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复合式刀痕深度的刀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911295发布日期:2018-07-10 23:29阅读:197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刀片,尤指一种具有复合式刀痕深度的刀片。



背景技术:

请参阅图12所示,现有技术的美工刀等刀具的刀片,其一侧面上往往会设有多个刀痕93,该多个刀痕93彼此间隔设置,且各刀痕93斜向延伸至刀刃91及刀背92,藉此当刀片使用一段时间而刀尖94逐渐变钝之后,使用者可沿着最靠近刀尖94的刀痕93将刀片最靠近刀尖94的部分折断,如此一来又可形成尖锐的新刀尖94,而如此的动作称为“折片”。

而现有技术的刀片的缺点在于,刀痕93的深度往往是一致的,换句话说,刀痕93在刀刃91处及刀背92处的深度是相同的,但是刀痕93于刀刃91处的深度会影响折片时使用者所花费的力道,若深度过浅则不易折片,折片后也不易形成尖锐、完整的刀尖;而刀痕93于刀背92处的深度则会影响刀片的整体结构强度,若深度过深,则使用时或制作过程中的热处理时刀背92容易变形;因此单一深度的刀痕93往往无法兼顾两种互斥的需求,而会牺牲其中之一的特性,故现有技术的刀片的刀痕设计,实有待加以改良。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前述的现有技术的缺点及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具有复合式刀痕深度的刀片,其刀痕在不同处具有不同的深度,以可兼顾易折片且不易变形的需求。

为达到上述的实用新型目的,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手段为设计一种具有复合式刀痕深度的刀片,其中包含:

一刀刃;

一刀背,其与该刀刃分别位于该刀片的相对两侧;以及

至少一刀痕,该至少一刀痕延伸至该刀刃及该刀背,且该至少一刀痕具有一刀刃段及一刀背段,该刀刃段延伸至该刀刃,该刀背段延伸至该刀背;该刀刃段的深度大于该刀背段的深度。

进一步而言,所述的具有复合式刀痕深度的刀片,其中该至少一刀痕进一步包含有一第一中间段,其位于该刀刃段及该刀背段之间,该第一中间段的深度小于该刀刃段的深度,该第一中间段的深度大于该刀背段的深度。

进一步而言,所述的具有复合式刀痕深度的刀片,其中该至少一刀痕进一步包含有一第二中间段,其位于该第一中间段及该刀背段之间,该第二中间段的深度大于该第一中间段的深度,该第二中间段的深度大于该刀背段的深度。

进一步而言,所述的具有复合式刀痕深度的刀片,其中该第二中间段的深度与该刀刃段的深度相同。

进一步而言,所述的具有复合式刀痕深度的刀片,其中该刀刃段的深度介于该刀片厚度的25%至40%之间。

进一步而言,所述的具有复合式刀痕深度的刀片,其中该刀背段的深度介于该刀片厚度的7%至15%之间。

进一步而言,所述的具有复合式刀痕深度的刀片,其中该第一中间段的深度介于该刀片厚度的10%至25%之间。

进一步而言,所述的具有复合式刀痕深度的刀片,其中该第二中间段的深度介于该刀片厚度的25%至40%之间。

进一步而言,所述的具有复合式刀痕深度的刀片,其中,该至少一刀痕的深度介于0.05厘米至0.2厘米之间。

进一步而言,所述的具有复合式刀痕深度的刀片,其中,当该刀片于成形该刀刃之前,该刀片上对应于该刀刃的一侧为一刀刃预备侧,该至少一刀痕延伸至该刀刃预备侧,且该刀刃段延伸至该刀刃预备侧;此时该刀刃段的长度介于该至少一刀痕长度的10%至25%之间。

进一步而言,所述的具有复合式刀痕深度的刀片,其中,当该刀片于成形该刀刃之前,该刀片上对应于该刀刃的一侧为一刀刃预备侧,该至少一刀痕延伸至该刀刃预备侧,且该刀刃段延伸至该刀刃预备侧;此时该刀背段的长度介于该至少一刀痕长度的10%至20%之间。

进一步而言,所述的具有复合式刀痕深度的刀片,其中,当该刀片于成形该刀刃之前,该刀片上对应于该刀刃的一侧为一刀刃预备侧,该至少一刀痕延伸至该刀刃预备侧,且该刀刃段延伸至该刀刃预备侧;此时该第二中间段的长度介于该至少一刀痕长度的10%至20%之间。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藉由使各刀痕为段差设计而包含有至少两区段,并且相邻于刀刃的区段的深度大于相邻于刀背的区段的深度,如此一来,刀痕于刀刃处较深而容易折片且容易形成尖锐、完整的刀尖,而刀痕于刀背处的深度较浅而可保持整体结构强度,使刀背于使用时或制作过程中的热处理时不易变形;本实用新型藉此通过具有不同深度的刀痕以兼顾刀刃及刀背处的不同需求,进而达成本实用新型的目的。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例的立体外观图。

图2为图1的部分放大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例的侧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研磨成形刀刃之前的第一实施例的侧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例的刀痕的断面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实施例的侧视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三实施例的侧视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三实施例的立体外观图。

图9及图10为图8的部分放大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三实施例的刀痕的断面示意图。

图12为现有技术的刀片的侧视图。

主要组件符号说明:

11 刀刃 12 刀背

13 刀痕 131 刀刃段

132 刀背段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配合图式及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为达成预定实用新型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手段。

请参阅图1及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具有复合式刀痕深度的刀片包含有一刀刃11、一刀背12及至少一刀痕13;刀刃11及刀背12分别位于刀片的相对两侧;该至少一刀痕13在以下本实用新型的各较佳实施例中为多个刀痕13,该多个刀痕13成形于刀片的一侧面上,且彼此间隔设置。

