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滑动门用直线电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866623发布日期:2018-07-04 17:15阅读:408来源:国知局
一种滑动门用直线电机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机组件,特别涉及一种滑动门用直线电机。



背景技术:

传统的直线装置或系统都是采用旋转电动机通过中间转换装置(例如链条、钢丝绳、传动带、齿条或丝杆等机构)转换为直线运动。由于这些装置或系统有中间转换传动机构,所以整个驱动系统存在体积大、效率低、维修困难等问题。目前市场上的电动门一般都是采用旋转电机驱动,通过齿轮和齿条、蜗轮和蜗杆、链轮和链条、摩擦离合器或钢丝绳等进行牵引。在传动过程中都有一个将旋转运动转变为直线运动的过程,其结构复杂、容易磨损和产生故障。专利CN2844362Y中公开了一种直线电机驱动式自动感应门,采用直线电机作为感应门的驱动机构,能够直接产生直线运动,而不需要借助中间机械转换装置,使得系统结构更加简单,而且能够避免机械传动带来的噪音和磨损等。直线电机电动门因其良好的密封性和静音性,广泛应用于商场、住宅、酒店等建筑。直线电机电动门通常由安装于门框处的定子组件和安装于门体上的动子组件组成,动子组件两侧设置有滑轮,通过滑轮在轨道中的滑动,带动与动子组件相连的门体移动。为了保证动子组件在轨道中的顺利移动,在轨道内部动子组件的两侧还会有一定的间隙,这样一来,由于轨道变形、安装误差等因素的影响,动子组件在轨道中的滑动并不能完全按照轨道中间方向直线滑动,而是可能会发生一定的偏移沿“S”线滑动,严重时甚至会卡死在轨道中,导致维修或更换,增加维护成本。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针对现有技术进行改进,提供一种滑动门用直线电机,包括轨道和动子组件,在该动子组件上两侧设有凹槽宽度不同的大小凹轮,可以保证动子组件始终都能平直地滑动于轨道中,同时避免因轨道变形而发生滑轮卡死的情况。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滑动门用直线电机,包括轨道,以及滑动设置于所述轨道的动子组件,所述轨道设有凸出的肋条,所述动子组件两侧装有轮组,所述轮组包含至少一个大凹轮和至少一个小凹轮,所述大凹轮和小凹轮均具有凹槽,所述大凹轮的凹槽宽度大于所述小凹轮的凹槽宽度,所述大凹轮和小凹轮均与所述肋条相配合并能够沿着所述轨道滑行。

为了保证动子组件在轨道中的顺利滑动,在轨道内部动子组件的两侧还会有一定的间隙,这样一来,当轨道发生变形或者存在安装误差时,动子组件在轨道中的滑动并不能完全按照轨道方向直线滑动,而是可能会发生一定的偏移沿“S”线滑动,严重时甚至会卡死在轨道中,导致维修或更换,增加维护成本。本实用新型在动子组件两侧设置轮组,该轮组包含至少一一个大凹轮和至少一个小凹轮,该大凹轮和小凹轮均具有凹槽,且大凹轮的凹槽宽度大于小凹轮的凹槽宽度,安装时将该大小凹轮安装于轨道凸出的肋条处,这样在滑动过程中,由于肋条对小凹轮的限制作用,使小凹轮只能沿肋条延伸方向滑动,而不会发生左右偏移,如此一来,当肋条是一条理想的直线时,动子组件能够沿着肋条方向很好地滑动,但在实际情况中,由于存在制造误差或者安装误差等因素的影响,轨道将不可避免地会发生一定的变形,此时如果轮组全部是小凹轮,反而会对动子组件的滑动产生不利影响,轻则使其滑动不畅,重则导致小凹轮卡死在肋条上无法移动。因此,轮组中的滑轮不能全部是小凹轮,还必须包含大凹轮,大凹轮虽然也安装于肋条处,但由于其凹槽宽度较大,在滑动过程中不会被肋条限制,而能够发生一定的偏移,这样就不会导致滑轮卡死的情况发生。

因此,轮组必须包含至少一个大凹轮和至少一个小凹轮,小凹轮起导向作用,使动子组件能够始终沿轨道方向滑动,大凹轮起调节作用,保证动子组件不会卡在轨道中。

进一步地,所述大凹轮安装于所述动子组件一侧,所述小凹轮安装于所述动子组件的另一侧。

如果动子组件的两侧都安装有小凹轮,一旦轨道发生变形,由于小凹轮凹槽宽度较小,在滑行过程中就很容易卡在轨道中,因此,为了保证更好的滑行效果,将小凹轮全部安装于动子组件一侧,而将大凹轮全部安装于动子组件另一侧,这样既能平直地滑行,又不会卡住。

进一步地,所述轮组包括若干滑轮对,所述滑轮对由两个对称安装于所述动子组件两侧的滑轮组成,所述滑轮对的两个滑轮包括一个所述大凹轮和一个所述小凹轮。

轮组中的滑轮是以滑轮对的形式呈现,每组滑轮对包含两个滑轮,这两个滑轮包括一个大凹轮和一个小凹轮,大凹轮和小凹轮分别对称地安装在动子组件两侧,因为如果滑轮对中两个滑轮都是小凹轮,当轨道发生变形时就很容易造成动子组件滑动不畅或者卡在轨道中。

