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车辆门内扣手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432539发布日期:2018-12-28 20:15阅读:567来源:国知局
一种车辆门内扣手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机械技术领域,涉及一种扣手,特别是一种车辆门内扣手。



背景技术:

汽车门锁内扳手是汽车门锁系统的关键部位之一,它的主要作用是让驾乘人员能够从汽车内部开启车门,驾乘人员在开启内开扳手时都会感受到扭簧的作用力,一般驾乘人员拉开内开扳手柄打开车门后,就会随手松开内开扳手柄,内开扳手柄在扭簧的作用下复位,复位时,由于扭簧的作用力比较大,内开扳手柄复位的速度比较快,会发出很大的声音,该声音是由内开扳手柄撞击扳手壳体发出的,为了降低撞击声,一般会在内开扳手柄和扳手壳体的接触处加一块缓冲垫,但是,现在缓冲垫在安装时,采用横推的安装方式进行安装于壳体上,使得其装配较为困难,难以精确且快速地将缓冲垫安装到位。

综上所述,需要设计一种能够快速的安装缓冲垫,并将其精确安装到位的车辆门内扣手。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的技术存在上述问题,提出了一种能够快速的安装缓冲垫,并将其精确安装到位的车辆门内扣手。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可通过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车辆门内扣手,包括:壳体,和与壳体活动连接的手柄,且在壳体与手柄的连接处设置有回弹结构,其中,与手柄端部相对应的位置设置有一个缓冲垫,且该缓冲垫采用由上而下的插接方式安装于壳体上。

在上述的一种车辆门内扣手中,在壳体上设置有一个下凹的平台,且在平台的周围设置有若干根加强筋,该平台作为缓冲垫的嵌装空间。

在上述的一种车辆门内扣手中,平台的外形结构与缓冲垫的外形结构相匹配。

在上述的一种车辆门内扣手中,在缓冲垫与平台之间设置有一个定位部。

在上述的一种车辆门内扣手中,定位部包括开设于平台上的通孔,和与通孔相配合,并一体成型于缓冲垫上的插接结构。

在上述的一种车辆门内扣手中,插接结构呈阶梯状结构设置,其中,插接结构包括第一轴段、第二轴段以及第三轴段,且第一轴段、第二轴段以及第三轴段依次相连。

在上述的一种车辆门内扣手中,第一轴段和第三轴段呈柱状结构设置,且第二轴段呈锥形结构设置。

在上述的一种车辆门内扣手中,第二轴段的小端与第一轴段相连,第二轴段的大端与第三轴段相连。

在上述的一种车辆门内扣手中,第一轴段、第三轴段以及通孔的直径相当,且第二轴段的小端直径与通孔直径相当,第二轴段的大端直径大于通孔直径。

在上述的一种车辆门内扣手中,在缓冲垫的表面设置有若干个凸起。

在上述的一种车辆门内扣手中,通孔呈锥形结构设置,其中,通孔的上端直径大于通孔的下端直径。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车辆内门扣手,在缓冲垫的安装方式中,由原先的横推安装方式改为竖插的安装方式,从而方便了缓冲垫的安装,提高内门扣手的装配效率,并且能够精确定位缓冲垫的安装位置。

附图说明

图1是现有技术中车辆门内扣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A部分的局部放大图。

图3是现有技术中车辆门内扣手的局部爆炸图。

图4是图3中B部分的局部放大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一种车辆门内扣手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图5中C部分的局部放大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一种车辆门内扣手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图7中D部分的局部放大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例中壳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10是图9中E部分的局部放大图。

图11是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例中缓冲垫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00、壳体;110、平台;120、加强筋;130、通孔;200、手柄;300、缓冲垫;310、插接结构;311、第一轴段;312、第二轴段;313、第三轴段;320、凸起。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是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描述,但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这些实施例。

如图1至图4所示,现有技术中的车辆门内扣手,包括:壳体100,与壳体100活动连接的手柄200,且在壳体100与手柄200的连接处设置有回弹结构,一般回弹结构采用弹簧回弹;其中,在壳体100上嵌装有一个缓冲垫300,且该缓冲垫300的安装位置与手柄200端部的位置相对应,且本实施例中的缓冲垫300采用横推的方式安装于壳体100上,而该安装方式较为困难,耗时加长,从而降低了内门扣手装配的工作效率。

