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锁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521770发布日期:2019-01-05 10:01阅读:323来源:国知局
门锁的制作方法

本申请涉及一种电器设备(如洗衣机和洗碗机等)的门锁。



背景技术:

门锁可用于控制锁住或打开电器设备(如洗衣机、洗碗机等)的门。

本申提供了一种新颖的门锁机构,以改进电器设备的运行。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改进电器设备的运行,本申请提供用于电器的门锁。

本申请的第一方面寻求保护一种门锁,所述门锁包括:

主滑块,所述主滑块能够沿第一方向(长度方向)在锁定位置和释放位置之间往复移动,所述主滑块在所述锁定位置时可以锁住门锁,所述主滑块在所述释放位置时可以释放门锁;和感应滑块,随着所述主滑块沿所述第一方向(长度方向)在所述锁定位置和所述释放位置之间往复移动时,所述感应滑块能够沿所述第一方向(长度方向)在闭合位置和开启位置之间往复移动;其中,所述感应滑块的所述闭合位置和所述开启位置用于指示所述门锁是处于锁定状态还是处于释放状态。

根据本申请第一方面的门锁,还包括:指示装置,所述指示装置可以根据所述感应滑块的所述闭合位置和所述开启位置输出指示信号,所述指示信号用于指示门锁是处于所述锁定状态还是处于所述释放状态。

根据本申请第一方面的门锁,所述感应滑块能够沿所述第一方向(长度方向)在所述闭合位置和所述开启位置之间往复移动;当所述主滑块从所述释放位置移动到所述锁定位置时,所述感应滑块能够从所述开启位置移动到所述闭合位置;当所述主滑块从所述锁定位置移动到所述释放位置时,所述感应滑块能够被从所述闭合位置移动到所述开启位置。

根据本申请第一方面的门锁,还包括:感应销,当所述感应滑块沿所述第一方向(长度方向)往复移动时,所述感应销能够随之在第二方向(上下方向)往复移动;所述感应销用于启动所述指示装置,使所述指示装置输出所述指示信号。

根据本申请第一方面的门锁,所述感应滑块设置在所述主滑块的一侧,所述主滑块带动所述感应滑块从闭合位置移动到开启位置。

根据本申请第一方面的门锁,所述主滑块的一侧设有推动臂,所述推动臂能够带动所述感应滑块从所述闭合位置移动到所述开启位置。

根据本申请第一方面的门锁,所述门锁还包括偏置装置,所述偏置装置推动所述感应滑块从所述开启位置移动到所述闭合位置。

根据本申请第一方面的门锁,所述偏置装置是弹簧。

根据本申请第一方面的门锁,所述感应滑块包括阶梯形部分,所述阶梯形部分包括相连设置的上阶梯和下阶梯;在所述上阶梯上设有支撑面和凹部,所述支撑面设置在所述上阶梯的远端,所述支撑面高于所述凹部,所述凹部的远端和所述支撑面相连,在所述凹部近端的外侧面设有感应滑块复位部;在所述下阶梯远端的上表面上设有感应滑块释放部,在所述下阶梯的近端设有阻挡面,所述阻挡面用于在所述主滑块从所述锁定位置向所述释放位置移动时阻止所述主滑块的移动;在所述下阶梯的远端的外侧面延伸出感应滑块凸起锁爪。

根据本申请第一方面的门锁,所述感应滑块复位部包括复位斜面,所述复位斜面在从所述上阶梯的远端到近端方向上向内倾斜;所述感应滑块释放部包括旋转斜面,所述旋转斜面在从所述下阶梯的近端到远端的方向上向外倾斜。

根据本申请第一方面的门锁,还包括:门锁盒,所述门锁盒包括感应滑块滑槽,所述感应滑块滑槽包括内侧壁和外侧壁;所述内侧壁的远端设有凹口,用于容纳所述感应滑块凸起锁爪,所述凹口远端设有阻挡面,所述阻挡面用于在所述主滑块沿所述第一方向在所述释放位置向所述锁定位置移动时阻挡所述感应滑块的移动;所述外侧壁的近端上设有感应滑块恢复斜面,用于和所述感应滑块复位部配合,将所述感应滑块复位。

