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智能手铐及其管理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172030发布日期:2018-12-07 22:01阅读:413来源:国知局
一种智能手铐及其管理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智能手铐及其管理装置。



背景技术:

传统的手铐采用机械钥匙开锁或闭锁,开锁方式过于简单,只要时间、地点允许,稍具开锁常识的人运用简单的工具就能开启,因此传统的手铐存在安全性不足的问题;即便现有技术中存在能与后台终端联网的智能手铐,但是其主要功能是实现对戴上手铐的人员进行远程监控,对于手铐的开、闭锁的安全级别仍然不够,容易被破解,导致在押人员逃脱或者被共犯通过偷梁换柱协助在押人员逃脱。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智能手铐及其管理装置,其克服了背景技术中所述的现有技术的不足。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智能手铐,它包括手铐本体和安装在手铐本体的智能控制模块;所述智能控制模块包括携带有该智能手铐之身份信息的主控单元、与主控单元电连接的储能单元、锁单元、存储单元及特征识别单元,所述特征识别单元用于获取人体的特征信息并将该特征信息发送至主控单元,主控单元能将所述身份信息与特征信息一一对应绑定且能判断所述身份信息与特征信息是否对应。

一实施例之中:还包括无线电源接收单元,该无线电源接收单元连接储能单元并给储能单元充电,该无线电源接收单元能与外部无线电源发射单元电磁感应连接。

一实施例之中:还包括通信单元,所述主控单元通过该通信单元与外部设备数据交互。

一实施例之中:还包括定位单元,该定位单元与所述主控单元电连接。

一实施例之中:还包括一指示单元,该指示单元与所述主控单元电连接,该指示单元至少用于指示剩余电量和所述锁单元的开闭状态。

一实施例之中:所述手铐本体包括两铐环和两端分别与一铐环固接的连接杆体,具有两锁单元,每一铐环对应装设一锁单元。

一种智能手铐管理装置,它包括智能手铐、用于操控该智能手铐的电子钥匙和后台终端,所述智能手铐与电子钥匙通信连接并实现数据交互,所述电子钥匙与后台终端通信连接并实现数据交互。

一实施例之中::所述电子钥匙包括无线电源发射单元,该无线电源发射单元能与所述智能手铐的无线电源接收单元电磁感应连接。

一实施例之中:所述电子钥匙还包括定位模块。

本技术方案与背景技术相比,它具有如下优点:

1、通过后台终端对智能手铐的上锁情况及在押人员的在押情况进行实时监控管理、跟踪,确保在押人员无逃脱。

2、智能手铐具有无线电源接收单元,即通过无线充电的方式对智能手铐进行充电,使智能手铐无任何外部接口,防破坏性能更好。

3、上锁和解锁的时候确保智能手铐与人体的特征信息的一一对应方可解锁,避免出现在押人员在途中被偷梁换柱而不自知的情况发生,从而提高该智能手铐管理系统的安全性能。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图1为本实施例所述的智能手铐的手铐本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施例所述的智能手铐的智能控制模块结构框图。

图3为本实施例所述的电子钥匙的结构框图。

图4为本实施例所述的智能手铐上锁流程图。

图5为本实施例所述的一较佳实施方式中的智能手铐的解锁流程图。

图6为本实施例所述的另一较佳实施方式中的智能手铐的解锁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一种智能手铐,它包括手铐本体和安装在手铐本体的智能控制模块;请查阅图2,所述智能控制模块包括携带有该智能手铐之身份信息的主控单元10、与主控单元10电连接的储能单元20、锁单元30、存储单元40及特征识别单元70,所述特征识别单元70用于获取人体的特征信息并将该特征信息发送至主控单元10,主控单元10能将所述身份信息与特征信息一一对应绑定且能判断所述身份信息与特征信息是否对应。所述特征识别单元70包括人脸图像识别器、虹膜识别器等。

优选地,所述智能手铐还包括无线电源接收单元80,该无线电源接收单元80连接储能单元20并给储能单元20充电,该无线电源接收单元80能与外部无线电源发射单元电磁感应连接,通过无线充电的方式对智能手铐进行充电,使智能手铐无任何外部接口,防破坏性能更好。

优选地,所述智能手铐还包括通信单元50、,所述主控单元10通过该通信单元50与外部设备(后台终端、电子钥匙)数据交互。

优选地,所述智能手铐还包括定位单元60,该定位单元60与所述主控单元10电连接。

优选地,还包括一指示单元90,该指示单元90与所述主控单元10电连接,该指示单元90至少用于指示剩余电量和所述锁单元30的开闭状态。

本实施例中,请查阅图1,所述手铐本体包括两铐环101和两端分别与一铐环101固接的连接杆体102,具有两锁单元30,每一铐环101对应装设一锁单元30,所述智能控制模块可装设与该连接杆体102中。

