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猫眼开锁门把手结构及具有其的门锁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274743发布日期:2019-04-03 00:11阅读:563来源:国知局
一种防猫眼开锁门把手结构及具有其的门锁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锁具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防猫眼开锁门把手结构及具有其的门锁。



背景技术:

带有执手或把手的锁是锁具中的一种,常安装在木门、钢门、铝合金门或所料门等防盗门上,在室内只要扳动把手,就可以通过把手带动防盗门上的锁舌运动,使防盗门开启,其开锁方便,被广泛家庭所使用。但是,现在大多数的防盗门上都安装有猫眼,方便观察室外情况。然而,有不法分子通过破坏猫眼孔后把特制的工具伸入室内并扳动把手,打开防盗门进而入室盗窃,这导致了防盗门使用安全性低,对屋主人的人身财产安全造成了威胁。

为此,现有技术中出现了防猫眼开锁的把手锁,其一般包括把手、设置在把手上并能运动的按键、方棒以及用于带动方帮转动的离合套筒。当按键没被按压时,转动把手并不会带动离合套筒转动,方棒也不转动,不能开锁;当按键被按压时,按键的一部分插入到离合套筒中,按键的另一部分留在把手,并成为了把手与离合套筒之间的传动件,此时转动把手就可以通过按键带动离合套筒一起转动,方棒也一起转动,实现开锁。因此,开启上述把手锁需先按压按键然后转动把手才能开锁,能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不法分子开锁的难度,达到防止通过猫眼开锁的目的。

但是,现有防猫眼开锁把手锁在使用时遇到以下问题:在部分场合中,把手不只具有开锁功能,而且也有反锁功能,能够实现把手下压开锁,把手上提反锁。而正如上所述,想要带动方棒必须先按压按键,因此,当用户想要反锁上述把手锁时,也必须先按压按键,这无疑增加了反锁时的操作步骤,用户的使用体验较差。

在把手锁上门安装时,会遇到左开门及右开门的情况,左开门、右开门对把手锁的把手朝向有着不同的要求,这种特定的要求给把手锁的生产、配货带来了一定的麻烦。为解决这一问题,要求生产一种型号的把手锁能够在上门安装时通过快速切换把手的朝向来匹配左开门或右开门,节约生产成本及调货成本。

因此,希望有一种技术方案来克服或至少减轻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中的至少一个。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防猫眼开锁门把手结构来克服或至少减轻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中的至少一个。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防猫眼开锁门把手结构,所述防猫眼开锁门把手结构包括把手、按键、按键轴向复位件、离合套筒和方棒,其中:所述把手具有安装孔;所述按键的一端为按压部,另一端为联结驱动部;所述联结驱动部插入到所述安装孔的一端,所述按压部伸出于所述安装孔之外;所述离合套筒一侧包括联结轴,所述联结轴插入到所述安装孔的另一端;所述联结轴具有供所述方棒插入且可使所述方棒和离合套筒联动的轴向内孔,所述联结轴的朝向所述联结驱动部的端面设有供所述联结驱动部插入或拔出的凹槽;其中,所述按压部未被按压状态下,所述联结驱动部与所述凹槽在轴向具有间隔;所述按压部被按压状态下,所述联结驱动部插入到所述凹槽中,使所述把手在周向上与所述离合套筒联动。

进一步地,所述防猫眼开锁门把手结构还包括把手套筒,所述把手套筒以与所述把手在周向上联动的方式与把手连接;所述离合套筒还具有被动凸起,所述把手套筒设有驱动凸起,所述驱动凸起的上表面抵接到所述被动凸起的下底面。

进一步地,所述离合套筒还具有座体,所述座体的内侧面的中心设所述联结轴,两个间隔180度的所述被动凸起设在所述座体的内侧面的周向外沿,所述把手套筒的周向外沿设一个驱动凸起。

进一步地,所述防猫眼开锁门把手结构还包括换向底座和换向销组件,其中:所述换向底座套装在所述把手套筒外,所述换向底座与所述把手套筒之间设周向联动件,所述换向销组件以在锁紧位置和释放位置之间切换,所述换向销组件在所述锁紧位置将所述换向底座在周向上锁止,所述换向销组件在所述释放位置,所述把手套筒可通过所述周向联动件带动所述换向底座在周向上转动。

