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门锁装置及其运行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6750215发布日期:2019-01-28 14:29阅读:178来源:国知局
一种门锁装置及其运行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工业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门锁装置及其运行方法。



背景技术:

在当下绿色环保的潮流下,节省能源显得尤为重要,在生活中转门由于美观与实用性得到了大量应用,传统转门一般由电源供电,在没有人员进出的情况下导致浪费能源,而且传统转门转速恒定,在人员进出较多的情况下容易造成拥堵情况,存在较大弊端,需要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出了一种门锁装置及其运行方法。

本发明是一种门锁装置及其运行方法,包括门框以及设置于门框中的调速装置,所述门框中设有门腔,所述门框中设有位于所述门腔下侧的第三转动腔,所述门框中设有位于所述第三转动腔右侧的第二转动腔,所述门框中设有位于所述第二转动腔右侧的第一转动腔,所述门框中设有位于所述第一转动腔上侧且向上开口的反弹腔,所述反弹腔中滑动设有踏板,所述踏板下端面通过顶压弹簧与所述反弹腔底壁固定连接,所述踏板下端面固定设有向下延伸至所述第一转动腔中的齿条,所述第一转动腔前后壁转动设有第一转轴,所述第一转轴上固定设有与所述齿条啮合的第二齿轮,所述第一转轴上固定设有位于所述第二齿轮前侧的第一皮带轮,所述第一转动腔前后壁转动设有第二转轴,所述第二转轴上固定设有与所述第一皮带轮配合的第二皮带轮,所述第二转轴上固定设有位于所述第二皮带轮后侧的凸轮,所述第一转动腔右壁上设有第一滑槽,所述第一滑槽中滑动配合有滑块,所述滑块下端面通过弹簧与所述第一滑槽底壁固定连接,所述滑块左端固定设有第一连接块,所述第一连接块上端面固定设有与所述凸轮外圆面相抵的第一连接杆,所述第一连接块前端面铰接有第一连杆,所述第一转动腔前后壁转动设有第三转轴,所述第三转轴上固定设有与所述第一连杆下端铰接的惯性轮,所述第三转轴上固定设有位于所述惯性轮后侧的第二锥齿轮,所述第一转动腔底壁转动设有第四转轴,所述第四转轴上固定设有与所述第二锥齿轮啮合的第一锥齿轮,所述第四转轴上固定设有位于所述第一锥齿轮下侧的第三皮带轮。

进一步技术方案,所述第二转动腔顶壁固定设有复位电机,所述复位电机下端面动力连接有下端与所述第二转动腔底壁转动连接的动力轴,所述动力轴上固定设有第四皮带轮,所述动力轴上固定设有位于所述第四皮带轮下侧且与所述第三皮带轮配合的第七皮带轮,所述第二转动腔顶壁转动设有第六转轴,所述第六转轴中螺纹配合有第二连接杆,所述第二连接杆上固定设有与所述第四皮带轮配合的第五皮带轮,所述第二转动腔后壁固定设有液体箱,所述液体箱中设有压力腔,所述门框中设有位于所述第二转动腔下侧且与所述压力腔通过过液管连通的储液腔,所述第二连接杆下端延伸至所述压力腔中且与所述压力腔顶壁滑动配合。

进一步技术方案,所述压力腔中设有固定连接于所述第二连接杆下端的第二密封板,所述压力腔左右壁滑动配合有第一密封板,所述第一密封板与所述第二密封板之间密封有缓冲气体,所述过液管与所述储液腔连通处设有第一单向阀,所述压力腔底壁固定设有水泵,所述水泵下端通过抽液管与所述储液腔连通,所述抽液管中设有第二单向阀,所述水泵右端设有充液管,所述第二转动腔前后壁转动设有第七转轴,所述第七转轴上固定设有位于所述过液管中的叶轮,所述第七转轴上固定设有位于所述叶轮后侧的第三锥齿轮,所述第二转动腔顶壁转动设有第八转轴,所述第八转轴下端固定设有与所述第三锥齿轮啮合的第四锥齿轮,所述第八转轴上固定设有位于所述第四锥齿轮上侧的第六皮带轮。

