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动控制的电动汽车车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172038发布日期:2018-12-07 22:02阅读:428来源:国知局
一种自动控制的电动汽车车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自动控制的电动汽车车门。



背景技术: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汽车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越来越普及,车门是为驾驶员和乘客提供出入车辆的通道,并隔绝车外干扰,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侧面撞击,保护乘员,车门的好坏,主要体现在车门的防撞性能、车门的密封性能、车门的开合便利性和其它使用功能的指标等,车门按其开启方式可分为以下几种:顺开式车门、逆开式车门、水平移动式车门、上掀式车门、折叠式车门等,电动汽车的车门一般由门体和车门锁紧装置组成。门体包括车门内板、车门外板、车门窗框、车门加强横梁、车门玻璃、玻璃升降机和车门加强板,车门锁紧装置包括车门铰链、车门开度限位器、门锁机构及内外手柄和密封条等。

但是现有的车门锁紧装置都是有两个锁,一个是车门开关锁紧装置,另一个是对车门开关进行锁紧的装置,对车门开关进行锁紧的装置可以防止误碰在不合适的情况下打开车门,但是这两个装置通常都是不关联的,有时乘客在上车后可能会因为忘记关闭对车门开关进行锁紧的装置,导致出现安全问题。

所以需要一种自动控制的电动汽车车门来解决此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情况,为克服现有技术之缺陷,本实用新型之目的就是提供一种自动控制的电动汽车车门,有效的解决了因为忘记锁死车门导致出现安全事故的问题。

其解决的技术方案是,本实用新型包括门体,门体的底面上设置有第一通孔,第一通孔内滑动安装有门栓,门栓的前侧面固定安装有固定轴,固定轴的上端固定安装有第一弹簧,门体内的右侧面设置有水平的第一挡板,第一弹簧的一端与第一挡板的下端面连接,门体右侧面的下端设置有第二通孔,门体内下端转动安装有第一锁体和位于第一锁体上方的第二锁体,第一锁体的下端设置有穿过第二通孔伸出车外的导杆,导杆压在门栓的上端面,第一锁体的上端面设置有第一凸起,第二锁体的下端面设置有与第一凸起触碰的第二凸起,构成向下按压导杆的右端能够拨动第二锁体并使门栓向下滑动的结构,门体内的右侧面设置有水平的第二挡板,第二锁体的前侧面设置有与第二锁体同轴的第一扭簧,第一扭簧的一端与第二锁体的下端固定连接,第二扭簧的另一端与第二挡板固定连接,构成第一凸起顶开第二凸起后第二凸起顶在第一锁体上端面的结构;第一锁体的左端设置有固定板,固定板的左端面上设置有第一凹槽,门体内的左侧面上固定安装有固定块,固定块上设置有水平方向的第二通槽,第一通槽和第二通槽连接,第二通槽的滑动安装有推杆,推杆的后端面设置有第二弹簧,第二弹簧的一端一门体内的左侧面固定连接,构成向下按压导杆的右端能够使推杆进入第一凹槽内的结构。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使用方便,能够通过关闭车门,自动的锁紧门锁,使车门和门锁同时关闭,能够有效的放置因忘记锁紧车门导致的事故,且零部件结构简单,能够方便的更换维修,节省大量的经济消耗。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侧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主视图剖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图2中A的放大剖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图2中B的放大剖视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图2中C的放大剖视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图3中D——D向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实施例:

由图1至图6给出,本实用新型包括门体1,门体1的底面上设置有第一通孔3,第一通孔3内滑动安装有门栓5,门栓5的前侧面固定安装有固定轴10,固定轴10的上端固定安装有第一弹簧12,门体1内的右侧面设置有水平的第一挡板11,第一弹簧12的一端与第一挡板11的下端面连接,门体1右侧面的下端设置有第二通孔4,门体1内下端转动安装有第一锁体6和位于第一锁体6上方的第二锁体7,第一锁体6的下端设置有穿过第二通孔4伸出车外的导杆8,导杆8压在门栓5的上端面,第一锁体6的上端面设置有第一凸起32,第二锁体7的下端面设置有与第一凸起触碰的第二凸起33,构成向下按压导杆8的右端能够拨动第二锁体7并使门栓5向下滑动的结构,门体1内的右侧面设置有水平的第二挡板13,第二锁体7的前侧面设置有与第二锁体7同轴的第一扭簧15,第一扭簧15的一端与第二锁体7的下端固定连接,第二扭簧15的另一端与第二挡板13固定连接,构成第一凸起32顶开第二凸起33后第二凸起33顶在第一锁体6上端面的结构;第一锁体6的左端设置有固定板31,固定板31的左端面上设置有第一凹槽29,门体1内的左侧面上固定安装有固定块18,固定块18上设置有水平方向的第二通槽24,第一通槽19和第二通槽24连接,第二通槽24的滑动安装有推杆20,推杆20的后端面设置有第二弹簧22,第二弹簧22的一端一门体1内的左侧面固定连接,构成向下按压导杆8的右端能够使推杆20进入第一凹槽29内的结构。

