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涡轮增压机检测装置的夹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704487发布日期:2019-01-22 22:02阅读:134来源:国知局
一种涡轮增压机检测装置的夹具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检测装置,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涡轮增压机检测装置的夹具。



背景技术:

涡轮增压机是一种空气压缩机,通过压缩空气来增加进气量。它是利用发动机排出的废气惯性冲力来推动涡轮室内的涡轮,涡轮又带动同轴的叶轮,叶轮压送由空气滤清器管道送来的空气,使之增压进入第一气缸,所以涡轮增压机对于气密性要求极高,需要对其气密性进行检测。

如附图1所示,在实际应用中,通过模拟运行涡轮增压机6来对涡轮增压机6的气密性进行检测,一般是通过位移杆7来表明涡轮增压机6内部压强大小,然后再检测各部分的气密性。

在模拟运行时,在涡轮增压机6上连接进气管道61和出气管道62,将垫片8安装在涡轮增压机6上,高压气体从进气管道61进入到涡轮增压机6内,然后在从出气管道62离开涡轮增压机6,高压气体在涡轮增压机6内移动时会与涡轮增压机6产生碰撞,从而使涡轮增压机6自身产生振动。但涡轮增压机6在进行模拟运行时,一般都只是将涡轮增压机6放置在检测台9上,涡轮增压机6在振动时与检测台9发生碰撞,使涡轮增压机6内的部件受到损坏,从而对气密性的检测造成影响,降低检测数据的准确性。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在于提供一种涡轮增压机检测装置的夹具,具有提高检测数据准确性的效果。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涡轮增压机检测装置的夹具,包括底座、设置在底座上用于固定涡轮增压机位置的固定机构、设置在底座上用于夹持位移杆的夹持机构;所述固定机构包括安装于底座上的第一固定支架和第二固定支架、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固定支架和第二固定支架固定连接的连接杆、设置在所述第二固定支架上的第一气缸、固定连接在第一气缸的活塞杆上的固定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需要检测涡轮增压机气密性时,先将涡轮增压机一端与第一固定支架固定连接,另一端通过第一气缸推动固定轮压紧涡轮增压机,然后通过夹持机构对位移杆进行夹持,从而实现对涡轮增压机的多方位固定,防止涡轮增压机在振动时与周围物体发生碰撞损坏涡轮增压机的部件,避免影响其气密性,使得最终的检测数据较为准确。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底座上设置有支撑板,所述支撑板位于所述第一固定支架和第二固定支架之间;所述支撑板上设置有滑动孔,所述滑动孔套设在连接杆上,所述支撑板上设置有用于放置涡轮增压机和固定轮的支撑台。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支撑板和支撑台对涡轮增压机进行承接,使得涡轮增压机的另一端也较为稳固,同时支撑台对固定轮进行引导,使固定轮在对涡轮增压机进行夹紧时不易跑偏,能够较为准确的对涡轮增压机进行夹紧,提高了涡轮增压机的稳定性。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夹持机构包括设置在所述底座的滑动组件、设置在所述滑动组件上的夹紧件,所述滑动组件包括设置于底座上的支撑部、设置于支撑部远离底座一端的导轨、滑动连接在所述导轨上的滑动平台、设置于滑动平台上的连接板,所述夹紧件位于所述连接板上。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需要对涡轮增压机进行定位时,工人推动滑动平台,滑动平台在导轨的引导下靠近涡轮增压机;当需要将涡轮增压机取下或进行涡轮增压机的安装时,工人可推动滑动平台远离涡轮增压机,使得涡轮增压机的安装不易受到夹紧件的干扰,方便了工人的操作。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夹紧件包括固定连接在连接板上的第二气缸、固定连接在所述连接板上的金属座、铰接在所述金属座上的第一夹持臂和第二夹持臂、固定连接在所述第二气缸的活塞杆上且用于推动所述第一夹持臂和第二夹持臂移动的凸块,所述凸块远离所述第二气缸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夹持臂和第二夹持臂抵触,所述第一夹持臂和所述第二夹持臂位于位移杆的两侧。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二气缸的活塞杆伸出,活塞杆带动凸块移动,凸块移动带动第一夹持臂、第二夹持臂沿铰接点转动,使得第一夹持臂、第二夹持臂远离凸块的一端相向移动,从而对位移杆进行夹紧,提高了夹紧的效率。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连接板上设置有用于检测垫片安装情况的检测机构;所述检测机构包括外壳、设置在外壳两端的内壳和推杆、设置在所述内壳内且用于控制所述第二气缸的压力检测组件;所述内壳远离所述推杆的一端上开设有容纳腔,所述压力检测组件位于所述容纳腔内,所述容纳腔的直径大于垫片直径。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未安装垫片时,向下推动推杆,推杆推动内壳,内壳带动压力检测组件一同向下运动,压力检测组件与内壳无相对位移,压力检测组件无信号发出;在安装了垫片时,向下推动推杆,杆体推动内壳,内壳带动压力检测组件一同向下运动,压力检测组件在接触垫片后停止运动,由于内壳半径大于垫片半径内壳继续向下运动,压力检测组件与内壳接触,发出信号,对第二气缸进行控制,从而对位移杆进行夹紧,工人无需对垫片进行观察后再对位移杆进行夹紧,方便了工人的操作。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压力检测组件包括插接在所述容纳腔内的内芯、设置在所述内芯上的压力传感器,所述内芯上开设有放置腔,所述放置腔靠近推杆的一端开设有贯穿孔,贯穿孔连通放置腔与容纳腔,所述压力传感器穿设在所述贯穿孔内且与贯穿孔固定连接,所述压力传感器靠近推杆的一端与内壳之间具有间隙,所述放置腔的直径小于垫片的直径,所述压力传感器与所述第二气缸信号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内芯接触到垫片时,内芯与内壳之间产生相对移动,带动压力传感器朝外壳移动,并使压力传感器与内壳抵触,此时压力传感器传输电信号至第二气缸处,第二气缸的活塞杆回缩,进行夹紧操作,加快了夹紧的速度,缩短了固定时间。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外壳的两端分别开设有上腔体和下腔体,所述推杆滑动连接在上腔体内,所述内壳滑动连接在下腔体内,所述上腔体和所述下腔体之间通过连通孔连通,所述推杆包括插接于连通孔内的杆体和设置于杆体靠近上腔体一端的阻拦块,所述阻拦块的直径大于杆体的直径,所述杆体远离阻拦块的一端与所述内壳抵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于阻拦块的直径大于杆体的直径,阻拦块无法穿过连通孔,使得杆体的移动距离得到限制,工人无法持续的推动阻拦块向下移动,压力传感器不易被内壳所压坏。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一夹持臂与所述第二夹持臂远离金属座的一端开设有防滑凹槽,所述防滑凹槽内开设有防滑槽,所述防滑凹槽位于第一夹持臂和第二夹持臂互相朝向的一侧。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防滑凹槽增大了第一夹持臂、第二夹持臂与位移杆之间的接触面积,防滑槽增加了防滑凹槽与位移杆之间接触面的粗糙程度,从而使得第一夹持臂和第二夹持臂能够对位移杆进行较为稳定的夹持。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通过固定机构和夹持机构,实现对涡轮增压机的多方位固定,防止涡轮增压机在振动时与周围物体发生碰撞损坏涡轮增压机的部件,避免影响其气密性,使得最终的检测数据较为准确;