进一步地,所述换向销组件包括本体,该本体沿径向的一端伸出有周向限位端,所述周向限位端在所述锁紧位置接合到所述换向底座以及在所述释放位置与所述换向底座分开。

进一步地,所述换向底座具有周向限位凸台;所述周向限位端为可套在所述周向限位凸台外而与所述换向底座接合的凹槽。

进一步地,所述换向销组件的本体沿径向的另一端伸出有径向复位件安装端,所述换向销组件的本体沿轴向伸出有拨动端,所述径向复位件套装在所述径向复位件安装端外,所述径向复位件提供沿径向将所述周向限位端接合到所述换向底座的作用力,所述拨动端克服所述径向复位件的作用力径向运动使所述周向限位端与所述换向底座分开。

进一步地,所述换向底座包括转盘和沿所述转盘一侧的外沿周向间隔布置的周向联动突起,所述周向联动件为套装在所述把手套筒外的扭簧,所述扭簧的两扭臂分别抵接到两所述周向联动突起之间的侧面,为带动所述换向底座在周向上转动提供弹性力。

进一步地,所述防猫眼开锁门把手结构还包括面板座,所述面板座具有带安装通孔的面板和沿所述安装通孔的孔沿设置的轴向凸圈,所述轴向凸圈在所述面板的两侧沿轴向伸出;所述把手的手柄布置在所述面板的外侧,所述离合套筒与所述把手套筒、换向底座和换向销组件均布置在所述面板座的内侧;所述轴向凸圈适配性地套装在所述把手套筒与所述把手对接位置的外部;所述换向底座套装在所述轴向凸圈内侧的外部并可环绕所述轴向凸圈周向转动;所述把手套筒具有筒体,所述筒体套装在所述联结轴外,所述筒体的一端与所述把手和所述轴向凸圈相抵接,另一端设有径向凸圈,所述驱动凸起设在所述径向凸圈的周向外沿,所述径向凸圈的内侧面与所述换向底座相抵接,所述径向凸圈的外侧面与所述离合套筒的座体的内侧面相抵接。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门锁,所述门锁包括如上所述的防猫眼开锁门把手结构。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上锁和开锁方式,即通过将按键按下,使把手与离合套筒接合,实现二者的联动,进而在把手转动的时候,可以带动方棒转动,实现上锁和开锁,其中的上锁方式可以实现防猫眼开锁的功能。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防猫眼开锁门把手结构一实施例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2是沿图1所示的防猫眼开锁门把手结构的按键安装孔的轴向的剖面示意图,图中示意了按键未与离合套筒接合的状态示意图;

图3是沿图1所示的防猫眼开锁门把手结构的按键安装孔的轴向的剖面示意图,图中示意了按键与离合套筒接合的状态示意图;

图4是图2和图3所示的把手的转动轴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1所示的防猫眼开锁门把手结构的按键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图1所示的防猫眼开锁门把手结构的离合套筒的结构示意图,图中示意了离合套筒的内侧面;

图7是图6所示的离合套筒的外侧面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图1所示的防猫眼开锁门把手结构的把手套筒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图1所示的防猫眼开锁门把手结构的另一剖面示意图;

图10是图1所示的防猫眼开锁门把手结构的组装状态示意图;

图11是图1所示的防猫眼开锁门把手结构的部分部件组装状态示意图;

图12是图1所示的防猫眼开锁门把手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在附图中,使用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术语“中心”、“纵向”、“横向”、“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

如图1至图3所示,本实施例所提供的防猫眼开锁门把手结构包括把手4、按键2、按键轴向复位件3、离合套筒14和方棒15,其中:

参见图1,把手4包括手柄41和转动轴43,手柄41连接在转动轴43的一端,手柄41的长度方向与转动轴43的中心轴线方向垂直。使用时,手柄 41的长度方向和转动轴43的中心轴线方向均与水平面平行。用户控制手柄41 的时候,可相对于水平面上提或下压手柄41,此时转动轴43沿其中心轴线方向转动,而转动轴43的中心轴线方向保持不变。本文中的“轴向”指的是转动轴43的中心轴线方向,“周向”指的是环绕转动轴43的中心轴线的方向,“径向”指的是垂直于转动轴43的中心轴线的方向。

