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五金壳上胶套设备及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4932493发布日期:2018-07-13 18:33阅读:152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五金件自动化组装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五金壳上胶套设备及方法。



背景技术:

有很多五金壳外表面要包一层胶套。目前,现有技术五金壳外表面包胶套的方法都是采用治具或夹具配合人工进行的,采用此方法的缺点为:生产效率低,生产成本高,品质差,不能实现自动化生产。

有鉴于此,特提出本发明,以改正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生产效率高,生产成本低,品质好,能实现自动化生产的五金壳上胶套设备及方法。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五金壳上胶套设备,其包括机架和设于机架上的工作台,在工作台上设置有转盘,在转盘上设有放置五金壳的载具,在转盘外周的工作台上依次设置有上五金壳装置、上胶套装置,上述各装置分别与主控系统连接并由其控制;上五金壳装置输出一个五金壳至转盘的载具上,转盘旋转至上胶套工位,上胶套装置将胶套套于五金壳上,转盘旋转至输出工位,手工取出该套有胶套的五金壳。

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为,上五金壳装置包括第一支架、送料导轨、基座、送料机构、弹性抵压机构、输送机构、振动盘、直振器;基座横向设有通槽,在基座一端纵向设有与通槽连通的缺口,在基座中部垂直设有与通槽连通的通孔,送料机构设有送料板,弹性抵压机构设有抵压块,输送机构设有输送板;第一支架置于上五金壳工位处且安装于机架的工作台面上,送料导轨安装于直振器上,送料机构、直振器分别安装于机架的工作台面上,基座安装于第一支架侧面上,弹性抵压机构置于基座的通槽内安装于基座的另一端,输送机构置于基座上方安装于第一支架侧面上,振动盘置于送料导轨前方且振动盘的出口与送料导轨的入口连通,送料导轨的出口与缺口连通,送料板置于基座的通槽中并与通槽滑动连接;送料机构、输送机构、振动盘、直振器分别与主控系统连接并由其控制;振动盘工作振动使五金壳单个排列依次进入送料导轨中,直振器工作振动使五金壳向前移动从送料导轨的出口经缺口进入至基座的通槽中,送料机构工作驱动送料板向前输送与抵压块夹持的五金壳至通孔正上方,输送机构工作驱动输送板向下移动输送五金壳穿过通孔至载具上。

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为,上胶套装置包括胶套输送机构、胶套扩张块、两组扩张块夹持机构、两组胶套转接机构、裁切机构、第一伸摆机构;胶套输送机构设有驱动轮组,胶套扩张块上部为直身位、下部为倒锥状,扩张块夹持机构设有夹持板,胶套转接机构设有转接块、与转接块滑动连接的套筒,转接块底部还设有电磁铁,裁切机构设有切刀,第一伸摆机构设有第一旋转板,转接块下部截面形状和尺寸与胶套扩张块上部截面形状和尺寸相同;胶套输送机构、裁切机构、第一伸摆机构分别置于上胶套工位处安装于机架的工作台面上,两组扩张块夹持机构分别安装于胶套输送机构上,切刀置于两组扩张块夹持机构之间,胶套扩张块置于两组扩张块夹持机构中间,两组胶套转接机构分别安装于第一旋转板两端;胶套输送机构、两组扩张块夹持机构、两组胶套转接机构、裁切机构、第一伸摆机构、电磁铁分别与主控系统连接并由其控制;胶套输送机构工作驱动驱动轮组旋转驱动胶套经胶套扩张块倒锥状的下部穿过胶套扩张块直身位的上部到达转接块指定位置,第一伸摆机构工作驱动第一旋转板上伸一段距离,扩张块夹持机构工作驱动夹持板夹紧胶套扩张块,裁切机构工作驱动切刀裁切掉胶套,第一伸摆机构再工作驱动第一旋转板旋转180度,胶套转接机构工作驱动套筒向下移动将转接块上的胶套套于五金壳上。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五金壳上胶套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骤:

a.上五金壳:上五金壳装置工作输出一个五金壳至上五金壳工位的载具上;

b.第一次旋转:转盘旋转至上胶套工位;

c.上胶套:上胶套装置工作输出一枚胶套并将该胶套套于五金壳上;

d.第二次旋转:转盘旋转至输出工位;

e.输出:手工取出该套有胶套的五金壳;

f.第三次旋转:转盘旋转至上五金壳工位;

