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机器人折叠连杆布线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531958发布日期:2018-09-25 21:42阅读:172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机器人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机器人折叠连杆布线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强势崛起,智能家居产品得到了飞速发展,移动机器人开始进入到各种场所中。目前移动机器人一般包括用于头部组件,底部运动组件,以及用于将所述头部组件和底部运动组件连接起来的连接组件,现有的移动机器人的连接组件一般为一个整体,无法折叠,其携带非常不方便,因此需要设计可折叠的连接组件。同时,由于连接组件可以折叠,如何在可折叠的连接组件中布置头部组件与底部运动组件之间的通信线缆也是一大难题。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机器人折叠连杆布线装置,其通信线缆可在折叠处通过,且在折叠时不会对线缆造成干涉或损伤。

具体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机器人折叠连杆布线装置,其包括:中空的上连接杆,所述上连接杆的下端设有上连接关节,所述上连接关节包括与所述上连接杆固定连接的中空的上连接部以及与所述上连接部固定连接的上关节,所述上连接部与所述上连接杆的内部连通,所述上关节的右侧设有容纳空间,所述容纳空间的右侧设有开口,所述容纳空间的左侧设有挡板,所述上连接部的下端设有与所述容纳空间连通的上通孔;中空的下连接杆,所述下连接杆的上端设有下连接关节,所述下连接关节包括与所述下连接杆固定连接的中空的下连接部以及与所述下连接部固定连接的且左右贯通的第一下关节,所述下连接部与所述下连接杆的内部连通,所述第一下关节的左端的内表面向内延伸设有第一限位台,所述第一下关节的左端面与所述上关节的右端面贴合,所述下连接部的上端设有与所述第一下关节连通的下通孔;以及第一套筒,所述第一套筒的右端设有套筒口,所述第一套筒的左端设有第一底板,所述第一套筒的筒壁的右端外表面上向外延伸设有第二限位台,所述第一套筒从所述第一下关节的右侧伸入所述上关节的容纳空间内,以使所述第二限位台与所述第一限位台贴合,所述第一底板卡合在所述挡板的右侧,所述第一套筒的筒壁上设有与所述上通孔连通的套筒通孔;所述挡板和所述第一底板通过松紧螺钉固定连接在一起。

优选的,所述上连接杆与所述上连接部通过铆钉固定连接在一起,所述下连接杆与所述下连接部通过铆钉固定连接在一起。

优选的,所述下连接关节还包括左右贯通的第二下关节,所述上关节连接在所述第一下关节和所述第二下关节之间。

优选的,所述第二下关节内套设有第二套筒,所述第二套筒的右端设有第二底板,所述第二下关节的内表面向内延伸设有第三限位台,所述第二套筒的筒壁外周面上向外延伸有第四限位台,所述第二套筒从所述第二下关节的左侧伸入以使所述第三限位台与所述第四限位台贴合,且所述第二底板卡合在所述挡板的左侧,所述松紧螺钉从左至右依次穿过所述第二底板、所述挡板和所述第一底板将所述上关节,所述第一下关节以及所述第二下关节连接在一起。

优选的,所述第一底板与所述挡板贴合的一侧设有卡凸,所述挡板与所述第一底板贴合的一端设有与所述卡凸卡合的凹槽。

优选的,所述第一套筒可在所述第一下关节内转动,所述第二限位台与所述第一限位台贴合的面上设有第一锯齿,所述第一限位台与所述第二限位台贴合的面上设有与所述第一锯齿配合的第二锯齿。

优选的,所述第二底板与所述挡板贴合的一侧设有卡槽,所述挡板与所述第二底板贴合的一侧设有与所述卡槽卡合的凸筋。

优选的,所述第二套筒可在所述第二下关节内转动,所述第二套筒的外周上向外延伸有第一限位凸台,所述第二下关节的内表面上向内延伸有第二限位凸台,所述第一限位凸台所对应的圆心角与所述第二限位凸台所对应的圆心角之和小于360度。

优选的,所述第一限位凸台所对应的圆心角与所述第二限位凸台所对应的圆心角之和大于180度小于360度。

优选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罩设在所述第一下关节上的第一装饰盖,以及罩设在所述第二下关节上的第二装饰盖。

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机器人折叠连杆布线装置,其上连接杆和下连接杆之间可折叠并调整折叠角度,内部通信线缆可在折叠处自由通过,且在上连接杆和下连接杆折叠的过程中,不会对线缆造成干涉或者损坏。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机器人折叠连杆布线装置的整体组装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机器人折叠连杆布线装置的结构爆炸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机器人折叠连杆布线装置的局部半剖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机器人折叠连杆布线装置的第一下关节和第一套筒的结构配合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机器人折叠连杆布线装置的第二下关节和第二套筒的结构配合示意图;以及