进一步技术方案,所述调速装置包括固定设置于所述第三转动腔底壁的液压缸,所述液压缸上端动力连接有液压杆,所述液压杆上端固定设有第二连接块,所述第二连接块上端转动设有第九转轴,所述第九转轴上固定设有第四齿轮,所述第九转轴上固定设有位于所述第四齿轮上侧的第六齿轮,所述第三转动腔顶壁转动设有花键套,所述花键套下端固定设有与所述第九转轴花键配合的第七齿轮,所述第三转动腔上下壁转动设有第五转轴,所述第五转轴上固定设有与所述第六齿轮啮合的第五齿轮,所述第五转轴上固定设有位于所述第五齿轮下侧的第三齿轮,所述第五转轴上固定设有位于所述第三齿轮下侧且与所述第六皮带轮配合的第八皮带轮。

进一步技术方案,所述门腔上下壁转动设有向下延伸至所述第三转动腔中的门轴,所述第三转动腔中设有固定连接于所述门轴下端且与所述第七齿轮啮合的第一齿轮,所述门腔中设有固定连接于所述门轴外圆的门扇。

根据上述的一种门锁装置及其运行方法,其步骤如下:

初始状态下,所述第六齿轮与所述第五齿轮啮合;

开始工作时,行人将所述踏板踩下,所述踏板带动所述齿条下降,所述齿条带动所述第二齿轮转动,所述第二齿轮带动所述第一转轴转动,所述第一转轴带动所述第一皮带轮转动,所述第一皮带轮带动所述第二皮带轮转动,所述第二皮带轮带动所述第二转轴转动,所述第二转轴带动所述凸轮转动,所述凸轮带动所述第一连接杆循环下降上升,所述第一连接杆通过所述第一连杆带动所述惯性轮转动,所述惯性轮带动所述第三转轴转动,所述第三转轴带动所述第二锥齿轮转动,所述第二锥齿轮带动所述第一锥齿轮转动,所述第一锥齿轮带动所述第四转轴转动,所述第四转轴带动所述第三皮带轮转动,所述第三皮带轮带动所述第七皮带轮转动,所述第七皮带轮带动所述动力轴转动,所述动力轴带动所述第四皮带轮转动,所述第四皮带轮带动所述第五皮带轮转动,所述第五皮带轮带动所述第六转轴转动,所述第六转轴带动所述第二连接杆下降对所述压力腔中液体加压,在所述第一单向阀的作用下液体不能将压力全部释放,从而时所述第二密封板与所述第一密封板之间气体压缩进行储能,所述液体带动所述叶轮转动,所述叶轮带动所述第七转轴转动,所述第七转轴带动所述第三锥齿轮转动,所述第三锥齿轮带动所述第四锥齿轮转动,所述第四锥齿轮带动所述第八转轴转动,所述第八转轴带动所述第六皮带轮转动,所述第六皮带轮带动所述第八皮带轮转动,所述第八皮带轮带动所述第五转轴转动,所述第五转轴带动所述第五齿轮转动,所述第五齿轮带动所述第六齿轮转动,所述第六齿轮带动所述第九转轴转动,所述第九转轴带动所述第七齿轮转动,所述第七齿轮带动所述第一齿轮转动,所述第一齿轮带动所述门轴转动,所述门轴带动所述门扇转动,从而时门转动;

调速时,启动所述液压缸,所述液压杆下降,所述第四齿轮与所述第三齿轮啮合,所述第六齿轮与所述第五齿轮脱离,通过调整齿轮传动比来实现调速;

复位时,当带动第一密封板运动到最低处时,启动所述复位电机、所述水泵,所述复位电机带动所述动力轴反转复位,所述水泵将液体抽入所述压力腔中;