根据本申请第一方面的门锁,能够使得门锁状态的指示装置的输出状态稳定。

本申请的第二方面寻求保护一种门锁,所述门锁包括:主滑块,所述主滑块能够沿第一方向(长度方向)在锁定位置和释放位置之间往复移动,所述主滑块在所述锁定位置时可以锁住所述门锁,所述主滑块在所述释放位置时可以释放所述门锁;感应滑块,随着所述主滑块沿第一方向(长度方向)在所述锁定位置和所述释放位置之间往复移动,所述感应滑块能够沿所述第一方向(长度方向)往复移动;感应销,所述感应销能够在所述感应滑块的上表面往复移动,在所述感应滑块沿第一方向(长度方向)往复移动时,所述感应销能够随之沿第二方向(上下方向)往复移动;和开关装置,所述感应销能够使得所述开关装置闭合或断开。

根据本申请第二方面的门锁,所述感应滑块设置在所述主滑块的一侧,所述主滑块带动所述感应滑块从闭合位置移动到开启位置。

根据本申请第二方面的门锁,所述主滑块的一侧设有推动臂,所述推动臂能够带动所述感应滑块从所述闭合位置移动到所述开启位置。

根据本申请第二方面的门锁,所述门锁还包括偏置装置,所述偏置装置推动所述感应滑块从所述开启位置移动到所述闭合位置。

根据本申请第二方面的门锁,所述偏置装置是弹簧。

根据本申请第二方面的门锁,所述感应滑块包括阶梯形部分,所述阶梯形部分包括相连设置的上阶梯和下阶梯;在所述上阶梯上设有支撑面和凹部,所述支撑面设置在所述上阶梯的远端,所述支撑面高于所述凹部,所述凹部的远端和所述支撑面相连,在所述凹部近端的外侧面设有感应滑块复位部;在所述下阶梯远端的上表面上设有感应滑块释放部,在所述下阶梯的近端设有阻挡面,所述阻挡面用于在所述主滑块从所述锁定位置向所述释放位置移动时阻止所述主滑块的移动;在所述下阶梯的远端的外侧面延伸出感应滑块凸起锁爪。

根据本申请第二方面的门锁,所述感应滑块复位部包括复位斜面,所述复位斜面在从所述上阶梯的远端到近端方向上向内倾斜;

所述感应滑块释放部包括旋转斜面,所述旋转斜面在从所述下阶梯的近端到远端的方向上向外倾斜。

根据本申请第二方面的门锁,还包括:门锁盒,所述门锁盒包括感应滑块滑槽,所述感应滑块滑槽包括内侧壁和外侧壁;所述内侧壁的远端设有凹口,用于容纳所述感应滑块凸起锁爪,所述凹口远端设有阻挡面,所述阻挡面用于在所述主滑块沿所述第一方向在所述释放位置向所述锁定位置移动时阻挡所述感应滑块的移动;所述外侧壁的近端上设有感应滑块恢复斜面,用于和所述感应滑块复位部配合,将所述感应滑块复位。

根据本申请第二方面的门锁,感应销可以稳定的处在闭合位置或是开启位置,并且使得感应销从断开位置到闭合位置或者从闭合位置到断开位置是一个瞬跳过程,避免了动触点和静触点在接触时出现半联动或是接触不良的状态。

附图说明

图1a是本申请中门锁100从其正面所示的总体结构意图,并用爆炸图的方式示出门锁100的部分部件;

图1b是本申请中门锁100的从其反面所示的总体结构意图;

图2是将图1a中门锁100的上盖117截取并将致动器103移走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3a-3b分别为本发明的感应滑块300的结构立体图和俯视平面图;

图4a是将图2中将门锁盒110中所有部件去除后的门锁盒110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4b是图4a中403部分的局部放大图;

图5a是主滑块204和感应滑块300在门锁盒110中的安装立体示意图;

图5b是主滑块204和感应滑块300在门锁盒110中的安装平面示意图;

图6a-6b是主滑块204与感应滑块300的组装立体图和组装爆炸图;

图6c-6d是主滑块204与感应滑块300的反面组装立体图和组装爆炸图;

图7a-7b是图4a-4b中感应滑块滑槽402中位于感应滑块300上方的部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8a-8g是本申请中门锁100中相关部件相互配合的操作过程图;