2、通过设置检测机构,来检测垫片是否漏装或者错位,来决定是否需要启动夹持机构夹紧涡轮增压机,工人无需对垫片进行观察,方便了工人的操作。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技术的外部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外部结构示意图

图3为体现支撑部与导轨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4为体现第一气缸与凸块的连接结构剖面示意图;

图5为图4的A处放大图,体现防滑凹槽与防滑槽的连接结构;

图6为体现外壳和内壳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1、底座;2、固定机构;21、第一固定支架;22、第二固定支架;23、连接杆;24、固定轮;25、第一气缸;3、支撑板;31、滑动孔;32、支撑台;4、夹持机构;41、滑动组件;411、支撑部;412、导轨;413、滑动平台;414、连接板;42、夹紧件;421、第二气缸;422、金属座;423、第一夹持臂;424、第二夹持臂;425、凸块;426、防滑凹槽;427、防滑槽;428、容纳孔;5、检测机构;51、外壳;511、上腔体;512、下腔体;513、连通孔;52、内壳;521、容纳腔;53、推杆;531、杆体;532、阻拦块;54、压力检测组件;541、内芯;542、压力传感器;543、放置腔;544、贯穿孔;6、涡轮增压机;61、进气管道;62、出气管道;7、位移杆;8、垫片;9、检测台。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

如图2和图3所示,一种涡轮增压机检测装置的夹具,包括底座1、固定机构2、支撑板3和夹持机构4。固定机构2包括第一固定支架21、第二固定支架22、连接杆23、固定轮24以及第一气缸25。第一固定支架21、第二固定支架22通过螺丝固定在底座1的两端,连接杆23位于第一固定支架21、第二固定支架22件之间,连接杆23的两端分别与第一固定支架21和第二固定支架22固定连接。支撑板3上开设有滑动孔31,连接杆23穿设在滑动孔31内,支撑板3沿连接杆23长度方向移动,支撑板3的下表面与底座1的上表面抵触。第一气缸25安装在第二固定支架22远离第一固定支架21的一侧,第一气缸25的活塞杆穿过第二固定支架22后与固定轮24固定连接,支撑板3顶端焊接有呈弧形的支撑台32。固定轮24位于半圆形支撑台32之上。涡轮增压机6一侧与第一固定支架21通过螺丝固定连接,另一侧放置在支撑台32上,第一气缸25推动固定轮24抵紧涡轮增压机6,对涡轮增压机6的位置进行固定。