转动轴43的另一端为开口端,该沿转动轴43的中心轴线朝手柄41的方向延伸有具有安装孔42。参见图4,安装孔42为多级台阶孔,其沿轴向依次分为第一孔段421、第二孔段422和第三孔段423,第一孔段421和第三孔段 423的孔径均大于第二孔段422的孔径,因此,从图中可以看出:第二孔段422 的孔壁向内突出于第一孔段421和第三孔段423的孔壁,第二孔段422与第一孔段421之间形成第一台阶面424,第二孔段422与第三孔段423之间形成第二台阶面425。

参见图1,转动轴43的开口端所在的侧壁周向间隔设有缺口44,缺口44 自转动轴43的开口端沿轴向朝手柄41的方向延伸。

参见图5,按键2包括键体21,键体21的一端为按压部22,按压部22 经由压板1伸出于安装孔42之外,用于接收用户的手指的轴向按压力。压板 1通过螺钉连接件固定连接到手柄41上。

键体21与按压部22之间设抵接板23,抵接板23的周向轮廓尺寸小于安装孔42的第一孔段421 3的孔径,且大于键体21的外径。本文的“外径”指的是环绕轴向的轮廓尺寸。

键体21的另一端为联结驱动部24,联结驱动部24插入到安装孔42的一端,键体21的外径小于安装孔42的第一孔段421和第三孔段423的孔径,键体21的外径的大小和形状均与安装孔42的第二孔段422的孔径相适配,但是键体21与安装孔42的第二孔段422仍然为间隙配合,这样,第二孔段422 的内壁周向包覆在键体21的外侧壁外,可作为键体21的滑壁,进而可以保持键体21在安装孔42中沿轴向自如运动,但依靠安装孔42的第二孔段422的孔壁却可以保持轴向运动稳定,而不偏离轴向。联结驱动部24的形状可以是图5中示出的方形,也可以是三角形或五边形等,只要避免圆柱形即可。

按键轴向复位件3为弹性件,比如弹簧,其套装在键体21外,一端抵接到抵接板23上,另一端抵接到第一台阶面424上。按键轴向复位件3在自然伸展状态下将抵接板23施加弹性力,将按压部22保持伸出在手柄41之外。在按压部22受到轴向按压之后,使按压部22和联结驱动部24均沿轴向向内运动。

如图6至图8,离合套筒14具有座体141,座体141的内侧面的中心设联结轴142,两个间隔180度的被动凸起144设在座体141的内侧面的周向外沿。联结轴142用于插入到安装孔42的另一端。联结轴142具有供方棒15 插入且可使方棒15和离合套筒14联动的轴向内孔145,联结轴142的朝向联结驱动部24的端面设有供联结驱动部24插入或拔出的凹槽143。联结轴142 与第三孔段423的形状和大小孔径相匹配地插设在第三孔段423内,座体141 的径向尺寸大于第三孔段423的径向尺寸而设在安装孔42外。

按压部22未被按压状态下,按键轴向复位件3沿轴向自然伸展,按键2 的抵接板23的外侧面顶紧在压板1的内侧面,且联结驱动部24与凹槽143 在轴向具有间隔H,此时转动把手4不会带动离合套筒14转动,从而不能带动方棒15转动,进而无法开门。按压部22被按压状态下,按键轴向复位件3 沿轴向向内压缩,联结驱动部24插入到凹槽143中,使把手4在周向上与离合套筒14联动,此时转动把手4时会带动离合套筒14转动,离合套筒14带动方棒15转动,从而达到开门的目的。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上锁和开锁方式,即通过将按键2按下,使把手4与离合套筒14接合,实现二者的联动,进而在把手4转动的时候,可以带动方棒转动,实现上锁和开锁,其中的上锁方式可以实现防猫眼开锁的功能。

如图6至图9所示,在一个实施例中,本实施例所提供的防猫眼开锁门把手结构还包括把手套筒11,把手套筒11以与把手4在周向上联动的方式与把手4连接。离合套筒14还具有被动凸起144,把手套筒11设有驱动凸起111,驱动凸起111的上表面抵接到被动凸起144的下底面。

