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弹簧撑开工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321086发布日期:2018-09-01 03:00阅读:2195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弹簧撑开领域,特别是一种弹簧撑开工具。



背景技术:

回位弹簧是在压紧力卸除后,使接合元件恢复到起始位置的弹簧。常见的,在汽车领域中,离合踏板中需要用到回位弹簧。离合踏板一般都安装在驾驶室前方左下侧,由于驾驶室前方要布置各类仪表、转向器、继电器及线束等各种零部件,导致空间有限,离合踏板的安装空间也较小,虽然生产线装配时不受空间限制,但在车辆维修时,尤其是更换离合踏板及相关部件时。

现有技术中,当离合踏板中的回位弹簧发生故障时,只能依靠手工或借助钳子等工具将其卡在图1所示的回位弹簧D所在的位置上。因空间狭小,只能塞进去一只手,装配时需要一只手拿住弹簧,另一只手在外面用钳子等拨动弹簧,使弹簧展开,因此回位弹簧不容易取出;在回位弹簧安装时,多用钳子等工具拨动弹簧使弹簧张开时,因握钳子的手无法伸入,手与弹簧之间有一定的距离,虽然弹簧力比较小,但因杠杆作用,还是比较费劲,同时容易出现钳子从弹簧上滑落,导致弹簧快速回位勾到拿弹簧那只手造成受伤,而且可能需要很多次才能将弹簧装上。因此,对弹簧的安装和才去往往都是需要撑开弹簧,二现有技术中因为没有有效的工具造成对弹簧的撑开极不方便、操作效率低、还容易对操作人员造成伤害。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弹簧撑开工具,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弹簧撑开不方便、操作不方便以及对操作人员造成人身伤害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弹簧撑开工具,包括:

导轨;

第一支撑杆,所述第一支撑杆的主体设置在所述导轨中,并与所述导轨滑 动配合,所述第一支撑杆的第一端伸出所述导轨且设置有用于插入弹簧的第一弯部;

第二支撑杆,所述第二支撑杆的主体设置在所述导轨中,并与所述导轨滑动配合,所述第二支撑杆的第一端伸出所述导轨且设置有用于插入弹簧的第二弯部;

以及用于驱动所述第一支撑杆和所述第二支撑杆沿所述导轨滑动的压块组件,所述压块组件分别与所述第一支撑杆的第二端和所述第二支撑杆的第二端可动连接。

优选的,所述压块组件包括第一连杆、第二连杆和压块;

所述第一连杆的第一端与所述压块可动连接,所述第一连杆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一支撑杆的第二端可动连接;

所述第二连杆的第一端与所述压块可动连接,所述第二连杆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支撑杆的第二端可动连接。

优选的,所述压块组件还包括导杆,所述导杆的一端与所述压块固定相连,在所述导轨中与所述导杆的另一端对应的位置设置有导向孔,且在所述压块向下按压时所述导杆穿过所述导向孔。

优选的,所述第一连杆与所述第二连杆沿所述导杆对称分布、所述第一支撑杆和所述第二支撑杆沿所述导轨的中线对称分布。

优选的,所述压块为开口向下的为U形槽结构,所述U形槽的两端分别设有销孔,所述第一连杆和所述第二连杆通过所述销孔和销配合与所述压块转动连接。

优选的,所述第一支撑杆的第二端设有第一凹槽,且所述第一连杆的第二端可转动地固定在所述第一凹槽内;所述第二支撑杆的第二端设有第二凹槽,且所述第二连杆的第二端可转动地固定在所述第二凹槽内。

优选的,所述第一连杆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一凹槽通过转销连接,所述第二连杆的第二段与所述第二凹槽通过转销连接。

优选的,所述导轨的断面形状为C形。

优选的,所述第一弯部和所述第二弯部用于插入弹簧的一端均设置有尖角。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实施例,通过对压块组件施加压力会驱动第一支撑杆和第二支撑杆沿着导轨滑动,进而使得第一支撑杆的第一弯部和第二支撑杆的第二弯部之间的距离越来越大,由于第一弯部和第二弯部可以插入弹簧的空隙中,所以第一弯部和第二弯部之间距离的增大使得弹簧受到拉力后两端的间距被拉大,进而可以脱离或者挂接在用于固定弹簧的支架上,从而达到顺利取出和安装弹簧的目的。因此,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弹簧撑开不方便、操作不方便以及对操作人员造成人身伤害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是现有技术中离合踏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弹簧撑开工具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2的剖面图;

图4a是压块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4b是连杆的结构示意图;

图5a是导轨的立体图;

图5b是导轨的剖面图;

图6是支撑杆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的使用状态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1-导轨,2-第一支撑杆,3-第二支撑杆,4-压块组件,11-导向孔,21-第一支撑杆的第一端,22-第一弯部,31-第二支撑杆的第一端,32-第二弯部,23-第一支撑杆的第二端,33-第二支撑杆的第二端,41-第一连杆,42-第二连杆,43-压块,44-导杆,411-销孔,431-U形槽的销孔,B-平面,A-斜面,E-尖角,D-弹簧。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解释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如图2和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了弹簧撑开工具的结构示意图,包括:导轨1、第一支撑杆2、第二支撑杆3和压块组件4;

第一支撑杆2的主体设置在导轨1中,并与导轨1滑动配合,第一支撑杆2的第一端21伸出导轨1且设置有用于插入弹簧的第一弯部22;

第二支撑杆3的主体设置在导轨1中,并与导轨1滑动配合,第二支撑杆3的第一端31伸出导轨1且设置有用于插入弹簧的第二弯部32;