图9是图7a-7b中所示的指示电路706的一个实施例,以示出指示电路706中的结构细节。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参考构成本说明书一部分的附图对本申请的各种具体实施方式进行描述。应该理解的是,虽然在本申请中使用表示方向的术语,诸如“前”、“后”、“上”、“下”、“左”、“右”、“头”、“尾”、“近端”、“远端”等描述本申请的各种示例结构部分和部件,但是在此使用这些术语只是为了方便说明的目的,基于附图中显示的示例方位而确定的。由于本申请所公开的实施例可以按照不同的方向设置,所以这些表示方向的术语只是作为说明而不应视作为限制。在可能的情况下,本申请中使用的相同或者相类似的附图标记指的是相同的部件。

图1a是本申请中门锁100从其正面观察所示的总体结构示意图,并用爆炸图的方式示出门锁100中的一些部件。图1b是本申请中门锁100的从其反面观察所示的总体结构示意图。

如图1a所示,门锁100包括门锁盒110,门锁盒110的上部设有上盖117,在上盖117在头部一侧的上面开有门锁孔112,用于容纳门钩101。门钩101位于门锁孔112的上方,当门钩101从门锁盒110上面的门锁孔112中插入到门锁100内部,与门锁100内部的凸轮201(参见图2)挂合,并且当所述凸轮201被锁住时,电器的门随之处于可被锁定位置。

在图1a中,门锁100还包括致动部件103和开关盒105。在门锁100的上盖117头部一侧的下面设有底面119,在上盖117和底面119之间形成容腔115,致动部件103被容纳在容腔115中。致动部件103是电磁驱动部件,其中设有线圈121和铁芯122,以及前端的触针123。在致动部件103接收到启动信号后,线圈121被通电,线圈121对铁芯122产生电磁推力,将触针123推出,而在断电后,触针123被缩回。开关盒105安装在上盖117尾部一侧的下面。致动部件103的功能是致动门锁100中的相关部件,而开关盒105的功能包括锁住或释放主滑块204,并且接通或断开控制门锁100的主电路。

如图1b所示,上盖117的头部一侧的下面设有底座114,而在上盖117尾部一侧的下面设有开关盒105,底座114和开关盒105在上盖117的下面的面沿门锁盒110的宽度方向相邻设置。

图2是将图1a中门锁100的上盖117截取并将致动部件103移走后的结构示意图,用于更具体地示出底座114、开关盒105和主滑块204中的部件,以及底座114、开关盒105和主滑块204之间的关系。

在图2中,底座114和开关盒105在上盖117的下面的面沿门锁盒110的宽度方向并排相邻设置。主滑块204设置在上盖117与开关盒105之间,并沿门锁盒110的宽度方向横跨底座114和开关盒105,主滑块204的左端(远端)能够覆盖底座114上方的一部分。主滑块204上设有锁孔219,当主滑块204处于锁定位置并且开关盒105中的锁块(未示出)伸出锁孔219时,主滑块204被锁住,从而电气门也被锁住。

如图2所示,底座114上设有凸轮201,凸轮201设置在门钩101的下方,凸轮201主体为新月形弯曲结构,设有圆弧形的开口槽202,开口槽202的上端为弯钩205,在门钩101插入门锁孔112(参加图1)后推动凸轮201转动,凸轮201的转动使得弯钩205插入到门钩101的孔洞102中挂住门钩101。开口槽202的下端206与门钩101的前端接触,门钩101插入时,门钩101的前端抵住开口槽202的下端206,从而推动凸轮201作逆时针旋转。

凸轮201通过两侧的圆轴212和214固定在底座114上,使得凸轮201能围绕圆轴212和214作旋转运动,扭簧包括扭簧210.1和210.2,扭簧210.1和210.2分别套设在圆轴212和214上,扭簧210.1和210.2提供凸轮201复位的扭力。当门钩101从凸轮201拔出时,扭簧210.1和210.2带动凸轮201作顺时针旋转。凸轮201的尾端的两侧还设有凸轮销211,凸轮销211紧靠主滑块204的左端(远端)。同时,扭簧210.1和210.2提供开门的偏置力,即当凸轮201和主滑块204处于释放位置时,扭簧210将门钩101弹出凸轮201。

