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火窗自动闭窗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869213发布日期:2018-07-06 14:40阅读:723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防火窗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防火窗自动闭窗器。



背景技术:

防火窗是建筑采光换气、以及建筑消防的重要分隔装置,在正常情况下,人们希望防火窗处于常开状态。但在发生火灾时,则要求防火窗能自动关闭,以保障送风排烟的效果。

例如,中国专利号为“2017200063391”的实用新型专利所公开的一种带隐藏式自动闭窗器的防火窗,该防火窗上装有闭窗器,在常温下,窗扇在闭窗器的锁定机构的锁定作用下保持开启角度,而发生火灾且玻璃球达到预定温度(例如六十四摄氏度左右)时,玻璃球破裂,锁定机构解除对窗扇的锁定,弹簧和缸体驱动窗扇摆动并将防火窗关闭,以实现防火窗火灾时的自动关闭。

但上述带隐藏式自动闭窗器的防火窗的自动闭窗器仍存在以下不足:1、其导轨以及温控器等装于窗扇框的横梁上并处于暴露状态,长时间日晒雨淋,容易损坏。2、其在常开状态的锁定不稳定,容易出现非正常(如非火灾)释放并将窗扇关闭的情况。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是提出一种防火窗自动闭窗器,旨防止防火窗非正常关闭,以提高使用寿命。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出一种防火窗自动闭窗器,包括:

长条形壳体,所述长条形壳体装于窗框的上横梁中,其底壁具有沿其长度方向延伸的导滑槽;

移动座,所述移动座可滑动装于导滑槽,移动座位于长条形壳体内的部分开设有勾槽;

闭窗器主体,所述闭窗器主体装于窗扇边框的横梁中,闭窗器主体的转轴伸出窗扇边框的横梁;

连杆,所述连杆位于长条形壳体和闭窗器主体之间,连杆的一端与闭窗器主体的转轴连接,另一端与移动座位于长条形壳体外的部分铰接;窗扇摆动时,连杆随闭窗器主体的转轴转动,而移动座则沿导滑槽在闭合位和开启位之间滑动,当移动座位于闭合位时,窗扇处于关闭状态,当移动座位于开启位时,窗扇处于打开状态;

安装座,所述安装座装于长条形壳体内且与开启位相邻的位置,安装座上铰有锁勾体,所述锁勾体可在向上卡入位于其上方的勾槽并将移动座锁定于开启位和向下脱离勾槽并解除对移动座锁定的位置之间摆动;

锁定驱动件,所述锁定驱动件可滑动装于安装座,并可在驱使锁勾体向上摆动至卡入位于其上方的勾槽和驱使锁勾体向下摆动至与勾槽脱离的位置之间移动;

感温玻璃球,所述感温玻璃球位于长条形壳体内,一端与锁定驱动件相抵,使锁定驱动件停留在驱使锁勾体向上摆动至卡入位于其上方的勾槽的位置;以及

释放弹簧,位于长条形壳体内,用于在感温玻璃球破碎后,将锁定驱动件推动至驱使锁勾体向下摆动至与勾槽脱离的位置。

本发明技术方案将具有导滑槽的长条形壳体装于窗框横梁中,由窗框上横梁为其遮阳挡雨,从而可提高使用寿命;另外,在安装座上铰有锁勾体,锁勾体可在向上卡入位于其上方的勾槽并将移动座锁定于开启位和向下脱离勾槽并解除对移动座锁定的位置之间摆动。在常温且防火窗处于常开状态时,锁勾体在锁定驱动件的推力作用下卡入位于其上方的勾槽中,使闭窗器主体无法驱动窗扇摆动至关闭,从而使防火窗始终保持开启状态。而发生火灾时,感温玻璃球温度升高,并在升至预定温度(包括但不限于六十七摄氏度)时,感温玻璃球破碎,破碎后,锁定驱动件在释放弹簧的弹力作用下,移动并驱使锁勾体向下摆动至与勾槽脱离的位置,以解除对移动座的锁定,使闭窗器主体驱动窗扇向关闭的方向摆动并通过连杆驱使移动座沿导滑槽从开启位向闭合位移动,从而实现窗扇的自动闭合工作。本发明通过锁勾体与勾槽配合的方式,能保证窗扇常温常开状态时锁定的稳定性,可防止防火窗非正常关闭。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处于常开状态时的主视方向的剖视图;

图2为本发明处于闭合状态时的主视方向的剖视图;

图3为图2的A部分的放大详图;

图4为本发明的使用状态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若本发明实施例中有涉及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顶、底、内、外、垂向、横向、纵向,逆时针、顺时针、周向、径向、轴向……),则该方向性指示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图1、图2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另外,若本发明实施例中有涉及“第一”或者“第二”等的描述,则该“第一”或者“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发明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本发明提出一种防火窗自动闭窗器。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该防火窗自动闭窗器,包括长条形壳体1、移动座2、闭窗器主体3、连杆4、安装座5、锁定驱动件6、感温玻璃球7和释放弹簧8。

