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力开门装置和具有其的冰箱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458120发布日期:2018-09-18 17:25阅读:134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门体结构,特别是涉及一种助力开门装置和具有其的冰箱。



背景技术:

现在市场上的冰箱箱体容积越来越大,大量的外部常温空气在冰箱门体开启时会进入到箱体内,待该部分空气受冷降温后会使箱体内产生负压,致使用户在开启冰箱门时比较费力。现有技术中的助力开门装置的结构较为复杂、零部件琐碎,容易出现局部损坏,进而会提高冰箱整体的制造成本,其作用效果也比较有限。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是要提供一种可辅助开门的助力开门装置。

本发明另一个进一步的目的是要提供一种具有助力开门装置的冰箱。

特别地,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助力开门装置,用于冰箱,所述冰箱包括具有取物口的箱体和可受控打开或关闭所述取物口的门体,所述开门装置包括:

抵顶部,设置于所述门体,配置成可受控朝向所述箱体顶出;以及

抵接部,与所述抵顶部相对地设置于所述箱体,配置成可受控在所述抵顶部的抵压作用下朝向所述箱体内部移动,以使所述箱体和所述门体之间产生间隙,使外界空气进入所述间隙。

进一步地,所述门体具有门磁铁,所述箱体具有箱磁铁,且所述门磁铁和所述箱磁铁配置成在所述门体关闭所述取物口时相互吸附,避免所述门体脱离所述箱体。

进一步地,所述门体具有设置于其内侧的门封,配置成在所述门体封闭所述取物口时,贴靠于所述箱体的箱体壁的前端面以密封所述门体和所述箱体之间的间隙,所述门磁铁设置于所述门封的背离所述箱体的一侧;

所述箱体壁内部开设有抵接容腔,位于所述抵接容腔前方的所述前端面上开设有抵接缺口,且所述抵接部嵌入设置于所述抵接缺口,以在所述门体封闭所述取物口时,与所述门封接触并密封所述门体和所述箱体之间的间隙,以及在所述抵顶部朝向所述箱体顶出时,受压退入所述抵接容腔,使所述箱体和所述门体之间产生间隙。

进一步地,所述助力开门装置还包括:

复位弹簧,设置于所述抵接容腔内部;其中

所述箱磁铁设置于所述抵接容腔内部,配置成与所述抵接部连接且具有大于所述抵接部外观尺寸的尺寸,以在所述抵接部嵌入所述抵接缺口时抵靠于所述前端面;且

所述复位弹簧设置为连接所述箱磁铁和所述抵接容腔的后腔壁,且配置成在所述抵接部嵌入所述抵接缺口时处于无拉伸的状态,以及在所述抵接部退入所述抵接容腔时处于压缩的状态。

进一步地,所述门体内部开设有抵顶容腔,所述门封开设有抵顶缺口以允许所述抵顶部移入和移出所述抵顶容腔;

所述门磁铁具有分别位于所述抵顶缺口的上方区域内和下方区域内的两部分,且所述抵顶缺口和所述两部分门磁铁共同在所述抵顶容腔内限定出抵顶通道;

所述抵顶部设置于所述抵顶通道内,且配置成可受控沿所述抵顶通道经由所述抵顶缺口移入和移出所述抵顶容腔。

进一步地,所述抵顶部的背离所述箱体的末端形成有垂直所述抵顶通道延伸的两个搭接脚,配置成分别搭接于所述两部分门磁铁的背离所述门封的一侧;

所述抵顶部配置成当所述搭接脚搭接于所述两部分门磁铁时,其朝向所述箱体的顶端与所述门封朝向所述箱体的一侧表面平齐;且

所述搭接脚由弹性材料制成,配置可受压弯折至平行于所述抵顶通道的延伸方向并进入所述抵顶通道,以随所述抵顶部朝向所述箱体顶出;以及

所述搭接脚还配置成可自弯折状态复位至搭接于所述门磁铁,并带动所述抵顶部向所述抵顶容腔退回。

进一步地,所述助力开门装置还包括:

驱动机构,具有首尾依次转动连接的第一连杆、第二连杆和第三连杆;其中

所述第一连杆的首端与所述抵顶部末端连接,且所述第一连杆配置成可受控平行于所述抵顶通道移动,以推动所述抵顶部沿所述抵顶通道顶出所述抵顶容腔。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连杆配置成自所述第一连杆的末端倾斜向上延伸至第三连杆首端,以使所述第二连杆与所述第一连杆之间的第一连接点低于所述第二连杆与所述第三连杆之间的第二连接点;以及

第三连杆配置成具有自所述第二连接点向下并朝向所述第一连接点所在方向倾斜延伸的第一区段和自所述第一区段末端竖直向下延伸的第二区段;其中

所述第一区段的中部位置设置有枢转点,以使所述第三连杆绕所述枢转点转动。

进一步地,所述门体包括位于其背离所述箱体一侧门板上的门把手,其中,

所述枢转点设置于所述门把手上,所述第三连杆配置成位于所述门把手内侧,以及所述第二连杆配置成穿过所述门板。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冰箱,包括包括具有取物口的箱体、可受控打开或关闭所述取物口的门体和至少一个根据权利要求1-9任一所述的助力开门装置,其中,

所述箱体内限定有至少一个储物间室,每个储物间室均具有一个所述取物口;以及

所述门体的数量至少为一个,配置成可枢转地连接于所述箱体,以分别用于打开或关闭所述至少一个储物间室的所述取物口;且

每个所述门体上均设置有至少一个所述抵顶部,每个所述抵顶部均具有与其对应设置于所述箱体的一个所述抵接部。

本发明的助力开门装置通过顶出的抵顶部使抵接部移位,由此使门体和箱体之间产生间隙允许外部空气进入冰箱内部,消除其箱体内部负压,便于用户的开门操作。

进一步地,本发明的抵接部受抵顶部顶压退入抵接容腔时,箱磁铁随之后退远离门体,同时也远离设置于门体的门磁铁。由此在使门体和箱体之间产生间隙以消除箱体内负压的同时,助力开门装置还可同时减小箱磁铁和门磁铁之间的磁吸引力,从而进一步地降低开门所需的力。

根据下文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具体实施例的详细描述,本领域技术人员将会更加明了本发明的上述以及其他目的、优点和特征。

附图说明

后文将参照附图以示例性而非限制性的方式详细描述本发明的一些具体实施例。附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标示了相同或类似的部件或部分。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理解,这些附图未必是按比例绘制的。附图中:

图1是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助力开门装置的示意性透视图;

图2是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冰箱的示意性侧视结构图;

图3是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冰箱箱体的示意性主视图;

图4是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冰箱门体的示意性后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1是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助力开门装置的示意性透视图。

参见图1,助力开门装置一般性地可用于冰箱1。冰箱1可包括具有取物口30的箱体3和可受控打开或关闭取物口30的门体2。进一步地,门体2具有门磁铁21,箱体3具有箱磁铁31,门磁铁21和箱磁铁31配置成在门体2关闭取物口30时相互吸附,避免门体2脱离箱体3。助力开门装置可包括分别设置于门体2和箱体3的抵顶部22和抵接部33。具体地,抵顶部22设置于门体2,配置成可受控朝向箱体3顶出。抵接部33与抵顶部22相对地设置于箱体3,配置成可受控在抵顶部22的抵压作用下朝向箱体3内部移动,以使箱体3和门体2之间产生间隙,使外界空气进入间隙。

也即是,当用户需要打开门体2时,可首先控制抵顶部22顶出使抵接部33移位,由此使门体2和箱体3之间产生间隙允许外部空气进入冰箱1内部,消除其箱体3内部负压,便于用户的开门操作。

图2是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冰箱1的示意性侧视结构图。图3是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冰箱箱体3的示意性主视图。图4是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冰箱门体2的示意性后视图。

