滑台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336202发布日期:2018-12-19 06:34阅读:371来源:国知局
滑台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滑台,特别是一种直线滑台。

背景技术

现有工业制造设备中经常使用滑台,所述滑台的滑块上通常安装有相关功能装置(如工业相机、抓取手臂等),并通过所述滑块来调节相关功能装置的位置,以便于使用。然而,现有一些滑台都是通过人工手动方式调节相关功能装置在滑台上的位置,不符合现有工业制造日益智能化的发展趋势。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现有一些滑台通过人工手动调节功能装置在滑台上的位置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可自动驱动滑块调节位置的滑台。

一种滑台,所述滑台包括滑轨、滑块、第一同步带、第二同步带、第一驱动轴、第二驱动轴、第三驱动轴、第四驱动轴及驱动元件,所述滑块安装在所述第一同步带上且与所述滑轨滑动配合,所述第一同步带套设在所述第一驱动轴与所述第二驱动轴上,所述第二同步带套设在所述第三驱动轴与所述第四驱动轴上,且所述第三驱动轴与所述第二驱动轴连接并同步转动,所述第四驱动轴连接所述驱动元件,所述驱动元件用于驱动所述第四驱动轴转动,使得所述第四驱动轴通过所述第二同步带带动所述第三驱动轴与所述第二驱动轴同步转动,从而带动所述第一同步带移动进而带动所述滑块沿着所述滑轨滑动。

在进一步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同步带围成封闭的环形结构,所述第一驱动轴与所述第二驱动轴被套设在所述环形结构的两端,所述滑块包括基体及连接在所述基体上的滑动部,所述基体包括通槽,所述第一同步带还穿过所述通槽使得所述滑块安装在所述第一同步带上,所述滑动部与所述滑轨滑动连接。

在进一步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基体邻近所述通槽的两侧还具有缺口,所述缺口与所述通槽连通,所述第一同步带经由一个缺口进入所述通槽并从另一个缺口穿出,所述滑块还包括与所述缺口对应的压板,所述压板安装在所述缺口处并将所述第一同步带夹于所述基体与所述压板之间;所述缺口处的所述基体上具有凹凸结构,所述压板与所述凹凸结构将配合将所述第一同步带夹于其间。

在进一步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滑块还包括连接于所述基体相对两侧的侧板,所述滑台还包括上盖板、左盖板、右盖板及底座,所述滑轨设置在所述底座上,所述左盖板与所述右盖板分别位于所述底座的两侧,所述第一同步带、第一驱动轴及所述滑块的基体与滑动部均被收容于所述底座、所述左盖板及所述右盖板围成的收容空间中,所述上盖板设置于所述滑块的基体远离所述滑轨的一侧且所述上盖板的至少部分收容于所述基体及所述侧板围成的收容空间中,所述侧板的顶面均高于所述上盖板的顶面。

在进一步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滑台还包括第一安装座及第二安装座,所述第一安装座也被收容于所述底座、所述左盖板及所述右盖板围成的收容空间中且邻近所述左盖板设置,所述第一驱动轴安装在所述第一安装座上,所述第二驱动轴、所述第三驱动轴及第四驱动轴安装在所述第二安装座上。

在进一步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安装座包括收容固定部及安装部,所述收容固定部将所述第二驱动轴收容固定于其内,所述安装部包括第一安装孔及第二安装孔,所述第三驱动轴安装于所述第一安装孔中,所述第四驱动轴安装在所述第二安装孔中;所述驱动元件包括马达主体及连接于所述马达主体上的电连接端子,所述马达主体连接所述第四驱动轴并用于驱动所述第四驱动轴转动。

在进一步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滑轨沿第一轴延伸,所述驱动元件与所述收容固定部邻近设置且均位于所述安装部的同一侧,所述第一安装孔与所述第二安装孔的沿所述第一轴排列,所述驱动主体与所述电连接端子沿垂直于所述第一轴的第二轴排列。

