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支撑杆组件和具有其的车辆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432735发布日期:2018-12-28 20:15阅读:253来源:国知局
一种支撑杆组件和具有其的车辆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制造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支撑杆组件和具有其的车辆。



背景技术:

发动机机舱盖是汽车重要的开闭件之一,不仅可以起到隔音降噪的作用,还可以在交通事故中起到保护行人的作用,开闭件最重要的功能就是随时可以开启,又能关闭,现有开闭件存在一些开启不方便,浪费人力,关闭时机舱盖与车身易发生碰撞等问题,给使用者带来不好的使用体验。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支撑杆组件。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具有上述支撑杆组件的车辆。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实施例的支撑杆组件,用于支撑车辆发动机机舱盖,所述支撑杆组件包括:

气撑杆,所述气撑杆的一端形成为上球窝,所述气撑杆的另一端形成为下球窝;

第一安装部,所述第一安装部的一端设有与所述上球窝形状相对应的上球头,所述上球头可转动地安装在所述上球窝内,所述第一安装部的另一端与车身相连;

第二安装部,所述第二安装部的一端设有与所述下球窝形状相对应的下球头,所述下球头可转动地安装在所述下球窝内;

安装支架,所述安装支架用于安装在车辆的所述机舱盖上,所述第二安装部的另一端与所述安装支架相连。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安装部和所述第二安装部分别形成为球头螺栓。

进一步地,所述上球头与所述下球头形状相同,所述第一安装部与所述第二安装部形状相同。

进一步地,所述安装支架包括:

中间板,所述中间板形成为板体,所述第二安装部的另一端与所述中间板相连;

两个侧板,两个所述侧板分别形成为L型且两个所述侧板的一端分别与所述中间板的两端相连,两个所述侧板的另一端分别背向所述中间板的方向延伸且与所述机舱盖相连。

进一步地,所述中间板上设有安装孔,所述第二安装部的另一端与所述安装孔螺接。

进一步地,两个所述侧板的另一端分别与所述机舱盖平行相连。

进一步地,两个所述侧板的另一端分别与所述机舱盖焊接相连。

进一步地,所述侧板的一端与所述中间板形成的夹角为钝角。

进一步地,所述中间板与两个所述侧板一体成型。

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实施例的车辆包括根据上述实施例的支撑杆组件。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方案至少具有如下有益效果之一: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支撑杆组件,便于发动机机舱盖的开启与关闭,减少人力,避免机舱盖与车身的碰撞,支撑强度大,便于安装与拆卸,该组件结构简单,易于加工制造,实用性强,成本低。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支撑杆组件与机舱盖的配合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支撑杆组件的第一安装部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支撑杆组件的第二安装部和安装支架的配合示意图。

附图标记:

车身200;机舱盖300;

气撑杆10;

第一安装部20;上球头21;

第二安装部30;下球头31;

安装支架40;中间板41;侧板42。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所描述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除非另作定义,本实用新型中使用的技术术语或者科学术语应当为本实用新型所属领域内具有一般技能的人士所理解的通常意义。本实用新型中使用的“第一”、“第二”以及类似的词语并不表示任何顺序、数量或者重要性,而只是用来区分不同的组成部分。同样,“一个”或者“一”等类似词语也不表示数量限制,而是表示存在至少一个。“连接”或者“相连”等类似的词语并非限定于物理的或者机械的连接,而是可以包括电性的连接,不管是直接的还是间接的。“上”、“下”、“左”、“右”等仅用于表示相对位置关系,当被描述对象的绝对位置改变后,则该相对位置关系也相应地改变。

下面首先结合附图具体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支撑杆组件。

如图1至图3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支撑杆组件,用于支撑车辆发动机机舱盖,支撑杆组件包括气撑杆10、第一安装部20、第二安装部30和安装支架40。

