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安全智能门锁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208760阅读:304来源:国知局
一种新型安全智能门锁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门锁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新型安全智能门锁。



背景技术:

智能门锁是指区别于传统机械锁的基础上改进的,在用户安全性、识别、管理性方面更加智能化简便化的锁具。智能门锁是门禁系统中锁门的执行部件。智能门锁区别于传统机械锁,是具有安全性,便利性,先进技术的复合型锁具。磁卡、射频卡(非接触类,安全性较高,塑料材质,配置携带较方便,价格低廉)使用非机械钥匙作为用户识别ID的成熟技术,如:指纹锁、虹膜识别门禁(生物识别类,安全性高,不存在丢失损坏;但不方便配置,成本高),TM卡(接触类,安全性很高,不锈钢材质,配置携带极为方便,价格较低),在以下场所应用较多:银行,政府部门(注重安全性),以及酒店,学校宿舍,居民小区,别墅,宾馆

现有的智能门锁结构复杂,生产成本较高,且占体积较大。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型安全智能门锁,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新型安全智能门锁,包括外面板、内面板、固定块、挡板、外把手、第一单向轴承、转轴、第二单向轴承、内把手、第二扭力弹簧、第三扭力弹簧、凸轮、T形滑槽、T形杆、限位杆、限制板、受压弹簧、安装孔、限位装置、限位孔、控制板、指纹识别器和PLC控制器,所述外面板与内面板之间固定连接有固定块和挡板,所述外面板远离固定块的一侧安装有外把手,且外把手通过第一扭力弹簧与外面板连接,所述外把手通过第一单向轴承与转轴的一端连接,所述转轴的另一端依次穿过外面板和内面板通过第二单向轴承与内把手连接,且转轴与外面板和内面板的连接处均通过轴承转动连接,所述内把手通过第二扭力弹簧与内面板连接,所述转轴通过第三扭力弹簧与内面板连接,所述转轴的外侧套接固定有凸轮,所述凸轮的外侧开设有T形滑槽,所述T形滑槽的内部安装有T形杆,所述T形杆的一端与限位杆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限位杆的另一端依次穿过挡板和固定块暴露在空气中,且挡板和固定块均与限位杆滑动连接,所述限位杆的外侧固定有限制板,且限制板设置于固定块与挡板之间,所述挡板与限制板之间安装有受压弹簧,且受压弹簧套设在限位杆外侧,所述固定块底部开设有安装孔,所述安装孔设置有两个,所述安装孔内均设有限位装置,所述限位杆的侧壁开设有限位孔,所述外面板与内面板远离固定块的一侧均嵌入安装有控制板和指纹识别器,所述固定块顶部固定有PLC控制器,所述指纹识别器的输出端电性连接PLC控制器的输入端,所述PLC控制器的输出端电性连接控制板。

进一步的,所述限位装置由电磁铁、弹簧、磁铁、活塞和限制杆组成,所述安装孔的底部固定有电磁铁,所述电磁铁的顶部固定有弹簧,所述弹簧的顶部固定有磁铁,所述磁铁的顶部固定有活塞,所述活塞与安装孔滑动连接,所述活塞的顶部设有限制杆,且限制杆与限位孔配合使用,所述控制板电性连接电磁铁。

进一步的,所述外把手和内把手表面均设有防滑纹。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单向轴承与第二单向轴承的安装方向相反。

进一步的,所述PLC控制器采用CQM1控制器。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所达到的有益效果是:该智能门锁,通过指纹识别器能对指纹进行识别,当识别到的指纹信息与储存的信息相匹配时,PLC控制器控制控制板启动,通过控制板能控制对电磁铁进行通电,通电时磁铁与电磁铁之间产生排斥力,弹簧被拉长,活塞和限制杆一起向上移动,限制杆移动到限位孔内,使限位杆相对锁死,电磁铁在断电状态时,通过转动外把手,外把手通过第一单向轴承带动转轴转动,此时内把手不转动,T形杆沿着T形滑槽移动,限位杆向凸轮方向移动,松开外把手时,外把手和转轴恢复到原来的状态,内把手的工作原理与外把手相同,该智能门锁,结构简单,生产成本较低,且占体积较小,实用性强。

