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设于汽车中控台的智能机器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373070阅读:1542来源:国知局
一种设于汽车中控台的智能机器人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是一种设于汽车中控台的智能机器人,属于智能机器人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智能机器人之所以叫智能机器人,这是因为它有相当发达的"大脑"。在脑中起作用的是中央处理器,这种计算机跟操作它的人有直接的联系。最主要的是,这样的计算机可以进行按目的安排的动作。

现有技术公开了申请号为:201620129997.5的一种设于汽车中控台的智能机器人,包括机器人本体、主控制模块、充电模块、动作执行模块、语音模块、图片采集模块、GPS模块、无线信号模块、升降装置、车载导航、安装槽;所述机器人本体包括机器人头部、机器人躯干、机器人双手及行走装置,机器人头部固定在机器人躯干上部,机器人头部上侧安装有两个摄像头,机器人头部上侧安装有扬声器;所述机器人躯干内部安装有主控制模块,充电模块通过串口通信接口与主控制模块连接,机器人躯干外部设有USB充电口。本实用新型结构新颖,设计科学合理,可通过智能机器人帮助驾驶员识别汽车各种零部件和各类按钮,有利于驾驶员及时掌握车况,提高驾驶的乐趣,确保行车安全。但是其不足之处在于智能机器人安装在汽车中控台上后,遇到部件出现故障需要维修的情况下,机器人移动性差。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目的是提供一种设于汽车中控台的智能机器人,以解决智能机器人安装在汽车中控台上后,遇到部件出现故障需要维修的情况下,机器人移动性差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是通过如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设于汽车中控台的智能机器人,其结构包括喇叭发声器、机器头、模块腔、机体、安装槽、支脚、车载导航、电源灯、盖板,所述机体为上窄下宽的圆形腔体结构,下腔左右侧设有椭圆形通孔,所述机体前壁设有矩形边框且采用模具一体成型方式,与盖板相对应嵌合,所述机体顶端内腔安装设有机器头,机器头下端连杆垂直悬立,所述喇叭发声器接线穿过机体内腔,所述机体前板设有车载导航,车载导航与车内装置通信传输,所述机体下侧左右端设有支脚,所述电源灯设在机体前板中间位置,所述机体内部采用放置方式设置模块腔,所述机体后端设有安装槽且相连接;所述安装槽由限位块、滑块、滑槽、槽体、调节块、螺栓组成,所述限位块对应焊接在槽体内壁上,所述槽体下侧设有对应滑块,所述滑块与滑槽采用横向摩擦方式左右移动,所述滑槽左侧位置上设有调节块,所述螺栓等距排列穿插在滑槽内部,所述槽体通过限位块与机体后侧紧固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支脚设立于车载导航两侧。

进一步地,所述模块腔与喇叭发声器接线通电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电源灯设在模块腔前板上且接线相连。

进一步地,所述车载导航上方设有电源灯。

进一步地,所述机器头上设有并排喇叭发声器。

进一步地,所述滑槽由一组凸起滑道组合而成,内侧呈倾斜状。

进一步地,所述槽体左侧位置设有调节块。

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一种设于汽车中控台的智能机器人,智能机器人通过安装槽安装在汽车中控台上前的操作步骤如下,首先将机体放入槽体内,通过限位块与之相嵌合,槽体下侧设置的滑块能够带动槽体在滑槽侧边移动,在安装与调节位置时均可采用该种移动方式进行调节,便于维修作业的进行,滑槽部件由螺栓配合组成完整零件,便于滑块的移动,通过调节块控制槽体的位置,有效提高移动范围控制的准确性,具有平稳、滑动性好等优点。

附图说明

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设于汽车中控台的智能机器人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安装槽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喇叭发声器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滑槽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螺栓结构示意图。

图中:喇叭发声器-1、机器头-2、模块腔-3、机体-4、安装槽-5、限位块-501、滑块-502、滑槽-503、槽体-504、调节块-505、螺栓-506、支脚-6、车载导航-7、电源灯-8、盖板-9。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

请参阅图1-图5,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设于汽车中控台的智能机器人,其结构包括喇叭发声器1、机器头2、模块腔3、机体4、安装槽5、支脚6、车载导航7、电源灯8、盖板9,所述机体4为上窄下宽的圆形腔体结构,下腔左右侧设有椭圆形通孔,所述机体4前壁设有矩形边框且采用模具一体成型方式,与盖板9相对应嵌合,所述机体4顶端内腔安装设有机器头2,机器头2下端连杆垂直悬立,所述喇叭发声器1接线穿过机体4内腔,所述机体4前板设有车载导航7,车载导航7与车内装置通信传输,所述机体4下侧左右端设有支脚6,所述电源灯8设在机体4前板中间位置,所述机体4内部采用放置方式设置模块腔3,所述机体4后端设有安装槽5且相连接;所述安装槽5由限位块501、滑块502、滑槽503、槽体504、调节块505、螺栓506组成,所述限位块501对应焊接在槽体504内壁上,所述槽体504下侧设有对应滑块502,所述滑块502与滑槽503采用横向摩擦方式左右移动,所述滑槽503左侧位置上设有调节块505,所述螺栓506等距排列穿插在滑槽503内部,所述槽体504通过限位块501与机体4后侧紧固连接,所述支脚6设立于车载导航7两侧,所述模块腔3与喇叭发声器1接线通电连接,所述电源灯8设在模块腔3前板上且接线相连,所述车载导航7上方设有电源灯8,所述机器头2上设有并排喇叭发声器1。

本专利所说的滑块502是在直线动作中能够按与移动方向成一定直线滑动的组件,材料本身具备适当的硬度,耐磨性,足够承受运动的摩擦。

在进行使用时,智能机器人通过安装槽5安装在汽车中控台上前的操作步骤如下,首先将机体4放入槽体504内,通过限位块501与之相嵌合,槽体504下侧设置的滑块502能够带动槽体504在滑槽503侧边移动,在安装与调节位置时均可采用该种移动方式进行调节,便于维修作业的进行,滑槽503部件由螺栓506配合组成完整零件,便于滑块502的移动,通过调节块505控制槽体504的位置,有效提高移动范围控制的准确性,具有平稳、滑动性好等优点。

本实用新型解决的问题是智能机器人安装在汽车中控台上后,遇到部件出现故障需要维修的情况下,机器人移动性差,本实用新型通过上述部件的互相组合,有效提高移动范围控制的准确性,具有平稳、滑动性好等优点,具体如下所述:

限位块501对应焊接在槽体504内壁上,所述槽体504下侧设有对应滑块502,所述滑块502与滑槽503采用横向摩擦方式左右移动,所述滑槽503左侧位置上设有调节块505,所述螺栓506等距排列穿插在滑槽503内部,所述槽体504通过限位块501与机体4后侧紧固连接。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实用新型。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实用新型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