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主动防御报警智能门锁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633586发布日期:2018-10-12 21:12阅读:410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主动防御报警智能门锁。



背景技术:

随着智能门锁的快速发展,智能门锁逐步进入千家万户,高智能、高便捷、高安全已经成为人们生活的一大追求,在未来的家庭应用领域中占据重要的地位。

目前,市场上出现的智能门锁,当不法分子实施或欲实施盗窃入门时,无法及时主动告知外出的户主,户外是亲戚或熟人,需要等待户主回来,方可入门。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就是提供一种主动防御报警智能门锁,当不法分子实施或欲实施盗窃入门时,能够及时主动告知外出的户主,户外是亲戚或熟人,无需等户主回来,即可入门。

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主动防御报警智能门锁,包括锁电子模块和锁机械模块,所述锁电子模块包含 MCU控制器、传感器、信号放大滤波电路、信号处理器和路由器WIFI,所述锁机械模块包含电机组件和锁联动组件,所述传感器输出探测到的智能门锁周围状态信号至信号放大滤波电路进行放大滤波,然后,传送至信号处理器转换成相应代码,再传送给MCU控制器进行处理,该MCU控制器通过路由器WIFI将智能门锁周围状态信号发送给终端设备,该终端设备通过路由器WIFI发送指令信号至MCU控制器处理,该MCU控制器输出电机控制信号经电机组件控制锁联动组件联动。

所述锁电子模块还可包含报警器,所述MCU控制器输出报警信号至报警器进行现场报警。所述报警器可为语音报警器。

所述传感器可为热释电传感器、红外对射传感器、微波雷达传感器或红外测偶传感器。

所述终端设备可为手机或平板电脑。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电机组件包含电机、蜗杆、蜗轮、蜗轮弹簧和从动块,所述MCU控制器输出电机控制信号驱动电机转动,所述蜗杆连接电机轴,所述蜗轮和蜗杆啮合,所述蜗轮弹簧套在蜗轮轴上,一端连接蜗轮,另一端连接从动块,所述从动块设于滑槽,当驱动电机转动,蜗杆带动蜗轮转动,该蜗轮带动蜗轮弹簧转动,该蜗轮弹簧带动从动块沿滑槽向前移动,所述锁联动组件包含固定块、限位块、限位块弹簧和活动块,所述活动块可旋转地置于固定块设有的旋转槽,该固定块旋转槽的侧壁设有联动槽孔,对应地,所述活动块设有联动槽孔,所述限位块设于固定块的联动槽孔,所述限位块弹簧套在限位块上,一端受限于固定块联动槽孔上的凸起,另一端受限于限位块上的凸起,所述电机组件的从动块具有弧形面,该弧形面抵住限位块尾部,当驱动电机转动,从动块推动限位块向前移动,并使限位块头部插入活动块的联动槽孔,则所述固定块与活动块联动,转动固定块,活动块随之转动,当停止驱动电机,在限位块弹簧的弹性作用下,限位块复位,该限位块从活动块的联动槽孔中退出,则所述固定块与活动块脱离联动,转动固定块,活动块不会随之转动。

本实用新型通过传感器探测获取实时信息来判断是否有不法分子试图接近或打开智能门锁入门盗窃,经MCU控制器处理,将信息通过路由器WIFI及时迅速地主动传递给户主及家人,保障财产安全,预警性强。当接近智能门锁的人为亲戚或熟人,该亲戚或熟人通过电话等通信方式和户主或家人取得联系,户主或家人确认后,还可远程为亲戚或熟人开门,避免亲戚或熟人长时间等候在门外。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方框示意图;

图2是实施例的锁机械模块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2的分解示意图;

图4是实施例的锁联动组件联动状态示意图;

图5是实施例的锁联动组件分离状态示意图;

图6是实施例的固定块结构示意图;

图7是实施例的活动块结构示意图;

图8是实施例的电机组件结构示意图。

其中:1.执手,2.装饰圈,3.端面盖,4.底盖,5.固定块弹簧,6.固定块,7.面盖,8. 活动块,9.方轴,10.螺钉,11.限位块,12.电机组件,121.电机,122.蜗杆,123.蜗轮, 124.蜗轮弹簧,125.从动块,13.螺栓,14.限位块弹簧。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进行详细描述。