图6是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机器人折叠连杆布线装置的装配半剖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所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左”、“右”、“前”、“后”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及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及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本实用新型中的“第一”、“第二”等术语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及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下面结合图1~图4对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机器人折叠连杆布线装置做详细说明。

参照图1、2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机器人折叠连杆布线装置,其包括中空的上连接杆10,中空的下连接杆30,第一套筒50以及松紧螺钉60。上连接杆10和下连接杆30通过松紧螺钉60连接在一起,通过调节松紧螺钉60,可以折叠上连接杆10和下连接杆30,或调节上连接杆10和下连接杆30之间的折叠角度。

具体的,上连接杆10的下端设有上连接关节,上连接关节包括中空的上连接部21及上关节22。其中,上连接部21与上连接杆10固定连接,上连接部21与上连接杆10的内部连通,上关节22与上连接部21固定连接。上关节22的右侧设有容纳空间(图中未示出),容纳空间的右侧为开口,左侧设有挡板23,上连接部21的下端设有与容纳空间连通的上通孔24(如图3所示),进而,上连接杆10、上连接部21以及上关节22内部实现相互连通。

下连接杆30的上端设有下连接关节,下连接关节包括左右贯通的第一下关节40以及中空的下连接部41。其中,下连接部41与下连接杆30固定连接,且下连接部41与下连接杆30的内部连通,第一下关节40与下连接部41固定连接,第一下关节40的左端的内表面向内延伸设有第一限位台42,下连接部41的上端设有与第一下关节40连通的下通孔44(如图3所示),进而,下连接杆30与第一下关节40内部实现相互连通。

如图3、图4所示,第一套筒50的右端为套筒口(图中未标注),左端设有第一底板51,在第一套筒50的筒壁右端的外表面上向外延伸设有第二限位台52,第一套筒50的筒壁上设有与上通孔24连通的套筒通孔53,第一底板51卡合在挡板23的右侧,挡板23和第一底板51通过松紧螺钉60固定连接在一起。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机器人折叠连杆布线装置在组装时,第一套筒50从第一下关节40的右侧伸入上关节22的容纳空间内,以使第二限位台52与第一限位台42贴合,第一底板51卡合在挡板23的右侧,且第一下关节40的左端面与上关节22的右端面贴合在一起,然后拧紧松紧螺钉60即可。通过上通孔24,下通孔44及套筒通孔53,可以实现上连接杆10,上关节22,第一套筒50,第一下关节40和下连接杆20内部空间的连通,进而,机器人的通信线缆100,如图6所示的走向,可以布置在上连接杆10和下连接杆20的内部。即,与机器人的头部组件连接的通信线缆100从上连接杆10的内部依次通过上连接部21、上通孔24、套筒通孔53、套筒内部、第一下关节40内部、下通孔44、下连接部41以及下连接杆30连接至机器人的底部组件。

可以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对于上连接部21与上关节22之间的连接方式没有特殊限定,例如上连接部21和上关节22可以一体成型为一个整体,也可以为两个单独的部件,两个部件固定连接在一起即可。同样的,本实用新型对于下连接部41与第一下关节40之间的连接方式没有特殊限定,例如下连接部41与第一下关节40可以一体成型为一个整体,也可以为两个单独的部件,两个部件固定连接在一起即可。

螺钉连接的方式及原理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所公知,本实用新型对此不再进行赘述,例如,在本实用新型中,松紧螺钉60与螺母90相配合,将挡板23和第一底板51连接在一起,通过调整松紧螺钉60的松紧,可以折叠上连接杆10和下连接杆30的折弯,方便携带。同时,上连接杆10和下连接杆30之间的折叠角度可以自由调节,以适用不同的场景及需求。

例如,在需要对上连接杆10和下连接杆30进行折叠,或者需要调节上连接杆10和下连接杆30之间的折叠角度时,首先拧松松紧螺钉60,折叠上连接杆10和下连接杆30或调节上连接杆10和下连接杆30之间的折叠角度达到所需角度时,然后再次拧紧松紧螺钉60,将连接杆的折叠状态或折叠角度固定下来,即可实现连接杆的折叠或者折叠角度的调节。

同时,由于第一套筒50的左侧的第一底板51卡合在上关节22的挡板23上,进而,第一套筒50与上关节22的相对位置固定,在折叠上连接杆10,上关节22转动的同时,第一套筒50随着上关节22同步转动,进而,第一套筒50上的套筒通孔53和上通孔24的位置始终对应,保持连通,即第一套筒50与上关节22的内部始终保持连通,进而,不会在转动的过程中造成线缆卡住、纠结或破损。