进一步地,所述轮组至少包括两组分别安装于所述动子组件前后两端的所述滑轮对。

为了保持动子组件两端的平衡,至少需要在动子组件的前端和后端分别安装两组滑轮对。

进一步地,所述动子组件中部的所述滑轮对之间呈均匀分布。

由于动子组件通常比较长,而且动子组件上有磁铁,会被动子组件上方的定子组件所吸引,长此以往,动子组件可能会因受到持续吸引而发生一定的变形,因此除了在其前后两端设置滑轮对,在其中间部分也需要设置相应的滑轮对,可以对动子组件的中间部分起到支撑作用,为了取得更好的支撑效果,中间部分的滑轮对呈均匀分布,也就是说各个相邻滑轮对之间的距离大致相等。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动子组件的立体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动子组件的爆炸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动子组件的左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轨道的侧视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动子装于轨道的侧视图;

其中,附图标记含义如下:

轨道1 肋条11

动子组件2 小凹轮21 大凹轮22 凹槽23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外、内……)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一种滑动门用直线电机,包括轨道1,以及滑动设置于轨道1的动子组件2,轨道1设有凸出的肋条11,动子组件2两侧装有轮组,轮组包含至少一个大凹轮22和至少一个小凹轮21,大凹轮22和小凹轮21均具有凹槽23,大凹轮22的凹槽23宽度大于小凹轮21的凹槽23宽度,大凹轮22和小凹轮21均与肋条11相配合并能够沿着轨道1滑行。

为了保证动子组件2在轨道1中的顺利滑动,在轨道1内部动子组件2的两侧还会有一定的间隙,这样一来,当轨道1发生变形或者存在安装误差时,动子组件2在轨道1中的滑动并不能完全按照轨道1方向直线滑动,而是可能会发生一定的偏移沿“S”线滑动,严重时甚至会卡死在轨道1中,导致维修或更换,增加维护成本。本实用新型在动子组件2两侧设置轮组,该轮组包含至少一个大凹轮22和至少一个小凹轮21,该大凹轮22和小凹轮21均具有凹槽23,且大凹轮22的凹槽23宽度大于小凹轮21的凹槽23宽度,安装时将该大小凹轮安装于轨道1凸出的肋条11处,这样在滑动过程中,由于肋条11对小凹轮21的限制作用,使小凹轮21只能沿肋条11延伸方向滑动,而不会发生左右偏移,如此一来,当肋条11是一条理想的直线时,动子组件2能够沿着肋条11方向很好地滑动,但在实际情况中,由于存在制造误差或者安装误差等因素的影响,轨道1将不可避免地会发生一定的变形,此时如果轮组全部是小凹轮21,反而会对动子组件2的滑动产生不利影响,轻则使其滑动不畅,重则导致小凹轮21卡死在肋条11上无法移动。因此,轮组中的滑轮不能全部是小凹轮21,还必须包含大凹轮22,大凹轮22虽然也安装于肋条11处,但由于其凹槽23宽度较大,在滑动过程中不会被肋条11限制,而能够发生一定的偏移,这样就不会导致滑轮卡死的情况发生。

因此,轮组必须包含至少一个大凹轮22和至少一个小凹轮21,小凹轮21起导向作用,使动子组件2能够始终沿轨道1方向滑动,大凹轮22起调节作用,保证动子组件2不会卡在轨道1中。

进一步地,大凹轮22安装于动子组件2一侧,小凹轮21安装于动子组件2的另一侧。

如果动子组件2的两侧都安装有小凹轮21,一旦轨道发生变形,由于小凹轮21凹槽23宽度较小,在滑行过程中就很容易卡在轨道1中,因此,为了保证更好的滑行效果,将小凹轮21全部安装于动子组件2一侧,而将大凹轮22全部安装于动子组件2另一侧,这样既能平直地滑行,又不会卡住。

进一步地,轮组包括若干滑轮对,滑轮对由两个对称安装于动子组件2两侧的滑轮组成,滑轮对的两个滑轮包括一个大凹轮22和一个小凹轮21。

轮组中的滑轮是以滑轮对的形式呈现,每组滑轮对包含两个滑轮,这两个滑轮包括一个大凹轮22和一个小凹轮21,大凹轮22和小凹轮21分别对称地安装在动子组件2两侧,因为如果滑轮对中两个滑轮都是小凹轮21,当轨道1发生变形时就很容易造成动子组件2滑动不畅或者卡在轨道1中。

进一步地,轮组至少包括两组分别安装于动子组件2前后两端的滑轮对。

为了保持动子组件2两端的平衡,至少需要在动子组件2的前端和后端分别安装两组滑轮对。

进一步地,动子组件2中部的滑轮对之间呈均匀分布。

由于动子组件2通常比较长,而且动子组件2上有磁铁,会被动子组件2上方的定子组件所吸引,长此以往,动子组件2可能会因受到持续吸引而发生一定的变形,因此除了在其前后两端设置滑轮对,在其中间部分也需要设置相应的滑轮对,可以对动子组件2的中间部分起到支撑作用,为了取得更好的支撑效果,中间部分的滑轮对呈均匀分布,也就是说各个相邻滑轮对之间的距离大致相等。

虽然在上文中已经参考一些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描述,然而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的情况下,也可以对其进行各种改进并且可以用等效的或者被本领域技术人员所熟知的其他方式实施本实用新型。尤其是,只要不存在结构冲突,本实用新型所披露的各个实施例中的各项特征均可通过任意方式相互结合起来使用,在本说明书中未对这些组合的情况进行穷举性的描述仅仅是出于省略篇幅和节约资源的考虑。因此,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文中公开的特定实施例,而是包括落入权利要求的范围内的所有技术方案。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