返回步骤a,循环反复。

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为,所述步骤a包括:

a1.振动盘工作振动使五金壳单个排列依次进入送料导轨中;

a2.直振器工作振动使五金壳向前移动从送料导轨的出口经缺口进入至送料导轨的通槽中并处于送料板与抵压块之间;

a3.送料机构工作驱动送料板向前输送与抵压块夹持的五金壳至通孔正上方;

a4.输送机构工作驱动输送板向下移动输送五金壳穿过通孔至载具上并复位;

a5.送料机构复位、抵压块复位;

返回步骤a1,循环反复。

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为,所述步骤c包括:

c1.胶套输送机构工作驱动驱动轮组旋转驱动胶套经胶套扩张块倒锥状的下部穿过胶套扩张块直身位的上部到达转接块指定位置;

c2.扩张块夹持机构工作驱动夹持板夹紧胶套扩张块;

c3.第一旋转板一端的电磁铁失电使转接块与电磁铁分离;

c4.第一伸摆机构工作驱动第一旋转板上伸一段距离;

c5.裁切机构工作驱动切刀裁切掉胶套并复位;

c6.第一伸摆机构再工作驱动第一旋转板旋转180度;

c7.第一伸摆机构复位驱动第一旋转板下伸一段距离;

c8.第一旋转板一端的胶套转接机构工作驱动套筒向下移动将转接块上的胶套套于五金壳上并复位;

c9.第一旋转板另一端的电磁铁得电使转接块被电磁铁吸住;

c10.扩张块夹持机构复位;

返回步骤c1,循环反复。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采用上五金壳装置输出一个五金壳至转盘的载具上,转盘旋转至上胶套工位,上胶套装置将胶套套于五金壳上,转盘旋转至输出工位,手工取出该套有胶套的五金壳。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五金壳上胶套方法。本发明生产效率高,生产成本低,品质好,能实现自动化生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上胶套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的热缩包胶套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的热缩包胶套剖面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的最终成品包胶五金壳剖面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的上五金壳装置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7是图6的立体展开图;

图8是本发明的上胶套装置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9是图8的立体展开图;

图10是本发明的工艺流程框图。

图中各部件名称如下:

1—转盘;

2—载具;

3—上五金壳装置;

31—第一支架;

32—送料导轨;

33—基座;

331—通槽;

332—缺口;

333—通孔;

34—送料机构;

341—送料板;

342—送料气缸;

343—第二支架;

35—弹性抵压机构;

351—抵压块;

352—弹簧;

353—挡板;

36—输送机构;

361—输送板;

362—输送气缸;

37—振动盘;

38—直振器;

4—上胶套装置;

41—胶套输送机构;

411—驱动轮组;

4111—主动轮;

4112—从动轮;

412—驱动电机;

413—第三支架;

414—导向轮;

42—胶套扩张块;

43—扩张块夹持机构;

431—夹持板;

432—夹持气缸;

44—胶套转接机构;

441—转接块;

442—套筒;

443—电磁铁;

444—迷你气缸;

445—连接板;

45—裁切机构;

451—切刀;

452—切刀安装板;

453—裁切气缸;

454—裁切气缸安装板;

46—第一伸摆机构;

461—第一旋转板;

462—第一伸摆气缸;

463—第四支架;

100—胶套;

200—五金壳。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说明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

如图1至图4所示,图1至图4是表示在五金壳200外面包一层胶套100的过程示意图。图1为上胶套100示意图,图2为热缩包胶套100示意图,图3为热缩包胶套剖面示意图,图4为最终成品包胶五金壳剖面示意图。