锁定该装置时,将所述第一单向阀关闭即可。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开始工作时,行人将所述踏板踩下,所述踏板带动所述齿条下降,所述齿条带动所述第二齿轮转动,所述第二齿轮带动所述第一转轴转动,所述第一转轴带动所述第一皮带轮转动,所述第一皮带轮带动所述第二皮带轮转动,所述第二皮带轮带动所述第二转轴转动,所述第二转轴带动所述凸轮转动,所述凸轮带动所述第一连接杆循环下降上升,所述第一连接杆通过所述第一连杆带动所述惯性轮转动,所述惯性轮带动所述第三转轴转动,所述第三转轴带动所述第二锥齿轮转动,所述第二锥齿轮带动所述第一锥齿轮转动,所述第一锥齿轮带动所述第四转轴转动,所述第四转轴带动所述第三皮带轮转动,所述第三皮带轮带动所述第七皮带轮转动,所述第七皮带轮带动所述动力轴转动,所述动力轴带动所述第四皮带轮转动,所述第四皮带轮带动所述第五皮带轮转动,所述第五皮带轮带动所述第六转轴转动,所述第六转轴带动所述第二连接杆下降对所述压力腔中液体加压,在所述第一单向阀的作用下液体不能将压力全部释放,从而时所述第二密封板与所述第一密封板之间气体压缩进行储能,所述液体带动所述叶轮转动,所述叶轮带动所述第七转轴转动,所述第七转轴带动所述第三锥齿轮转动,所述第三锥齿轮带动所述第四锥齿轮转动,所述第四锥齿轮带动所述第八转轴转动,所述第八转轴带动所述第六皮带轮转动,所述第六皮带轮带动所述第八皮带轮转动,所述第八皮带轮带动所述第五转轴转动,所述第五转轴带动所述第五齿轮转动,所述第五齿轮带动所述第六齿轮转动,所述第六齿轮带动所述第九转轴转动,所述第九转轴带动所述第七齿轮转动,所述第七齿轮带动所述第一齿轮转动,所述第一齿轮带动所述门轴转动,所述门轴带动所述门扇转动,从而时门转动;

调速时,启动所述液压缸,所述液压杆下降,所述第四齿轮与所述第三齿轮啮合,所述第六齿轮与所述第五齿轮脱离,通过调整齿轮传动比来实现调速;

复位时,当所述第一密封板运动到最低处时,启动所述复位电机、所述水泵,所述复位电机带动所述动力轴反转复位,所述水泵将液体抽入所述压力腔中;

锁定该装置时,将所述第一单向阀关闭即可;

本装置机构简单,使用简便,运行只需要电机短时间转动即可,大大节省能源,转门转动所需能源由行人踩踏提供,且收集的能量为持续输出,大大增加了便捷性,同时本装置中设有调速装置,可在进出人员过多的情况下开启高转速避免拥堵。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的一种门锁装置及其运行方法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a-a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中c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说明书中公开的所有特征,或公开的所有方法或过程中的步骤,除了互相排斥的特征和/或步骤以外,均可以以任何方式组合。

本说明书(包括任何附加权利要求、摘要和附图)中公开的任一特征,除非特别叙述,均可被其他等效或具有类似目的替代特征加以替换。即,除非特别叙述,每个特征只是一系列等效或类似特征中的一个例子而已。

如图1-3所示,本发明装置的一种门锁装置及其运行方法,包括门框10以及设置于门框10中的调速装置,所述门框10中设有门腔13,所述门框10中设有位于所述门腔13下侧的第三转动腔65,所述门框10中设有位于所述第三转动腔65右侧的第二转动腔59,所述门框10中设有位于所述第二转动腔59右侧的第一转动腔20,所述门框10中设有位于所述第一转动腔20上侧且向上开口的反弹腔17,所述反弹腔17中滑动设有踏板16,所述踏板16下端面通过顶压弹簧18与所述反弹腔17底壁固定连接,所述踏板16下端面固定设有向下延伸至所述第一转动腔20中的齿条19,所述第一转动腔20前后壁转动设有第一转轴22,所述第一转轴22上固定设有与所述齿条19啮合的第二齿轮21,所述第一转轴22上固定设有位于所述第二齿轮21前侧的第一皮带轮23,所述第一转动腔20前后壁转动设有第二转轴25,所述第二转轴25上固定设有与所述第一皮带轮23配合的第二皮带轮26,所述第二转轴25上固定设有位于所述第二皮带轮26后侧的凸轮24,所述第一转动腔20右壁上设有第一滑槽28,所述第一滑槽28中滑动配合有滑块27,所述滑块27下端面通过弹簧与所述第一滑槽28底壁固定连接,所述滑块27左端固定设有第一连接块30,所述第一连接块30上端面固定设有与所述凸轮24外圆面相抵的第一连接杆29,所述第一连接块30前端面铰接有第一连杆31,所述第一转动腔20前后壁转动设有第三转轴32,所述第三转轴32上固定设有与所述第一连杆31下端铰接的惯性轮33,所述第三转轴32上固定设有位于所述惯性轮33后侧的第二锥齿轮85,所述第一转动腔20底壁转动设有第四转轴36,所述第四转轴36上固定设有与所述第二锥齿轮85啮合的第一锥齿轮34,所述第四转轴36上固定设有位于所述第一锥齿轮34下侧的第三皮带轮35。