如图1所示,实施例一种主动防御报警智能门锁,包括锁电子模块和锁机械模块,所述锁电子模块包含MCU控制器、传感器、信号放大滤波电路、信号处理器、语音报警器和路由器WIFI,所述锁机械模块包含电机组件和锁联动组件,所述传感器为热释电传感器、红外对射传感器、微波雷达传感器或红外测偶传感器,所述终端设备为手机或平板电脑。所述传感器输出探测到的智能门锁周围状态信号至信号放大滤波电路进行放大滤波,然后,传送至信号处理器转换成相应代码,再传送给MCU控制器进行处理,该MCU 控制器通过路由器WIFI将智能门锁周围状态信号发送给终端设备,该终端设备通过路由器WIFI发送指令信号至MCU控制器处理,该MCU控制器输出电机控制信号经电机组件控制锁联动组件联动。

如图8所示,所述电机组件12包含电机121、蜗杆122、蜗轮123、蜗轮弹簧124和从动块125,所述MCU控制器输出电机控制信号驱动电机121转动,所述蜗杆122连接电机121的轴,所述蜗轮123和蜗杆122啮合,所述蜗轮弹簧124套在蜗轮123的轴上,一端连接蜗轮123,另一端连接从动块125,所述从动块125设于滑槽,当驱动电机121 转动,蜗杆122带动蜗轮123转动,该蜗轮123带动蜗轮弹簧124转动,该蜗轮弹簧124 带动从动块125沿滑槽向前移动。

如图2至图7所示,所述锁联动组件包含执手1、固定块弹簧5、固定块6、限位块 11、限位块弹簧14、活动块8和方轴9,执手1与固定块6之间通过螺栓13连接,固定块6随着执手1的旋转而旋转,固定块弹簧5一端作用于固定块6,另一端作用于底盖4,用于下压执手1,松手后复位;活动块8与方轴9通过活动块8设有的方孔连接,方轴9 随着活动块8的旋转而旋转,活动块8可旋转地置于固定块6设有的旋转槽61,该固定块6旋转槽的侧壁设有联动槽孔62,对应地,活动块8设有联动槽孔81,限位块11设于固定块6的联动槽孔62,限位块弹簧14套在限位块11上,一端受限于固定块6联动槽孔62上的凸起,另一端受限于限位块11上的凸起,电机组件12的从动块125具有弧形面,该弧形面抵住限位块11尾部,当MCU控制器驱动电机转动,从动块125推动限位块 11向前移动,并使限位块11头部插入活动块8的联动槽孔81,则固定块6与活动块8联动,下压执手1,带动固定块6转动,活动块8随之转动,带动方轴9转动,而方轴9的转动带动锁舌缩进,即门锁打开;当MCU控制器停止驱动电机121,在限位块弹簧14的弹性作用下,限位块11复位,该限位块11从活动块8的联动槽孔81中退出,则固定块 6与活动块8脱离联动,处于分离状态,此时,下压执手1,固定块6转动,但活动块8 不会转动,方轴9不会转动,即门锁不能打开。

开锁过程详述为:当MCU控制器接收到开锁命令,电机121启动,使得从动块125 向前移动,从动块125同时推动限位块11向前滑动,使得限位块11的一部分区域插入活动块8的联动槽孔81中。此时,活动块8与固定块6之间通过限位块11产生联动,如果顺时针旋转执手1,固定块6与活动块8同时顺时针旋转相同的角度,活动块8带动方轴 9也顺时针旋转相同的角度,方轴9带动锁舌缩进,完成开门动作。

如图5所示,为分离状态示意图,MCU控制器未接收到开锁命令时,限位块11有一部分穿进了固定块6,但未穿进活动块8,因此,活动块8与固定块6之间没有产生联动,执手1与固定块6的旋转不能带动活动块8旋转,此时,如果我们旋转执手1,执手1出现空转状态,无法开门。

如图4所示,为联动状态示意图,当MCU控制器接收到开锁命令后,电机121启动,并使限位块11插入活动块8中,固定块6与活动块8通过限位块11产生连接,此时,如果我们旋转执手1,执手1会带动活动块8与方轴9旋转,完成开门动作。

实施例的传感器对智能门锁周围进行实时探测,当有人在传感器探测范围内活动超过一定时间,如5分钟,MCU控制器通过路由器WIFI将智能门锁周围的状态信号发送给终端设备APP,并发送短信至终端设备,双重通知终端设备机主,同时,MCU控制器输出报警信号至报警器进行现场报警;若传感器探测范围内活动的人为终端设备机主的亲戚或熟人,该亲戚或熟人通过电话等通信方式和终端设备机主取得联系,终端设备机主确认后,则终端设备机主操作终端设备通过路由器WIFI发送指令信号至MCU控制器,控制MCU控制器关闭报警器报警,同时控制MCU控制器输出电机控制信号经电机组件控制锁联动组件联动,所述亲戚或熟人即可开门入室。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