图2中示出的是主滑块204的正面,主滑块204的右端(近端)设有复位弹簧213,凸轮201上扭簧210.1和210.2的扭力大于主滑块204上复位弹簧213的弹力,所以在凸轮201作顺时针旋转时,凸轮201能推动主滑块204从锁定位置向释放位置移动。由于复位弹簧213和扭簧210.1和210.2的相互作用,凸轮201在作旋转运动时,主滑块204随之作往复运动。具体地说,复位弹簧213提供主滑块204紧靠凸轮201上的凸轮销211的预紧力,而扭簧210.1和210.2提供凸轮201顺时针旋转的推力。由于扭簧210.1和210.2与复位弹簧213相互配合,当凸轮201在进行顺时针和逆时针旋转时,凸轮201背面与主滑块204之间的接触使得主滑块204产生相应的往复移动。更具体地说,当门钩101插入凸轮201时,凸轮201作逆时针旋转,在复位弹簧213的作用下,主滑块204从其释放位置向其锁定位置移动(向左移动);当门钩101拔出凸轮201时,凸轮201作顺时针旋转,凸轮201上的凸轮销211推动主滑块204克服复位弹簧213的作用力,主滑块204从其锁定位置向其释放位置移动(向右移动)。

图3a-3b分别为本发明的感应滑块300的结构立体图和俯视平面图。如图3a-3b所示,感应滑块300大致为长方体结构,可以分为远端(左端)部分301和近端(右端)部分302。感应滑块300的远端处为阶梯形,在远端部分301的第一侧(外侧)为上阶梯303,在远端部分301的第二侧(内侧)为下阶梯304。

在上阶梯303上设有支撑面342和凹部328,支撑面342设置在上阶梯303的远端(左端)部352,支撑面342高于凹部328,凹部328的远端(左端)和支撑面342相连,在凹部328近端(右端)的外侧面设有感应滑块复位部327,感应滑块复位部327包括复位斜面370,复位斜面370朝着凹部328的近端方向向内倾斜。在下阶梯304上表面325的远端(左端)上设有感应滑块释放部323,感应滑块释放部323包括旋转斜面324,旋转斜面324朝着凹部的远端向外倾斜;上阶梯303的远端部352的内侧面353与感应滑块释放部323相连接,并且感应滑块释放部323在内侧面353凸出。在下阶梯304的近端设有阻挡面326,阻挡面326用于在主滑块204从锁定位置移动到释放位置移动时,主滑块204能够带动感应滑块300移动。在下阶梯304的远端(左端)外侧面延伸出感应滑块凸起锁爪355。在感应滑块300近端(右端)部分302上的尾部设有通孔331和定位柱337,用于将偏置装置336(例如,弹簧)安装到感应滑块300上。

另外,图3a还示出感应销360。感应销360具有尾部361、头部362和肩部363。感应销360的头部362可滑动地支承在上阶梯303上的支撑面342和凹部328的表面380上,感应销360不能沿着感应滑块300的长度方向(第一方向,即沿箭头350所示的方向)移动,但是感应销360与感应滑块300之间的相对移动能使得感应销360沿着箭头351所示的方向(第二方向)上下移动,其中第二方向与第一方向互相垂直。当感应销360位于凹部328中时(闭合位置),感应销360的尾部361可以将门锁100中的开关装置闭合(参见图7a);当感应销360位于支撑面342上时(断开位置),感应销360的尾部361可以将门锁100中的开关装置断开(参见图7b)。

图4a是将图2中将门锁盒110中所有部件去除后的门锁盒110内部结构示意图。如图4a所示,门锁盒110中包括感应滑块滑槽402和主滑块滑槽404。感应滑块滑槽402具有外侧壁412和内侧壁414,主滑块滑槽404具有外侧壁414(和感应滑块滑槽402的内侧壁414为共用侧壁)和外侧壁416。在感应滑块滑槽402的外侧壁412的远端部设有凹槽413,在感应滑块滑槽402的内侧壁414的远端部设有凹槽415。感应滑块滑槽402用于容纳感应滑块300,而主滑块滑槽404用于容纳主滑块204。门锁盒110还包括支撑架418,以利于在感应销360滑动时支承感应销360。

图4b是图4a中403部分的局部放大图,用于更清楚地示出感应滑块滑槽402的结构。如图4b所示,在感应滑块滑槽402的外侧壁412的远端部设有凹槽413,在感应滑块滑槽402的内侧壁414的远端部设有凹槽415。在外侧壁412上的凹槽413远端的内侧面下部设有感应滑块恢复斜面437,感应滑块恢复斜面437朝凹槽415的近端(右端)方向向外倾斜。在内侧壁414上凹槽415的远端部(左侧)外侧面下部设有凹口422,在凹口422的远端部(左端部)设有阻挡面423。

