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承重的七轴暗铰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554678发布日期:2019-01-08 21:26阅读:329来源:国知局
一种高承重的七轴暗铰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门体开关结构件领域,特别是一种高承重的七轴暗铰结构。



背景技术:

近年来家用防盗门在兼具安全的基础上,结合木质结构和金属结构组成各种美观的防盗门门体,其重量比传统的门体更加厚重,因此对连接门体和门框之间的暗铰结构提出了新的性能要求。

现时市面上通常使用多个支承片或支撑块作为暗铰中的活动结构,参照图10和图11,活动结构和固定座之间通过转轴和槽位连接起来,由于暗铰的活动特性,在门体打开时,活动结构向外暴露并起主要支承作用,受力较大,同时传统的暗铰由于空间结构限制,支承片或支承块上连接转轴和固定座之间的部分比两侧要窄,在支撑厚重门体时容易受力损坏,因此传统的暗铰存在对门体厚度和重量的限制,无法适应现时的新门体。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七轴的暗铰结构,引入曲连杆从而加宽固定座厚度和铰接件宽度,能够适应更厚更重的门体。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高承重的七轴暗铰结构,用于安装于门体和门框的两个对向设置的固定座、曲连杆和两个以上的铰接件,所述铰接件上设置有第一轴孔、第二轴孔和第三轴孔,所述第一轴孔和第三轴孔设置于所述铰接件的两端,所述第二轴孔设置于所述第一轴孔和第三轴孔之间,所述固定座上包括用于供所述曲连杆转动的中空结构,所述曲连杆包括第一铰轴孔和第二铰轴孔,所述第一铰轴孔和第二铰轴孔互相平行并分别设置于所述曲连杆的两侧,所述第一铰轴孔在所述中空结构中以铰接的方式与所述中空结构连接,所述第二铰轴孔与所述第一轴孔铰接,所述第二轴孔作为转动中心连接两个相反方向设置的铰接件,所述第三轴孔与对向设置的固定座铰接连接;所述固定座活动时,所述铰接件通过第一轴孔和第二铰轴孔牵引曲连杆在中空结构中以第一铰轴孔为圆心转动,相反方向设置的铰接件以所述第二轴孔为转动中心转动。

进一步,所述固定座上还设置有固定门体和门框的固定孔,所述固定孔分布于所述中空结构的两端。

进一步,所述铰接件由一片以上的铰接片重合堆叠组成。

进一步,所述曲连杆包括间隔设置于所述曲连杆一侧用于连接铰接件的铰轴体,所述铰轴体之间设置有用于安装所述铰接件的空隙,所述第二铰轴孔贯穿所述铰轴体。

进一步,所述铰接件的厚度等于两个铰轴体之间空隙的长度,所述铰轴体的长度等于所述铰接件的厚度。

进一步,分别设置于两个对向设置的固定座中的曲连杆互为颠倒设置。

进一步,所述曲连杆的第一铰轴孔和第二铰轴孔之间通过弧形连接,该弧形方向面向门体和门框。

进一步,所述第一铰轴孔和第二铰轴孔之间的弧形的半径大于所述第三轴孔的半径。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在传统的暗铰结构中加入曲连杆做传动部件,代替了传统暗铰在固定座中设置滑动槽并直接将铰接件作传动的结构,由此本实用新型增加到七轴连接;由于加入了曲连杆,本实用新型内部空间增大,可以设置更加宽的固定座,从而适用于更厚的门体,同时曲连杆作为中继部件,使铰接件的运动距离变短,铰接件的宽度可以做得更大,能够支撑更重的门体,在整体上提高门体开关时的安全性能,适应目前厚重的门体要求。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闭合状态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闭合状态下的正视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闭合状态下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铰接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曲连杆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闭合状态下的剖面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打开状态下的剖面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打开状态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打开状态下的正视结构示意图;

图10是现有暗铰结构在闭合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11是现有暗铰结构在打开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图1、2和3所示,一种高承重的七轴暗铰结构,包括左右两个对向设置的固定座1、曲连杆2和复数个铰接件3,所述固定座 1中央位置设置有用于容纳曲连杆2的中空结构11,在中空结构11 的两侧分别设置有用于固定门体和门框的固定孔12,每一侧固定孔 12设置有三个;

参照图4所示,所述铰接件3上设置有处于同一平面的第一轴孔 31、第二轴孔32和第三轴孔33,所述第一轴孔31和第三轴孔33设置于所述铰接件3的两端,所述第二轴孔32设置于所述第一轴孔31 和第三轴孔33之间,所述铰接件3以五块铰接片为一组,一组内的铰接片重合堆叠;

参照图5所示,所述曲连杆2包括第一铰轴孔21和第二铰轴孔 22,所述第一铰轴孔21和第二铰轴孔22互相平行,分别设置于所述曲连杆2的两侧,第一铰轴孔21和第二铰轴孔22之间通过弧形连接,该弧形方向面向门体和门框,且其半径大于所述第三轴孔33的半径,所述曲连杆2包括两个间隔设置铰轴体221,所述铰轴体221之间设置有用于安装铰接件3的空隙,所述第二铰轴孔22贯穿所述铰轴体 221,每个铰轴体221与一个所述铰接件3连接,所述铰接件3的厚度等于两个铰轴体221之间空隙的长度,所述铰轴体221的长度等于所述铰接件3的厚度;

参照图6所示,上述各部件的连接方式如下:所述第一铰轴孔 21在所述中空结构11中以铰接的方式与所述中空结构11连接,所述第二铰轴孔22与所述第一轴孔31铰接,所述第三轴孔33与对端的固定座1的中空结构11铰接连接(中空结构11中在相应位置设置有与第三轴孔33的铰接连接处,此处不再详述),左右两端的共四个铰接件3以相反方向交错重叠,所述第二轴孔32作为转动中心连接四个铰接件3,相应地,左右两端的所述曲连杆2的互为颠倒设置。

上述结构状态为本实用新型的闭合状态,即门体与门框在一个平面上(相当于关门),当本实用新型打开时,参照图7为本实用新型打开状态的剖面图,门体和门框互相平行,相当于开门180度。

参照图8和9所示为打开180度后的状态,打开过程中,所述第二轴孔32向外推出,所述第一轴孔31和第二铰轴孔22同时转动,其中第二铰轴孔22绕第一铰轴孔21转动,到达所述中空结构11的一侧内壁,相比传统的暗铰结构,由于本实用新型的曲连杆2的加入,所述第一轴孔31可以由曲连杆2带动,而传统的暗铰结构中,相当于第一轴孔31直接在中空结构11的滑槽中滑动,导致暗铰内部结构较为紧密,导致铰接件3需要做得更窄,中空结构11的侧面宽度(相当于门体和门框的厚度)通常只能安装4-5cm厚,而本实用新型的中空结构11内部空间较大,铰接件3可以做得更宽,从而在打开状态下铰接件3能支撑的重量更大,同时中空结构11的侧面宽度可以达到8cm左右,适用于更加厚重的门体,相应安全性得到提高。

以上所述,只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只要其以相同的手段达到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效果,都应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