所述的门体1的右端面上设置有第三通槽41,第三通槽41的下端面设置有第三凸起25,第三通槽41内安装有与第三凸起25配合连接的翘板23,翘板23的一端伸出门体1外,翘板23的另一端伸入门体1内并固定连接有钢丝绳16,钢丝绳16的另一端与第二锁体7的右上端固定连接。

所述的门体1内的右侧面上设置有第二凹槽26,第二凹槽26的上端面滑动安装有第一楔形块27,第一楔形块27的右端水平安装有压杆28,压杆28的一端穿过第二凹槽26的右侧面并伸出门体1外。

所述的固定块18上设置有竖直方向的第一通槽19,第一通槽19和第二通槽24连接,第一通槽19内滑动安装有支撑杆17,支撑杆17的一端伸入第二凹槽26内并与第一楔形块27配合连接,第二凹槽26的上端面设置有第三弹簧34,第三弹簧34的一端与支撑杆17固定连接,构成左右滑动第一楔形块27使支撑杆17上下滑动的结构。

所述的第二通槽24内滑动安装有第二楔形块21,第二楔形块21与推杆20的前侧面固定连接,第二楔形块21位于第一通槽19和第二通槽24的连接处,构成上下滑动支撑杆17使推杆20左右滑动的结构。

所述的车体1内底面设置有第三挡板30,第一锁体6的前侧面设置有与第一锁体6同轴的第二扭簧14,第二扭簧14的一端与导杆8的左端固定连接,第二扭簧14的另一端与第三挡板30固定连接。

所述的导杆8的右端设置有斜向下的第四凸起9。

所述的门体1上设置有车窗2。

本实用新型在使用时,向右拉出压杆28,支撑杆17在第三弹簧34的作用下向上移动,支撑杆17的下端离开第二通槽24,推杆20在第二弹簧22的作用下向右滑动,推杆20的右端顶在固定板31的左侧面,向车内方向拉动门体1,当内体1接触到车体门框的时候,伸出门体1的导杆8撞到门框上,导杆8的右端在第四凸起9的作用下向下移动,导杆8向下按压门栓5,使门栓5向下滑动顶在门框上的通孔内,将门体1固定在车体上,当导杆8的右端向下转动时,带动第一锁体6顺时针转动,第一锁体6转动时,第一锁体上端的第一凸起32向右拨开第二锁体7下端的第二凸起33,当第一凸起21拨开第二凸起33后,第二锁体7在第一扭簧15的作用下顺时针转动,使得第二凸起33的下端面顶在第一锁体6的上端面,第二凸起33的右端面顶在第一凸起32的左端面,将第一锁体6固定,且当导杆8转动到水平位置时,固定板31上的第一凹槽29也达到水平位置,此时固定块18内的推杆20滑进第一凹槽29内,将第一锁体6双重固定。

当需要开门时,向左按压压杆28,拉杆28带动第一楔形块27向左滑动,支撑杆17在第一楔形块27的作用下向下移动,支撑杆17的下端顶在第二楔形块21的斜面,使得第二楔形块21向左滑动,并带动与第二楔形块21固定连接的推杆20向左滑动,使推杆20离开第一凹槽29。

向下拨动翘板23,翘板23以第三凸起25顶端为中心转动,牵绊23的左端向上转动,使固定在翘板23上的钢丝绳16向上移动,钢丝绳16向上拉动第二锁体7的上端面,使第二锁体7逆时针转动,固定在第二锁体下端的第一凸起32拨动第二凸起33,使得第一锁体6顺时针转动,当第一凸起32离开第二凸起33时,第一锁体6在第二扭簧14的作用下逆时针转动,固定在你一锁体6下端的导杆8随之转动,被导杆8挤压的门栓5在第一弹簧12的作用下向上滑动,车门打开,当导杆8的上端顶在第二通孔4的上端面时,第一锁体6停止转动,松开翘板23,第二锁体7在第一扭簧15的作用下顺时针转动,使得第二凸起33的左侧面顶在第一凸起32的右侧面,回复原位。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使用方便,能够通过关闭车门,自动的锁紧门锁,使车门和门锁同时关闭,能够有效的放置因忘记锁紧车门导致的事故,且零部件结构简单,能够方便的更换维修,节省大量的经济消耗。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