参见图1和图4,门体2具有设置于其内侧的门封20,配置成在门体2封闭取物口30时,贴靠于箱体3的箱体壁的前端面302以密封门体2和箱体3之间的间隙,门磁铁21设置于门封20的背离箱体3的一侧。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参见图1和图3,箱体壁内部开设有抵接容腔300,位于抵接容腔300前方的前端面302上开设有抵接缺口301,且抵接部33嵌入设置于抵接缺口301,以在门体2封闭取物口30时,与门封20接触并密封门体2和箱体3之间的间隙,以及在抵顶部22朝向箱体3顶出时,受压退入抵接容腔300使箱体3和门体2之间产生间隙。

也即是,当门体2上的抵顶部22受控顶出时,仅与其对应设置的抵接部33向后退入箱体3的箱体壁内部,并露出朝向箱体3侧部的间隙开口。由此,抵顶部22和抵接部33无需克服整个门体2的重量和整个门封20对箱体3的吸附力,无需将门体2顶离箱体3才能产生缝隙,进一步降低开门所需的力。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助力开门装置还包括复位弹簧303。复位弹簧303和箱磁铁31均设置于抵接容腔300内部。箱磁铁31配置成与抵接部33连接且具有大于抵接部33外观尺寸的尺寸,以在抵接部33嵌入抵接缺口301时抵靠于前端面302。进一步地,复位弹簧303设置为连接箱磁铁31和抵接容腔300的后腔壁,且配置成在抵接部33嵌入抵接缺口301时处于无拉伸的状态,以及在抵接部33退入抵接容腔300时处于压缩的状态。

也即是,抵接容腔300内设置有用于将抵接部33推回至抵接缺口301的复位弹簧303。当门体2已经脱离箱体3后,抵顶部22随门体2移动脱离抵接部33,此时抵接部33不受抵顶部22压力,而是在复位弹簧303的形变力的作用下移动至初始位置,使箱体3的箱体壁完整以待门体2再次关闭取物口30时与门封20贴合。

进一步地,箱磁铁31设置于抵接部33后侧(靠近抵接容腔300内部的一侧)。由此,当抵接部33受抵顶部22顶压退入抵接容腔300时,箱磁铁31随之后退远离门体2,同时也远离设置于门体2的门磁铁21。也即是,使门体2和箱体3之间产生间隙以消除箱体3内负压的同时,助力开门装置还可同时减小箱磁铁31和门磁铁21之间的磁吸引力,从而进一步地降低开门所需的力。进一步地,具有大于抵接部33的外形尺寸的箱磁铁31可在抵接部33退回至抵接缺口301时对其进行行程限位,当箱磁铁31刚好嵌入抵接缺口301时箱磁铁31则刚好被复位弹簧303推抵至与前端面302抵触,由此避免抵接部33在复位时伸出箱体3。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门体2内部开设有抵顶容腔200,门封20开设有抵顶缺口201以允许抵顶部22移入和移出抵顶容腔200。进一步地,门磁铁21具有分别位于抵顶缺口201的上方区域内和下方区域内的两部分,且抵顶缺口201和两部分门磁铁21共同在抵顶容腔200内限定出抵顶通道202。抵顶部22设置于抵顶通道202内,且配置成可受控沿抵顶通道202经由抵顶缺口201移入和移出抵顶容腔200。

也即是,与抵接容腔300相对应地,门体2内部可设置有抵顶容腔200以容纳安装抵顶部22。由此,当门体2无需被打开时,抵顶部22可隐藏在门体2内部,使冰箱1外观更为整洁,且提高了抵顶部22及其配合结构的安全性。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抵顶部22的背离箱体3的末端形成有垂直抵顶通道202延伸的两个搭接脚220,配置成分别搭接于两部分门磁铁21的背离门封20的一侧。进一步地,抵顶部22配置成当搭接脚220搭接于两部分门磁铁21时,其朝向箱体3的顶端与门封20朝向箱体3的一侧表面平齐。特别地,搭接脚220由弹性材料制成,配置可受压弯折至平行于抵顶通道202的延伸方向并进入抵顶通道202,以随抵顶部22朝向箱体3顶出。搭接脚220还配置成可自弯折状态复位至搭接于门磁铁21,并带动抵顶部22向抵顶容腔200退回。