在进一步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滑轨沿第一轴延伸,所述驱动元件与所述收容固定部邻近设置且均位于所述安装部的同一侧,所述第一安装孔与所述第二安装孔的沿垂直于所述第一轴的第二轴排列,所述驱动主体与所述电连接端子也沿垂直于所述第一轴的所述第二轴排列。

在进一步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滑轨沿第一轴延伸,所述驱动元件与所述收容固定部邻近设置且均位于所述安装部的同一侧,所述第一安装孔与所述第二安装孔的沿垂直于所述第一轴的第二轴排列,所述驱动主体与所述电连接端子沿所述第一轴排列。

在进一步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滑台可以进一步包括缓冲垫,所述缓冲垫安装在所述滑轨与所述左盖板或所述右盖板之间,用于在所述滑轨与所述左盖板或所述右盖板之间起缓冲作用。

本发明滑台设置有所述第一同步带、第二同步带、所述第一驱动轴、第二驱动轴、第三驱动轴、第四驱动轴及驱动元件,所述驱动元件驱动所述第四驱动轴转动,使得所述第四驱动轴通过所述第二同步带带动所述第三驱动轴与所述第二驱动轴同步转动,从而带动所述第一同步带移动进而带动所述滑块沿着所述滑轨滑动,进而只需要使用相关控制系统控制所述驱动元件即可实现滑块在滑台上的位置调整,可见,所述滑台更符合现有工业制造日益智能化的发展趋势。

此外,通过设置两组同步带及两组驱动轴,可以较为灵活的调整所述第三驱动轴、第四驱动轴及驱动元件及其周边元件(第二安装部及外壳)的位置,便于安装并适应不同结构的工业制造设备。

进一步地,通过在所述滑块设置穿过所述第一同步带的通槽,可使得所述滑块较为简便的安装在所述第一同步带上,进一步通过所述缺口、相关压板可保证所述第一同步带与所述滑块之间的固定可靠性,所述凹凸结构的设计也可以便于进一步减少接触面积,增加接触强度。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上盖板设置于所述滑块远离所述滑轨的一侧,且所述上盖板盖设于所述左盖板顶面与所述右盖板顶面,所述上盖板可以有效阻挡碎屑及粉尘等进入滑台内部(如滑块与滑轨之间),从而避免碎屑及粉尘影响所述滑台运动,同时,所述上盖板与所述左盖板顶面及所述右盖板顶面固定,从而所述上盖板也可以较为简单的固定在所述左盖板顶面及所述右盖板顶面。

进一步地,在一种实施方式中,通过贯穿所述上盖板的螺丝将所述上盖板锁固在所述左盖板及所述右盖板上,由于从顶部安装及拆卸螺丝等较为直观、方便,从而使得所述滑台的结构及安装、拆卸均较为简单。

更进一步地,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上盖板的至少部分被收容于所述基体及所述侧板围成的收容空间中,且所述侧板的顶面均高于所述上盖板的顶面,可使所述滑台更方便安装工业相机、抓取机械手等功能装置。

此外,通过设置所述感应片及原点开关,可以对所述滑块进行定位,方便使用。

另外,通过所述感应片、第一极限开关及第二极限开关,可避免所述滑块滑出所述第一极限位置及第二极限位置,造成损坏、降低效率及难于定位等问题。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滑台第一实施方式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所示滑台的立体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2所示滑台的部分元件立体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2所示滑台一种实施例的底座、滑轨及右盖板的立体分解示意图。

图5是图1所示滑台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滑台第二实施方式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滑台第三实施方式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发明滑台第四实施方式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发明滑台第五实施方式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如下具体实施方式将结合上述附图进一步说明本发明。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

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发明,但是本发明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发明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应用,因此本发明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方式的限制。

其次,本发明结合示意图进行详细描述,在详述本发明实施方式时,为便于说明,表示器件结构的剖面图会不依一般比例作局部放大,而且所述示意图只是示例,其在此不应限制本发明保护的范围。此外,在实际制作中应包含长度、宽度及深度的三维空间尺寸。

