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棘轮扳手的定向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704688发布日期:2019-01-22 22:04阅读:311来源:国知局
用于棘轮扳手的定向机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工具的领域,特别是指一种用于棘轮扳手的定向机构。



背景技术:

一种配置拨动结构的棘轮扳手,见于中国台湾第M537960号、中国第206383086号与德国第202016105779号等专利案。所述的拨动结构有一碟片与一辅助件。所述的碟片有一弧形缺口、二位于缺口两旁的钩部,以及一立在碟片侧边的轴部,其由一圆弧面衔接一第一面与一第二面,该第一面与第二面合成一顶点。当辅助件环绕在轴部外围,该辅助件有二平面部与二曲面部,这些平面部彼此相连,界定二平面部连接处为聚集处,这些曲面部连接平面部而依圆周方向延伸至一开口两旁,从而环绕在二平面部的聚集处外,以致二曲面部围着圆弧面。当拨动结构安装于一棘轮扳手,该辅助件对棘轮扳手的双爪机构具备辅助的拨动作用,达到完整的啮接或咬合效果。

另外,中国台湾第M546884号、中国第206967376号与德国第202017102185号等专利案是改良的棘轮扳手,其技术特征在于:一碟片和一辅助件置入扳手的致动室,令碟片与一拨钮结合在一起。该碟片有二钩部与一轴部,该轴部有一第一斜面与一第二斜面。该辅助件套在轴部外,其有一第一平板与一第二平板。当钩部勾住二配置在扳手的爪之一,该爪配合第一斜面夹持第一平板,其他的爪被第二平板与弹性件推动并紧咬棘轮,决定棘轮扳手单向空转不作功、反向驱使一工件转动。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棘轮扳手,其主要目的在于:采用新式定向机构,凭借简单的构造,达到相同的使用效果,兼具组装快速、降低成本等优点。

缘于上述目的的达成,本实用新型的定向机构包括:

一拨钮,其有一延伸部;

一碟片,其有一契合孔与二钩部,该契合孔被延伸部通过,使碟片与拨钮同向转动;以及

一辅助件,包括:一横向片,其有二侧臂;一纵向片,其连接横向片而能同向转动,该纵向片有二斜板,合组为拱形片体。

当定向机构配置一棘轮扳手,该棘轮扳手有一中空的头部,用来组装一棘轮与二爪,该拨钮与碟片的契合孔被一安装在头部的螺栓通过。该横向片在延伸部与碟片下方,使二侧臂在螺栓两旁。该纵向片支持斜板接触相应的爪,提供爪咬住棘轮所需的作用力。

其中,该横向片与纵向片被一连接部连在一起。而且,该碟片还有一活动室,该二钩部在活动室两旁。

另外,该延伸部突出于拨钮底部,其有一凹曲面。该契合孔由一半圆部与一多边部组成,当延伸部进入多边部,所述的螺栓通过延伸部的凹曲面。再者,该延伸部还有二定位部,一安装在头部的球体卡住二定位部之一,致使拨钮静止不动。

如此,本实用新型的棘轮扳手采用新式定向机构,凭借简单的构造,达到相同的使用效果,兼具组装快速、降低成本等优点。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更加浅显易懂,兹举一个或以上较佳的实施例,配合所附的图式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棘轮扳手第一实施例的立体图。

图2是本体局部的剖视图。

图3是棘轮扳手组装后局部的剖视图。

图4是棘轮、爪与定向机构的配置图。

图5是棘轮、爪与定向机构的俯视图。

图6是棘轮、爪与辅助件在本体的配置图。

图7是拨钮的立体图。

图8是碟片的立体图。

图9、图10是辅助件的平面与立体图。

图11是本实用新型棘轮扳手第二实施例的立体图。

附图标记说明:棘轮扳手10、100;本体11、110;握柄12;开口扳手120;头部13、130;上端面131;下端面132;容纳室14;第一通孔141;第二通孔142;环沟143;卡掣室15;操作室16;组装孔161;平台162;结合孔163;定位孔164;螺栓165;弹簧166;球体167;浅槽168;棘轮20、200;齿21;圆柱段22;套环23;扣环24;释放钮25;多边柱26;钢珠27;轴孔28;弹性件29;爪30;压缩弹簧31;啮合面32;短柱33;簧槽34;定向机构40;拨钮41;中心孔42;延伸部43;凹曲面44;定位部45;碟片50;契合孔51;半圆部52;多边部53;活动室54;钩部55;辅助件60;连接部61;横向片62;侧臂63;纵向片64;斜板65;夹角66。

具体实施方式

图1、图2绘制棘轮扳手10第一实施例。具体而言,该棘轮扳手10有一本体11,在本体11配置一棘轮20、二爪30与一定向机构40。

其中,该本体11结合一握柄12,所述的握柄12与一头部13在本体11的不同端。该头部13里面有一容纳室14、一卡掣室15与一操作室16,该卡掣室15是弧形槽,其在容纳室14和操作室16中间,三者是相通的,让头部13成为中空的结构体。该容纳室14经由一第一通孔141与一第二通孔142通往头部13的上端面131和下端面132。该操作室16经由一组装孔161通往头部13的上端面131,在操作室16底部形成一浅槽168,并在浅槽168陷入一结合孔163与一定位孔164。该结合孔163以内螺纹孔为佳,进而锁紧一螺栓165。该定位孔164接收一弹簧166与一球体167,该弹簧166提供球体167露出定位孔164所需的作用力。

另外,该头部13还有一平台162与一环沟143。该平台162与头部13的上端面131存在高度的落差,进而通往组装孔161的开口端。该环沟143形成于头部13围绕容纳室14的壁面。