请查阅图3,所述电子钥匙包括主控制器201和连接主控制器201的电源模块202、无线电源发射单元203、存储模块204、通信模块205及人机交互模块206,该电子钥匙通过通信模块205与后台终端和智能手铐通信连接并实现数据交互,该电源模块202连接无线电源发射单元203并为该无线电源发射单元203提供电能,该无线电源发射单元203能与所述智能手铐的无线电源接收单元80电磁感应连接。当智能手铐电量缺乏时,可通过电子钥匙给智能手铐临时充电,达到应急只需。所述电子钥匙还包括定位模块207,可获取电子钥匙的位置,以防丢失。该电子钥匙为嵌入式系统设备,可以是手机、掌上智能终端及其他。

一种智能手铐管理装置,它包括本实施例所述的智能手铐、用于操控该智能手铐的电子钥匙和后台终端,所述智能手铐与电子钥匙、后台终端通信连接并实现数据交互,所述电子钥匙与后台终端通信连接并实现数据交互;所述智能手铐携带表征其身份的身份信息。

请查阅图4,所述智能手铐的上锁过程包括:

人戴上智能手铐后,智能手铐获取人体的特征信息并将该特征信息发送至后台终端保存;该人体特征信息包括人脸图像信息、人眼的虹膜信息等。

通过电子钥匙给智能手铐上锁后,电子钥匙将生成的上锁记录发送至后台终端保存;

后台终端能将人体的特征信息、智能手铐的上锁记录及智能手铐的身份信息对应绑定并保存;

智能手铐上锁后,由智能钥匙或后台终端控制其开启定位功能,以使后台终端能实时获取智能手铐的位置信息。

优选地,所述智能手铐的上锁过程还包括:检查智能手铐的电量是否充足,若电量充足,则对智能手铐进行上锁操作,若电量不足,则通过电子钥匙给智能手铐进行无线充电并在充电后戴上智能手铐。本实施例中,人戴上智能手铐之前,检查一下智能手铐的电量及锁单元的状态,若电量充足,则允许戴上智能手铐,若电量不足,则先通过电子钥匙给智能手铐进行无线充电或直接更换智能手铐佩戴。

本实施例中,所述智能手铐的上锁过程还包括:人戴上智能手铐后,智能手铐获取人体的特征信息并将人体的特征信息和智能手铐的身份信息对应绑定并保存。

请查阅图5和图6,所述智能手铐的解锁过程包括:

后台终端授权某个操作人通过电子钥匙对智能手铐进行解锁;后台终端生成动态密码并将动态密码及操作人身份信息下发给电子钥匙和智能手铐;

操作人在电子钥匙上输入登录信息进行认证登录,该登录信息包括操作人身份信息,电子钥匙判断该登录信息与其自后台终端接收到操作人身份信息是否匹配,若匹配,则操作人通过电子钥匙输入其接收到的动态密码并向智能手铐发送该动态密码,若不匹配,则登录不成功;

智能手铐接收电子钥匙发送至的动态密码并与自后台终端接收到的动态密码匹配,若匹配正确,则允许后续开锁步骤,若匹配错误,则阻止开锁;

智能手铐的动态密码匹配正确后,智能手铐获取人体的特征信息并验证其获取的人体特征信息与其绑定的智能手铐的身份信息是否匹配,若匹配,则智能手铐开锁,若不匹配,则智能手铐阻止开锁;

智能手铐开锁后,电子钥匙或智能手铐向后台终端上传智能手铐的解锁记录和智能手铐的位置信息。

另一较佳实施方式中,操作人通过电子钥匙向后台终端申请对智能手铐的临时操作权,管理员通过后台终端确认操作人的身份后授权该操作人通过电子钥匙对智能手铐进行解锁。

优选地,所述智能手铐的解锁过程还包括:检查智能手铐是否电量充足,若充足,则对智能手铐进行解锁操作,若不足,则通过电子钥匙对智能手铐进行无线供电。本实施例中,在操作人登录电子钥匙后,检查智能手铐是否电量充足,若充足,则执行下一步,若不足,则通过电子钥匙向智能手铐无线充电。

本实用新型通过后台终端对智能手铐的上锁情况及在押人员的在押情况进行实时监控管理、跟踪,确保在押人员无逃脱;采用动态密码进行开锁的方式,体现了电子钥匙的不可复制性,极大地提高智能手铐的安全性。且智能手铐具有无线电源接收单元通过无线充电的方式对智能手铐进行充电,使智能手铐无任何外部接口,防破坏性能更好;上锁和解锁的时候确保智能手铐与人体的特征信息的一一对应方可解锁,同时避免出现在押人员在途中被偷梁换柱而不自知的情况发生,从而提高该智能手铐管理系统的安全性能。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而已,故不能依此限定本实用新型实施的范围,即依本实用新型专利范围及说明书内容所作的等效变化与修饰,皆应仍属本实用新型涵盖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