下面通过实施方式详细描述。

请参阅图1、图2及图3,图1是本发明滑台100第一实施方式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所示滑台100的立体分解结构示意图,图3是图2所示滑台100的部分元件立体分解结构示意图。所述滑台100包括滑块110、滑轨120、第一同步带131、第二同步带132、第一驱动轴141、第二驱动轴142、第三驱动轴143、第四驱动轴144、驱动元件150、上盖板161、左盖板162、右盖板163、底座164、第一安装座171、第二安装座172、及外壳177。

所述滑块110安装在所述第一同步带131上且与所述滑轨120滑动配合。所述第一同步带131同时套设在所述第一驱动轴141与所述第二驱动轴142上。所述第二同步带132同时套设在所述第三驱动轴143与所述第四驱动轴144上,且所述第三驱动轴143与所述第二驱动轴142连接并同步转动。所述第四驱动轴144连接所述驱动元件150。所述驱动元件150用于驱动所述第四驱动轴144转动,使得所述第四驱动轴144通过所述第二同步带132带动所述第三驱动轴143与所述第二驱动轴142同步转动,从而带动所述第一同步带131移动进而带动所述滑块110沿着所述滑轨120滑动。

所述第一同步带131围成封闭的环形结构,所述第一驱动轴141与所述第二驱动轴142被套设在所述环形结构的两端。所述滑块110包括基体111、连接在所述基体111底部的滑动部112、连接于所述基体111相对两侧的侧板113。所述基体111包括通槽114,所述第一同步带131还穿过所述通槽114使得所述滑块110安装在所述第一同步带131上,所述滑动部112与所述滑轨120滑动连接。

所述基体111邻近所述通槽114的两侧还具有缺口115,所述缺口115与所述通槽114连通,所述第一同步带131经由一个缺口115进入所述通槽114并从另一个缺口115穿出。所述滑块110还包括与所述缺口115对应的压板116,所述压板116安装在所述缺口115处并将所述第一同步带131夹于所述基体111与所述压板116之间。所述缺口115处的所述基体111上具有凹凸结构117,所述压板116与所述凹凸结构117配合将所述第一同步带131夹于其间。

所述滑动部112均有滑槽118,所述滑轨120收容于所述滑槽118中从而与所述滑动部112滑动连接,所述滑动部112及所述滑轨120的数量均为两个,所述两个滑轨120相互平行。

所述滑轨120设置在所述底座164上,所述左盖板161与所述右盖板162分别位于所述底座164的相对两侧。所述第一同步带131、第一驱动轴141及所述滑块110的基体111与滑动部112均被收容于所述底座164、所述左盖板162及所述右盖板163围成的收容空间中。所述上盖板161设置于所述滑块110的基体111远离所述滑轨120的一侧且所述上盖板161的至少部分收容于所述基体111及所述侧板113围成的收容空间中,所述侧板113的顶面均高于所述上盖板161的顶面。具体地,所述上盖板161的两侧与所述左盖板162的顶面及所述右盖板163的顶面通过贯穿所述上盖板161的螺丝锁固;所述左盖板162与所述右盖板163上的所述螺丝的数量相同、位置对称且均为至少两个。

所述底座164包括底板165及侧壁166,所述滑轨120可以通过螺丝锁固在所述底板165上,所述底板165的两端分别连接所述左盖板162的下部及所述右盖板163的下部,所述侧壁166连接于所述左盖板162及所述右盖板163之间。

进一步地,请参阅图4,图4是图2所示滑台一种实施例的底座164、滑轨120及右盖板163的立体分解示意图。所述滑台100可以进一步包括缓冲垫181,所述缓冲垫181安装在所述滑轨120与所述左盖板162及/或所述右盖板163之间,具体地,可以套设在所述滑轨120的端部、所述左盖板162或所述右盖板163上的定位柱的端部,用于在所述滑轨120与所述左盖板162或所述右盖板163之间起缓冲作用。

