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旋钮门锁的智能设备固定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996013发布日期:2018-11-20 18:51阅读:307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门锁智能控制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旋钮门锁的智能设备固定装置。



背景技术:

门锁的类型有多种,其中有一种门锁,其通过室内的旋钮实现室内开锁,如,典型的呆头锁,呆头锁的门内部分不需要钥匙开锁,通过旋钮就可以室内开锁;目前,如果要实现呆头锁的门内部分具有智能控制功能,即智能控制呆头锁的门内锁自动打开或关闭,常用的方式是:将智能设备替换呆头锁的门内的整体结构,这样,导致呆头锁的门内结构改变,即对呆头锁的门内结构造成破坏。



技术实现要素:

本申请提供一种旋钮门锁的智能设备固定装置,旋钮门锁包括但不限于呆头锁,旋钮门锁包括室内门锁,室内门锁包括旋钮式室内锁芯,智能设备固定装置包括基座和底板;

基座设有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基座通过第一通孔采用室内门锁的锁座的原有安装方式安装于室内门体上,旋钮式室内锁芯通过第二通孔插入室内门体;

底板开设有第三通孔,底板通过第三通孔套设于基座并可调节安装于基座上,底板设有用于安装对旋钮式室内锁芯进行自动控制的智能设备的安装面。

一种实施例中,基座为二级圆台结构,包括第一圆台和第二圆台,底板通过第三通孔套设于第二圆台上。

一种实施例中,第一圆台的圆周设有向外延伸第一凸起,第一凸起和底板对应设有安装孔,底板通过安装孔安装于第一圆台上。

一种实施例中,第二圆台的圆周设有向外延伸的第二凸起,底板于第三通孔的边缘设有与第二凸起配合的凹槽,底板通过第二凸起和凹槽的配合限位于第二圆台上。

一种实施例中,第二圆台的圆周设有凹槽,底板于第三通孔的边缘设有与凹槽配合的凸起,底板通过凸起和凹槽的配合限位于第二圆台上。

一种实施例中,第一圆台与室内门体的接触部分涂覆有缓冲材质。

一种实施例中,安装面上设有用于与智能设备卡合连接的卡勾。

一种实施例中,底板为U型板。

一种实施例中,第一通孔设有供基座进行调节安装的余量调节空间。

依据上述实施例的智能设备固定装置,由于通过设计基座和底板,使基座采用室内门锁的锁座的原有安装方式安装于室内门体上,即,使基座替换原有的室内锁座,再将底板根据室内门锁的实际安装情况调节其在基座上的安装位置,最后将智能设备安装于底板上,从而,通过智能设备实现旋钮门锁在室内智能反锁和开锁,且智能设备的安装不需要破坏旋钮门锁的原有结构。

附图说明

图1为呆头锁的室内门锁结构图;

图2为智能设备固定装置的安装方式结构图;

图3为基座结构图;

图4为底板结构图;

图5为底板与基座配合结构图;

图6为智能设备固定装置安装于室内门体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呆头锁的室内门锁结构图如图1所示,包括旋钮式室内锁芯1和锁座2,锁座2上设有两个标准的安装孔21,旋钮式室内锁芯1通过锁座2安装于室内门体3上,然后采用螺钉插入安装孔21将锁座2固定于室内门体3上。

本例的基本构思是在不破坏旋钮式室内锁芯1和锁座2的情况下,如何安装智能设备4,使智能设备4控制旋钮式室内锁芯1实现室内反锁和开锁,具体的,本例提供一种旋钮门锁的智能设备固定装置,智能设备固定装置的使用结构图如图2所示,包括基座5和底板6,本例通过设计基座5和底板6,使基座5采用锁座2的原有安装方式并替换锁座2安装于室内门体3上,再将底板6安装于基座5上,最后将智能设备4安装于底板6上,因此,针对使用旋钮门锁的用户,如果要实现旋钮门锁的室内智能控制,用户采用本例的智能设备固定装置在不破坏旋钮门锁原有结构的情况下,就能实现旋钮门锁的室内智能控制。