具体而言,气撑杆10的一端形成为上球窝,气撑杆10的另一端形成为下球窝,第一安装部20的一端设有与上球窝形状相对应的上球头21,上球头21可转动地安装在上球窝内,第一安装部20的另一端与车身200相连,第二安装部30的一端设有与下球窝形状相对应的下球头31,下球头31可转动地安装在下球窝内,安装支架40用于安装在车辆的机舱盖300上,第二安装部30的另一端与安装支架40相连。

也就是说,支撑杆组件主要由气撑杆10、第一安装部20、第二安装部30和安装支架40构成,其中,气撑杆10的一端可以形成为上球窝,气撑杆10的另一端可以形成为下球窝,上球窝和下球窝可以大致为开口的球形,气撑杆10以高压惰性气体为动力,在整个工作行程中支承力是恒定的,并具有缓冲机构,避免了到位的冲击,在第一安装部20的一端可以设有上球头21,上球头21与上球窝的形状相对应,上球头21可转动地安装在上球窝内,使得上球头21可以灵活地转动,第一安装部20的另一端可以与车身200相连,可以螺栓相连。

在第二安装部30的一端可以设有下球头31,下球头31与下球窝形状相对应,下球头31可转动地安装在下球窝内,使得下球头31可以灵活地在下球窝中转动,安装支架40用于安装在车辆的机舱盖300上,可以焊接相连,也可以螺栓相连,安装支架40大致可以为几字型,安装支架40便于安装拆卸,增加与机舱盖的连接强度,第二安装部30的另一端可以与安装支架40相连,从而将气撑杆10的两端分别通过第一安装部20、第二安装部30和安装支架40与车身200、发动机机舱盖300相连,从而使得机舱盖的开启和关闭方便,避免机舱盖与车身的碰撞,支撑强度大。

由此,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支撑杆组件,便于发动机机舱盖的开启与关闭,减少人力,避免机舱盖与车身的碰撞,支撑强度大,便于安装与拆卸,该组件结构简单,易于加工制造,实用性强,成本低。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安装部20和第二安装部30可以分别形成为球头螺栓,球头螺栓的球头与上球窝和下球窝的形状尺寸相对应,便于球头在球窝中灵活转动。

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些实施例中,上球头21与下球头31的形状可以相同,第一安装部20与第二安装部30的形状可以相同,可以为相同形状尺寸的球头螺栓,可以为不锈钢制件。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安装支架40可以包括中间板41和两个侧板42,其中,中间板41可以形成为板体,可以为方形或其他四边形,第二安装部30的另一端可以与中间板41相连,可以在中间板41上设有安装孔,第二安装部30的另一端可以与安装孔通过螺栓螺接。两个侧板42可以分别形成为L型,两个侧板42的一端可以分别与中间板41的两端相连,两个侧板42的另一端可以分别背向中间板41的方向延伸,两个侧板42的另一端可以分别与机舱盖相连,可以螺栓相连,便于拆卸安装。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些实施例,两个侧板42的另一端可以分别与机舱盖平行相连,便于安装连接,两个侧板42的另一端可以分别与机舱盖焊接相连,每个侧板42的另一端可以通过两个焊接点与机舱盖焊接相连,方便快捷。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具体实施例中,侧板42的一端与中间板41形成的夹角可以为钝角,便于侧板42的另一端与机舱盖配合安装。

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些实施例中,中间板41与两个侧板42可以一体成型,加工方便,增强整体性。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支撑杆组件,便于发动机机舱盖的开启与关闭,减少人力,避免机舱盖与车身的碰撞,支撑强度大,便于安装与拆卸,该组件结构简单,易于加工制造,实用性强,成本低。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车辆包括根据上述实施例的支撑杆组件,由于根据本实用新型上述实施例的支撑杆组件具有上述技术效果,因此,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车辆也具有相应的技术效果,即便于发动机机舱盖的开启与关闭,减少人力,避免机舱盖与车身的碰撞,支撑强度大。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车辆的其他结构和操作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都是可以理解并且容易实现的,因此不再详细描述。

以上所述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所述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