在不按下按键2而上提把手4时,把手4带动把手套筒11朝上转动,把手套筒11上的驱动凸起111推动离合套筒14的被动凸起144,从而使离合套筒14朝上转动,从而带动方棒15使门上锁。在不按下按键2下压把手4时,把手4带动把手套筒11朝下转动,由于离合套筒14上的被动凸起144位于把手套筒11的被动凸起111的上方,从而不会带动离合套筒14转动,从而不会开门。把手4换向时,先取下离合套筒14,待把手4转向后再放入离合套筒 14,保证离合套筒14的被动凸起144始终相对位于把手套筒11的被动凸起 111的上方,这样在把手4换向后也能实现不按下按键2而上提把手4能带动开门,不按下按键2下压把手4时,不能带动离合套筒14转动,从而不会开门。

本实施例提供另一种上锁方式,即通过直接上提把手4,把手4带动把手套筒11朝上转动,把手套筒11上的驱动凸起111推动离合套筒14的被动凸起144,从而使离合套筒14朝上转动,从而带动方棒15使门上锁。但是,这种方式仅能够实现上锁,而无法实现开锁。

如图1、图2、图3、图9和图10所示,在一个实施例中,本实施例所提供的防猫眼开锁门把手结构还包括换向底座9和换向销组件7,其中:

换向底座9套装在把手套筒11外,换向底座9与把手套筒11之间设周向联动件10,换向销组件7以在锁紧位置和释放位置之间切换,换向销组件7 在所述锁紧位置将换向底座9在周向上锁止,换向销组件7在所述释放位置,把手套筒11可通过周向联动件10带动换向底座9在周向上转动。

通过本实施例换向时,取出离合套筒14,拨动换向销组件7,使换向销组件7位于释放位置,转动把手4,把手4带动把手套筒11转动,把手套筒11 可通过周向联动件10带动换向底座9在周向上转动,把手4转动180°后,松开换向销组件7,将换向销组件7位于锁紧位置,使换向底座9周向限位,从而达到了把手快速换向的目的。

在一个实施例中,换向销组件7通过盖板8装配在面板座5上。换向销组件7包括本体,该本体沿径向的一端伸出有周向限位端72,周向限位端72 在所述锁紧位置接合到换向底座9以及在所述释放位置与换向底座9分开。

在一个实施例中,换向底座9具有周向限位凸台92。周向限位端72为可套在周向限位凸台92外而与换向底座9接合的凹槽。

在一个实施例中,换向销组件7的本体沿径向的另一端伸出有径向复位件安装端73,换向销组件7的本体沿轴向伸出有拨动端71,径向复位件74 套装在径向复位件安装端73外,径向复位件74提供沿径向将周向限位端72 接合到换向底座9的作用力,拨动端71克服径向复位件74的作用力径向运动使周向限位端72与换向底座9分开。

如图11所示,在一个实施例中,换向底座9包括转盘91和沿转盘91一侧的外沿周向间隔布置的周向联动突起93,周向联动件10为套装在把手套筒 11外的扭簧,所述扭簧的两扭臂分别抵接到两周向联动突起93之间的侧面,为带动换向底座9在周向上转动提供弹性力。

如图3和图12所示,在一个实施例中,本实施例提供的防猫眼开锁门把手结构还包括面板座5,面板座5具有带安装通孔的面板51和沿安装通孔的孔沿设置的轴向凸圈52,轴向凸圈52在面板51的两侧沿轴向伸出。

把手4的手柄41布置在面板51的外侧,离合套筒14与把手套筒11、换向底座9和换向销组件7均布置在面板座5的内侧。

轴向凸圈52适配性地套装在把手套筒11与把手4对接位置的外部;

换向底座9套装在轴向凸圈52内侧的外部并可环绕轴向凸圈52周向转动。

把手套筒11具有筒体113,筒体113套装在联结轴142外,筒体113的一端与把手4和轴向凸圈52相抵接,另一端设有径向凸圈114,驱动凸起111 设在径向凸圈114的周向外沿,径向凸圈114的内侧面与换向底座9相抵接,径向凸圈114的外侧面与离合套筒14的座体141的内侧面相抵接。

在一个实施例中,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门锁包括上述各实施例所述的防猫眼开锁门把手结构。

最后需要指出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