图5a是主滑块204和感应滑块300在门锁盒110中的安装立体示意图。图5b是主滑块204和感应滑块300在门锁盒110中的安装平面示意图。如图5a-5b所示,感应滑块300安装在感应滑块滑槽402中,感应滑块300可在感应滑块滑槽402中来回滑动;而主滑块204安装在主滑块滑槽404中,主滑块204可在主滑块滑槽404中来回滑动。主滑块204的侧面设有推动臂502,推动臂502可滑动地放置在感应滑块300中下阶梯304的上表面325上,用于在主滑块204从锁定位置朝其释放位置移动时,带动感应滑块300移动。感应销360的头部362可滑动地设置在感应滑块300的上方,使得感应滑块300能平稳地在感应滑块300的长度方向(第一方向,即沿箭头350所示的方向)相对的来回移动。

图6a-6b是主滑块204与感应滑块300的组装立体图和组装爆炸图,其中图6a-6b是主滑块204与感应滑块300的正面组装立体图和组装爆炸图,而图6c-6d是主滑块204与感应滑块300的反面组装立体图和组装爆炸图,用于更清楚地示出主滑块204与感应滑块300之间的配合关系以及推动臂502的形状细节。如图6a-6d所示,推动臂502具有侧边部603和平的底部605。当主滑块204从锁定位置沿其长度方向(第一方向,即沿箭头350所示的方向)向释放位置移动时,其侧边部603抵靠感应滑块300的阻挡面326,从而带动感应滑块300从闭合位置沿其长度方向(第一方向)向开启位置移动。当主滑块204从释放位置沿其长度方向(第一方向)向锁定位置移动时,弹簧336上的偏置力将感应滑块300从开启位置向闭合位置移动。

参考图6a-6d,当主滑块204的推动臂502从释放位置朝锁定位置移动,并经过感应滑块300的旋转斜面324时,旋转斜面324上所产生的分力会使感应滑块300旋转一个角度(如:2.0-2.5度),使得感应滑块300与主滑块204的长度方向(第一方向)之间有一夹角(参见图8c-8d)。当推动臂502从锁定位置朝释放位置移动,且当感应滑块300上的复位斜面370经过感应滑块滑槽402上的感应滑块恢复斜面437时,两个斜面相互作用所产生的分力会将感应滑块300向相反的旋转方向一个角度(反转2.0-2.5度),使得感应滑块300回到与主滑块204的长度方向(第一方向)平行的位置(参见图8f-8g)。

图7a-7b示出图4a-4b中感应滑块滑槽402中位于感应滑块300上方的部件,用于示出感应销360如何闭合和断开开关装置。如图7a-7b所示,开关装置包括活动弹簧片702、设置在活动弹簧片702上的活动触点703和固定导电棒704。如图7a所示,当感应销360向下移动一段距离后,感应销360的尾部361离开活动弹簧片702,使得活动触点703接触固定导电棒704,以连通电源回路。如图7b所示,当感应销360向上移动一段距离后,感应销360的尾部361顶开活动弹簧片702,使得活动触点703离开固定导电棒704,以断开电源回路。

如图7a-7b所示,指示装置706的输入705与固定导电棒704电气相连,当电源回路被连通时,指示装置706输出第一状态信号(例如,高电平或低电平),指示门锁100处于锁定状态;当电源回路被断开时,指示装置706输出第二状态信号(例如,低电平或高电平),指示门锁100处于释放状态。

图8a-8g示出本申请中门锁100中相关部件相互配合的操作过程图。其中,图8a-8d显示了门锁100从打开状态到关闭状态的过程;图8e-8g示出了门锁100从关闭状态到打开状态的过程。

如图8a所示,此时门锁100处于打开状态。主滑块204处于最左侧的位置(即释放位置),主滑块204上的推动臂502的侧边部603抵靠阻挡面326。以前,在门钩101拔出凸轮201的过程中,推动臂502推动感应滑块300向左侧运动压缩弹簧336以储存弹性势能,并将感应滑块300推至最左端。此时,感应滑块300被主滑块204阻挡在最左侧不能移动。感应销360的头部362处在感应滑块300的支撑面342上,感应销360的尾部361顶开活动弹簧片702,使得活动触点703离开固定导电棒704,断开电源回路,从而指示装置706输出第二状态信号(低电平或高电平)。此时主滑块204处于释放位置,感应滑块300处于开启位置,而门锁100处于打开状态。

