,千斤顶3顶部固定横杆4,横杆4固定于千斤顶3顶部,长度大于千斤顶3 间距及管口直径,可选用钢管、槽钢或工字钢,尺寸根据不同的推力大小确定,各构件具体型号及尺寸根据实际管材、管径、地基等情况确定,所述传力索5连接横杆4与导链7,可采用钢丝绳,直径根据推力大小确定,钢丝绳与管壁接触部分外裹麻布、油毡或橡胶片,所述导链7即手拉葫芦,其吨位满足千斤顶3及管道安装要求,长度不宜小于安装管节长度的一半,所述固定索8连接导链7与已装管道承口6,可采用钢丝绳,直径根据拉力大小确定,已装管道承口6部位宜缠绕2~3圈,外裹麻布、油毡或橡胶片。

作为举例,在本实用新型中,施工时先将钢丝绳固定索8缠绕于已装管道承口6,宜缠绕2~3圈,外裹麻布、油毡或橡胶片,缠好后在管道两侧预留连接长。现场采用吊车将待装管节吊装就位,待装管插口尽量与已装管承口贴近。通过限位支撑2将⊥型钢架1及固定好的千斤顶3、横杆4等悬挂固定在待装管道承口6,限位支撑2及⊥型钢架1与管道承口6接触部位均设橡胶垫一层。横杆4两端采用钢丝绳传力索5绑扎并连接管道两侧导链7,导链7另一端与预先安装的固定索8连接。用固定索8将已装管道承口6部位缠绕兜身,在待装管道承口6部位通过限位支撑2悬挂⊥型钢架1,钢架下部横梁位于承口中部其与两侧管壁交点处各固定一个千斤顶3,千斤顶3 顶部设置横杆4,在钢架左右两端连接传力索5、导链7和固定索8,通过逐渐收短手拉葫芦的导链7至两节管道快要接触时,再通过两个千斤顶3的推力及左右方向微调,最终将两节管道高质量、高标准对接。管道口径或自重较大时,可采用吊车起吊配合,减少地基摩擦。管道胶圈安装、润滑剂涂抹、管口地基处理、管道对接标准等施工控制与常规滑入式接口管道安装标准一致,不再叙述。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可提供一种提高滑入式接口管道安装速度和精度,减轻操作人员体力消耗,同时减少施工对管道承口及外防腐的磨损,承插口结合紧密无偏差的滑入式接口管道安装装置。

以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说明,但所述内容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不能被认为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实施范围。凡依本实用新型申请范围所作的均等变化与改进等,均应仍归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专利涵盖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