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具有机械密码组件的旋钮智能锁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039819发布日期:2018-11-24 10:22阅读:352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具有智能锁领域,特别是一种具有机械密码组件的旋钮智能锁。

背景技术

现有的指纹锁通常只能依靠指纹作为开锁手段,当使用者的手上有汗或水时,或其他情形使指纹传感器接触到水,因为水的可导电特性就会引起传感器的识别紊乱。

公告号为cn202073391u的一种带指纹锁的抽屉柜,包括柜体及安装于柜体内的抽屉,所述柜体内设有驱动单元及与驱动单元相连的指纹识别装置,该驱动单元上设有传动机构,该传动机构上设有推块,所述柜体内枢设有枢转件,该枢转件上分别偏心枢设有卡块及连接杆,所述推块能够推动连接杆,所述抽屉上设有卡孔,所述卡块能够卡入该卡孔内。

现有技术存在开锁手段单一,结构不够紧凑的缺陷。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多元化的开锁方式,结构更为紧凑的具有机械密码组件的旋钮智能锁。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具有机械密码组件的旋钮智能锁,包括:锁闩、和用于驱动该锁闩旋转旋钮、位于所述旋钮与所述锁闩之间的连接轴、与该旋钮和该连接轴转动连接的固定部,该旋钮和所述连接轴可分别从初始位置旋转到解锁位置,其还包括:容纳在该旋钮内的机械密码组件和电子锁芯组件,该连接轴具有锁定配合部,该机械密码组件和电子锁芯组件分别设有用于咬合该锁定配合部的第一锁定部和第二锁定部,该第一锁定部和该第二锁定部可分别靠近该锁定配合部使所述旋钮可驱动所述锁闩旋转的咬合位置移动到与该锁定配合部分离的分离位置;该机械密码组件还包括多个与该旋钮转动连接的密码盘、由该密码盘驱动的带缺口的缺口轮、用于保持该第一锁定部处于咬合位置的第一弹簧,该第一锁定部设有多个与多个所述缺口分别对应的配合凸起,当全部的所述配合凸起与全部的所述缺口位置对应时,所述第一弹簧驱动该第一锁定部咬合所述锁定配合部,当所述配合凸起和所述缺口位置不对应时所述第一锁定部被限制在分离位置;该电子锁芯组件还包括电机、与该电机转轴连接固定的拉动部,与该电机电连接的验证模块、用于保持该第二锁定部处于分离位置的第二弹簧,该第二锁定部具有与所述拉动部对应的拉动配合部,该拉动部为开设有螺旋形凹槽的管状结构,该拉动配合部容纳在该螺旋形凹槽内,该拉动部可通过旋转与该拉动配合部配合驱动该第二锁定部从分离位置移动到咬合位置。

在本发明的具有机械密码组件的旋钮智能锁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验证模块为指纹采集模块,所述旋钮开设有与该验证模块的指纹采集器对应的窗口。

在本发明的具有机械密码组件的旋钮智能锁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电机与所述连接轴相互垂直。

在本发明的具有机械密码组件的旋钮智能锁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固定部具有容纳所述连接轴的复位孔,所述连接轴开设有与所述复位孔对应的通孔,该通孔内两端容纳有一对钢球,一对该钢球之间具有压缩弹簧,该复位孔的内壁设有背向所述连接轴延伸的一对定位凹陷,该复位孔的位于一对所述定位凹陷之间的侧壁,自该侧壁中部朝该定位凹陷与所述连接轴轴线的距离逐渐变大,所述压缩弹簧用于挤压所述钢球使所述钢球挤压所述侧壁以使所述连接轴旋转到所述初始位置。

在本发明的具有机械密码组件的旋钮智能锁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旋钮与所述固定部之间具有扭簧,该扭簧用于保持所述旋钮处于所述初始位置。

在本发明的具有机械密码组件的旋钮智能锁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锁定部和所述第二锁定部均为板状结构。

在本发明的具有机械密码组件的旋钮智能锁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锁定配合部为所述连接轴端面开设的矩形凹槽,所述第一锁定部和所述第二锁定部分别具有与该矩形凹槽的矩形凸起。

在本发明的具有机械密码组件的旋钮智能锁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旋钮包括桶状的盖体、支架和底板,该底板与所述固定部连接轴连接,所述机械密码组件、所述电子锁芯组件位于所述底板和所述支架之间,所述支架容纳并固定在所述盖体内,该支架与该底板连接固定。

在本发明的具有机械密码组件的旋钮智能锁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旋钮开设有电池座插口,该电池座插口滑动连接有电池座,该电池座用于将电池与所述电机电连接。

在本发明的具有机械密码组件的旋钮智能锁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电机为减速电机。

在本发明中,机械密码组件和电子锁芯组件通过同一个锁闩锁定或解锁,具有多元化的解锁方式,布局合理,结构更为紧凑。

附图说明

图1所示为现有技术的带指纹锁的抽屉柜的结构示意图。

图2所示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具有机械密码组件的旋钮智能锁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的具有机械密码组件的旋钮智能锁的爆炸图。

图4为图2的具有机械密码组件的旋钮智能锁的转轴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2的具有机械密码组件的旋钮智能锁的固定部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2的具有机械密码组件的旋钮智能锁的机械密码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图2的具有机械密码组件的旋钮智能锁的电子锁芯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图2的具有机械密码组件的旋钮智能锁的旋钮的底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图2的具有机械密码组件的旋钮智能锁的锁定状态示意图。