有益地或示例性地,其中,所述第二转动腔59顶壁固定设有复位电机15,所述复位电机15下端面动力连接有下端与所述第二转动腔59底壁转动连接的动力轴38,所述动力轴38上固定设有第四皮带轮39,所述动力轴38上固定设有位于所述第四皮带轮39下侧且与所述第三皮带轮35配合的第七皮带轮40,所述第二转动腔59顶壁转动设有第六转轴42,所述第六转轴42中螺纹配合有第二连接杆44,所述第二连接杆44上固定设有与所述第四皮带轮39配合的第五皮带轮45,所述第二转动腔59后壁固定设有液体箱80,所述液体箱80中设有压力腔74,所述门框10中设有位于所述第二转动腔59下侧且与所述压力腔74通过过液管53连通的储液腔51,所述第二连接杆44下端延伸至所述压力腔74中且与所述压力腔74顶壁滑动配合。

有益地或示例性地,其中,所述压力腔74中设有固定连接于所述第二连接杆44下端的第二密封板43,所述压力腔74左右壁滑动配合有第一密封板41,所述第一密封板41与所述第二密封板43之间密封有缓冲气体,所述过液管53与所述储液腔51连通处设有第一单向阀50,所述压力腔74底壁固定设有水泵78,所述水泵78下端通过抽液管76与所述储液腔51连通,所述抽液管76中设有第二单向阀77,所述水泵78右端设有充液管75,所述第二转动腔59前后壁转动设有第七转轴46,所述第七转轴46上固定设有位于所述过液管53中的叶轮47,所述第七转轴46上固定设有位于所述叶轮47后侧的第三锥齿轮48,所述第二转动腔59顶壁转动设有第八转轴57,所述第八转轴57下端固定设有与所述第三锥齿轮48啮合的第四锥齿轮54,所述第八转轴57上固定设有位于所述第四锥齿轮54上侧的第六皮带轮58。

有益地或示例性地,其中,所述调速装置包括固定设置于所述第三转动腔65底壁的液压缸52,所述液压缸52上端动力连接有液压杆55,所述液压杆55上端固定设有第二连接块56,所述第二连接块56上端转动设有第九转轴64,所述第九转轴64上固定设有第四齿轮61,所述第九转轴64上固定设有位于所述第四齿轮61上侧的第六齿轮63,所述第三转动腔65顶壁转动设有花键套68,所述花键套68下端固定设有与所述第九转轴64花键配合的第七齿轮66,所述第三转动腔65上下壁转动设有第五转轴67,所述第五转轴67上固定设有与所述第六齿轮63啮合的第五齿轮62,所述第五转轴67上固定设有位于所述第五齿轮62下侧的第三齿轮60,所述第五转轴67上固定设有位于所述第三齿轮60下侧且与所述第六皮带轮58配合的第八皮带轮79。

有益地或示例性地,其中,所述门腔13上下壁转动设有向下延伸至所述第三转动腔65中的门轴12,所述第三转动腔65中设有固定连接于所述门轴12下端且与所述第七齿轮66啮合的第一齿轮14,所述门腔13中设有固定连接于所述门轴12外圆的门扇11。

初始状态下,所述第六齿轮63与所述第五齿轮62啮合。

开始工作时,行人将所述踏板16踩下,所述踏板16带动所述齿条19下降,所述齿条19带动所述第二齿轮21转动,所述第二齿轮21带动所述第一转轴22转动,所述第一转轴22带动所述第一皮带轮23转动,所述第一皮带轮23带动所述第二皮带轮26转动,所述第二皮带轮26带动所述第二转轴25转动,所述第二转轴25带动所述凸轮24转动,所述凸轮24带动所述第一连接杆29循环下降上升,所述第一连接杆29通过所述第一连杆31带动所述惯性轮33转动,所述惯性轮33带动所述第三转轴32转动,所述第三转轴32带动所述第二锥齿轮85转动,所述第二锥齿轮85带动所述第一锥齿轮34转动,所述第一锥齿轮34带动所述第四转轴36转动,所述第四转轴36带动所述第三皮带轮35转动,所述第三皮带轮35带动所述第七皮带轮40转动,所述第七皮带轮40带动所述动力轴38转动,所述动力轴38带动所述第四皮带轮39转动,所述第四皮带轮39带动所述第五皮带轮45转动,所述第五皮带轮45带动所述第六转轴42转动,所述第六转轴42带动所述第二连接杆44下降对所述压力腔74中液体加压,在所述第一单向阀50的作用下液体不能将压力全部释放,从而时所述第二密封板43与所述第一密封板41之间气体压缩进行储能,所述液体带动所述叶轮47转动,所述叶轮47带动所述第七转轴46转动,所述第七转轴46带动所述第三锥齿轮48转动,所述第三锥齿轮48带动所述第四锥齿轮54转动,所述第四锥齿轮54带动所述第八转轴57转动,所述第八转轴57带动所述第六皮带轮58转动,所述第六皮带轮58带动所述第八皮带轮79转动,所述第八皮带轮79带动所述第五转轴67转动,所述第五转轴67带动所述第五齿轮62转动,所述第五齿轮62带动所述第六齿轮63转动,所述第六齿轮63带动所述第九转轴64转动,所述第九转轴64带动所述第七齿轮66转动,所述第七齿轮66带动所述第一齿轮14转动,所述第一齿轮14带动所述门轴12转动,所述门轴12带动所述门扇11转动,从而时门转动。