如图8b所示,随着门钩101进入凸轮201中,门锁100开始关闭。主滑块204从其释放位置向右侧的锁定位置移动。弹簧336的弹力帮助感应滑块300随着主滑块300向右移动,直到感应滑块凸起锁爪355被感应滑块滑槽402中的阻挡面423阻挡,此时感应滑块300暂不能移动。此时感应销360的头部362还处在感应滑块300的支撑面342上,感应销360的尾部361顶开活动弹簧片702,使得活动触点703离开固定导电棒704,断开电源回路,从而指示装置706保持第二状态信号。此时主滑块204离开了其释放位置并向锁定位置移动,但感应滑块300还是处于开启位置。

如图8c所示,主滑块204继续向右侧移动,推动臂502的右侧接触感应滑块300上的旋转斜面324。推动臂502的继续移动会产生推动感应滑块300向下方运动的分力,推动感应滑块300的远端(右端)向下旋转移动。此时感应滑块300上的感应滑块凸起锁爪355仍然被感应滑块滑槽402中的阻挡面423阻挡,所以感应滑块300还是不能移动。此时感应销360的头部362还处在感应滑块300的支撑面342上,感应销360的尾部361顶开活动弹簧片702,使得活动触点离开固定导电棒704,从而断开电源回路,指示装置706保持第二状态信号。此时主滑块204在向锁定位置移动,感应滑块300还是处于开启位置。

如图8d所示,主滑块204继续向右侧移动,推动臂502的右侧移经感应滑块300上的旋转斜面324的中部或顶部。推动臂502推动感应滑块300的远端(右端)继续向下旋转移动。当感应滑块502的远端向下转动达到一定角度(例:2.0-2.5度)时,感应滑块凸起锁爪355被推出凹口422。此时,感应滑块300能够移动,因为不再被感应滑块滑槽402中的阻挡面423阻挡,弹簧336的弹力将感应滑块300瞬时弹射到感应滑块滑槽402远端(右端)的尽头。同时,感应销360瞬时从支撑面342移到凹部328中,感应销360的尾部361瞬时下移,离开活动弹簧片702,导致活动触点703接触固定导电棒704;从而瞬时闭合电源回路,使得指示装置706输出从第二状态信号跳变成第一状态信号。此时,主滑块204处于锁定位置,感应滑块300处于闭合位置,门锁100处于关闭状态。

如图8e所示,门钩101开始被拔出凸轮201,门锁100开始打开,主滑块204从其锁定位置向左侧移动,推动臂502的侧边部603推动阻挡面326,带动感应滑块300向左侧移动,向左压缩弹簧336以储存弹性势能。由于感应销360的头部362还处在感应滑块300的凹部328中,感应销360的尾部361没有接触活动弹簧片702,所以活动触点703接触固定导电棒704,闭合电源回路,从而指示装置706输出保持第一状态信号。此时,主滑块204从其锁定位置移向释放位置,但感应滑块300仍然处于闭合位置。

如图8f所示,主滑块204继续向左侧压缩弹簧336运动,感应滑块300上的复位斜面370与感应滑块滑槽402上的感应滑块恢复斜面437开始接触,产生推动感应滑块300向上偏转的力,使得感应滑块300开始向上侧旋转移动,感应滑块300上的感应滑块凸起锁爪355逐渐进入感应滑块滑槽402的凹口422。由于感应销360的头部362移动到了感应滑块300的支撑面342上,感应销360向上移动,感应销360的尾部361顶开活动弹簧片702,活动触点703离开固定导电棒704,断开电源回路,使得指示装置706输出从第一状态信号变成第二状态信号。此时,主滑块204从其锁定位置移向释放位置,感应滑块300处于开启位置。

如图8g所示,主滑块204继续向左侧移动,进一步压缩弹簧336。感应滑块300上的复位斜面370移经感应滑块滑槽402上的感应滑块恢复斜面437的中部或顶部,使得感应滑块300开始向上侧旋转移动。当感应滑块300向上移动一定角度(2.0-2.5度),感应滑块300回复到平行于主滑块204的位置,感应滑块300上的感应滑块凸起锁爪355进入感应滑块滑槽402的凹口422。由于感应销360的头部362移动到感应滑块300的支撑面342上面的中部(或近于中部),感应销360的尾部361顶开活动弹簧片702,活动触点703离开固定导电棒704,断开电源回路,使得指示装置706输出保持第二状态信号。此时,主滑块204从其锁定位置移到了释放位置,感应滑块300处于开启位置,门锁100处于打开状态(如图8a所示状态)。