其中,长条形壳体1装于窗框的上横梁100中,其底壁具有沿其长度方向延伸的导滑槽11,导滑槽11朝下,由窗框上横梁100对其进行遮阳挡雨,从而提高使用寿命。

移动座2可滑动装于导滑槽11,移动座2位于长条形壳体1内的部分开设有勾槽21,该勾槽21朝下。

闭窗器主体3装于窗扇边框的横梁200中,闭窗器主体3的转轴31伸出窗扇边框的横梁200。闭窗器主体3本身具有防水性,且仅转轴31伸出窗扇边框的横梁200,同样可防止内部零部件日晒雨淋。应当说明的是,所述闭窗器主体3为现有技术并为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所熟知,在窗扇打开后,其转轴31会对窗扇产生往关闭方向摆动的趋向力,在所受阻力小于趋向力的情况下,转轴31可驱动窗扇摆动,这里不再对其具体结构以及工作原理进行赘述。

连杆4位于长条形壳体1和闭窗器主体3之间,连杆4的一端与闭窗器主体3的转轴31连接,另一端与移动座2位于长条形壳体1外的部分铰接;窗扇摆动时,连杆4随闭窗器主体3的转轴31转动,而移动座2则沿导滑槽11在闭合位和开启位之间滑动,当移动座2位于闭合位时,窗扇处于关闭状态,当移动座2位于开启位时,窗扇处于打开状态。

安装座5装于长条形壳体1内且与开启位相邻的位置,安装座5上铰有锁勾体51,所述锁勾体51可在向上卡入位于其上方的勾槽21并将移动座2锁定于开启位和向下脱离勾槽21并解除对移动座2锁定的位置之间摆动。

所述锁定驱动件6可滑动(例如开设滑槽的方式)装于安装座5,并可在驱使锁勾体51向上摆动至卡入位于其上方的勾槽21和驱使锁勾体51向下摆动至与勾槽21脱离的位置之间移动。

感温玻璃球7位于长条形壳体1内,一端与锁定驱动件6相抵,使锁定驱动件6停留在驱使锁勾体51向上摆动至卡入位于其上方的勾槽21的位置。应当说明的是,感温玻璃球7为现有技术,其特殊性是玻璃球内部装一定量的对热敏感的彩色膨胀液体。当发生火灾时,液体受热膨胀压力升高,达到规定数值时,促使玻璃球破碎。

释放弹簧8位于长条形壳体1内,用于在感温玻璃球7破碎后,将锁定驱动件6推动至驱使锁勾体51向下摆动至与勾槽21脱离的位置。在常温且防火窗处于常开状态时,锁勾体51在锁定驱动件6的推力作用下卡入位于其上方的勾槽21中,使闭窗器主体3无法驱动窗扇摆动至关闭,从而使防火窗始终保持开启状态。而发生火灾时,感温玻璃球7温度升高,并在升至预定温度(包括但不限于六十七摄氏度)时,感温玻璃球7破碎,破碎后,锁定驱动件6在释放弹簧8的弹力作用下,移动并驱使锁勾体51向下摆动至与勾槽21脱离的位置,以解除对移动座2的锁定,使闭窗器主体3可驱动窗扇向关闭的方向摆动并通过连杆4驱使移动座2沿导滑槽11从开启位向闭合位移动,从而实现窗扇的自动闭合工作。

具体地,锁定驱动件6与锁勾体51相对的区域有向上伸出的凸起62,所述锁定件通过凸起62驱使锁勾体51摆动。优选地,所述凸起62的表面为弧面,以降低摩擦。

进一步地,所述锁勾体51安装有滚轮511,当窗扇处于常开状态时,锁勾体51通过滚轮511卡入勾槽21中。具体地,滚轮511有一半以上卡入勾槽21,以避免移动座2在外力的作用下,与滚轮511分离。但也不能卡入太多,避免在感温玻璃球7破碎后,滚轮511无法脱离勾槽21,导致窗扇无法自动关闭。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锁定驱动件6远离开启位的一侧有向上延伸的弯折部61,所述弯折部61朝向开启位的侧壁通过所述释放弹簧8与移动座2弹性相抵,感温玻璃球7朝向开启位的一端与弯折部61背向开启位的侧壁相抵,感温玻璃球7背向开启位的一端与固设于长条形壳体1内的定位块12相抵,感温玻璃球7破碎后,释放弹簧8推动锁定驱动件6往定位块12方向移动,以使锁勾体51与勾槽21脱离。

具体地,弯折部61与感温玻璃球7相对的位置开设有第一卡槽611,以供感温玻璃球7朝向开启位的一端卡入定位,定位块12与感温玻璃球7相对的位置开设有第二卡槽121,以供感温玻璃球7背向开启位的一端卡入定位,从而保证感温玻璃球7安装的稳定性。

进一步地,所述锁定驱动件6还设有向闭合位方向延伸的回弹片9,回弹片9的身由端卷曲成向上拱起的支撑环91,当窗扇处于常开状态时,支撑环91与滚轮511相抵,以对滚轮511运行支撑,当感温玻璃球7破碎后,支撑环91随锁定驱动件6移动并与滚轮511分离。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发明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发明的发明构思下,利用本发明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