各刀痕13延伸至刀刃11及刀背12,在本实施例中,各刀痕13相对刀刃11及刀背12斜向延伸,但不以此为限,亦可相对刀刃11及刀背12垂直延伸。另外,刀刃11具体来说为一厚度渐缩的部分,所述刀痕13延伸至刀刃11可以是刀痕13延伸至该厚度渐缩的部分的边界,或是延伸至该厚度渐缩的部分上(如图4所示),视研磨成形刀刃11时的方式而定。

请参阅图3及图5所示,在第一实施例中,各刀痕13为两段式且具有相连接的一刀刃段131及一刀背段132,刀刃段131延伸至刀刃11,刀背段132延伸至刀背12。

请参阅图2、图3及图5所示,刀刃段131的深度大于刀背段132的深度。更进一步来说,在本实施例中,刀刃段131的深度介于刀片整体厚度的25%至40%之间,刀背段132的深度介于刀片整体厚度的7%至15%之间。

且在一较佳实施例中,刀痕13的深度介于0.05厘米至0.2厘米之间,且更进一步来说,刀刃段131的深度为0.13厘米,刀背段132的深度为0.06厘米,但是上述尺寸及前段的范围仅为一较佳实施例而已,刀痕13的各段的深度的范围及尺寸不以上述为限。

至于刀痕13各段的长度,在本实施例中以刀片的原始状态来界定,即刀片于研磨成形刀刃11之前的状态来界定,请参阅图4所示,刀片于研磨成形刀刃11之前,刀片上对应于刀刃11的一侧为一刀刃预备侧14,而刀片另一侧同样为刀背12,各刀痕13延伸至刀刃预备侧14,且进一步来说,刀刃段131延伸至刀刃预备侧14。

在本实施例中,刀痕13各段的长度以此时的刀痕13总长度来界定,具体来说,此时刀刃段131的长度介于刀痕13总长度的10%至25%之间,而刀痕13总长度剩余的部分(75%~90%)即为刀背段132的长度。

请参阅图6所示,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实施例与第一实施例类似,但在第二实施例中,各刀痕13A为三段式且进一步具有一第一中间段133A,其连接于刀刃段131A及刀背段132A之间。

在本实施例中,深度方面,刀刃段131A及刀背段132A的较佳范围及较佳具体尺寸与前述第一实施例相同,而第一中间段133A的深度小于刀刃段131A的深度,且第一中间段133A的深度大于刀背段132A的深度;并且在本实施例中,第一中间段133A的深度大约等同于一般熟知刀片的刀痕深度,但不以此为限;且更进一步来说,在本实施例中,第一中间段133A的深度介于刀片整体厚度的10%至25%之间,且较佳地第一中间段133A的深度为0.1厘米。

长度方面,在本实施例中同样以刀片的原始状态来界定,刀刃段131A的长度介于刀痕13A总长度的10%至25%之间,刀背段132A的长度介于刀痕13A总长度的10%至20%之间,而刀痕13A总长度剩余的部分(55%~80%)即为第一中间段133A的长度;但是上述尺寸及前段的范围同样仅为一较佳实施例而已,刀痕13A的各段的深度及长度的范围及尺寸不以上述为限。

请参阅图7及图8所示,本实用新型的第三实施例与第二实施例类似,但在第三实施例中,各刀痕13B为四段式且进一步具有一第二中间段134B,其连接于第一中间段133B及刀背段132B之间。

请参阅图9至图11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深度方面,刀刃段131B、第一中间段133B及刀背段132B的较佳范围及较佳具体尺寸与前述第二实施例相同;而第二中间段134B的深度大于第一中间段133B的深度,且第二中间段134B的深度大于刀背段132B的深度;并且在本实施例中,第二中间段134B的深度与刀刃段131B的深度相同,但不以此为限;且更进一步来说,在本实施例中,第二中间段134B的深度介于刀片整体厚度的25%至40%之间,且较佳地第二中间段134B的深度为0.13厘米。

长度方面,刀刃段131B的长度介于刀痕13B总长度的10%至25%之间,第二中间段134B的长度介于刀痕13B总长度的10%至20%之间,刀背段132B的长度介于刀痕13B总长度的10%至20%之间,而刀痕13B总长度剩余的部分(35%~70%)即为第一中间段133B的长度;但是上述尺寸及前段的范围同样仅为一较佳实施例而已,刀痕13B的各段的深度及长度的范围及尺寸不以上述为限。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藉由使各刀痕13为段差设计而包含有至少两区段(刀刃段131及刀背段132),并且刀刃段131的深度大于刀背段132的深度,如此一来刀痕13在刀刃11处较深而较容易形成尖锐、完整的刀尖,且也可降低折片所需的力量,具体来说,现有技术的相同深度的刀痕13的刀片,其折片时所需的力量约为2.1至2.7公斤,而本实用新型的具有段差设计的刀痕13,其折片时所需的力量约为1.7至2.2公斤,由此可看出确实可更轻易地进行折片。

而刀痕13于刀背12处的深度较浅则可保持刀片整体的结构强度,以降低刀背12的变形;本实用新型藉此通过具有不同深度的刀痕13以兼顾刀刃11及刀背12处的不同需求,进而达成实用新型目的。

另外,虽然刀痕13为段差设计,本实用新型制作时,仍可一次加工(单面冲压)就完成具有段差的刀痕13,仅要使用具有段差的冲头即可。

此外,本实用新型的刀片可为各种需要利用折片方式取得完整刀片或是更新替换刀尖的产品,例如为大型美工刀、小型美工刀、尖刀等等。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做任何形式上的限制,虽然本实用新型已以优选实施例揭露如上,然而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任何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当可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作出些许更动或修饰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但凡是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内容,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