也即是,搭接脚220具有使抵顶部22复位的功能。具体地,当抵顶部22被推顶出抵顶容腔200时,搭接脚220弯折随之向前沿两部分门磁铁21之间的区域移动。当门体2已脱离箱体3,推顶抵顶部22的力可随之撤销,此时由弹性材料制成的搭接脚220的形变力可使搭接脚220恢复至初始的与抵顶部22垂直的状态,在这个过程中,随之搭接脚220的复原,其与门磁铁21的接触点持续接近抵顶部22的端部,进而使抵顶部22向后移动直至其前端再次与门封20平齐。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助力开门装置还包括驱动机构。驱动机构具有首尾依次转动连接的第一连杆211、第二连杆212和第三连杆213。具体地,第一连杆211的首端与抵顶部22末端连接,且第一连杆211配置成可受控平行于抵顶通道202移动,以推动抵顶部22沿抵顶通道202顶出抵顶容腔200。进一步地,第二连杆212配置成自第一连杆211的末端倾斜向上延伸至第三连杆213首端,以使第二连杆212与第一连杆211之间的第一连接点A低于第二连杆212与第三连杆213之间的第二连接点B。第三连杆213配置成具有自第二连接点B向下并朝向第一连接点A所在方向倾斜延伸的第一区段213a和自第一区段213a末端竖直向下延伸的第二区段213b。第一区段213a的中部位置设置有枢转点C,以使第三连杆213绕枢转点C转动。

也即是,若以抵顶部22的顶出方向为前侧,抵顶部22后侧设置有驱动装置以在必要时推动抵顶部22顶出。具体地,当用户需要打开门体2时,可向后拨动第三连杆213的第二区段213b,其位于枢转点C上方的部分第一区段213a随之向前移动,致使第二连接点B前移。第二连杆212在第三连杆213的推进作用力的作用下向下向前推顶第一连杆211。此时,由于第一连杆211被限定为仅平行于抵顶通道202移动,推进作用力的水平分力即由第二连杆212经由第一连杆211传导至抵顶部22。通过以上过程,抵顶部22即可向前顶出并将抵接部33推入抵接容腔300。进一步地,第一连杆211的周侧可设置有限位结构,该限位结构可直接成型于或安装固定于抵顶容腔200内部,从而引导第一连杆211平行于抵顶通道202移动。

本发明的驱动机构通过倾斜设置的第二连杆212和第三连杆213的第一区段213a,使得用户作用于第三连杆213第二区段213b的力经由较少的传导结构即可被传导至第一连杆211,减小了驱动机构的体积,进而减小了安装助力开门装置所需的抵顶容腔200的容积。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门体2还可包括位于其背离箱体3一侧门板2a上的门把手2b。枢转点C设置于门把手2b上,第三连杆213配置成位于门把手2b内侧,以及第二连杆212配置成穿过门板2a。也即是,第三连杆213位于门板2a外部以便用户控制操作,部分第二连杆212和第三连杆213均设置于门把手2b内侧以在便于用户控制的前提下保证门体2的简洁外观,且避免第二连接点B被完全无遮挡地暴露在外,降低了驱动机构出现故障的可能性,保证其工作的稳定性。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包括上述助力开门装置的冰箱1。具体地,箱体3内限定有至少一个储物间室,每个储物间室均具有一个取物口30。门体2的数量至少为一个,配置成可枢转地连接于箱体3,以分别用于打开或关闭至少一个储物间室的取物口30。每个门体2上均设置有至少一个抵顶部22,每个抵顶部22均具有与其对应设置于箱体3的一个抵接部33。

至此,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认识到,虽然本文已详尽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多个示例性实施例,但是,在不脱离本发明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仍可根据本发明公开的内容直接确定或推导出符合本发明原理的许多其他变型或修改。因此,本发明的范围应被理解和认定为覆盖了所有这些其他变型或修改。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