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自动滑移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866628发布日期:2018-07-04 17:16阅读:1342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门领域,特别涉及汽车自动滑移门。



背景技术:

滑移门在现实生活中应用比较普遍,但是,现有的滑移门大多采用上、中、下三导轨结构,手动居多;自动的多采用同步带或电动钢丝绳驱动方式。上述技术方案存在使用不够方便、设计结构复杂、生产使用成本高等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使用方便,结构简单,生产使用成本低的汽车自动滑移门。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为:

汽车自动滑移门,包括车门、携门架、长导柱、短导柱、上导轨、下导轨、下摆臂、限位臂、驱动装置;

所述下导轨与车门下侧固定连接,所述下摆臂一端通过转动副与车体连接,所述下摆臂另一端通过滑动副与下导轨连接;

所述携门架通过滑动副与长导柱连接,所述携门架一端通过转动副与车门连接,所述携门架另一端与驱动装置连接,所述长导柱的两端通过滑动副分别与短导柱连接,所述长导柱与短导柱垂直设置;

所述长导柱的一侧平行安装上导轨,所述上导轨端部为圆弧导轨,所述限位臂的一端通过滑动副与上导轨连接,所述限位臂的另一端与携门架固定连接;

所述驱动装置驱动携门架带动车门沿长导柱往复运动,沿短导柱往复运动。

优选地,所述驱动装置包括驱动电机、联轴器、滚珠丝杠、滚珠螺母;

所述滚珠丝杠通过轴承与车体连接,所述滚珠螺母与滚珠丝杠配合连接;所述驱动电机通过联轴器与滚珠丝杠连接,所述滚珠螺母通过转动副与携门架连接。

优选地,所述上导轨安装在长导柱的上侧。

优选地,所述驱动电机为步进电机。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于使用了携门架、长导柱、短导柱、上导轨、下导轨、下摆臂、限位臂、驱动装置等技术特征。通过采用上驱动装置驱动携门架带动汽车门沿长导柱往复运动,沿短导柱往复运动,有效实现了车门开关的自动控制,使得本实用新型结构简洁,有效降低了生产使用成本,提高了企业的经济效益。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原理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说明。在此需要说明的是,对于这些实施方式的说明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但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实用新型各个实施方式中所涉及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组合。

如附图1所示,汽车自动滑移门,包括车门1、携门架2、长导柱3、短导柱4、上导轨5、下导轨6、下摆臂7、限位臂8、驱动装置9。将下导轨6与车门1下侧固定连接,将下摆臂7一端通过转动副与车体连接,下摆臂7另一端通过滑动副与下导轨6连接,使得车门1相对于下摆臂7相滑动运动。将携门架2通过滑动副与长导柱3连接,将携门架2一端通过转动副与车门1连接,携门架2另一端与驱动装置9连接,将长导柱3的两端通过滑动副分别与短导柱4连接,且长导柱3与短导柱4垂直设置。在长导柱3的一侧平行安装上导轨5,且将上导轨5端部设置成圆弧导轨,将限位臂8的一端通过滑动副与上导轨5连接,将限位臂8的另一端与携门架2固定连接。驱动装置9驱动携门架2带动车门1沿长导柱3往复运动,沿短导柱4往复运动。

上述技术方案,驱动装置9将驱动携门架2沿长导柱3运动,同时门体下端的下导轨通过滑动副与下摆臂的移动,实现车门的平移。通过上导轨5端部的圆弧导轨,以及短导柱4实现垂直于长导柱3方向上的移动。

更为具体地,驱动装置9包括驱动电机10、联轴器11、滚珠丝杠12、滚珠螺母13。具体实施中将滚珠丝杠12通过轴承14与车体连接,将滚珠螺母13与滚珠丝杠12配合连接;将驱动电机10通过联轴器11与滚珠丝杠12连接,将滚珠螺母13通过转动副与携门架2连接。将上导轨安装在长导柱3的上侧;驱动电机10采用步进电机。

以上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作了详细说明,但本实用新型不限于所描述的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而言,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对这些实施方式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仍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