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室门防夹手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172110发布日期:2018-12-07 22:02阅读:785来源:国知局
教室门防夹手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教室门防夹手装置。



背景技术:

校园安全事故时有发生,尤其发生在中学、小学及幼儿园居多,经调查发现,针对教室门所发生的夹手事故较为频繁,给学生、家长及学校带来无法抹去的伤痛和遗憾。究根到底,发生教室门夹手事故,基本都是小孩开关门时因注意力不集中、游戏玩耍、自我保护意识不强等时发生。

现有的门的门板与门框之间基本都是铰链连接结构,通过转动门即可将门打开或关闭,为了避免发生夹手事故,一般都是在门后设置有门吸,用于将门固定打开,然而学校因学生调皮好动,采用门吸并不能保证学生不对门进行开启或关闭操作,因此在实际使用过程中仍有发生夹手事故。因此,有必要对现有的教室门进行改造。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的不足之处,本实用新型旨在提供一种教室门防夹手装置,其设计科学合理,稳定可靠,可有效地防止学生在打闹玩耍或使用过程等夹手,避免出现意外事故。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一种教室门防夹手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活动定位于教室门顶部的防夹挡杆,该防夹挡杆顶部高于所述教室门顶沿且该防夹挡杆位于所述教室门与教室门框之间,其中,还包括与所述教室门相对固定的基准块,所述防夹挡杆下部贯穿于所述基准块上且与之相对滑动设置,所述教室门上具有驱动所述防夹挡杆沿所述教室门向下移动的拉索,该拉索连接于所述防夹挡杆下端上,在所述防夹挡杆上具有与所述基准块相平行的定位部,所述定位部与所述基准块之间设置弹性件,该弹性件两端固定定位于所述定位部、基准块上,所述基准块、弹性件、防夹挡杆及其上的定位部组成驱动该防夹挡杆沿所述教室门向上移动回位的回位系统,该拉索连接于所述教室门的双面把手上,由该双面把手的转动带动所述拉索驱动所述防夹挡杆下移,该回位系统则带动所述防夹挡杆上移回位。

进一步的,所述弹性件为弹簧,其套置于所述防夹挡杆下端上。

进一步的,包括固定定位于所述教室门上部的水平滑轨、滑动设置于该水平滑轨上的定位座、将所述定位座锁紧定位于所述教室门上的锁紧销,其中,所述基准块固定定位于所述定位座上,所述防夹挡杆设置于所述定位座上且可沿该定位座滑动。

进一步的,以所述防夹挡杆所在的教室门大面为正面,另一大面为反面,则当所述定位座、防夹挡杆均处于所述教室门正面时,所述防夹挡杆为直杆;当所述定位座处于所述教室门背面,防夹挡杆处于所述教室门正面时,该防夹挡杆为“Π”形的下框结构,其一侧处于所述教室门正面,另一侧处于所述教室门背面并设置于所述定位座上。

进一步的,所述防夹挡杆面向所述教室门框的位置上具有弹性垫。

进一步的,所述双面把手上具有绞盘,所述拉索定位于该绞盘的盘缘上。

进一步的,所述定位座、水平滑轨均嵌于所述教室门内,且该定位座外端面与其所在的所述教室门面相平齐。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设计科学合理,稳定可靠,通过防夹挡杆对教室门以教室门框为基准进行实时阻挡,即在非人工干预的情况下教室门不会被关紧,能够自动在教室门与教室门框之间留下足够的缝隙,即可有效地防止学生在打闹玩耍或使用过程等夹手,避免出现意外事故。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简图;

图2是图1中P部分的放大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一种结构的示意简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另一种结构的示意简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及附图来进一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

一种如图1-4所示的教室门防夹手装置,其包括活动定位于教室门1顶部的防夹挡杆9,该防夹挡杆9顶部高于教室门1顶沿且该防夹挡杆9位于教室门 1与教室门框之间,其中,教室门1上具有驱动防夹挡杆9沿教室门1向下移动的拉索4、及驱动该防夹挡杆9沿教室门1向上移动回位的回位系统,该拉索4 连接于教室门1的双面把手2上,由该双面把手2的转动带动拉索4驱动防夹挡杆9下移,该回位系统则带动防夹挡杆9上移回位。

具体地,防夹手装置包括与教室门1相对固定的基准块7,防夹挡杆9下部贯穿于基准块7上且与之相对滑动设置,拉索4连接于防夹挡杆9下端上;在防夹挡杆9上具有与基准块7相平行的定位部10,定位部10与基准块7之间设置弹性件8,该弹性件8两端固定定位于定位部10、基准块7上,其中,基准块7、弹性件8、防夹挡杆9及其上的定位部10组成回位系统。当拉索4向下拉动,使得防夹挡杆9下移,压缩弹性件8,当防夹挡杆9下移至其顶端与教室门1顶沿相平齐,则教室门1可完全关闭于教室门框内;当推开教室门1时,由于拉索4无下拉力,在弹性件8的弹力作用下,使得防夹挡杆9回位,下次教室门1关闭时则防夹挡杆9将使得教室门1与教室门框之间预留间隙,从而防止夹手。本例中,该弹性件8为弹簧,其套置于防夹挡杆9下端上。当然,实际应用中,可采用多个弹簧等弹性件,在定位部10与基准块7之间形成力平衡,一样可实现平衡回位功能。

本案还可以,防夹手装置包括固定定位于教室门1上部的水平滑轨6、滑动设置于该水平滑轨6上的定位座5、将定位座5锁紧定位于教室门1上的锁紧销12,其中,基准块7固定定位于定位座5上,防夹挡杆9设置于定位座5上且可沿该定位座5滑动。通过水平滑轨6及定位座5的滑动定位,可调整防夹挡杆9在教室门1上的具体位置,以调整教室门1与教室门框之间的防夹间隙。

对于防夹挡杆9、定位座5在教室门1上的相对位置,可多种应用,以防夹挡杆9所在的教室门1大面为正面,另一大面为反面,如图3所示,则当定位座5、防夹挡杆9均处于教室门1正面时,防夹挡杆9为直杆;而图4所示,则当定位座5处于教室门1背面,防夹挡杆9处于教室门1正面时,该防夹挡杆9 为“Π”形的下框结构,其一侧处于教室门1正面,另一侧处于教室门1背面并设置于定位座5上,此时为了方便防夹挡杆9与定位座5之间的配合,该防夹挡杆9的下框结构中,处于教室门1背面的防夹挡杆9长度大于处于教室门1 正面的防夹挡杆9长度。

为了保证防夹挡杆9与教室门1之间尽可能贴合而省力,则可将定位座5、水平滑轨6均嵌于教室门1内,且该定位座5外端面与其所在的教室门1面相平齐。该嵌设方式也可以为多种,比如在教室门1上设置凹槽或滑道等均可。

在防夹挡杆9面向教室门框的位置上具有弹性垫11,防止教室门1在关闭过程中发生猛烈撞击而损坏防夹挡杆9乃至整个防夹手装置,或者避免产生过大的噪音影响教室内学生的日常作业。

最后,双面把手2上具有绞盘3,拉索4定位于该绞盘3的盘缘上,通过双面把手2带动绞盘3转动,绞盘3对拉索4进行拉动,合理且省力。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技术方案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原理以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适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原理;同时,对于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依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在具体实施方式以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所述,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