如图5至图11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车辆内门扣手,包括壳体100,和与壳体100活动连接的手柄200,且在壳体100与手柄200的连接处设置有回弹结构,一般回弹结构为弹簧结构,其中,与手柄200端部相对应的位置设置有一个缓冲垫300,且该缓冲垫300采用由上而下(竖直方向)插接方式安装于壳体100上。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车辆内门扣手,为了降低手柄200在复位时与壳体100之间发生碰撞而产生的噪音分贝,即在壳体100上安装有缓冲垫300,使得手柄200端部与壳体100之间的硬性碰撞改为柔性接触,从而降低了噪音分贝,另外,在本实用新型中,缓冲垫300的安装,由原先的横推安装方式改为竖插的安装方式,从而方便了缓冲垫300的安装,提高内门扣手的装配效率,而且原先在装配内门扣手时,需要现将缓冲垫300安装于壳体100上,然后再安装手柄200,如果先安装手柄200,后安装缓冲垫300,这样会导致缓冲垫300的安装更为困难,但本实用新型中,不管是先安装手柄200,还是先安装缓冲垫300,均可以达到快速装配的效果,从而简化了装配工序,并且能够精确定位缓冲垫300的安装位置。

优选地,如图5至图11所示,在壳体100上设置有一个下凹的平台110,且在平台110的周围设置有若干根加强筋120,该平台110作为缓冲垫300的嵌装空间,在本实施例中,通过加强筋120,可以提高壳体100该部位的强度,由于车辆的使用,导致车辆内门扣手的使用频率较高,从而使得手柄200与壳体100之间的碰撞次数也较为频繁,而通过加强筋120,使得手柄200在撞击壳体100时,能够有效的延长壳体100的使用寿命,另外,通过壳体100上的加强筋120,能够有效定位缓冲垫300在壳体100上的位置,并且该平台110呈下凹结构,使得缓冲垫300的安装更为精准。第三,平台110的下凹程度相比较现有技术中在壳体100上开设下凹平台110的深度较浅,进一步提高壳体100的强度。进一步优选地,平台110的外形结构与缓冲垫300的外形结构相匹配。

优选地,如图5至图11所示,在缓冲垫300与平台110之间设置有一个定位部,进一步提高壳体100与缓冲垫300之间的连接精度。进一步优选地,定位部包括开设于平台110上的通孔130,和与通孔130相配合,并一体成型于缓冲垫300上的插接结构310,当缓冲垫300与壳体100相连时,将缓冲垫300上的插接结构310直接竖插入至通孔130内,并根据平台110的外形结构与缓冲垫300的外形结构相匹配,从而限定缓冲垫300的周向自由度,进而提高缓冲垫300的装配精度。

进一步优选地,如图5至图11所示,插接结构310呈回转体状结构设置,进一步优选地,插接结构310呈阶梯状结构设置,其中,插接结构310包括第一轴段311、第二轴段312以及第三轴段313,且第一轴段311、第二轴段312以及第三轴段313依次相连,其中,第一轴段311和第三轴段313呈柱状结构设置,且第一轴段311与第三轴段313的直径相当,并与平台110上通孔130直径相当;第二轴段312呈锥形结构设置,其中,第二轴段312的小端与第一轴段311相连,第二轴段312的大端与第三轴段313相连,其中,第二轴段312的小端直径与通孔130直径相当,第二轴段312的大端直径大于通孔130直径,当缓冲垫300插入通孔130中时,由于缓冲垫300为柔性材料制成,稍微挤压,即可将缓冲垫300上的插接结构310快速的插入平台110的通孔130中,由于插接结构310中第二轴段312的大端直径大于通孔130,使得插入通孔130中的缓冲垫300较难再次拔出,从而限定了缓冲垫300在竖直方向上的自由度。进一步提高缓冲垫300的装配精度。

进一步优选地,如图5至图11所示,在缓冲垫300的表面设置有若干个凸起320,进一步降低手柄200复位时,与壳体100之间的噪音分贝。

进一步优选地,如图5至图11所示,通孔130呈锥形结构设置,其中,通孔130的上端直径大于通孔130的下端直径,当缓冲垫300与壳体100相连时,使得缓冲垫300更为方便的插入壳体100内。

本文中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精神作举例说明。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但并不会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者超越所附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