夹持机构4包括滑动组件41和夹紧件42,滑动组件41包括通过螺栓固定在底座1之上且呈工字形的支撑部411、焊接在支撑部411远离底座1一端的导轨412、与导轨412滑动连接的滑动平台413以及焊接在滑动平台413靠近第一固定支架21一侧的呈L形的连接板414,导轨412作光滑打磨处理并添加润滑油。

如图3和图4所示,夹紧件42包括第二气缸421、金属座422、第一夹持臂423、第二夹持臂424和凸块425。金属座422通过螺丝固定连接在连接板414朝向第一固定支架21的一侧,金属座422远离连接板414的一端上开设有截面呈长方形的容纳孔428,第一夹持臂423和第二夹持臂424的中部与容纳孔428的内壁铰接,第一夹持臂423和第二夹持臂424分别位于位移杆7的上、下两侧。第二气缸421的活塞杆穿过连接板414后与凸块425固定连接,凸块425呈三角形,凸块425的上、下两侧分别与第一夹持臂423、第二夹持臂424靠近凸块425的一端抵接。如图4和图5所示,第一夹持臂423和第二夹持臂424远离凸块425的一端均开设有防滑凹槽426,防滑凹槽426位于第一夹持臂423与第二夹持臂424互相朝向的一侧,防滑凹槽426的内壁上开设有多个防滑槽427,防滑槽427沿防滑凹槽426的长度方向分布。

当位移杆7的位置确定后,第二气缸421启动时,活塞杆伸出,活塞杆带动凸块425移动,凸块425移动后通过上、下两侧的斜面带动第一夹持臂423、第二夹持臂424沿铰接处转动,使它们远离连接板414的一端相向移动,夹紧位移杆7。

如图3和图6所示,连接板414上设置有检测机构5,检测机构5包括外壳51、内壳52、推杆53以及压力检测组件54,外壳51固定连接在连接板414远离第二固定支架22的一端,外壳51的两端分别开设有上腔体511和下腔体512,上腔体511和下腔体512之间通过连通孔513连通。上腔体511上滑动连接有推杆53,推杆53包括杆体531和阻拦块532,杆体531穿设在连通孔513内,阻拦块532固定连接在杆体531远离连通孔513的一端,杆体531的直径小于阻拦块532的直径,阻拦块532的周侧与上腔体511的内壁抵触。

下腔体512内插接有内壳52,杆体531远离阻挡块的一端与内壳52的上表面抵触,内壳52远离杆体531的一端上开设有容纳腔521,压力检测组件54设置在容纳腔521内,容纳腔521的直径大于垫片8的直径。压力检测组件54包括内芯541和压力传感器542,内芯541插接在容纳腔521内,内芯541远离杆体531的一端上开设有放置腔543,放置腔543的底面上开设有贯穿孔544,放置腔543的直径小于垫片8的直径,压力传感器542穿设在贯穿孔544内且与贯穿孔544固定连接,压力传感器542为开关型压力传感器542,压力传感器542感应部位于容纳腔521内,压力传感器542的连接部位于放置腔543内,压力传感器542与第二气缸421电连接。

综上所述,当需要对涡轮增压机6的气密性进行时,涡轮增压机6一侧与第一固定支架21通过螺丝固定连接,另一侧放置在支撑台32上,第一气缸25推动固定轮24抵紧涡轮增压机6,对涡轮增压机6的位置进行固定。接着工人将位移杆7进行调节,调节完成后向下推动推杆53,检测垫片8是否安装正确,阻拦块532带动杆体531移动,杆体531移动带动内壳52移动,内壳52移动带动内芯541移动。由于内壳52直径大于垫片8直径,内芯541直径小于垫片8直径,所以如果没有安装垫片8,则内壳52与内芯541不会发生错位;如果安装了垫片8,垫片8会阻拦内芯541,使内壳52与内芯541发生错位。当内壳52与内芯541发生错位时,内芯541带动压力传感器542与内壳52发生挤压,挤压后压力传感器542发出电信号,第二气缸421在接收到电信号后将活塞杆伸出,活塞杆伸出带动凸块425朝远离连接板414的方向移动,凸块425移动后通过上、下两侧的斜面带动第一夹持臂423、第二夹持臂424沿铰接处转动,使它们远离连接板414的一端相向移动,夹紧位移杆7。此时涡轮增压机6的位置固定,可对涡轮增压机6的气密性进行检测。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仅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凡属于本实用新型思路下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前提下的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