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手动夹持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306272发布日期:2018-12-18 22:27阅读:294来源:国知局
一种手动夹持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机械五金结构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手动夹持结构。



背景技术:

传统机械夹爪其夹头与机械臂刚性连接,在流水操作时,其夹爪夹取零件的空间位置是预先设置的,当零件夹取位置叠放有两个或者两个以上零件时,零件的纵向高度将大于机械手预先设置的零件拾取高度,机械夹爪其夹爪部位将撞到零件上,由于机械臂运作过程中的惯性力很大,将损坏零件,同时损坏夹爪。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采用的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手动夹持结构,包括底板、导杆、手柄、爪头、连杆和传动块;所述底板上设置有配合导杆的导套;导杆套装于所述导套内;在底板下表面上通过支撑柱固定所述爪头;两个爪头相对而设;所述爪头呈Z字外型;在爪头上的折角处通过转轴固定至其两侧的支撑柱上;所述爪头的下端为夹持端,爪头的上端为连接端;相对设置的两个爪头通过相向转动的夹持端夹紧工件;所述连接端通过连杆铰接至传动块上;所述传动块与导杆下端的传动头配合;所述传动头呈圆盘体形状;传动头与导杆同轴固定;在传动头的回转面上设置有配合传动块的凹槽;所述传动块的一端加工为半圆形的凸起;所述凸起插入凹槽内,且传动头以凹槽内的凸起为轴线而转动;所述传动头的下端面上还设有第一弹簧支撑的限位板;限位板与传动头的端面平行,且第一弹簧与传动头以同轴位置固定;在导杆上还设有第二弹簧;所述第二弹簧支撑于传动头与底板之间;在导杆的上端设有所述手柄;手柄包括支撑于底板上端面的外框;所述导杆的上端插入所述外框中;所述导杆的上端面上设有用于持握的把手;相对于外框来提拉把手,导杆沿着导套相对伸缩滑动。

优选的是,所述连杆的上端铰接至所述传动块上的第一铰接轴;所述连杆的下端铰接至所述爪头上的第二铰接轴;所述夹持端的接触表面包覆有橡胶质地的防滑套。

优选的是,所述把手与外框顶壁之间的距离与第二弹簧的形变长度相等;所述外框的内壁上设有用于把手滑动导向的滑槽。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提供一种手动夹持结构,其控制精准,可以降低工件的表面损伤,控制夹紧的力度,操作方便。其次,其传动反应灵敏,夹紧力反馈精确。最后,结构排布合理,便于生产装配,降低了生产成本,提高了生产效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手动夹持结构的结构图;

图2是手动夹持结构的结构侧视图;

附图中各部件的标记如下:1、底板;2、导杆;3、手柄;4、爪头;5、连杆;6、传动块;7、导套;8、支撑柱;9、传动头;10、第一弹簧;11、限位板;12、第二弹簧;13、把手。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进行详细阐述,以使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特征能更易于被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从而对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做出更为清楚明确的界定。

请参阅附图1和2,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包括:

一种手动夹持结构,包括底板1、导杆2、手柄3、爪头4、连杆5和传动块6。底板1上设置有配合导杆2的导套7,导杆2套装于导套7内,滑动配合能够以较低的摩擦力传动,降低耗能。在底板1下表面上通过支撑柱8固定爪头4,两个爪头4相对而设。爪头4呈Z字外型,在爪头4上的折角处通过转轴固定至其两侧的支撑柱8上。爪头4的下端为夹持端,爪头4的上端为连接端。相对设置的两个爪头4通过相向转动的夹持端夹紧工件,该结构以活动铰接的方式为主,利用竖直位移转化为转动角度。连接端通过连杆5铰接至传动块6上,传动块6与导杆2上的传动头9配合。传动头9呈圆盘体形状,传动头9与导杆2同轴固定。在传动头9的回转面上设置有配合传动块6的凹槽,传动块6的一端加工为半圆形的凸起。凸起插入凹槽内,且传动头以凹槽内的凸起为轴线而转动。连杆5的上端铰接至传动块6上的第一铰接轴,连杆5的下端铰接至爪头4上的第二铰接轴。以导杆2的导向位移为动力,传动头9与传动块6接触配合,利用圆角的转动来间接推动爪头的翻转,从而使相对的两个爪头4产生夹持力。传动头9的下端面上还设有第一弹簧10支撑的限位板11,限位板11与传动头9的端面平行,且第一弹簧10与传动头9以同轴位置固定。在导杆2上还设有第二弹簧12,第二弹簧12支撑于传动头9与底板1之间。第一弹簧10和限位板11能够提供工件夹持的定位功能,避免因为尺寸或表面结构使得夹持位置不稳定。而第二弹簧12的作用能够提供导杆2的复位效果,同时也能够提供一定的弹性缓冲,避免对爪头3对工件表面产生损伤。夹持端的接触表面包覆有橡胶质地的防滑套,在导杆2的上端设有手柄3。手柄3包括支撑于底板1上端面的外框,导杆2的上端插入外框中。导杆2的上端面上设有用于持握的把手13,相对于外框来提拉把手13,导杆2沿着导套7相对伸缩滑动。把手13与外框顶壁之间的距离与第二弹簧12的形变长度相等,当提拉把手13时,导杆2会拉着传动头9上升,从而连杆5下推,爪头3翻转产生夹持力。外框的内壁上设有用于把手滑动导向的滑槽,把手13上设有与滑槽配合的滑块,因此安装既定轨迹滑动,把手就不会产生运动偏离,其操作能更加稳定。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