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子头辨识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704739发布日期:2019-01-22 22:04阅读:311来源:国知局
起子头辨识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工具的识别领域,特别是指一种起子头辨识结构。



背景技术:

所述的起子头体积小,通常会收藏在一工具盒,达到容易携带,避免掉落等效果。

所述的工具盒种类相当多,譬如中国台湾第I468270号与第I595984号等专利案,只是众所周知工具盒的一部分。这些专利案的共通点在于:该工具盒有至少一收纳座。该收纳座配置在工具盒而可移动或转动,该收纳座拥有多个凹槽。

当然,该起子头也有许多不同的结构,譬如中国台湾第M405339号和第M415028号等专利案,只是众所周知起子头的一部分。这些专利案的共通点在于:该起子头拥有一头部(或称驱动端)、一挟持部(或称六角杆段)与一标签单元(或称识别套)。

其中,所述的头部(或称驱动端)具备一定形状,能够驱动一宛如螺丝的工件顺着螺旋方向前进或后退。

所述的挟持部(或称六角杆段)结合一手动(或是电动、气动)工具,负责将工具的扭矩(又称旋转作用力)传递至头部(或称驱动端)。当挟持部(或称六角杆段)自工具卸下,该起子头是不使用的,通常会将挟持部(或称六角杆段)置入收纳座相应的凹槽中。因此,该收纳座支持头部(或称驱动端)露出凹槽外。

至于识别或标签的手段,这些专利案则有明显的差异性。从中国台湾第M405339号专利案来看,该起子头还有一葫芦段,该葫芦段连接在驱动端与六角杆段之间。所述的识别套采用橡胶材质制成,其具备扩张与回缩等特性而能套在葫芦段外表,致使识别套从起子头的侧边呈现相关的数值,如起子头的尺寸。

至于中国台湾第M415028号专利案,则是多了一个凹部。因为凹部与头部二者形状是对称的,所以目视凹部就能判断头部的形状。但是,所述的凹部陷入挟持部的端面一定深度,除了减弱挟持部的结构强度以外,该凹部具备金属色泽与起子头完全相同,凭借一片薄的标签单元来填充或补满凹部的容积,依赖标签单元的颜色与凹部的金属色泽产生色差性或对比性,达到辨识更加轻易的效果。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起子头,主要目的在于:采用不同的辨识结构,既不会破坏起子头合理的结构强度,又能轻易地辨别工作段的截断面形状。

缘于上述目的的达成,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起子头辨识结构,其特征是包括:

一起子头,其有一工作段与一六角段,该六角段有一端面;以及,

一主辨识部,通过激光雕刻形成于六角段的端面上,该主辨识部是平的并具备颜色反差或对比特性。

所述的起子头辨识结构,其中,该主辨识部由一第一辨识区域与多个第二辨识区域组成,该多个第二辨识区域在第一辨识区域周围,该第一辨识区域的形状相同或近似于工作段的截断面。

所述的起子头辨识结构,其中,该第一辨识区域是空白区,该空白区具备起子头的金属色泽;每个第二辨识区域拥有不同于起子头金属色泽的颜色。

所述的起子头辨识结构,其中,该主辨识部由一第一辨识区域与一第二辨识区域组成,该第一辨识区域在第二辨识区域中,其形状相同或近似于工作段的截断面。

所述的起子头辨识结构,其中,该第一辨识区域与第二辨识区域之一是空白区,该空白区具备起子头的金属色泽,该第一辨识区域与第二辨识区域的另一个拥有不同于起子头金属色泽的颜色。

所述的起子头辨识结构,其中,还有一副辨识部,其通过激光雕刻形成于六角段的端面,该副辨识部是平的,其位于主辨识部中,主辨识部与副辨识部具备颜色反差或对比特性。

所述的起子头辨识结构,其中,该副辨识部由一有色区域与一规格区域组成,该有色区域隔开规格区域和第一辨识区域,该规格区域在有色区域中。

所述的起子头辨识结构,其中,该副辨识部由一规格区域与一间隔区域组成,该间隔区域隔开规格区域和第一辨识区域,该规格区域在间隔区域中。

所述的起子头辨识结构,其中,该主辨识部与副辨识部在一张贴纸的正面,该贴纸背面粘着于起子头第二端的端面。

所述的起子头辨识结构,其中,该主辨识部与副辨识部直接印刷在起子头第二端的端面。

如此,本实用新型的起子头,既能通过目视主辨识部来辨别工作段的形状,又能目视副辨识部来辨别起子头的规格。尤其是,激光雕刻不会破坏起子头合理的结构强度,而且主、副二辨识部让起子头形状与规格的辨别变得更加容易。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更加浅显易懂,兹举一个或以上较佳的实施例,配合所附的图式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起子头第一实施例的立体图。

图2是起子头第一实施例的端面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起子头第二实施例的局部立体图。

图4是起子头第二实施例的端面示意图。

图5是起子头第三实施例的端面示意图。

图6是起子头第四实施例的端面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起子头10、30、50、70;第一端11、31;第二端12、32、52、72;端面13、33、53、73;工作段14、34;六角段15、35、55、75;主辨识部20、40、60、80;第一辨识区域22、42、61、81;第二辨识区域24、44、62、82;副辨识部26、46、63、83;有色区域64;规格区域65、84;间隔区域85。

具体实施方式

图1、图2绘制第一实施例,阐明起子头10具体结构是从第一端11到第二端12依序形成一工作段14与一六角段15。其中,所述的工作段14有一端面13,该端面13视为起子头10的第一端11,并且呈现十字或垂直交错的形状,其与工作段14截断面形状是大致相同的。该六角段15也有端面13,该端面13是圆的,充当起子头10的第二端12。