如图5至图9所示,一种五金壳上胶套设备,其包括机架和设于机架上的工作台,在工作台上设置有转盘1,转盘1上至少设有3个工位,分别为上五金壳工位、上胶套工位、输出工位,在转盘1上设有放置五金壳的载具2,转盘1由伺服电机驱动凸轮分割器驱动。载具2可以根据五金壳的形状而制作。在转盘1外周的工作台上依次设置有上五金壳装置3、上胶套装置4,上述各装置分别与主控系统连接并由其控制;上五金壳装置3输出一个五金壳至转盘1的载具2上,转盘1旋转至上胶套工位,上胶套装置4将胶套套于五金壳上,转盘1旋转至输出工位,手工取出该套有胶套的五金壳。

具体地,如图6至图7所示,上五金壳装置3包括第一支架31、送料导轨32、基座33、送料机构34、弹性抵压机构35、输送机构36、振动盘37、直振器38;基座33横向设有通槽331,在基座33一端纵向设有与通槽331连通的缺口332,在基座33中部垂直设有与通槽331连通的通孔333,送料机构34设有送料板341,弹性抵压机构35设有抵压块351,输送机构36设有输送板361;第一支架31置于上五金壳工位处且固定安装于机架的工作台面上,送料导轨32固定安装于直振器38上,送料机构34、直振器38分别固定安装于机架的工作台面上,基座33固定安装于第一支架31侧面上,弹性抵压机构35置于基座33的通槽331内固定安装于基座33的另一端,输送机构36置于基座33上方固定安装于第一支架31侧面上,振动盘37置于送料导轨32前方且振动盘37的出口与送料导轨32的入口连通,送料导轨32的出口与缺口332连通,送料板341置于基座33的通槽331中并与通槽331滑动连接;送料机构34、输送机构36、振动盘37、直振器38分别与主控系统连接并由其控制;振动盘37工作振动使五金壳单个排列依次进入送料导轨32中,直振器38工作振动使五金壳向前移动从送料导轨32的出口经缺口332进入至基座33的通槽331中,送料机构34工作驱动送料板341向前输送与抵压块351夹持的五金壳至通孔333正上方,输送机构36工作驱动输送板361向下移动输送五金壳穿过通孔333至载具2上。送料机构34包括送料板341、送料气缸342、第二支架343;弹性抵压机构35包括抵压块351、弹簧352、挡板353;输送机构36包括输送板361、输送气缸362。送料板341置于基座33的通槽331中并与通槽331滑动连接,送料板341与送料气缸342的输出轴固定连接,送料气缸342固定安装于第二支架343上,第二支架343固定安装于机架的工作台面上。挡板353固定安装于基座33的另一端,抵压块351置于基座33的通槽331中并与通槽331滑动连接,弹簧352抵压于抵压块351与挡板353之间,抵压块351与送料板341配合一起输送五金壳。输送板361与输送气缸362的活塞杆固定连接,输送气缸362置于基座33上方固定安装于第一支架31侧面上。振动盘37、直振器38都为现有技术的一部分,在此不做详细说明。