如图3、图4所示,该棘轮20有若干齿21、二圆柱段22、一套环23、一释放钮25与一多边柱26。这些齿21顺着圆周方向连续的突出于棘轮20外表。这些圆柱段22的直径较小,分别突出于棘轮20上、下二端。当棘轮20置入容纳室14,二圆柱段22的一插入头部13的第一通孔141,另个圆柱段22进入套环23中,用一扣环24嵌入套环23与环沟143中,既能阻止棘轮20离开头部13,却不干涉棘轮20相对头部13自由转动。该多边柱26依轴向自圆柱段22往外延伸,其内部被一通过棘轮20的轴孔28所贯穿,允许一钢珠27配置在多边柱26而可活动。在棘轮20结合于头部13时,该多边柱26超出头部13的下端面132。该释放钮25插入棘轮20的轴孔28中,其推动钢珠27局部露出多边柱26单边为常态。该轴孔28是不同直径的阶级孔,足以接收一宛如压缩弹簧的弹性件29。该弹性件29推动释放钮25露出头部13的上端面131,取得释放钮25抵制钢珠27的联结关系。在释放钮25受力退入轴孔28时,该弹性件29被释放钮25挤压致生形变,并解除钢珠27与释放钮25的抵制关系,有助于钢珠27退入多边柱26内。

从图3~图6来看,这些爪30连同一压缩弹簧31置入头部13的卡掣室15中。该压缩弹簧31二端分别进入一形成于爪30的簧槽34中,该压缩弹簧31推开二爪30,每个爪30被头部13围成卡掣室15壁面引导而朝向棘轮20位移。两个爪30形状是对称的,但是方向相反。每个爪30有一啮合面32与一短柱33,该短柱33形成于爪30的顶面。所述的啮合面32在爪30面对棘轮20处,可选择地咬住相应的齿21。

所述的定向机构40由一拨钮41、一碟片50与一辅助件60组成。

如图7所示,该拨钮41有一中心孔42、一延伸部43与一受力部46。其中,该延伸部43是非圆的块体,其突出于拨钮41的底部。该延伸部43有一凹曲面44与二定位部45,所述的凹曲面44顺着中心孔42直径形成于延伸部43侧边,每个定位部45是陷入延伸部43底面的穴。所述的受力部46自拨钮41外圆周面向外延伸。

在图8中,所述的碟片50大致呈矩形设计,其有一契合孔51与一活动室54。该契合孔51由上往下贯穿碟片50,由一半圆部52与一多边部53所构成;该半圆部52的直径大致等于螺栓165(参阅图5)的直径,该多边部53形状相当于延伸部43(见图5)的轮廓。所述的活动室54是凹槽,该凹槽由下往上形成于碟片50的侧边,以致碟片50的底部拥有二钩部55。该二钩部55的形状相似,但方向相反,恰好位于活动室54两旁。

从图9、图10来看,该辅助件60有一连接部61,该连接部61将一横向片62与一纵向片64连在一起。所述的横向片62大致呈U形设计,其有二相隔一定距离的侧壁63。该纵向片64垂直于横向片62,其两侧分别弯成一斜板65,合组为拱形片体。其中,每面斜板65与纵向片64形成一大约是120°的夹角66。

回头看到图3~图6,进一步描述定向机构40组装于本体11的具体结构。图中,所述的拨钮41进入组装孔161,以致延伸部43到达操作室16的深处,因为螺栓165通过中心孔42与延伸部43的凹曲面44,所以拨钮41绕着螺栓165转动,却不轻易地离开本体11。此刻,该受力部46位于平台162上方,决定拨钮41相对本体11旋转的方向。另外,二定位部45的一接收球体167,使拨钮41静止不动。

该碟片50横放在本体11的操作室16中,同时套在螺栓165与延伸部43外面。换句话说,所述的延伸部43进入契合孔51的多边部53,使碟片50被拨钮41驱动,能够在操作室16相对本体11转动。该螺栓165通过契合孔51的半圆部52与延伸部43的凹曲面44,支持碟片50随着拨钮41环绕螺栓165同向转动。如此,该二钩部55进入本体11的卡掣室15,能够勾住二位于活动室54的短柱33之一,决定二爪30咬住齿21或远离棘轮20。

所述的辅助件60以横向片62插入浅槽168,直到抵触螺栓165为止,使横向片62位于延伸部43与碟片50下方。此刻,这些侧臂63在螺栓165两旁,不会影响球体167与定位部45的卡合关系。该纵向片64被横向片62支撑而立在本体11的卡掣室15内,使二斜板65与爪30背面维持接触关系。

值得注意的是,该碟片50以二钩部55的一勾住短柱33,连带相应(即第5或6图下方)的爪30离开棘轮20,驱使纵向片64偏摆,连带横向片62在浅槽168能绕着螺栓165转动,同时提供斜板65推动其他(即第5或6图上方)的爪30以啮合面32咬住齿21所需的作用力。

相反之,所述的碟片50转动一定角度,就能用另个钩部55来勾住其他的短柱33,选择不同的爪30与齿21维持啮合关系,进而改变棘轮20相对头部13旋转的方向。

图11是棘轮扳手100的第二实施例,其结构与第一实施例大致相同,差异处在于本体110的机能形状:首先,该本体110比第一实施例更扁平。

其次,该本体110没有握柄,却多了一个开口扳手120的特征结构体。

再者,该棘轮200配置在比第一实施例还要扁平的头部130中。所述的棘轮200是环体,既无释放钮,也没有多边柱与钢珠。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