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大通行量轨道交通安全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866625发布日期:2018-07-04 17:15阅读:260来源:国知局
一种大通行量轨道交通安全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轨道交通用安全门结构的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大通行量轨道交通安全门。



背景技术:

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城市化进程明显加快,城市规模不断扩张,带来了交通需求的迅速增长和空间布局的重新调整,常规公交已经不能适应一些特大城市的发展,这就需要选择适合我国高强度土地开发模式的大运量公共交通。研究普遍认为,轨道交通是改善城市交通状况的根本途径,是未来城市交通的发展方向,也是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据有关统计,第一轮建设轨道交通的15座城市,远景年轨道交通网络总里程达 6000km,若加上第二轮城市,以及目前进入研究准备的10多座城市轨道交通远景规划,总里程将接近9000km,相当于目前世界各国轨道交通已开通运营里程的总和。

随着轨道交通在各个城市的运行,乘坐地铁和轻轨出行的人员增多,在出行高峰 期易出现推挤现象,发生事故,为保证乘客的安全,在靠近轨道的站台旁均会安装安全门, 将站台与轨道隔开,防止乘客误入轨道周围的危险区域。当车辆到站停稳后,安全门自动打开,以便乘客上下,乘客上下车完成后,安全门自动关闭。目前安全门不仅可以防止乘客跌落或跳下轨道而发生危险,还可以让乘客安全、舒适地乘坐地铁或轻轨。

然而,当快速公交车停靠站台后,公交车的出口与站台之间存在缝隙,当乘客下车后,乘客的脚会落入该缝隙中使乘客卡住,不仅影响后面的乘客的下车,还会出现严重的踩踏事件,存在严重的安全隐患。此外一个快速公交车只对应两个车门,若乘客量大时,仅仅靠两个门实现通行,会造成出口处非常拥堵,耽误其它乘客的时间,且出口处也非常拥挤,造成过大的身体接触,容易造成拎包内物品挤压损坏。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点,提供一种结构紧凑、安全可靠、避免发生踩踏事件、避免过大的身体接触、快速实现乘客下车的大通行量轨道交通安全门。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大通行量轨道交通安全门,它包括围栏和墙体,所述围栏与墙体相对立设置,围栏的右侧固设有安全门,安全门的右端部抵靠于墙体上,安全门内设置有通槽,通槽内设置有电机B、辊筒和翻板,翻板的下端部且位于其两侧均固设有转轴,两个转轴分别旋转安装于通槽的两侧壁上,辊筒和电机B均位于翻板的上方,辊筒的一端旋转安装于通槽的顶部,辊筒的另一端与电机B的输出轴连接,辊筒上缠绕有钢丝,钢丝的首端固定于翻板上,安全门的前侧经铰链座铰接有电磁门,电磁门位于翻板的前侧,电磁门经电磁锁锁紧于安全门上;所述围栏内还安装有滑动门,滑动门位于安全门左侧。

所述的围栏的右端部开设有凹槽。

所述的安全门的左端部插装于凹槽内。

所述围栏内安装有两个滑动门。

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本实用新型结构紧凑、安全可靠、避免发生踩踏事件、避免过大的身体接触、快速实现乘客下车。

附图说明

图1 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 为图1的A向视图;

图3 为图2的I部局部放大视图;

图4 为图1的B向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描述,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不局限于以下所述:

如图1~4所示,一种大通行量轨道交通安全门,它包括围栏1和墙体2,所述围栏1与墙体2相对立设置,围栏1的右侧固设有安全门3,安全门3的右端部抵靠于墙体2上,安全门3内设置有通槽4,通槽4内设置有电机B5、辊筒6和翻板7,翻板7的下端部且位于其两侧均固设有转轴8,两个转轴8分别旋转安装于通槽4的两侧壁上,辊筒6和电机B5均位于翻板7的上方,辊筒6的一端旋转安装于通槽4的顶部,辊筒6的另一端与电机B5的输出轴连接,辊筒6上缠绕有钢丝9,钢丝9的首端固定于翻板7上,安全门3的前侧经铰链座10铰接有电磁门11,电磁门11位于翻板7的前侧,电磁门11经电磁锁13锁紧于安全门3上;所述围栏1内还安装有滑动门12,滑动门12位于安全门3左侧。

本实施例中所述的围栏1的右端部开设有凹槽,所述的安全门3的左端部插装于凹槽内。所述围栏1内安装有两个滑动门12。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过程如下:初始状态下,滑动门12处于关闭状态。当快速公交靠站后,快速公交的出口与安全门3对接,此时站台工作人员打开电磁锁13,电磁门11绕着铰链座10向前翻转,同时控制电机B5启动,电机B5带动辊筒6转动,辊筒6上的钢丝9放卷开,翻板7绕着转轴8向后翻转,当翻板7翻转到垂直于安全门3时,翻板7遮盖住站台与快速公交之间的间隙,此时车内乘客踩过翻板7后穿过电磁门11到达站台上,因此有效避免了上下乘客时,乘客的脚会落入间隙中使乘客卡住,不会影响后面的乘客的下车,进一步避免了踩踏事件,具有安全可靠的特点。当快速公交车内下车人数较多时,工作人员打开滑动门12,此时下车的乘客可沿着围栏1向左走动,最后从滑动门12处走到站台上,因此实现了乘客的分流,避免了出口处的拥堵,进一步避免了拎包内物品挤压损坏,同时保证了乘客的快速下车,节省了其它车内人员的时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