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料理剪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911302发布日期:2018-07-10 23:29阅读:273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料理剪,属于剪刀的优化技术。



背景技术:

在做菜的过程中,经常出现需要对一些配料进行切割的情况,例如需要折断干辣椒、切小葱、新鲜黄瓜、肉肠等。如果放在菜板上切好再转移到炒锅里,一是较为麻烦,二是不能同时观察炒锅里的情况。如果用现有的剪子剪,象干辣椒小葱这么细的相对容易剪,但要剪较粗的剪切物如黄瓜、肉肠等就比较困难了。原因是朝上的剪刀较薄,缺乏对物品的支撑,有些剪切物容易发生滚动或滑动。

因此,需要寻找一种容易悬空对剪切物进行切割的工具。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适用于悬空对剪切物进行切割的料理剪。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一种料理剪,主要由直刀1和支撑刀2组成,直刀由位于前部的剪切刀和位于后部的下把手组成,在下把手靠近剪切刀的侧壁上设有直刀轴孔;支撑刀由位于前部的支撑板和位于后部的上把手组成,在支撑板和上把手之间设有与支撑刀垂直的连接板,在连接板的侧壁上设有贯穿的连接轴孔,在连接板上设有与连接轴孔垂直相交的直刀孔21,直刀自后向前穿过直刀孔,使剪切刀位于支撑板上方,再用连接螺丝穿过连接轴孔和直刀轴孔,使直刀和支撑刀轴连,上把手位于下把手上方,并且,上把手与连接板相连后形成的朝向下把手的夹角大于90度;所述的直刀孔向下延伸贯穿支撑刀的底壁并继续向支撑刀远离连接螺丝的末端延伸,直至直刀孔的末端越过剪切刀在支撑板上的投影,使剪切刀朝下的刀刃能够进入直刀孔;支撑板位于直刀孔两侧的上端面向远离直刀孔的侧方延伸形成宽度大于1cm的支撑台面22。

剪切刀的刀刃上设有锯齿11。

位于直刀孔右侧的支撑台面的宽度小于直刀孔左侧的支撑台面。

在直刀孔两侧的支撑台面上覆盖保护膜。

位于剪切刀下方的直刀孔向支撑台面两侧延伸至直刀孔的宽度大于剪切刀刀刃部分的宽度。

下把手被橡胶制成的下把手套包裹。

下把手套的侧壁自上而下逐渐加厚,使下把手套的底壁宽度大于下把手套顶壁的宽度。

有益效果

1.在支撑台上设置直刀孔,将直刀孔两侧的支撑台面向侧方延伸形成能够更好的支撑剪切物的支撑台面,使剪切刀在剪切时能够进入直刀孔,避免剪切刀切割到支撑台面,有助于延长支撑台面的使用寿命和防止细菌滋生,由于支撑台面较宽,能够更好的支撑剪切物,使剪切更为平稳和顺畅。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另一角度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2所示,一种料理剪,主要由直刀1和支撑刀2组成,直刀由位于前部的剪切刀和位于后部的下把手组成,在下把手靠近剪切刀的侧壁上设有直刀轴孔;支撑刀由位于前部的支撑板和位于后部的上把手组成,在支撑板和上把手之间设有与支撑刀垂直的连接板,在连接板的侧壁上设有贯穿的连接轴孔,在连接板上设有与连接轴孔垂直相交的直刀孔21,直刀自后向前穿过直刀孔,使剪切刀位于支撑板上方,再用连接螺丝穿过连接轴孔和直刀轴孔,使直刀和支撑刀轴连,上把手位于下把手上方,并且,上把手与连接板相连后形成的朝向下把手的夹角大于90度。

所述的直刀孔向下延伸贯穿支撑刀的底壁并继续向支撑刀远离连接螺丝的末端延伸,直至直刀孔的末端越过剪切刀在支撑板上的投影,使剪切刀朝下的刀刃能够进入直刀孔;支撑板位于直刀孔两侧的上端面向远离直刀孔的侧方延伸形成宽度大于1cm的支撑台面22。

使用时,右手持料理剪,左手持剪切物,右手的大拇指自上而下压在上把手顶上,右手的其余四只手指自下而上握住下把手,右手握紧或放开,就能够使上把手和下把手靠近或远离,从而使剪切刀靠近或离开支撑台面,左手将剪切物插进剪切刀和支撑台面之间,握紧上把手和下把手,在支撑台面的支撑作用下,剪切物不易发生滚动或滑动,剪切刀自上而下压向支撑台面,直至剪切刀进入直刀孔,将剪切物切开,切下来的剪切物向下掉进锅里或盛放物品的器皿里。由于剪切刀的刀刃上设有锯齿,剪切刀对剪切物也具有一定的抓力,使剪切物不易发生滚动或滑动。剪切时,剪切刀能够自上而下进入直刀孔,从而使刀刃不会切到支撑台面上,有助于延长支撑台面的使用寿命,并且,由于支撑台面不会被刀刃切到,在直刀孔两侧的支撑台面上覆盖保护膜,使支撑台面不易滋生细菌。所述的保护膜采用不渗水的安全塑料或PVC等能够与食物接触的膜或高密度的涂层。

为防止剪切下来的部分留在支撑台面上影响下一次的切割,位于直刀孔右侧的支撑台面的宽度小于直刀孔左侧的支撑台面。

剪切刀的刀刃上设有锯齿11,在相同的力量下,锯齿比平滑的刀刃力量更大。

位于剪切刀下方的直刀孔向支撑台面两侧延伸至直刀孔的宽度大于剪切刀刀刃部分的宽度,当剪切刀的刀刃进入直刀孔,剪切刀的两侧不与直刀孔的孔壁接触。

下把手被橡胶制成的下把手套包裹。下把手套的侧壁自上而下逐渐加厚,使下把手套的底壁宽度大于下把手套顶壁的宽度。在使用时,下手把套使用力更为容易。

上述实施例仅是用来说明解释本实用新型的用途,而并非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实质范围内,做出各种变化或替代,也应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