图10所示为图2的具有机械密码组件的旋钮智能锁的机械密码解锁状态示意图。

图11所示为图2的具有机械密码组件的旋钮智能锁的电子锁芯解锁状态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更进一步阐述本发明为达成预定发明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手段及功效,以下结合附图及较佳实施例,对依据本发明提出具体实施方式、结构、特征及其功效,详细说明如后。

请参见图2-3,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具有机械密码组件的旋钮智能锁,包括:锁闩1、和用于驱动锁闩1旋转旋钮2、位于旋钮2与锁闩1之间的连接轴3、与旋钮2和连接轴3转动连接的固定部4,旋钮2和连接轴3可分别从初始位置旋转到解锁位置,容纳在旋钮2内的机械密码组件5和电子锁芯组件6、电池座7。

旋钮2包括桶状的盖体21、支架22和底板23,底板23与固定部4连接轴3连接,机械密码组件5、电子锁芯组件6位于底板23和支架22之间,支架22容纳并固定在盖体21内,支架22与底板23连接固定。支架22开设有容纳限位柱43的弧形凹槽220,弧形凹槽220与限位柱43配合,限制旋钮2的转动范围。旋钮2与固定部4之间具有扭簧24,扭簧24用于保持旋钮2处于初始位置。旋钮2开设有电池座7插口20。

请参见图4,连接轴3具有锁定配合部31,锁定配合部31为连接轴3端面开设的矩形凹槽。

请参见图5,固定部4具有容纳连接轴3的复位孔40和限位柱43,连接轴3开设有与复位孔40对应的通孔32,通孔32内两端容纳有一对钢球321,一对钢球321之间具有压缩弹簧322,复位孔40的内壁设有背向连接轴3延伸的一对定位凹陷401,复位孔40的位于一对定位凹陷401之间的侧壁402,自侧壁402中部朝定位凹陷401与连接轴3轴线的距离逐渐变大,压缩弹簧322用于挤压钢球321使钢球321挤压侧壁402以使连接轴3旋转到初始位置。

请参见图6,机械密码组件5和电子锁芯组件6分别设有用于咬合锁定配合部31的第一锁定部51和第二锁定部61,第一锁定部51和第二锁定部61可分别靠近锁定配合部31使旋钮2可驱动锁闩1旋转的咬合位置移动到与锁定配合部31分离的分离位置;机械密码组件5还包括多个与旋钮2转动连接的密码盘52、由密码盘52驱动的带缺口530的缺口轮53、用于保持第一锁定部51处于咬合位置的第一弹簧54,第一锁定部51设有多个与多个缺口530分别对应的配合凸起511,当全部的配合凸起511与全部的缺口530位置对应时,第一弹簧54驱动第一锁定部51咬合锁定配合部31,当配合凸起511和缺口530位置不对应时第一锁定部51被限制在分离位置;

请参见图7-8,电子锁芯组件6还包括电机62、与电机62的转轴连接固定的拉动部63,与电机62电连接的验证模块64、用于保持第二锁定部61处于分离位置的第二弹簧65,第二锁定部61具有与拉动部63对应的拉动配合部611,拉动部63为开设有螺旋形凹槽630的管状结构,拉动配合部611容纳在螺旋形凹槽630内,拉动部63可通过旋转与拉动配合部611配合驱动第二锁定部61从分离位置移动到咬合位置。电机62与连接轴3相互垂直。验证模块64为指纹采集模块,旋钮2开设有与验证模块64的指纹采集器640对应的窗口230。

第一锁定部51和第二锁定部61均为板状结构。第一锁定部51和第二锁定部61分别具有与矩形凹槽的矩形凸起510,610。电机62为减速电机62。

电池座7与插口20滑动连接,电池座7用于将电池与电机62电连接。

具有机械密码组件的旋钮智能锁的工作原理:

请参见图9,当第一锁定部51和第二锁定部61的矩形凸起510、610均位于锁定配合部31的分离位置时,智能锁为锁定状态。

请参见图10,机械密码解锁:拨动各密码盘驱动对应的缺口轮使缺口轮的缺口与第一锁定部的配合凸起对应;第一弹簧驱动第一锁定部往密码盘方向运动,使第一锁定部的矩形凸起插入连接轴的锁定配合部;此时转动旋钮驱动转轴从而带动锁闩解锁。

请参见图11,电子锁芯解锁:将手指放在指纹采集器上采集指纹;通过验证模块验证指纹通过后;电机通电驱动拉动部使拉动部的螺旋形凹槽旋转带动拉动配合部从而使第二锁定部跟着拉动配合部往电机方向运动,使第二锁定部的矩形凸起插入连接轴的锁定配合部;此时转动旋钮驱动转轴从而带动锁闩解锁。

在本发明中,机械密码组件5和电子锁芯通过同一个锁闩锁定或解锁,具有多元化的解锁方式,布局合理,结构更为紧凑。

以上,仅是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发明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虽然本发明已以较佳实施例揭露如上,然而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任何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范围内,当可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作出些许更动或修饰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但凡是未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内容,依据本发明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和修饰,均仍属于本发明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