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针打孔钳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656240发布日期:2018-10-12 23:54阅读:243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打孔钳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双针打孔钳。



背景技术:

目前,对于铁皮、塑料材料等各种板形材料打孔通常采用打孔钳这种工具,打孔钳具有打孔针,打孔时,握动按压手柄,使打孔头穿过板形材料,通过打孔针冲击板形材料而完成打孔动作,使用十分方便,省力。

现有的打孔钳还存在以下几点不足:一是能够加工的孔径单一,由于一个打孔钳仅仅具有一根打孔针,所以只能加工一种孔径的孔,对于孔径大小不同的孔,需要多个打孔钳,使用时比较繁琐;二是不方便调节加工的孔的中心轴与板形材料的边沿的距离,打孔钳用于放置板形材料边沿的开口具有一定深度,在打孔时,通常工人根据经验来确定加工的孔的中心轴与板形材料的边沿的距离,误差较大;三是打好孔后,打孔针不易从板形材料退掉,对于铁皮等硬度较大的板形材料,由于打孔针与铁皮之间摩擦力较大,而打孔针上套设的单个复位弹簧的弹力有限,当打孔针卡在刚打好的孔中时很难退掉,耽误加工进度。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主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双针打孔钳,解决现有技术中打孔钳不便于切换不同直径的打孔针的技术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提供一种双针打孔钳,包括相互铰接的握持杆和按压手柄,以及打孔针、顶帽,该顶帽中具有与该打孔针顶部对应的凹模,还包括钳头,该钳头可沿周向自由转动的安装在该握持杆的顶部,该钳头的两侧具有横向设置的第一U型开口和第二U型开口,该第一U型开口和第二U型开口的底部均沿竖向设有贯穿的针孔,该针孔中分别对应穿设一该打孔针,并在该第一U型开口和第二U型开口的顶部设置相应的该顶帽,该按压手柄包括按压部和水平部,该水平部铰接于该握持杆上,使得该按压手柄相对于该握持杆转动时,该水平部的前端推动该第一U型开口或第二U型开口底部的该打孔针向上移动。

优选的,该打孔针分别套设有复位弹簧,该打孔针由下向上穿入该针孔,该复位弹簧对应位于该钳头的下边沿和该打孔针的底帽之间。

优选的,该打孔针包括针座和固定在该针座上的针头,该针座的上部具有一圈沿径向向外延伸的凸缘,该凸缘的直径小于该针孔直径;在该钳头的侧面与该针孔对应的部位分别设有打孔针防脱落螺孔,该打孔针防脱落螺孔中对应拧有打孔针防脱落螺钉,且该打孔针防脱落螺钉的前端抵挡该凸缘的下表面。

优选的,该针头的上端面为斜面。

优选的,该第一U型开口和第二U型开口的上方分别沿竖向设有贯穿的、用于安装该顶帽的顶帽孔,且在该钳头的侧面与该顶帽孔对应的部位分别设有顶帽紧定螺孔,并在该顶帽紧定螺孔中拧有用于固定该顶帽的紧定螺钉。

优选的,该握持杆的顶部为圆柱形,该钳头为板状,该钳头位于该第一U型开口和第二U型开口之间的部位沿竖向设有相应的通孔,该握持杆沿其顶部端面向下开设有螺孔,该握持杆的顶部穿过该通孔,且该螺孔中拧有止推螺钉。

优选的,该第一U型开口和第二U型开口中分别设有限位卡片,该限位卡片包括相垂直的弯折部和固定部,该弯折部位于该第一U型开口或第二U型开口内,该固定部上设有滑槽,该钳头的侧面开设有限位卡片螺孔,在该滑槽中穿过对应的限位卡片螺钉并拧入该限位卡片螺孔中。

优选的,该按压手柄的水平部前端设有圆柱形的、用于推动该打孔针向上移动的推进块,在该水平部前端开设有竖向的U形安装槽,该推进块通过销轴铰接在该U形安装槽中。

优选的,该握持杆和按压手柄的按压部之间连接有支撑弹簧,该支撑弹簧被压缩设置在该握持杆和按压部之间。

优选的,该按压手柄的按压部和水平部一体成型。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便于切换打孔针。该打孔钳具有两种规格不同的打孔针,可以用于打出不同孔径的孔,打孔针的调换十分方便。

(2)打孔针容易退掉,不会被卡在板料上,工作效率高。该打孔钳设置有复位弹簧和支撑弹簧,多重保障,使得打孔针在打好孔之后不会被夹在孔中而难以脱掉,从而不会耽误时间,提高加工效率。

(3)便于准确调节打孔针打出的孔与板料边缘的距离。该打孔钳设置有限位卡片,通过调节限位卡片在第一U型开口或第二U型开口中的位置,能够调节第一U型开口或第二U型开口的深度,从而孔与板料边缘的距离。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双针打孔钳实施例1的主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双针打孔钳实施例1中钳头与握持杆的装配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双针打孔钳实施例1中握持杆和推进块的装配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双针打孔钳实施例1中打孔针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双针打孔钳实施例2中按压手柄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各标号示意为:握持杆11、按压手柄12、按压部121、水平部122、U形安装槽123、销孔124、推进块125、打孔针131、针座1311、针头1312、底帽1313、凸缘1314、顶帽132、复位弹簧133、钳头14、第一U型开口141、第二U型开口142、针孔143、通孔144、打孔针防脱落螺钉145、顶帽孔146、紧定螺钉147、支撑弹簧15、弯折部161、固定部162、限位卡片螺钉163。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各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