所述滑台100还包括设置于所述侧板113上的感应片190及设置于所述侧壁166上的原点开关191、设置于所述侧壁166邻近所述右盖板163处的第一极限保护开关192及设置于所述侧壁166邻近所述左盖板162处的第二极限保护开关193。当所述感应片190位于所述原点开关191处,所述滑块110位于起点位置。所述原点开关191位于所述第一极限保护开关192与所述第二极限保护开关193之间且邻近所述第一极限保护开关192。当所述感应片190位于所述第一极限保护开关192处,所述滑块110位于第一极限位置,当所述感应片190位于所述第二极限保护开关193处,所述滑块110位于第二极限位置,所述滑块110用于在所述第一极限位置于所述第二极限位置之间滑动。

所述第一安装座171也被收容于所述底座164、所述左盖板162及所述右盖板163围成的收容空间中且邻近所述左盖板161设置,所述第一驱动轴141安装在所述第一安装座171上,所述第二驱动轴142、所述第三驱动轴143及第四驱动轴144安装在所述第二安装座172上。

所述第二安装座172包括收容固定部173及安装部174,所述收容固定部173将所述第二驱动轴142收容固定于其内。所述安装部174包括第一安装孔175及第二安装孔176,所述第三驱动轴143安装于所述第一安装孔175中,所述第四驱动轴144安装在所述第二安装孔176中。

所述驱动元件150包括马达主体151及连接于所述马达主体151上的电连接端子152,所述马达主体151连接所述第四驱动轴144并用于驱动所述第四驱动轴144转动。所述驱动元件150可以为马达。所述外壳177罩设于所述驱动元件150外。

图5是图1所示滑台100的部分结构示意图。本实施方式中,所述滑轨120沿第一轴x延伸,所述驱动元件150与所述收容固定部173邻近设置且均位于所述安装部174的同一侧,所述第一安装孔175与所述第二安装孔176的沿所述第一轴x排列,所述驱动主体151与所述电连接端子152沿垂直于所述第一轴x的第二轴y排列。

所述滑台100工作时,所述驱动元件150驱动所述第四转轴144转动,通过所述第二同步带132、所述第三驱动轴143带动所述第二驱动轴142转动,所述第二驱动轴142进一步带动所述第一同步带131移动,从而带动所述滑块110沿所述滑轨120滑动。具体地,所述滑块110可以带动感应片190从所述原点开关191所在位置处滑动至所述第二极限开关193所在位置处,通过所述感应片190及所述第二极限开关193之间的配合,与所述滑台100电连接的控制系统可以获知所述滑块110到达所述第二极限位置,从而控制所述驱动元件150反向转动从而所述第四转轴144反向转动并带动所述滑块110沿所述滑轨120滑动,使得所述滑块110及感应片190从所述第二极限位置向所述第一极限位置运动。所述滑块110可以从所述第二极限开关193所在位置处滑动至所述第一极限开关192所在位置处,通过所述感应片190及所述第一极限开关191之间的配合,与所述滑台100电连接的控制系统可以获知所述滑块110到达所述第一极限位置,从而控制所述驱动元件150反向转动从而所述第一同步带131移动并带动所述滑块110沿所述滑轨120朝反向滑动。

本发明滑台100设置有所述第一同步带131、第二同步带132、所述第一驱动轴141、第二驱动轴142、第三驱动轴143、第四驱动轴144及驱动元件150,所述驱动元件150驱动所述第四驱动轴144转动,使得所述第四驱动轴144通过所述第二同步带131带动所述第三驱动轴143与所述第二驱动轴144同步转动,从而带动所述第一同步带131移动进而带动所述滑块110沿着所述滑轨120滑动,进而只需要使用相关控制系统控制所述驱动元件150即可实现滑块110在滑台100上的位置调整,可见,所述滑台100更符合现有工业制造日益智能化的发展趋势。

此外,通过设置两组同步带131、132及两组驱动轴141与142、143与144,可以较为灵活地调整所述第三驱动轴143、第四驱动轴144及驱动元件150及其周边元件(第二安装部172及外壳177)的位置,便于安装并适应不同结构的工业制造设备。具体地,所述第三驱动轴143、第四驱动轴144及驱动元件150及其周边元件(第二安装部172及外壳177)的其他位置及安装方式可如图6-9所示的实施方式所示。