另外,所述的起子头10还有一主辨识部20与一副辨识部26,该主辨识部20和副辨识部26是通过激光雕刻技术形成于六角段15的端面13。因此,该主辨识部20与副辨识部26大致是平的,比背景技术更不易破坏工作段14的结构强度。

具体而言,该主辨识部20由颜色反差或对比的一第一辨识区域22与四个第二辨识区域24组成,目视第一辨识区域22即能轻松辨别工作段14的造型,有助于合适的起子头10选择与取得。该多个第二辨识区域24在第一辨识区域22四个角落,共同围成十字或称垂直交错形状的第一辨识区域22。

此处所称的颜色反差或对比,采用下列模式的一予以实现:

第一模式:该第一辨识区域22是空白区,该空白区具备起子头10的金属色泽。该多个第二辨识区域24具备相同颜色,每个第二辨识区域24的颜色不同于第一辨识区域22的色系,自然与起子头10的金属色泽产生颜色反差性或对比性。

第二模式:恰好与第一模式相反。简单的说,每个第二辨识区域24是空白区,空白区具备起子头10的金属色泽。该第一辨识区域22有一定颜色,所述的颜色不同于起子头10的金属色泽,故第一、第二辨识区域22、24也会产生颜色反差性或对比性。

第三模式:不同于第一、第二模式,没有空白区。易言之,该第一、第二辨识区域22、24均有一定颜色,这些颜色是互异的,每个颜色不同于起子头10的金属色泽,进而存在反差性或对比性。

所述的副辨识部26在第一辨识区域22中。该副辨识部26有一定颜色,该颜色与第一辨识区域22互异,始能具备反差性或对比性的识别功能。该副辨识部26与第二辨识区域24被第一辨识区域22隔开,二者拥有相同或不同的颜色,也在本实用新型的容许范围中。如此,目视副辨识部26的数值、文字、英文字母或符号,有助于起子头10(如英制尺寸)规格的了解。

图3、图4是起子头30的第二实施例,其构造大致相同于第一实施例,差异处在于:

首先,该工作段34是扁平或称一字的形状延伸,并拥有狭长的端面33,相对改变起子头30的第一端31造型。

其次,在六角段35圆的端面33上,依激光雕刻技术形成的第一辨识区域42数量仍旧是一个,第二辨识区域44数量却缩减为两个。从起子头30的第二端32来看,这些像半圆的第二辨识区域44并排在矩形的第一辨识区域42两长边,共同组成主辨识部40。图中,该第一辨识区域42是空白区,拥有相同于起子头30的金属色泽。每个第二辨识区域44拥有不同于第一辨识区域42的颜色,凭借颜色的反差性或对比性,获得目视辨别效果。

再者,该副辨识部46在空白的第一辨识区域42中,二者同样具备颜色的反差性或对比性,通过目视就能理解起子头30的规格或尺寸。

图5是起子头50的第三实施例,其构造大致相同于第二实施例,差异处在于:

首先,依激光雕刻技术在六角段55的端面53形成第一辨识区域61的数量仍旧是一个,第二辨识区域62数量却扩增到六个。从起子头50的第二端52来看,该多个第二辨识区域62顺着圆周方向等距分布在第一辨识区域61外围,共同组成主辨识部60。目视第一辨识区域61的形状,就能判断起子头50的工作段截断面应是六叉造型,不同于六角段55的轮廓。

其次,该副辨识部63是由一有色区域64与一规格区域65组成,该有色区域64和规格区域65采用下列模式的一实现颜色的反差性或对比性:

a)该规格区域65是空白区,该空白区具备起子头50的金属色泽。该有色区域64颜色不同于第一辨识区域61色系,使有色区域64以异于金属色泽的颜色和规格区域65产生反差性或对比性。

b)恰好与a模式相反,b模式没有空白区。易言之,该有色区域64和规格区域65各有独立的颜色,这些颜色既不是起子头50的金属色泽,又存在互异的特性,当然能够形成颜色的反差或对比。

图6是起子头70的第四实施例,其构造大致相同于第三实施例,差异处在于:

首先,在六角段75的端面73形成第一、第二辨识区域81、82的数量均为一个。从起子头70的第二端72来看,该第二辨识区域82是环形,并围在六边形的第一辨识区域81外面,共同组成主辨识部80。所述的第二辨识区域82是空白区,通常拥有起子头70的金属色泽。该第一辨识区域81拥有颜色,其与第二辨识区域82产生色系反差性或对比性,足以目视辨别起子头70的工作段截断面是六边形,大致相同于六角段75的轮廓。

其次,该第二辨识区域83由规格区域84与间隔区域85组成。其中,该间隔区域85是第一辨识区域81中央的空白区,该空白区是圆的,将规格区域84与第一辨识区域81隔开。该规格区域84是有颜色的,其在间隔区域85中。

假设,该间隔区域85与第二辨识区域82具备起子头70的金属色泽,该规格区域84和第一辨识区域81颜色是相同的。因此,该间隔区域85与规格区域84具备颜色反差性或对比性,目视规格区域84就能了解起子头70的规格或尺寸。

一些实施例中,激光雕刻技术被一张贴纸取代。该贴纸的正面拥有主辨识部与副辨识部,将贴纸背面粘着于起子头第二端的端面,同样具备辨识效果。

某些实施例,激光雕刻技术被印刷技术取代。用一台印刷设备将主、副二辨识部直接附着于起子头第二端的端面,一样有识别功能。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