需要说明的是,对于说明书中的各器件,如无特别强调,则均为本领域常规零部件。

实施例1

请一并参阅图1至4。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双针打孔钳包括相互铰接的握持杆11和按压手柄12,以及打孔针131、顶帽132,顶帽132中具有与打孔针131顶部对应的凹模,按压手柄12包括按压部121和水平部122,水平部122铰接于握持杆11上,该打孔钳还包括钳头14,钳头14可沿周向自由转动的安装在握持杆11的顶部,钳头14的两侧具有横向设置的第一U型开口141和第二U型开口142。第一U型开口141和第二U型开口142的底部均沿竖向设有贯穿的针孔143,针孔143中分别对应穿设一打孔针131,并在第一U型开口141和第二U型开口142的顶部设置相应的顶帽132,当钳头14沿握持杆11转动时,可以切换不同的打孔针进行打孔作业。打孔针131分别套设有复位弹簧133,打孔针131由下向上穿入针孔143,复位弹簧133对应位于钳头14的下边沿和打孔针131的底帽之间,打好一个孔之后,在复位弹簧133的带动下,使得打孔针131能够从板料上退掉。在握持杆11和按压手柄12的按压部121之间连接有支撑弹簧15,支撑弹簧15被压缩设置在握持杆11和按压部121之间,通过设置支撑弹簧15能够保持握持杆11和按压部121之间固定的位置关系,也有利于打孔针131从板料上退掉。

在本实施例中,钳头整体为板状,第一U型开口和第二U型开口分别设置在钳头的两个对侧,在其它实施例中,钳头也可以是由两个相互垂直的板块所组成,在两个板块中分别设置第一U型开口和第二U型开口,第一U型开口和第二U型开口相互垂直,这样也能实现转动钳头切换打孔针。

进一步的,如图1所示,第一U型开口141和第二U型开口142中分别设有限位卡片,限位卡片包括相垂直的弯折部161和固定部162,弯折部161位于第一U型开口141或第二U型开口142内,固定部162上设有滑槽,钳头14的侧面开设有限位卡片螺孔,在滑槽中穿过对应的限位卡片螺钉163并拧入限位卡片螺孔中。弯折部161向第一U型开口141或第二U型开口142内延伸,用于调整第一U型开口141或第二U型开口142的深度,从而调整打孔钳所打出的孔至板料边缘的距离。

如图2所示,握持杆11的顶部为圆柱形,钳头14为板状,钳头14位于第一U型开口141和第二U型开口142之间的部位沿竖向设有相应的通孔144,握持杆11沿其顶部端面向下开设有螺孔111,握持杆11的顶部穿过通孔144之后,在螺孔111中拧上止推螺钉112,以防止钳头14与手持杆11分离。

进一步的,如图2所示,第一U型开口141和第二U型开口142的上方分别沿竖向设有贯穿的、用于安装顶帽132的顶帽孔146,且在钳头的侧面与顶帽孔146对应的部位分别设有顶帽紧定螺孔,并在顶帽紧定螺孔中拧有用于固定顶帽的紧定螺钉147,顶帽132安装在顶帽孔146的底部,且顶帽132内部是贯通的,这样,打孔针131在板料上压掉的废料可以沿顶帽孔146的顶部被顶出。

如图3所示,按压手柄12的水平部122前端开设有竖向的U形安装槽123,U形安装槽123的侧壁上具有两组销孔124,其中,靠左边的一组销孔124用于通过销轴安装推进块125,推进块125用于推动打孔针131向上移动,由于推进块125可沿销轴转动,所以能够保证推进块125的顶面保持水平,有利于推动打孔针131,本实施例中的推进块125为空心圆柱形,在其它实施例中,推进块也可以设置为方形。

在给板料打孔时,将板料的边缘放置在第一U型开口141或第二U型开口142中,用力挤压握持杆11和按压手柄12,推进块125被按压手柄12的水平部122带动向上移动进而推动打孔针131向上移动对板料进行打孔。

如图4所示,打孔针131包括针座1311和固定在针座1311上的针头1312,针头1312的上端面为斜面,有利于进行打孔作业,底帽1313位于针座1311的底部;针座1311的上部具有一圈沿径向向外延伸的凸缘1314,凸缘1314的直径小于针孔143直径;在钳头14的侧面与针孔143对应的部位分别设有打孔针防脱落螺孔,打孔针防脱落螺孔中对应拧有打孔针防脱落螺钉145,且打孔针防脱落螺钉145的前端抵挡凸缘1314的下表面,以防止在转动钳头14时,打孔针131由于没有被托住而掉落。

实施例2

请参阅图5。与实施例1相比,本实施例中的打孔钳的按压手柄12的按压部121和水平部122一体成型,这样能够降低打孔钳的装配时间,提高装配效率,降低人工成本。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