调速时,启动所述液压缸52,所述液压杆55下降,所述第四齿轮61与所述第三齿轮60啮合,所述第六齿轮63与所述第五齿轮62脱离,通过调整齿轮传动比来实现调速。

复位时,当带动第一密封板41运动到最低处时,启动所述复位电机15、所述水泵78,所述复位电机15带动所述动力轴38反转复位,所述水泵78将液体抽入所述压力腔74中。

锁定该装置时,将所述第一单向阀50关闭即可。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开始工作时,行人将所述踏板踩下,所述踏板带动所述齿条下降,所述齿条带动所述第二齿轮转动,所述第二齿轮带动所述第一转轴转动,所述第一转轴带动所述第一皮带轮转动,所述第一皮带轮带动所述第二皮带轮转动,所述第二皮带轮带动所述第二转轴转动,所述第二转轴带动所述凸轮转动,所述凸轮带动所述第一连接杆循环下降上升,所述第一连接杆通过所述第一连杆带动所述惯性轮转动,所述惯性轮带动所述第三转轴转动,所述第三转轴带动所述第二锥齿轮转动,所述第二锥齿轮带动所述第一锥齿轮转动,所述第一锥齿轮带动所述第四转轴转动,所述第四转轴带动所述第三皮带轮转动,所述第三皮带轮带动所述第七皮带轮转动,所述第七皮带轮带动所述动力轴转动,所述动力轴带动所述第四皮带轮转动,所述第四皮带轮带动所述第五皮带轮转动,所述第五皮带轮带动所述第六转轴转动,所述第六转轴带动所述第二连接杆下降对所述压力腔中液体加压,在所述第一单向阀的作用下液体不能将压力全部释放,从而时所述第二密封板与所述第一密封板之间气体压缩进行储能,所述液体带动所述叶轮转动,所述叶轮带动所述第七转轴转动,所述第七转轴带动所述第三锥齿轮转动,所述第三锥齿轮带动所述第四锥齿轮转动,所述第四锥齿轮带动所述第八转轴转动,所述第八转轴带动所述第六皮带轮转动,所述第六皮带轮带动所述第八皮带轮转动,所述第八皮带轮带动所述第五转轴转动,所述第五转轴带动所述第五齿轮转动,所述第五齿轮带动所述第六齿轮转动,所述第六齿轮带动所述第九转轴转动,所述第九转轴带动所述第七齿轮转动,所述第七齿轮带动所述第一齿轮转动,所述第一齿轮带动所述门轴转动,所述门轴带动所述门扇转动,从而时门转动;

调速时,启动所述液压缸,所述液压杆下降,所述第四齿轮与所述第三齿轮啮合,所述第六齿轮与所述第五齿轮脱离,通过调整齿轮传动比来实现调速;

复位时,当所述第一密封板运动到最低处时,启动所述复位电机、所述水泵,所述复位电机带动所述动力轴反转复位,所述水泵将液体抽入所述压力腔中;

锁定该装置时,将所述第一单向阀关闭即可;

本装置机构简单,使用简便,运行只需要电机短时间转动即可,大大节省能源,转门转动所需能源由行人踩踏提供,且收集的能量为持续输出,大大增加了便捷性,同时本装置中设有调速装置,可在进出人员过多的情况下开启高转速避免拥堵。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本发明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发明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本发明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发明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发明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发明内。本发明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