附图说明

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附图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等轴测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俯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A区域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T形杆的位置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的第三扭力弹簧位置示意图;

图中:1-外面板;2-内面板;3-固定块;4-挡板;5-外把手;6-第一单向轴承;7-转轴;8-第二单向轴承;9-内把手;10-第二扭力弹簧;11-第三扭力弹簧;12-凸轮;13-T形滑槽;14-T形杆;15-限位杆;16-限制板;17-受压弹簧;18-安装孔;19-限位装置;20-限位孔;21-控制板;22-指纹识别器;23-PLC控制器;24-电磁铁;25-弹簧;26-磁铁;27-活塞;28-限制杆;29-第一扭力弹簧。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6,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新型安全智能门锁,包括外面板1、内面板2、固定块3、挡板4、外把手5、第一单向轴承6、转轴7、第二单向轴承8、内把手9、第二扭力弹簧10、第三扭力弹簧11、凸轮12、T形滑槽13、T形杆14、限位杆15、限制板16、受压弹簧17、安装孔18、限位装置19、限位孔20、控制板21、指纹识别器22和PLC控制器23,外面板1与内面板2之间固定连接有固定块3和挡板4,外面板1远离固定块3的一侧安装有外把手5,且外把手5通过第一扭力弹簧29与外面板1连接,外把手5通过第一单向轴承6与转轴7的一端连接,转轴7的另一端依次穿过外面板1和内面板2通过第二单向轴承8与内把手9连接,且转轴7与外面板1和内面板2的连接处均通过轴承转动连接,内把手9通过第二扭力弹簧10与内面板2连接,转轴7通过第三扭力弹簧11与内面板2连接,转轴7的外侧套接固定有凸轮12,凸轮12的外侧开设有T形滑槽13,T形滑槽13的内部安装有T形杆14,T形杆14的一端与限位杆15的一端固定连接,限位杆15的另一端依次穿过挡板4和固定块3暴露在空气中,且挡板4和固定块3均与限位杆15滑动连接,限位杆15的外侧固定有限制板16,且限制板16设置于固定块3与挡板4之间,挡板4与限制板16之间安装有受压弹簧17,且受压弹簧17套设在限位杆15外侧,固定块3底部开设有安装孔18,安装孔18设置有两个,安装孔18内均设有限位装置19,限位杆15的侧壁开设有限位孔20,外面板1与内面板2远离固定块3的一侧均嵌入安装有控制板21和指纹识别器22,固定块3顶部固定有PLC控制器23,指纹识别器22的输出端电性连接PLC控制器23的输入端,PLC控制器23的输出端电性连接控制板21。

进一步的,限位装置19由电磁铁24、弹簧25、磁铁26、活塞27和限制杆28组成,安装孔18的底部固定有电磁铁24,电磁铁24的顶部固定有弹簧25,弹簧25的顶部固定有磁铁26,磁铁26的顶部固定有活塞27,活塞27与安装孔18滑动连接,活塞27的顶部设有限制杆28,且限制杆28与限位孔20配合使用,控制板21电性连接电磁铁24,实现对限位杆15的锁死功能。

进一步的,外把手5和内把手9表面均设有防滑纹,防滑的作用。

进一步的,第一单向轴承6与第二单向轴承8的安装方向相反,保证外把手5和内把手9不同时转动。

进一步的,PLC控制器23采用CQM1控制器,控制精度高。

工作原理:该智能门锁,通过指纹识别器22能对指纹进行识别,当识别到的指纹信息与储存的信息相匹配时,PLC控制器23控制控制板21启动,通过控制板21能控制对电磁铁24进行通电,通电时磁铁26与电磁铁24之间产生排斥力,弹簧25被拉长,活塞27和限制杆28一起向上移动,限制杆28移动到限位孔20内,使限位杆15相对锁死,电磁铁24在断电状态时,通过转动外把手5,外把手5通过第一单向轴承6带动转轴7转动,此时内把手9不转动,T形杆14沿着T形滑槽13移动,限位杆15向凸轮12方向移动,松开外把手时,外把手5和转轴7恢复到原来的状态,内把手9的工作原理与外把手5相同,该智能门锁,结构简单,生产成本较低,且占体积较小,实用性强。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