需要说明的是,锁定位置与释放位置是对于主滑块204来说的;开启位置与闭合位置是对于感应滑块300来说的;打开状态与关闭状态是对于门锁100来说的。

图9是图7a-7b中所示的指示电路706的一个实施例,以示出指示电路706中的结构细节。如图9所示,指示电路706包括触发器电路902、输入电阻904和采样电阻905。触发器电路902的信号采样输入端903通过输入电阻904与地电气连接;触发器电路902的信号输入端903还通过采样电阻905与图7所示的固定导电条704电气连接。当活动触点703与固定导电条704连通时,输入电阻904上产生电压信号,使得触发器电路902的输出端708被置成第一状态信号(高电平或低电平);当活动触点703与固定导电条704不连通时,输入电阻904上没有电压信号,触发器电路902的输出端708被置成第二状态信号(低电平或高电平)。在图9中,输入电阻904和采样电阻905的选择要使得通过两个电阻中电流小,从而使得两个电阻中的分电流不会影响电器主电路的工作。

现有的电器门锁设有门锁状态指示装置,用于指示门锁是处于锁定状态还是开启状态;门锁状态指示装置的输出用于控制电器(例如洗衣机)的运行。现有的电器门锁还设有开关装置,用于在门锁开启状态时断开电源,在门锁关闭状态时接通电源。为了实现以上两种功能,现有电器门锁采用滑块并在滑块上设置一斜面,斜面两端具有不同高度的位置,驱动销滑动地设置在滑块的斜面上。这样,滑块在水平方向的移动就能带动驱动销上下移动,驱动销的上下移动再带动触点上下移动,使得开关装置动触点与静触点接触和分离,从而闭合或断开电器的电源。同时,开关装置的状态变化驱动门锁状态指示装置,以输出指示门锁状态的信号。这种结构存在一些问题:第一,由于电器运行而产生的震动会使得滑块产生细微震动或小幅度移动,滑块产生细微震动或小幅度移动会随之通过斜面直接传递给驱动销,使得驱动销上下振动,而驱动销的上下振动会导致动触点与静触点出现半接触的状态,而且门锁状态指示装置的输出信号状态也会不稳定;第二,用滑块上的斜面来带动驱动销运动,其速度与使用者开门的速度有关,故开关装置从开启位置到闭合位置可能是连续且相对缓慢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容易出现动触点与静触点半接触的状态,导致接触不良。

在图8a-8d示出的门锁100从打开状态到关闭状态的过程中,主滑块204从释放位置运动到锁定位置,带动感应滑块300从开启位置运动并瞬跳到闭合位置,感应销360从断开位置瞬跳到闭合位置,活动触点703与固定导电条704瞬时连通。而且,在此过程中,主滑块204先运动了一段距离之后,弹簧336的弹性才带动感应滑块300从开启位置瞬跳到闭合位置,释放了弹簧336的弹性势能。如图8e-8g所示,在门锁从关闭状态到打开状态的过程中,主滑块204先移动了一段距离之后将感应滑块300从闭合位置推动到开启位置。也就是说在上述的两个过程中,主滑块204一开始的移动是空程移动,并没有导致感应滑块300开启位置或闭合位置的改变。所以,电器在运行过程中,由电气运行而产生的震动或小幅度运动虽然会引起主滑块204的小幅度移动或抖动,但是因为所引起的主滑块204的移动只是空程移动,不会引起感应滑块300的移动。所以,不管门锁100处于闭合状态还是打开状态,由电气运行而产生的震动或小幅度运动虽然会引起主滑块204的小幅度移动或抖动,但是主滑块204的小幅度移动或抖动不会导致感应滑块300的移动。所以,在电器运行过程中,感应销360可以稳定的处在闭合位置或是开启位置,不会出现由于主滑块204的小幅移动或抖动而产生接触不良的现象。而且,感应滑块300从开启位置运动到闭合位置是一个瞬跳的过程,导致感应销360从断开位置到闭合位置是一个瞬跳过程,不会导致动触点和静触点在接触时出现半联动或是接触不良的状态。另外,门锁状态的指示装置706的输出状态也会稳定,不会因为主滑块204的小幅抖动而使得输出状态不稳定。

尽管本文中仅对本申请的一些特征进行了图示和描述,但是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可以进行多种改进和变化。因此应该理解,所附的权利要求旨在覆盖所有落入本申请实质精神范围内的上述改进和变化。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