需要说明的是,本例提供的固定装置不仅适用于呆头锁,还适用于室内仅有一个旋钮式室内锁芯实现开门的其他类型门锁,本例只是以呆头锁为例进行说明该固定装置是如何实现在不破坏原有门锁结构的情况下安装智能设备4。

为了实现上述基本构思,本例的基座5具体设计的结构图如图3所示,基座5呈二级圆台结构,具体包括第一圆台51和第二圆台52,其中,第二圆台52位于第一圆台51上方,且第二圆台52的面积小于第一圆台51,第二圆台52和第一圆台51贯通开设有第一通孔53和第二通孔54;为了使基座5能替代原有的锁座2安装,本例的第一通孔53的数量及若干个第一通孔53之间的间距分别与锁座2上的安装孔21的数量及安装孔21之间的间距相同,这样,本例的基座5通过第一通孔53就能采用室内门锁的锁座2的原有安装方式安装于室内门体3上,且,旋钮式室内锁芯1通过第二通孔54能插入室内门体3内。

进一步,为了使基座5能兼容替换不同类型锁座2,本例的第一通孔53设有供基座5进行调节安装的余量调节空间。

本例的底板6具体设计的结构图如图4所示,底板6为U型底板,底板6开设有第三通孔61,该第三通孔61与第二圆台52相配合,使底板6通过第三通孔61套设于第二圆台52上并可调节安装于基座5的第一圆台51上;底板6还设有用于安装对旋钮式室内锁芯1进行自动控制的智能设备4的安装面62,安装面62上设有用于与智能设备4卡合连接的卡勾63。

需要说明的是,由于室内门锁在实际安装中,可能被安装至室内门体3中把手的正上方、正下方,偏左方或偏右方,为了适应室内门锁的不同安装位置,本例的底板6可调节安装于基座5上,本例的第一圆台51的圆周设有向外延伸的第一凸起55,该第一凸起55和底板6对应设有安装孔(56,64),底板6通过螺钉插入安装孔(64,56)内,且在螺钉未紧固之前,可根据室内门锁的具体安装位置进行调节,以达到智能设备4能顺利控制旋钮式室内锁芯1,待底板6的位置进行微调后,再将螺钉紧固,进而将底板6固定于基座5上,如,如将底板6由基座5上的正向朝上方位调整至正向朝左方位。

进一步,为了使第二圆台52对底板6具有限位作用,本例的第二圆台52的圆周设有第二凸起57,底板6于第三通孔61的边缘设有与第二凸起57配合的凹槽65,待底板6微调后,将底板6通过凹槽65和第二凸起57的配合限位于第二圆台52上,然后,再通过螺钉将底板6固定于基座5上;底板6与基座5配合安装的结构图如图5所示。

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二圆台52对底板6也可以采用这样的配合方式,具体的,第二圆台52的圆周设有凹槽,底板6于第三通孔61的边缘设有与该凹槽配合的凸起,底板6通过凸起和凹槽的配合限位于第二圆台52上。

进一步,为了减少基座5与室内门体3之间的接触摩擦,本例的第一圆台51与室内门体3的接触部分涂覆有缓冲材质,通过缓冲材质达到基座5对室内门体3的摩擦。

需要说明的是,关于智能设备4对呆头锁的自动控制可以采用现有技术实现,如,申请号为201710071082.2,名称为一种智能旋转控制器及装置的发明专利,本例的智能设备4可以是该发明专利中公开的智能旋转控制器,对于智能设备4对呆头锁的具体控制本例不作赘述。

本例的智能设备固定装置具体使用的方式是:将呆头锁室内的锁座2拆卸下来,如图1所示;然后,将基座5替换锁座2并采用锁座2的安装方式安装于室内门体3上,然后,将底板6安装于基座5上,如图6所示;再将旋钮式室内锁芯1安装于智能设备4后,再将智能设备4卡接于底板6上;当智能设备4被启动后,通过智能设备4带动旋钮式室内锁芯1旋转,以实现呆头锁的室内反锁和开锁。

以上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阐述,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思想,还可以做出若干简单推演、变形或替换。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