具体地,如图8至图9所示,上胶套装置4包括胶套输送机构41、胶套扩张块42、两组扩张块夹持机构43、两组胶套转接机构44、裁切机构45、第一伸摆机构46;胶套输送机构41设有驱动轮组411,胶套扩张块42上部为直身位、下部为倒锥状,扩张块夹持机构43设有夹持板431,胶套转接机构44设有转接块441、与转接块441滑动连接的套筒442,转接块441底部还设有电磁铁443,裁切机构45设有切刀451,第一伸摆机构46设有第一旋转板461,转接块441下部截面形状和尺寸与胶套扩张块42上部截面形状和尺寸相同;胶套输送机构41、裁切机构45、第一伸摆机构46分别置于上胶套工位处安装于机架的工作台面上,两组扩张块夹持机构43分别安装于胶套输送机构41上,切刀451置于两组扩张块夹持机构43之间,胶套扩张块42置于两组扩张块夹持机构43中间,两组胶套转接机构44分别安装于第一旋转板461两端;胶套输送机构41、两组扩张块夹持机构43、两组胶套转接机构44、裁切机构45、第一伸摆机构46、电磁铁443分别与主控系统连接并由其控制;胶套输送机构41工作驱动驱动轮组411旋转驱动胶套经胶套扩张块42倒锥状的下部穿过胶套扩张块42直身位的上部到达转接块441指定位置,使胶套包住胶套扩张块42和转接块441下部,第一伸摆机构46工作驱动第一旋转板461上伸一段距离,扩张块夹持机构43工作驱动夹持板431夹紧胶套扩张块42,裁切机构45工作驱动切刀451裁切掉胶套,第一伸摆机构46再工作驱动第一旋转板461旋转180度,胶套转接机构44工作驱动套筒442向下移动将转接块441上的胶套套于五金壳上。胶套输送机构41包括驱动轮组411、驱动电机412、第三支架413、导向轮414,驱动轮组411包括主动轮4111和从动轮4112;两组扩张块夹持机构43分为上下两组扩张块夹持机构43,其包括4块夹持板431、4个夹持气缸432;胶套转接机构44包括转接块441、套筒442、电磁铁443、迷你气缸444、连接板445,转接块441中心为圆通孔、侧边设有与圆通孔连通的侧槽;裁切机构45包括切刀451、切刀安装板452、裁切气缸453、裁切气缸安装板454;第一伸摆机构46包括第一旋转板461、第一伸摆气缸462、第四支架463。第三支架413固定安装于机架的工作台面上,驱动电机412固定安装于第三支架413侧边,导向轮414固定安装于机架的支撑脚上,主动轮4111置于第三支架413另侧边与驱动电机412的输出轴固定连接,从动轮4112置于第三支架413另侧边与第三支架413转动连接。4块夹持板431分别固定安装于4个夹持气缸432的活塞杆上,4个夹持气缸432分别固定安装于第三支架413上。转接块441固定安装于第一旋转板461端部,套筒442套设于转接块441外并与之滑动连接,电磁铁443固定安装于转接块441底部,迷你气缸444固定安装于转接块441顶部,连接板445置于转接块441的侧槽内并与迷你气缸444的活塞杆、套筒442固定连接。切刀451固定安装于切刀安装板452上,切刀安装板452与裁切气缸453的活塞杆固定连接,裁切气缸453固定安装于裁切气缸安装板454上,裁切气缸安装板454固定安装于机架的工作台面上。第一旋转板461固定安装于第一伸摆气缸462的输出轴上,第一伸摆气缸462固定安装于第四支架463的台面下,第四支架463置于上胶套工位处安装于机架的工作台面上。

主控系统用于控制振动盘37、直振器38、送料气缸342、输送气缸362、驱动电机412、4个夹持气缸432、电磁铁443、迷你气缸444、裁切气缸453、第一伸摆气缸462的工作。

本发明的五金壳上胶套设备的工作原理:开始时,将五金壳倒入振动盘37中,将胶套卷放置于胶套卷支撑架上,将胶套拉出穿过导向轮414经胶套扩张块42倒锥状的下部到达胶套扩张块42直身位处。振动盘37工作振动使五金壳单个排列依次进入送料导轨32中;直振器38工作振动使五金壳向前移动从送料导轨32的出口经缺口332进入至送料导轨32的通槽331中并处于送料板341与抵压块351之间;在上五金壳工位处,送料气缸342工作驱动送料板341向前输送与抵压块351夹持的五金壳至通孔333正上方;输送气缸362工作驱动输送板361向下移动输送五金壳穿过通孔333至载具2上并复位;送料气缸342复位、抵压块351复位;转盘1旋转至上胶套工位;伺服电机412工作驱动驱动轮组411旋转驱动胶套经胶套扩张块42倒锥状的下部穿过胶套扩张块42直身位的上部到达转接块441指定位置;夹持气缸432工作驱动夹持板431夹紧胶套扩张块42;第一旋转板461一端的电磁铁443失电使转接块441与电磁铁443分离;第一伸摆气缸462工作驱动第一旋转板461上伸一段距离;裁切气缸45工作驱动切刀451裁切掉胶套并复位;第一伸摆气缸462工作驱动第一旋转板461旋转180度;第一伸摆气缸462复位驱动第一旋转板461下伸一段距离;第一旋转板461一端的转接气缸443工作驱动套筒442向下移动将转接块441上的胶套套于五金壳上并复位;第一旋转板461另一端的电磁铁443得电使转接块441被电磁铁443吸住;夹持气缸432复位;转盘1旋转至输出工位;手工取出该套有胶套的五金壳。