以及用于驱动第一支撑杆2和第二支撑杆3沿导轨1滑动的压块组件4,压块组件4分别与第一支撑杆2的第二端23和第二支撑杆3的第二端33可动连接。

需要说明的是,导轨1内的宽度大于第一支撑杆2和第二支撑杆3的宽度,所以第一支撑杆2和第二支撑杆3可以沿着导轨1内部滑动,由于压块组件4与第一支撑杆2和第二支撑杆3是可动连接的,所以当压块组件4受到压力时,会驱动第一支撑杆2和第二支撑杆3沿着导轨1滑动,进而使得第一支撑杆2的第一弯部22和第二支撑杆3的第二弯部32之间的距离越来越大,由于第一弯部22和第二弯部32可以插入弹簧的空隙中,所以第一弯部22和第二弯部32的距离增大使得弹簧两端的间距被拉大,从而撑开弹簧,进而使弹簧可以脱离或者挂接在用于固定弹簧的支架上,从而达到顺利取出和安装弹簧的目的。因此,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弹簧撑开不方便、操作不方便以及对操作人员造成人身伤害的问题。

如图3所示,压块组件4包括第一连杆41、第二连杆42和压块43;第一连杆41的第一端与压块43可动连接,第一连杆41的第二端与第一支撑杆2的第二端23可动连接;第二连杆42的第一端与压块43可动连接,第二连杆42的第二端与第二支撑杆3的第二端33可动连接。通过压块43与第一连杆41和第二连杆42可动连接,且第一连杆41与第一支撑杆2、第二连杆42与第二支撑杆3可动连接,在压块43受力的情况下,分别带动第一连杆41和第二连杆42沿导轨1对第一支撑杆2和第二支撑杆3施加压力,进而使得第一支撑杆2和第二支撑杆3向导轨1的两端滑动,从而增大第一弯部22和第二弯部32之间的距离。应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实施例,对压块43施加作用力以后将压力分别传输至第一连杆41和第二连杆42,促使第一支撑杆和第二支撑 杆的滑动,结构简单且操作方便。

另外,如图4a、图5a所示,压块组件4还包括导杆44,导杆44的一端与压块43固定相连,在导轨1中与导杆44的另一端对应的位置设置有导向孔11,且在压块43向下按压时导杆44穿过导向孔11。当压块43下移时,导杆44穿过导向孔11,到过导向杆44与导向孔11的作用力起到对压块43的固定作用,防止在施加作用力的同时导致压块43晃动,可以保证压块沿着圆孔轴向运动,起到导向作用。

优选的,导轨1的断面形状为C形,将第一支撑杆2和第二支撑杆3置于C形的导轨1内,如图5b所示,这样导轨1的上端口的宽度会小于下端口的宽度,也可以小于第一支撑杆2和第二支撑杆3的宽度,可以保证第一支撑杆2和第二支撑杆3沿着导轨1进行滑动,而不会发生转动或者从导轨1中脱出。

另外,如图2所示的实施例中,第一连杆41与第二连杆42沿导杆44对称分布、第一支撑杆2和第二支撑杆3沿导轨1的中线对称分布。这样在压块43受力致使第一支撑杆2和第二支撑杆3向导轨1两端移动的时候由于对称的结构不易使得压块组件4因为两边受力不均衡而产生倾斜,能够进一步提高弹簧撑开工具在工作时的稳定性。

如图4a所示,压块43为开口向下的为U形槽结构,U形槽的两端分别设有销孔431,第一连杆41和第二连杆42上分别设有销孔,例如图4b所示,第一连杆41上的销孔411,转销分别连接U形槽的销孔431和第一连杆41、第二连杆42上的销孔进行固定,从而实现压块43与第一连杆41和第二连杆42的转动连接。

如图6所示,第一支撑杆2的第二端23设有第一凹槽24,且第一连杆41的第二端可转动地固定在第一凹槽24内;第二支撑杆3的第二端33设有第二凹槽,且第二连杆的第二端可转动地固定在第二凹槽内。第一凹槽24和第二凹槽的两侧各有一销孔,用于安装销,与第一连杆41和第二连杆42构成铰链结构。第一支撑杆2和第二支撑杆3的第二端部可以为一“L”形撑头,撑头与弹簧连接处可以为尖角E;具体的,撑头下方靠近端部有一个斜面A,远离端部为一平面B,斜面A与平面B相交产生尖角E,此尖角E主要是方便该撑头能顺利卡入弹簧簧丝之间,参见图7的实用示意图,因弹簧螺距较小,螺旋升角较小,可以保证螺旋形的簧丝能够接触撑头的尖角E,从而能保证弹 簧能够撑开,且斜面结构可以撑头更加深入的卡入簧丝,同时因簧丝变形产生较紧的压力,使得撑头不易从弹簧中脱出,弹簧也就不会弹出伤人。

本实用新型中,第一连杆41的第二端与第一凹槽通过转销连接,第二连杆42的第二段与第二凹槽通过转销连接。该结构较为简单,第一连杆41和第二连杆42的两端各有一销孔,分别用于与支撑杆和压块的连接,构成铰链,工作过程中起到传力的同时采用凹槽结构可以保证连杆不易在受力的情况下产生不稳定的晃动。

以上依据图式所示的实施例详细说明了本实用新型的构造、特征及作用效果,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但本实用新型不以图面所示限定实施范围,凡是依照本实用新型的构想所作的改变,或修改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仍未超出说明书与图示所涵盖的精神时,均应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