可以理解的是,可以采用本领域常用的各种卡合方式将第一套筒50的第一底板51卡合在上关节22的挡板23的右侧,本实用新型对此没有特殊限定。优选的,参照图3、图4所示,第一底板51上与挡板23贴合的一侧设有卡凸54,挡板23上与第一底板51贴合的一端设有与卡凸54卡合的凹槽(图中未标注)。通过卡凸54和凹槽的配合,将挡板23与第一底板51卡合在一起。可以理解的是,可以设置多个卡凸54,对应的,凹槽也设置为多个。

第一套筒50可在第一下关节40内转动,进而,在折叠上连接杆10时,第一套筒50可随着上连接关节转动。为进一步提高上连接杆10和下连接杆30之间的连接稳定性,参照图4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第二限位台52上与第一限位台42贴合的面上设有第一锯齿55,第一限位台42上与第二限位台52贴合的面上设有与第一锯齿55配合的第二锯齿43。进而,在拧紧松紧螺钉60时,由于第一锯齿55和第二锯齿43的啮合,可以进一步提高上连接杆10和下连接杆20之间的连接稳定性。

可以理解的是,上连接杆10与上连接部21之间,以及下连接杆30与下连接部41之间也可以采用各种常用的方法及结构进行连接,本实用新型对此没有特殊限定。例如,上连接杆10可以与上连接部21一体成型为一个整体,上连接杆10也可以与上连接部21为两个单独的部件,两个部件固定连接在一起即可。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中所示的A处,上连接杆10与上连接部21通过铆钉(图中未示出)固定连接在一起,例如,上连接部21的上端套设在上连接杆10内,然后在上连接部21与上连接杆10的连接处通过铆钉将两者固定连接在一起即可。

同样的,下连接杆30可以与下连接部41一体成型为一个整体,下连接杆30也可以与下连接部41为两个单独的部件,两个部件固定连接在一起即可。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中所示的B处,下连接杆30与下连接部41通过铆钉(图中未示出)固定连接在一起,例如,下连接部41的下端套设在下连接杆30内,然后在下连接部41与下连接杆30的连接处通过铆钉将两者固定连接在一起。

进一步的,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为提高上连接关节和下连接关节之间的连接稳定性,如图1-3所示,下连接关节还包括第二下关节70,上关节22连接在第一下关节40和第二下关节70之间。进而,在拧紧松紧螺钉60后,通过两侧的第一下关节40和第二下关节70将上关节22夹紧,可以进一步提高上连接关节和下连接关节之间的连接强度。

进一步的,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第二下关节70为左右贯通的结构,其内部套设有第二套筒80,第二套筒80的右端设有第二底板81,第二下关节70的内表面向内延伸设有第三限位台71,第二套筒80的筒壁外周面上向外延伸有第四限位台82。在组装时,第二套筒80从第二下关节70的左侧伸入,以使第三限位台71与第四限位台82贴合,第二底板81卡合在挡板23的左侧,且第二下关节70的右端面与上关节22的左端面贴合,通过松紧螺钉60从左至右依次穿过第二底板81、挡板23和第一底板51将第二下关节70,上关节22,以及第一下关节40连接在一起。

可以理解的是,可以采用本领域常用的各种卡合方式将第二套筒80的第二底板81卡合在上关节22的挡板23的左侧,本实用新型对此没有特殊限定。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参照图5所示,第二底板81上与挡板23贴合的一侧设有卡槽83,挡板23上与第二底板81贴合的一侧设有与卡槽83卡合的凸筋(图中未标注),进而,通过凸筋与卡槽83的配合,将第二底板81与挡板23卡合在一起。同样的,可以设置多个凸筋,对应的,可以设置多个卡槽83。

第二套筒80可在第二下关节70内转动,进而,在折叠上连接杆10时,第二套筒80也可随着上连接关节转动。参照图5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第二套筒80的外周上向外延伸有第一限位凸台84,第二下关节70的内表面上向内延伸有与第一限位凸台84配合的第二限位凸台72,第一限位凸台84所对应的圆心角与第二限位凸台72所对应的圆心角之和小于360度。进而,通过第一限位凸台84和第二限位凸台72所对应的圆心角之和,可以控制上连接杆10和下连接杆30之间的可折叠角度范围。例如,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第一限位凸台84所对应的圆心角与第二限位凸台72所对应的圆心角之和大于180度小于360度,进而,上连接杆10和下连接杆30之间的可折叠角度范围为0-180度。

进一步的,为提高产品的美观度、防止灰尘等异物进入机器人折叠连杆布线装置的折叠关节内,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参照图2、图6所示,机器人折叠连杆布线装置还包括罩设在第一下关节40上的第一装饰盖45,以及罩设在第二下关节70上的第二装饰盖73。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只要运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和附图内容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