如图10所示,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五金壳上胶套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骤:

a.上五金壳:上五金壳装置3工作输出一个五金壳至上五金壳工位的载具2上;

b.第一次旋转:转盘1旋转至上胶套工位;

c.上胶套:上胶套装置4工作输出一枚胶套并将该胶套套于五金壳上;

d.第二次旋转:转盘1旋转至输出工位;

e.输出:手工取出该套有胶套的五金壳;

f.第三次旋转:转盘1旋转至上五金壳工位;

返回步骤a,循环反复。

具体地,所述步骤a包括:

a1.振动盘37工作振动使五金壳单个排列依次进入送料导轨32中;

a2.直振器38工作振动使五金壳向前移动从送料导轨32的出口经缺口332进入至送料导轨32的通槽331中并处于送料板341与抵压块351之间;

a3.送料机构34工作驱动送料板341向前输送与抵压块351夹持的五金壳至通孔333正上方;具体地,送料气缸342工作驱动送料板341向前输送与抵压块351夹持的五金壳至通孔333正上方;

a4.输送机构36工作驱动输送板361向下移动输送五金壳穿过通孔333至载具2上并复位;具体地,输送气缸362工作驱动输送板361向下移动输送五金壳穿过通孔333至载具2上并复位;

a5.送料机构34复位、抵压块351复位;具体地,送料气缸342复位、抵压块351复位;

返回步骤a1,循环反复。

具体地,所述步骤c包括:

c1.胶套输送机构41工作驱动驱动轮组411旋转驱动胶套经胶套扩张块42倒锥状的下部穿过胶套扩张块42直身位的上部到达转接块441指定位置;具体地,伺服电机412工作驱动驱动轮组411旋转驱动胶套经胶套扩张块42倒锥状的下部穿过胶套扩张块42直身位的上部到达转接块441指定位置;

c2.扩张块夹持机构43工作驱动夹持板431夹紧胶套扩张块42;具体地,夹持气缸432工作驱动夹持板431夹紧胶套扩张块42;

c3.第一旋转板461一端的电磁铁443失电使转接块441与电磁铁443分离;

c4.第一伸摆机构46工作驱动第一旋转板461上伸一段距离;具体地,第一伸摆气缸462工作驱动第一旋转板461上伸一段距离;

c5.裁切机构45工作驱动切刀451裁切掉胶套并复位;具体地,裁切气缸45工作驱动切刀451裁切掉胶套并复位;

c6.第一伸摆机构46再工作驱动第一旋转板461旋转180度;具体地,第一伸摆气缸462工作驱动第一旋转板461旋转180度;

c7.第一伸摆机构46复位驱动第一旋转板461下伸一段距离;具体地,第一伸摆气缸462复位驱动第一旋转板461下伸一段距离;

c8.第一旋转板461一端的胶套转接机构44工作驱动套筒442向下移动将转接块441上的胶套套于五金壳上并复位;具体地,第一旋转板461一端的转接气缸443工作驱动套筒442向下移动将转接块441上的胶套套于五金壳上并复位;

c9.第一旋转板461另一端的电磁铁443得电使转接块441被电磁铁443吸住;

c10.扩张块夹持机构43复位;具体地,夹持气缸432复位;

返回步骤c1,循环反复。

本发明的优点在于,本发明采用上五金壳装置输出一个五金壳至转盘的载具上,转盘旋转至上胶套工位,上胶套装置将胶套套于五金壳上,转盘旋转至输出工位,手工取出该套有胶套的五金壳。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五金壳上胶套方法。本发明生产效率高,生产成本低,品质好,能实现自动化生产。

以上内容是结合具体的优选实施方式对本发明所作的进一步详细说明,不能认定本发明的具体实施只局限于这些说明。对于本发明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简单推演或替换,都应当视为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