进一步地,通过在所述滑块110设置穿过所述第一同步带131的通槽118,可使得所述滑块110较为简便的安装在所述第一同步带131上,进一步通过所述缺115口、相关压板116可保证所述第一同步带131与所述滑块110之间的固定可靠性,所述凹凸结构117的设计也可以便于进一步减少接触面积,增加接触强度。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上盖板161设置于所述滑块110远离所述滑轨120的一侧,且所述上盖板161盖设于所述左盖板162顶面与所述右盖板162顶面,所述上盖板161可以有效阻挡碎屑及粉尘等进入滑台100内部(如滑块110与滑轨120之间),从而避免碎屑及粉尘影响所述滑台100运动,同时,所述上盖板161与所述左盖板162顶面及所述右盖板163顶面固定,从而所述上盖板161也可以较为简单的固定在所述左盖板162顶面及所述右盖板163顶面。

进一步地,在一种实施方式中,通过贯穿所述上盖板161的螺丝将所述上盖板161锁固在所述左盖板162及所述右盖板163上,由于从顶部安装及拆卸螺丝等较为直观、方便,从而使得所述滑台100的结构及安装、拆卸均较为简单。

更进一步地,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上盖板161的至少部分被收容于所述基体111及所述侧板113围成的收容空间中,且所述侧板113的顶面均高于所述上盖板161的顶面,可使所述滑台100更方便安装工业相机、抓取机械手等功能装置。

此外,通过设置所述感应片190及原点开关191,可以对所述滑块110进行定位,方便使用。

另外,通过所述感应片190、第一极限开关192及第二极限开关193,可避免所述滑块110滑出所述第一极限位置及第二极限位置,造成损坏、降低效率及难于定位等问题。

请参阅图6,图6是本发明滑台第二实施方式的部分结构示意图。本实施方式中,滑轨120沿第一轴x延伸,驱动元件150与收容固定部173邻近设置且均位于安装部174的第一侧(如左侧),第一安装孔与第二安装孔沿垂直于第一轴x的第二轴y排列,驱动主体151与电连接端子152也沿垂直于第一轴x的所述第二轴y排列。

请参阅图7,图7是本发明滑台第三实施方式的部分结构示意图。本实施方式中,滑轨120沿第一轴x延伸,驱动元件150与收容固定部173邻近设置且均位于安装部174的第一侧(如右侧),第一安装孔与第二安装孔的沿垂直所述于第一轴x的第二轴y排列,驱动主体151与电连接端子152也沿垂直于第一轴x的所述第二轴y排列。安装部174大致呈长方体状,第三实施例中所述第二侧和第二实施例中的所述第一侧为安装部174的相对设置的两个侧面。

请参阅图8,图8是本发明滑台第四实施方式的部分结构示意图。滑轨120沿第一轴x延伸,驱动元件150与收容固定部173邻近设置且均位于安装部174的同一侧,第一安装孔与第二安装孔的沿垂直于所述第一轴x的第二轴y排列,驱动主体151与电连接端子152沿所述第一轴x排列,所述电连接端子152沿着远离所述滑轨120的方向伸出。

请参阅图9,图9是本发明滑台第五实施方式的部分结构示意图。滑轨120沿第一轴x延伸,驱动元件150与收容固定部173邻近设置且均位于安装部174的同一侧,第一安装孔与第二安装孔的沿垂直于所述第一轴x的第二轴y排列,驱动主体151与电连接端子152沿垂直于所述第一轴x的所述第二轴y排列,且所述驱动主体151邻近底座164,且所述电连接端子152沿着远离上盖板161的方向伸出。第五实施例中驱动主体151与电连接端子152的排列与第三实施例中驱动主体151与电连接端子152的排列均为沿第二轴y设置,但延伸方向相反。具体地,如果将第二轴y划分成y轴正方向和y轴负方向,则第五实施例中驱动主体151与电连接端子152的排列沿y轴负方向排列,而第三实施例中驱动主体151与电连接端子152的排列沿y轴正方向排列。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并非因此限制本发明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发明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